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場值得推崇的葬禮

如今, 紅白事大操大辦講究排場, 廣邀親友的現象不在少數。 有的受邀人即使不到現場, 也會一擲千金, 這樣勞民傷財的不正之風與文明新風背道而馳。 而今年5月初, 市區柏莊社區的市民曲雙翠操辦的葬禮簡單莊重, 操辦喪事時不收親友禮金, 而且不燃鞭炮, 不點香燭, 宣導綠色文明新風尚。

曲雙翠告訴記者, 自己8旬的老父親去世前, 就叮囑家裡人不要搞封建迷信、低級粗俗的葬禮, 尤其強調不准在社區設靈堂。 因為社區有的居民在為家屬辦喪事時, 把靈堂設在樓道口, 用高音喇叭、慟哭送別離去的親人,

雖然這樣的現象可以理解, 但這樣的情況的確打擾了附近住戶的休息。 所以根據父親的遺願, 曲雙翠一家將靈堂直接設在了市陵陽公墓旁的火葬場內。

記者在該靈堂前看到, 這裡的佈置整潔、素雅, 不見香燭、紙錢, 只有朵朵寄託哀思的絹花。 而在門外、走廊, 找不到鞭炮燃放痕跡, 也不見花圈和花籃, 顯得肅穆莊嚴。 “辦喪事燃放鞭炮、擺放花圈, 出殯講排場, 既鋪張浪費, 又污染環境。 ”曲家長子曲國強坦言, 父親是老黨員, 他生前就宣導移風易俗, 所以喪事從簡兄弟姐妹都贊成。

採訪中, 曲家兄妹向記者表示, 厚養大大勝於厚葬。 後輩人對於逝世的長輩, 寄託哀思的形式多種多樣, 但不管採用何種形式, 都應該考慮有利於推動社會進步與產生較好的社會影響。

因此, 招搖過市的出殯方式弊大於利、不宜提倡。 本來帶著禮金前來參加的市民朱啟旺告訴記者, 大家其實心裡都清楚緬懷逝者最重要的方式並非是吹拉彈唱, 而是發自內心的哀悼。 其實對於去世的人來說, 是否辦喪事並不重要, 因為他們已經無法知道, 這樣只是做給自己和別人看。 雖然弔唁的人看起來都空著手, 但是哀思卻只增未減。 “他們一家人拒收紅包、香禮, 沒放過一個鞭炮, 為大家開了個好頭, 這樣的做法, 值得推崇。 ”

“寧可肚子空,不能腦子空。 ”曲國強還告訴記者,父親的這種要求, 是“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杜絕鋪張浪費,破除封建迷信的最好實踐, 自家兄弟姐妹也將延續傳遞好這樣的文明好家風。

ID:118975853----URL:nul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