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銀行家、慈善家大衛•洛克菲勒去世 “我度過了有趣的人生”

美國銀行家、慈善家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週一在紐約州Pocantico Hills的家中因心臟衰竭去世, 享年101歲。

他曾是美國最年長的億萬富翁, 也曾是美國首位億萬富翁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唯一在世的幼孫;他曾是喜愛周遊列國、主打軟實力外交的美國“形象大使”, 也是飽經非議的“極權政體代言人”。

據《財富》雜誌估算, 大衛·洛克菲勒截至2015年的個人財富高達30億美元, 雖然僅為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的零頭, 甚至比特朗普總統的身家還少了7億美元, 但他在全球政治、金融、藝術和慈善界的影響力至今還很難被超越。

這位集財富、名望、地位和榮譽於一身的人,

走過了怎樣的一生呢?87歲的洛克菲勒在2002年打破了家族近百年的禁言規則, 繼爺爺約翰·洛克菲勒之後首度發表了個人自傳, 披露了兄弟之間的觀點分歧、同女兒在越戰問題上的僵持, 以及妻子的抑鬱症狀, 令有幸一窺上流社會隱私的公眾大呼過癮。

當被問到為何要違反家庭傳統出版自傳時, 洛克菲勒簡單地回復道:“我只是意識到自己度過了一段有趣的人生罷了。 ”

熱愛經濟學的富二代

出生於1915年6月12日的大衛·洛克菲勒是約翰·D·洛克菲勒二世(John D. Rockefeller Jr. )最小的兒子, 也是羅德島參議員尼爾森·奧利奇(Nelson Aldrich)的外孫。 五兄弟是老洛克菲勒唯一的嫡傳血脈。

財富是洛克菲勒家族的象徵之一。 他位於紐約現代藝術館(MoMA)對面的家是當時曼哈頓島最大的私人住宅,

週末全家人會去紐約州北部Tarrytown城外的Kykuit地區度假, 周圍約有3400英畝的土地都被他們購買, 附近村民都在他家的土地上勞作, 房屋產權歸屬他的爺爺老洛克菲勒。 到了夏天, 全家人會到擁有107個房間的緬因州豪宅避暑, 而在他們眼中這裡只是“鄉舍”(cottage)。

據傳幼年的洛克菲勒是人們眼中標準的“富二代”, 他和哥哥喜歡沿著曼哈頓第五大道滑旱冰, 但身後會緊跟這一輛豪華版加長禮車, 以防幾位小少爺玩兒累了想休息。 而出於對昆蟲的喜愛, 少年時期的他就擁有了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甲殼蟲收藏庫。

不過洛克菲勒從年少時就展現出了勇於挑戰家族傳統的特質。 他上了當時尚屬試驗性質的曼哈頓著名私立高中:林肯中學(Lincoln School),

結交到來自社會各階層的朋友。

1936年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後, 他於1940年獲得了自己家族投資建立的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他的博士論文《未利用的資源和經濟浪費》不僅建議資本家應關注員工和全社會的福利, 也肯定了大舉外債的“羅斯福新政”有助於經濟從大蕭條中復蘇。 由於這一觀點同極力反對羅斯福政策的家族觀點大相徑庭, 還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博士畢業後, 洛克菲勒只收取年薪1美元, 幫時任紐約市長的共和黨員拉瓜迪亞起草信件回執。 並在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應徵入伍, 派駐過北非和法國。 儘管他拒絕動用父親的影響力, 堅持以一等兵(Private)的普通身份入伍,

但還是在3年內晉升到了陸軍上尉(Captain)後退役。

與熱衷於從政和沉迷于慈善環保事業的哥哥們不同, 30歲的洛克菲勒於1946年加入了舅舅Winthrop Aldrich擔任董事會主席的大通國家銀行(Chase National Bank), 擔任經理助理。 儘管洛克菲勒家族常年握有大通銀行5%的股權, 又有兩個董事會席位, 但洛克菲勒堅持從中層做起, 歷任數個部門的管理工作, 直至1957年升任大通曼哈頓銀行(Chase Manhattan Bank)的首席執行官。

