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昌飛……

昌飛那些事兒

你還記得國慶60周年大閱兵時, 飛過天安門上空的10架直8飛機嗎?

你知道中國最強的“樹梢殺手”, 可與美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相媲美的武直10嗎?

你知道江西哪些地方能乘直升機空中旅遊嗎?

今天, 就讓我們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昌飛公司, 瞭解關於直升機的那些事兒。

(原載於江西日報5月3日B2版)

1

這是一家軍工企業, 立志造中國人自己的直升機

戒備森嚴。

一進昌飛, 我們就體驗到國家軍工一級保密單位的“待遇”:進廠要辦證, 進科研樓被武警盤查, 有些資料不能看, 有些車間不能進, 好不容易進了車間又只許看不許拍照……因為, 這裡生產軍用飛機。

昌飛是國內僅有的兩家國家重點直升機製造企業之一。 他們有一個宏偉的夢想,

那就是讓更多國產直升機翱翔在祖國的藍天上。

很多人不知道, 1984年因為國家戰略調整, 昌飛曾經差點活不下去, 迫不得已生產汽車。 直到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大地震, 一切發生了改變。 當年集結在災區應急救援的150架直升機中, 絕大部分是國外品牌。 這深深刺痛了國人的心。

“汶川大地震以後, 中國對直升機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認識, 加上對國際戰爭的研究, 直升機真正成為中國新時期強軍建設的重要環節。 這對昌飛而言, 是絕不可錯失的發展機遇。 ” 昌飛董事長周新民說, 直升機是軍事裝備的一部分, 在國際戰爭中已有體現。 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時候, 就只派飛機不派人, 用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空中攻擊伊拉克的坦克。

2008年以後, 昌飛實現了跳躍式地飛速發展, 從一年生產三五架飛機, 到現在一年生產一百多架飛機。 僅2009年一年, 昌飛就完成了17個型號的科研任務, 同時還交付近20架飛機。 這在當年, 是所有人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

這裡有業內先進的智慧車間, 有嚴格的管理制度

看工業企業, 一定要看車間。

走進昌飛直升機旋翼系統製造智慧車間, 只見60台數控機床整齊排開, 在工人的操控下, 有條不紊地加工著直8系列飛機的零件。 這裡最大的亮點是物流配送系統。 60台數控機床、3個立體庫, 全部用地上地下立體交叉的運輸軌道連接。 每天早上, 智慧系統根據任務指令, 自動從物料庫、工具庫取出生產所需的零件、毛坯和刀具, 通過地下兩台高速運輸車和地面軌道, 精確配送到每個加工工位。 工人一上班就可以開始加工。 零件加工完畢, 成品又會被自動運送到成品庫, 完全無需人工管理。

這套系統佔用空間少、運送路徑最短, 被專業物流製造公司稱為目前國內需求最為複雜、最為合理的設計方案。 這個旋翼車間也是《中國製造2025》發佈後,工信部首批全國46家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工程項目之一。

“智慧車間工人少了,效率卻大大提升。”車間技術品質科副科長蔣理科介紹說,以前毛坯加工前,需要畫線工拿尺子畫基準線,有些鑄件、鍛件缺個口子很難發現。現在機器一掃描,自動匹配,基準線定得又准又快,畫線工這個崗位就沒有了。在加工過程中,如果有一個機床壞了需要修理,系統會自動糾錯,自動計算這台機床剩餘任務量,然後指揮其他相同機床用閒置時間把這些活幹完,而且把工件自動送到這個工位上去。

捨棄過去作坊式的管理模式,走向大批量生產的現代化管理模式。昌飛曾經歷了巨大的管理變革。

2009年,一名幹部因為沒有按時間節點交件,一天罰1000元,一年就罰了4.9萬元。放在一年前,一個車間罰2萬元就炸開了鍋似的,根本罰不下去。

罰款之後,職工的意識變了,生產效率成倍增長,效率、品質得到飛躍,短短四五年走完了西方幾十年的路。去年,昌飛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億元,占全省航空產業的26.8%。和2008年相比,昌飛產值成百倍增長的同時,企業職工人數卻只增長了不到30%。

3

這裡生產的直升機用於央視航拍、大興安嶺滅火,可卻還在賠錢

網上曾有這樣一則消息:美國佛羅里達州有一個航空小鎮Spruce Creek,那裡家家戶戶門前停放著一兩架私人飛機。每棟房屋門前的大道整齊寬闊,直通毗鄰社區的一條飛機跑道,跑道上不時會有飛機起飛或降落。居民們每天從自家門前駛出飛機,在這條跑道起飛後飛往其目的地,返程後亦在這裡降落,返回自己的家。

讀到這則消息,普通人關注的,可能是美國航空小鎮高大上的生活方式,而航空人看到的,是中國與美國通航產業之間的差距。

為讓通航飛機飛遍祖國藍天,從2009年至今,昌飛已經投入十幾億元到民機產業,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少見。錢都花哪了?

