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社工面臨多種問題 職業“天花板”急需突破

他們被譽為“社會治療師”, “有困難找社工”是他們的口號。 3月21日是國際社工日, 記者採訪發現, 雖然從頂層設計、地方制度到現實需要來看, 社工崗位都越來越重要, 雖然國家社工師考試人數年年刷新, 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但專業社工執業率目前仍只有50%, “朝陽行業”面臨待遇薪酬低、社會認可度不高等困擾, 職業“天花板”急需突破……

添信心

連續三年

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兩會期間, 不少社工在朋友圈裡爭相轉發一則消息:社會工作連續三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要促進專業社會工作、志願服務發展,

切實保障婦女、兒童、老人合法權益。 “這是對行業的認可, 也是行業發展的推力。 ”南京市玄武區助殘協會負責人劉強說。 “未來, 社工將成為專業的‘公益產品’製造者、執行者, 老百姓則將獲得更多更優質的公益服務, 但目前的社工儲備還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省社工協會副會長丁渝平表示。

關注與解讀的背後, 也證明了社工職業的前景可期。 去年省內參加國家社工師考試的人數突破3萬, 9760人通過考試, 創歷史新高。 全省已有社工專業人才6.76萬人, 3.76萬人持證, 持證人數占全國的13%, 位居全國第二。 專業社工的身影開始更多地出現在救助、教育、司法、衛生等領域, 充當社會矛盾的潤滑劑、心靈傷痛的撫慰者、不良行為的矯正器……

江蘇“十三五”社會治理創新工程的新目標是:每萬人擁有登記社會組織15個,

每萬人擁有持證社工專業人才7人。 去年省級公益創投專項列支480萬元, 以留守兒童、不良行為青少年、癌症患者、社區矯正人員等為重點服務物件, 購買了32個專業社工服務專案, 為社工人才提供了發揮能量的平臺。

盼認可

多管道支持

打破職業“天花板”

社工是志願者吧?社工就是社區工作人員嗎?這是記者隨機採訪得到的普遍答案。 事實上, 醫患關係調解、社區戒毒、臨終關懷……很多社會工作都是社工的工作範疇, 公眾雖受之服務, 卻知之甚少。

國際社工日前夕, 南京市鳳凰街道第二屆社工節活動現場, 一批優秀社工獲得街道頒發的獎狀和獎金。 領到1000元獎金的鼓樓區教工新村社區社工劉龍發非常激動:“這既是對我個人的肯定,

更是對社工這個職業的肯定, 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激勵了!今天還聽到一個好消息, 南京市政府出臺新政, 社區專職社工工資每年7月1日要實現自然增長。 通過國家社工師和助理社工師考試的專職社工, 每月分別將有不低於 200元、100 元的獎勵。 ”

“服務千家萬戶, 收穫很多, 受氣更多, 社工也需要一個宣洩口。 ”南京市鼓樓區愛德慈佑院總幹事王宛馨在現場收到一份社工日禮物:一個紫色的“社工手環”和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 “這個活動號召社工戴上紫手環, 堅持21天不抱怨, 如果抱怨了就摘下重新戴上, 重新計天數”。

“為什麼要搞這樣的活動?因為社工不僅需要提高薪酬待遇,

更想在精神上得到認可和關懷。 ”鳳凰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吳海明說, 鳳凰街道有100多名社區社工、30多家社會組織, 常年在基層服務14萬常住人口。 他們接棒“最後一公里”的民生服務, 其專業精神、服務品質, 直接關係到民生工程的落實力度。 為給社工“充電”, 街道特地購買愛德基金會的項目, 每年為社工提供包括“社工節”評先進、“魅力社工”評選、大學教授授課等活動, 持續提升社工的社會認可度和自我認同感。

拓邊界

對接需求

創造更多崗位

“事實上, 我們對社工的認知還不開闊, 邊界尚未打開。 社會工作應該以福利需求為根本動力, 拓展就業管道, 才能打通職業發展天花板。 ”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社工系主任、副教授許芸認為。

最新獲得全省優秀社工案例一等獎的項目就是由一個醫療社工團隊報送。 項目負責人、省人民醫院社工辦公室的醫療社工金妍豔介紹, 團隊是一個三人小組, 工作就是幫助癌症家庭擴大社會支援網路。 胰腺癌晚期患者孫阿姨在她們的幫助下, 成功申請到了江蘇仁醫基金會善款2萬元。 孫阿姨出院後, 社工還説明其連結高淳縣人民醫院資源, 方便其就近就醫。 醫療社工用專業知識協助患者和家屬客觀認識病情和後續治療方案, 緩解悲觀情緒, 重燃生的希望。 上海150家醫療機構中已聘用600多名醫療社工, 社工的安撫與支持也是一劑良藥。

許芸介紹, 20年前的澳大利亞社工服務和我國當前狀態是一樣的, 先由政府補貼社會組織和社工,扶持發展。現在澳大利亞政府直接補貼居民,讓居民購買自己需要的服務。比如居民出現心理問題或家庭危機,可能先去尋求社工的幫助,而不是心理醫生,前者服務價格更便宜。

“前兩天,一家養老企業來我們學校,希望對口培養專業養老社工。‘大社工’理念將不再僅局限于傳統領域。”許芸還建議,中小學校應該配備駐校社工,一校一社工,花很少的錢,或許就能助解困境兒童、校園欺淩、評估學生需求等青少年事務。今年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將面向全校舉辦大學生公益創業大賽,開拓社工服務領域,激發大學生成為公益產品的供給者。(唐悅)

先由政府補貼社會組織和社工,扶持發展。現在澳大利亞政府直接補貼居民,讓居民購買自己需要的服務。比如居民出現心理問題或家庭危機,可能先去尋求社工的幫助,而不是心理醫生,前者服務價格更便宜。

“前兩天,一家養老企業來我們學校,希望對口培養專業養老社工。‘大社工’理念將不再僅局限于傳統領域。”許芸還建議,中小學校應該配備駐校社工,一校一社工,花很少的錢,或許就能助解困境兒童、校園欺淩、評估學生需求等青少年事務。今年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將面向全校舉辦大學生公益創業大賽,開拓社工服務領域,激發大學生成為公益產品的供給者。(唐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