65歲的洛克菲勒選擇在1981年退休, 離開了自己工作35年的地方。 他常戲稱自己是家族本代人中唯一一個需要賺錢謀生的人。

飽受爭議的銀行家

大衛·洛克菲勒可謂精力旺盛的工作狂, 到90多歲時還堅持早上10點坐到辦公室辦公, 直到晚上5點下班離開。 為了保持體力和健康,

他一輩子堅持工作前先健身, 並偶爾伴著午餐喝一小杯紅酒。

出於拓展業務的需要, 洛克菲勒樂於交朋友, 通訊錄裡有15萬個連絡人。 他也熱衷於滿世界跑, 在35年裡累計飛行500萬英里, 並被200多個國家元首所接見。 他認為, 在美國只有他的好朋友、前國務卿基辛格比他見過的國家領導人多一兩位, 也正是洛克菲勒與基辛格極力促成了尼克森總統的訪華行程。

在他的開拓下, 大通銀行的海外分支在60年代從11個增長至73個, 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整整翻了七倍, 並成為首家在莫斯科和北京開設分部的西方銀行。 大通銀行業也率先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發放貸款, 到1976年, 其海外分支貢獻了營業利潤的80%。

但與此同時, 大通的國內業務卻飽受詬病。 在1970年代早期深陷財務報表作假醜聞、貸款壞賬率高企和系統技術故障等泥沼,1974年到1976年的國內盈利下滑36%,而同期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銀行的盈利能力躍升了12%到31%。

對此,洛克菲勒在自傳中辯解道:“在海外做的一切並沒有背離我對大通銀行的管理責任,所謂的‘表外事務’都同大通銀行的經濟壯大與國際影響力密切先關。”

紐約與藝術的“守護神”

洛克菲勒和曾擔任過四屆紐約州州長的三哥尼爾森(Nelson Rockefeller)對曼哈頓的感情很深,曾在30年代大蕭條時期敦促父親在中城興建洛克菲勒大廈,以帶動周邊區域經濟復蘇。

兩兄弟又在20世紀60年代著手重振下城金融區,為了給世貿大廈的破土動工塑造信心,洛克菲勒擔任董事會主席的大通銀行在1961年率先在華爾街修建高64層的現代大廈。而隨後建設中的“雙子樓”也被當地媒體稱為“大衛樓”和“尼爾森樓”。

在1970年代中期,當紐約市因經濟增長疲軟和市政建設攤子過大而深陷債務危機時,又是洛克菲勒幫助召集聯邦、州府和市府官員同紐約商界領袖一起想辦法,幫助紐約市度過瀕臨破產的難關。

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這樣評價洛克菲勒:“從沒有一個人長期對紐約的商業和民生帶來過這麼多貢獻。當我擔任市長時,大衛對紐約市的困難總是責無旁貸,隨時準備施以援手。”

洛克菲勒還和母親一樣極度喜愛藝術。在母親去世後,洛克菲勒於1948年接替了她在紐約現代藝術館的董事席位,並在1958年到1993年期間擔任了16年的董事會主席。在此期間,他熱衷於收藏現代派與印象派的畫作和彩陶、琉璃、傢俱等藝術品,共購買了1.5萬件藏品,價值至少5億美元。

他在90歲生日當天組織了850人參加的名人籌款晚宴,每一桌的席位高達9萬美元,捐款全部歸紐約現代藝術館所有。他不僅鼓勵企業家贊助地方上的小型藝術館和博物館,自己也留出1億美元的遺產捐給紐約現代藝術館。

他在一生中共捐出了9億多美元,用於支持爺爺創辦的醫學研究重鎮洛克菲勒大學,也用於回饋母校哈佛大學。在擔任商界領袖聯盟發起的“紐約市夥伴計畫”(New York City Partnership)主席期間,他鼓勵公立學校創新,也參與開發了數千套提供給低收入及中產階層的廉租房。

他因慈善及其他成績在1998年榮獲總統自由勳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這是美國最高的民間榮譽之一。

“最大的成功”

隨著大衛·洛克菲勒的離世,洛克菲勒家族的掌門人也正式從嫡親傳人的“兄弟時代”(the Brothers)過渡到了曾孫輩人的“表親時代”(the Cousins)。

