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雲閃付潛伏相當大的BUG:銀聯警覺到了麼?

半個多月前, 銀聯集結40多家銀行推出雲閃付, 並在6月2日-8日聯合全國40個知名商圈、約十萬家商戶推出了“62”優惠活動。

這本來是一次YY了好久的奇襲, 憋足了勁想來一場對得起其名字--雲閃付--的閃電戰, 結果卻很可能“閃了腰”。

銀聯推出的雲閃付, 除了他們公關宣稱的支付市場將三足鼎立之外, 大部分評論人士並不是很看好。

在筆者看來, 任何一家公司想要在支付市場苟延殘喘都會漸漸感到窒息, 更別說再從騰訊和阿裡嘴裡掙肉吃, 甚至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了。

不過, 要真有那麼一家公司, 最有可能的還得是雲閃付, 而不會是蘋果Apple Pay 或者Mi Pay 之類的, 前提是雲閃付必須在產品戰略上有重大調整。

01

以前我們消費, 簡單的流程是先到銀行取現金, 然後支付給商家;商家再存到銀行, 然後轉帳或匯款給採購商或原材料商。

銀行完成了支付、結算、存管等一系列過程,

這中間頂多再有一些收單結構。

現在可好, 阿裡和騰訊平白插了一杠子, 分去了好大一筆服務費不說, 它們還得跟人家談談大額存單的問題, 還有人家的貨幣基金可賺了不少。

再者, 銀行卡現在基本就是一個中轉站, 發了工資立馬轉到餘額寶或者騰訊財付通,

基本上沒有留存。

以前銀行免費使用這些活期資金, 現在倒好, 餘額寶的資金量就1萬多億, 這麼一大塊肉被割走了銀行能不疼嗎?

現在公司發工資還得用銀行帳戶, 以後小公司資金存餘額寶並不是不可能, 那直接通過支付寶發工資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樣一來銀行卡的量也得減少了。

再有, 螞蟻花唄、螞蟻借唄、微粒貸、京東白條等, 還有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消費金融業務正在快速地蠶食信用卡市場。

原因是人都是懶惰的, 會盡可能方便簡潔地完成一件事, 但是支付、理財、借貸、分期消費、保險等活動是有很大相關性的, 他們在支付寶支付、理財了, 就很難專門用銀行卡再去銀行理財或者使用信用卡了,

因為很麻煩。

02

傳統金融機構的場景是構築在紙幣流通環節的, 而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伴隨的是紙幣的消亡。

他們不斷地通過互聯網去構築各種各樣的新場景, 並用電子錢支付、理財、借貸, 所以你會發現--如果不是政策限制的話, 傳統銀行很快就會被替代, 他們的業務僅僅成了迫不得已的通道和過場。

他們當然要憋足勁在金融科技方便拼一下, 即便是不能將客戶再從螞蟻金服和財付通搶回來, 至少也挽留現在還沒離開的客戶嘛。

雲閃付就這樣登上歷史舞臺, 它的使命很明確:不是幹倒螞蟻金服、財付通, 而是以攻為守, 盡可能阻止客戶不斷的拋棄它們湧向金融科技公司。

支付行業本身的利潤其實並不是很大, 據聯合國旗下機構“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優於現金聯盟)日前發佈報告稱, 2016年中國網路支付的市場規模為2.9萬億美元。 按照支付手續費率平均為0.1%-0.6%來算, 支付市場利潤為1億-6億美元。

雖然將來移動支付會是社會支付的主流形式, 市場規模還會有很大發展, 但是幾億美元的總利潤空間, 對於阿裡騰訊這樣的超級企業來說,仍然算不上是一個大市場。

支付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是推動其他業務發展和形成生態閉環的大門。對阿裡和騰訊來說,支付帶來的是大資料的積累、雲計算的素材、是流量的入口、是其他金融業務的門檻。

尤其對阿裡來說,支付是他的命門,現在比商城都重要,阿裡是靠供應鏈金融推動業務的,支付是阿裡處於供應鏈核心的關鍵。而對於小米、華為,甚至蘋果來說,支付業務是他們版圖城牆的大門。

03

在我看來,他們做支付業務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爭奪支付市場,而是防止他們已有的版圖和利益被阿裡和騰訊搶走。他們關上支付這道大門,是他們堅壁清野的策略。

想想看,如果小米不做支付,那他就得選擇一家支付公司來合作,首先小米就得付出一部分支付手續費。而如果自己去做的話,不但省了這筆費用,還會有相應的手續費收入;而且這樣他們也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方式,去討好他們生態鏈上的企業和用戶。

其次,這些支付用戶有很大比例多多少少在帳戶中都會有餘額,這部分資金的利用也很重要。還有就是支付資料,這個對供應鏈金融來說太重要了,雖然很多公司的資料量級還達不到做大資料的程度,但沒有一家公司願意放棄自己的資料。

更重要的是,只要這些用戶還在使用Mi Pay,就給他們提供了今後提供相應場景的可能,也能給它的生態提供更多的多樣性,而不是讓這一切都歸阿裡騰訊,到時候處處受制於人。