首先是造飛機。在昌飛,直8、直11這兩款軍機實現了軍民兩用,民機型號分別是AC313和AC311。

AC313直升機是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唯一一種大型直升機,可搭載27名乘客或運送15名傷患,最大航程為900公里,適合在複雜海洋氣候條件和其他各種複雜惡劣環境下,執行人員、物資的運輸及搜索救援、搶險救災等任務。在大興安嶺,AC313就在航空護林滅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AC311直升機是我國第一個通過AEG(航空器評審組)審查的直升機產品,可乘坐6人,適用於客貨運輸、公安執法、醫療救護、護林防火、觀光旅遊等多個領域。

飛機造出來,得賣出去。2001年,昌飛將第一架民機賣給央視以後,又陸續賣了不少民機。本來賣了飛機應該高興,可周新民卻是一肚子的憋屈。部分私人客戶總有辦法讓昌飛提供免費的後續服務,久而久之就成了昌飛的一個包袱。賣了飛機不光沒掙到錢,還一直虧,這能不難受嗎?

怎麼辦?轉變觀念,從賣飛機走向賣服務。現在,南昌市政府、景德鎮市政府已經購買了昌飛的通航服務,在瓷博會上以及在一些節假日,AC311都執行了政府的飛行任務。省內其他設區市也有購買意向。昌飛現在琢磨的是,怎麼幫助政府部門真正用起來,讓飛機飛起來。

昌飛總經理助理周忠發算了一筆賬:運營一架飛機,要兩個飛行員、兩個航務人員和1個空管人員,在中國養這5個人一年工資就要200多萬元。按目前市場價格,一架飛機一年飛夠300個小時,也就能賺到5%的利潤,如果能飛四五百個小時,那利潤就可觀了。但是中國低空領域沒有完全放開,要飛夠300小時都很難。

為了培育通航市場,昌飛投資1.4億元撬動了2億多元民間資本,成立了華夏九州通用航空公司。可成立運營4個月,就虧了100萬元。“這是長線投資,前期培育市場,積蓄發展動能,賠本也得幹,等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好了,低空領域放開,我們才能甩開膀子幹。”周忠發說。

“讓通航飛機飛起來才是關鍵。” 昌飛副總經理許偉說,昌飛現在已經在婺源、井岡山、南昌開展了空中旅遊,下一步將在進一步擴大空中旅遊布點的同時,在省內打通3條空中交通運輸線,把旅遊景點串起來。比如,贛州到南昌的航線,乘客少就不用民航,改用AC313直升機,從哪起飛、落到哪裡,乘客說了算,這才是真正的通航時代。一旦這個新動能被啟動,昌飛將再次迎來跨越式的騰飛。

昌飛越做越大。自始至終,昌飛人都懷揣著一個夢想,讓祖國的藍天更多地飛翔著國產的直升機。這個夢想不僅是昌飛人的夢想,也是中國人的夢想。未來,昌飛人如何把握通航時代的機遇,實現航空報國的使命,值得期待。

點 評

江西作為欠發達省份,大力培育新動能,就是要加快發展以智慧製造為重點的新製造產業,提高製造業的品質和效益。顯然,昌飛已經走在了江西前列,而且將創新理念融入整個研發生產環節。

作為一家老牌工業企業,昌飛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在全國航空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最關鍵的因素是加快工業化和資訊化的深度融合,發力新製造經濟,不斷激發企業成長的新動能。

這個旋翼車間也是《中國製造2025》發佈後,工信部首批全國46家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工程項目之一。

“智慧車間工人少了,效率卻大大提升。”車間技術品質科副科長蔣理科介紹說,以前毛坯加工前,需要畫線工拿尺子畫基準線,有些鑄件、鍛件缺個口子很難發現。現在機器一掃描,自動匹配,基準線定得又准又快,畫線工這個崗位就沒有了。在加工過程中,如果有一個機床壞了需要修理,系統會自動糾錯,自動計算這台機床剩餘任務量,然後指揮其他相同機床用閒置時間把這些活幹完,而且把工件自動送到這個工位上去。