洛克菲勒對維繫家族的團結非常重視,他率先召集100多個表親成立了家族委員會,定期舉辦家族活動,並親自擔任委員會的秘書長。他在自傳中寫道:“雖然我們兄弟五個存在明顯分歧,甚至在很多問題上利益相互衝突,但家族聚會卻令我們學會彼此尊重和喜愛,這是其他富裕家族所缺乏的財富。”

在90歲生日接受採訪時,洛克菲勒表示:“如果我的兒女和孫輩認識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並學會運用它,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了。”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我認為他們已經學到了。”

在1970年代早期深陷財務報表作假醜聞、貸款壞賬率高企和系統技術故障等泥沼,1974年到1976年的國內盈利下滑36%,而同期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銀行的盈利能力躍升了12%到31%。

對此,洛克菲勒在自傳中辯解道:“在海外做的一切並沒有背離我對大通銀行的管理責任,所謂的‘表外事務’都同大通銀行的經濟壯大與國際影響力密切先關。”

紐約與藝術的“守護神”

洛克菲勒和曾擔任過四屆紐約州州長的三哥尼爾森(Nelson Rockefeller)對曼哈頓的感情很深,曾在30年代大蕭條時期敦促父親在中城興建洛克菲勒大廈,以帶動周邊區域經濟復蘇。

兩兄弟又在20世紀60年代著手重振下城金融區,為了給世貿大廈的破土動工塑造信心,洛克菲勒擔任董事會主席的大通銀行在1961年率先在華爾街修建高64層的現代大廈。而隨後建設中的“雙子樓”也被當地媒體稱為“大衛樓”和“尼爾森樓”。

在1970年代中期,當紐約市因經濟增長疲軟和市政建設攤子過大而深陷債務危機時,又是洛克菲勒幫助召集聯邦、州府和市府官員同紐約商界領袖一起想辦法,幫助紐約市度過瀕臨破產的難關。

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這樣評價洛克菲勒:“從沒有一個人長期對紐約的商業和民生帶來過這麼多貢獻。當我擔任市長時,大衛對紐約市的困難總是責無旁貸,隨時準備施以援手。”

洛克菲勒還和母親一樣極度喜愛藝術。在母親去世後,洛克菲勒於1948年接替了她在紐約現代藝術館的董事席位,並在1958年到1993年期間擔任了16年的董事會主席。在此期間,他熱衷於收藏現代派與印象派的畫作和彩陶、琉璃、傢俱等藝術品,共購買了1.5萬件藏品,價值至少5億美元。

他在90歲生日當天組織了850人參加的名人籌款晚宴,每一桌的席位高達9萬美元,捐款全部歸紐約現代藝術館所有。他不僅鼓勵企業家贊助地方上的小型藝術館和博物館,自己也留出1億美元的遺產捐給紐約現代藝術館。

他在一生中共捐出了9億多美元,用於支持爺爺創辦的醫學研究重鎮洛克菲勒大學,也用於回饋母校哈佛大學。在擔任商界領袖聯盟發起的“紐約市夥伴計畫”(New York City Partnership)主席期間,他鼓勵公立學校創新,也參與開發了數千套提供給低收入及中產階層的廉租房。

他因慈善及其他成績在1998年榮獲總統自由勳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這是美國最高的民間榮譽之一。

“最大的成功”

隨著大衛·洛克菲勒的離世,洛克菲勒家族的掌門人也正式從嫡親傳人的“兄弟時代”(the Brothers)過渡到了曾孫輩人的“表親時代”(the Cousins)。

洛克菲勒對維繫家族的團結非常重視,他率先召集100多個表親成立了家族委員會,定期舉辦家族活動,並親自擔任委員會的秘書長。他在自傳中寫道:“雖然我們兄弟五個存在明顯分歧,甚至在很多問題上利益相互衝突,但家族聚會卻令我們學會彼此尊重和喜愛,這是其他富裕家族所缺乏的財富。”

在90歲生日接受採訪時,洛克菲勒表示:“如果我的兒女和孫輩認識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並學會運用它,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了。”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我認為他們已經學到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