所以除了阿裡和騰訊,在供應鏈上有優勢的企業也一定會做,而且必須得做,就像小米、華為、蘋果;另外還有一些有特殊場景優勢的企業也會去做。

但是恐怕他們自己也清楚,他們做支付更多的是防禦策略,能基於現有優勢守住這部分市場就已經不錯了,想要爭奪何其難啊。

雲閃付也是一樣,銀聯和銀行去做支付,真正的原因是阿裡和騰訊在原本屬於他們的市場上肆掠,不但搶奪了他們的現在,也扼殺了他們的未來。

所以支付行業特別重要,銀聯怕失去,蘋果、小米等也怕失去。支付業不是一塊大肥肉,卻是連通他們的生態,確保各個機能正常運轉的十二經絡,失去了支付業,他們的生態將永遠無法完整。

04

需要警覺的是,雲閃付這個產品存在相當大的BUG。

這個BUG不是在流程或技術上(當然他們的產品在流程和交互上也有很大的不足,這個下次細聊),而是在產品的立場。

這個產品沒有取捨,想要滿足各自的利益,看起來陣容龐大來勢洶洶,其實只是一幫散兵游勇。他們不但沒有聚合,反而互相連累顧此失彼,還不如單打獨鬥的好,這種隊伍必定失敗。

反思這種組合,我腦海中想到的是以袁紹為盟主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故事。當然,阿裡騰訊不是董卓,可是這所謂的十八路諸侯各自皆有肚腸,都不想犧牲自己的利益。

這種生拉硬拽、拼湊起來的部隊哪有戰鬥力嘛!這種戰事在中國古代上演了N多遍,比如類似的還有苻堅VS謝安的淝水之戰。

對於阿裡騰訊這樣的超級企業來說,仍然算不上是一個大市場。

支付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是推動其他業務發展和形成生態閉環的大門。對阿裡和騰訊來說,支付帶來的是大資料的積累、雲計算的素材、是流量的入口、是其他金融業務的門檻。

尤其對阿裡來說,支付是他的命門,現在比商城都重要,阿裡是靠供應鏈金融推動業務的,支付是阿裡處於供應鏈核心的關鍵。而對於小米、華為,甚至蘋果來說,支付業務是他們版圖城牆的大門。

03

在我看來,他們做支付業務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爭奪支付市場,而是防止他們已有的版圖和利益被阿裡和騰訊搶走。他們關上支付這道大門,是他們堅壁清野的策略。

想想看,如果小米不做支付,那他就得選擇一家支付公司來合作,首先小米就得付出一部分支付手續費。而如果自己去做的話,不但省了這筆費用,還會有相應的手續費收入;而且這樣他們也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方式,去討好他們生態鏈上的企業和用戶。

其次,這些支付用戶有很大比例多多少少在帳戶中都會有餘額,這部分資金的利用也很重要。還有就是支付資料,這個對供應鏈金融來說太重要了,雖然很多公司的資料量級還達不到做大資料的程度,但沒有一家公司願意放棄自己的資料。

更重要的是,只要這些用戶還在使用Mi Pay,就給他們提供了今後提供相應場景的可能,也能給它的生態提供更多的多樣性,而不是讓這一切都歸阿裡騰訊,到時候處處受制於人。

所以除了阿裡和騰訊,在供應鏈上有優勢的企業也一定會做,而且必須得做,就像小米、華為、蘋果;另外還有一些有特殊場景優勢的企業也會去做。

但是恐怕他們自己也清楚,他們做支付更多的是防禦策略,能基於現有優勢守住這部分市場就已經不錯了,想要爭奪何其難啊。

雲閃付也是一樣,銀聯和銀行去做支付,真正的原因是阿裡和騰訊在原本屬於他們的市場上肆掠,不但搶奪了他們的現在,也扼殺了他們的未來。

所以支付行業特別重要,銀聯怕失去,蘋果、小米等也怕失去。支付業不是一塊大肥肉,卻是連通他們的生態,確保各個機能正常運轉的十二經絡,失去了支付業,他們的生態將永遠無法完整。

04

需要警覺的是,雲閃付這個產品存在相當大的BUG。

這個BUG不是在流程或技術上(當然他們的產品在流程和交互上也有很大的不足,這個下次細聊),而是在產品的立場。

這個產品沒有取捨,想要滿足各自的利益,看起來陣容龐大來勢洶洶,其實只是一幫散兵游勇。他們不但沒有聚合,反而互相連累顧此失彼,還不如單打獨鬥的好,這種隊伍必定失敗。

反思這種組合,我腦海中想到的是以袁紹為盟主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故事。當然,阿裡騰訊不是董卓,可是這所謂的十八路諸侯各自皆有肚腸,都不想犧牲自己的利益。

這種生拉硬拽、拼湊起來的部隊哪有戰鬥力嘛!這種戰事在中國古代上演了N多遍,比如類似的還有苻堅VS謝安的淝水之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