捨棄過去作坊式的管理模式,走向大批量生產的現代化管理模式。昌飛曾經歷了巨大的管理變革。

2009年,一名幹部因為沒有按時間節點交件,一天罰1000元,一年就罰了4.9萬元。放在一年前,一個車間罰2萬元就炸開了鍋似的,根本罰不下去。

罰款之後,職工的意識變了,生產效率成倍增長,效率、品質得到飛躍,短短四五年走完了西方幾十年的路。去年,昌飛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億元,占全省航空產業的26.8%。和2008年相比,昌飛產值成百倍增長的同時,企業職工人數卻只增長了不到30%。

3

這裡生產的直升機用於央視航拍、大興安嶺滅火,可卻還在賠錢

網上曾有這樣一則消息:美國佛羅里達州有一個航空小鎮Spruce Creek,那裡家家戶戶門前停放著一兩架私人飛機。每棟房屋門前的大道整齊寬闊,直通毗鄰社區的一條飛機跑道,跑道上不時會有飛機起飛或降落。居民們每天從自家門前駛出飛機,在這條跑道起飛後飛往其目的地,返程後亦在這裡降落,返回自己的家。

讀到這則消息,普通人關注的,可能是美國航空小鎮高大上的生活方式,而航空人看到的,是中國與美國通航產業之間的差距。

為讓通航飛機飛遍祖國藍天,從2009年至今,昌飛已經投入十幾億元到民機產業,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少見。錢都花哪了?

首先是造飛機。在昌飛,直8、直11這兩款軍機實現了軍民兩用,民機型號分別是AC313和AC311。

AC313直升機是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唯一一種大型直升機,可搭載27名乘客或運送15名傷患,最大航程為900公里,適合在複雜海洋氣候條件和其他各種複雜惡劣環境下,執行人員、物資的運輸及搜索救援、搶險救災等任務。在大興安嶺,AC313就在航空護林滅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AC311直升機是我國第一個通過AEG(航空器評審組)審查的直升機產品,可乘坐6人,適用於客貨運輸、公安執法、醫療救護、護林防火、觀光旅遊等多個領域。

飛機造出來,得賣出去。2001年,昌飛將第一架民機賣給央視以後,又陸續賣了不少民機。本來賣了飛機應該高興,可周新民卻是一肚子的憋屈。部分私人客戶總有辦法讓昌飛提供免費的後續服務,久而久之就成了昌飛的一個包袱。賣了飛機不光沒掙到錢,還一直虧,這能不難受嗎?

怎麼辦?轉變觀念,從賣飛機走向賣服務。現在,南昌市政府、景德鎮市政府已經購買了昌飛的通航服務,在瓷博會上以及在一些節假日,AC311都執行了政府的飛行任務。省內其他設區市也有購買意向。昌飛現在琢磨的是,怎麼幫助政府部門真正用起來,讓飛機飛起來。

昌飛總經理助理周忠發算了一筆賬:運營一架飛機,要兩個飛行員、兩個航務人員和1個空管人員,在中國養這5個人一年工資就要200多萬元。按目前市場價格,一架飛機一年飛夠300個小時,也就能賺到5%的利潤,如果能飛四五百個小時,那利潤就可觀了。但是中國低空領域沒有完全放開,要飛夠300小時都很難。

為了培育通航市場,昌飛投資1.4億元撬動了2億多元民間資本,成立了華夏九州通用航空公司。可成立運營4個月,就虧了100萬元。“這是長線投資,前期培育市場,積蓄發展動能,賠本也得幹,等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好了,低空領域放開,我們才能甩開膀子幹。”周忠發說。

“讓通航飛機飛起來才是關鍵。” 昌飛副總經理許偉說,昌飛現在已經在婺源、井岡山、南昌開展了空中旅遊,下一步將在進一步擴大空中旅遊布點的同時,在省內打通3條空中交通運輸線,把旅遊景點串起來。比如,贛州到南昌的航線,乘客少就不用民航,改用AC313直升機,從哪起飛、落到哪裡,乘客說了算,這才是真正的通航時代。一旦這個新動能被啟動,昌飛將再次迎來跨越式的騰飛。

昌飛越做越大。自始至終,昌飛人都懷揣著一個夢想,讓祖國的藍天更多地飛翔著國產的直升機。這個夢想不僅是昌飛人的夢想,也是中國人的夢想。未來,昌飛人如何把握通航時代的機遇,實現航空報國的使命,值得期待。

點 評

江西作為欠發達省份,大力培育新動能,就是要加快發展以智慧製造為重點的新製造產業,提高製造業的品質和效益。顯然,昌飛已經走在了江西前列,而且將創新理念融入整個研發生產環節。

作為一家老牌工業企業,昌飛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在全國航空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最關鍵的因素是加快工業化和資訊化的深度融合,發力新製造經濟,不斷激發企業成長的新動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