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考後留學英國:揭秘英國大學排名玄機和擇校攻略

“唯排名論”是對排名體系的局限缺乏客觀認識。 培養“自主留學”, 注重體驗, 注重校友口碑, 有助於在擇校方面得出自己的價值判斷。

英國大學排名對中國留學生的擇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不過, 英國留學市場“唯排名論”的簡單、粗暴的做法, 顯然是對排名體系的局限缺乏客觀認識。

對不同排行榜的綜合分析, 可以讓我們認清其中的玄機。

更重要的是, 在培養“自主留學”意識的前提下, 注重學校、專業、城市體驗, 注重校友口碑, 將幫助我們得出自己的價值判斷。

英國教育的品牌效應

英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品牌在中國學生和家長心目中是有分量的。

英國被稱為人類近現代文明的發源地, 單從大學教育看, 上千年的宗教和歲月傳承, 像手持斧鑿的匠人, 從中世紀前夜就開始千錘萬擊地打磨。

英國六個古老大學(ancient university)——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格拉斯哥大學、亞伯丁大學、愛丁堡大學, “最年長”的牛津近千年歷史, 而“最年輕”的愛丁堡也有500多年了。

但具體到哪個大學適合自己, 客觀上需要有大學整體情況、專業情況、所在城市情況等多方面的橫向比較, 擇校總還是有個標杆、排名才好。

畢竟教育作為特殊的服務業,

需要口碑的支撐, 而口碑的體現在哪裡呢?排名當然是最直接、最方便的衡量標準。

英國大學官方排名

英國大學的官方排名只有一個, 即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過去叫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等四個區域的教育基金會和機構(半官方組織)聯合評估,

每六七年出臺一次結果, 作為英國大學學術實力排名的依據。

REF的切入點是大學的學術、研究水準, 所以在榜單前30位出現的英國高校大部分是羅素集團成員(羅素集團相當於美國常青藤性質的研究型著名大學聯盟)。

在英國, 從辦學性質看, 大體分為研究型和應用型兩種大學。 REF榜單的前50位學校, 大體可以認為是研究型大學, 按照我個人觀點, 30-50位的學校, 應用課程的比重在增加。

50位元以後的大學, 應用型的特徵越來越明顯, 1992年以後成立的英國新型大學, 大體可以算作應用型大學。

應用型的特徵增加後, 在REF上的排位自然會相對靠後, 因此, 應用型大學的真實實力無法在這個榜單上得到體現。

英國大學商業排名

不過總體上看, REF官方排名的影響力遠遠不及商業機構排名, 至今熟悉它的受眾寥寥無幾。

而《泰晤士報》、《衛報》等商業媒體出臺了各式各樣的排名體系, 依靠媒體特有的傳播能力、對讀者強大的示範效應, 鋪天蓋地、席捲八荒。

通過商業運作, 英國《泰晤士報》(Times)、《衛報》(Guardian)幾乎成為英國院校、專業排名的風向標。

《泰晤士報》排名的學術“范兒”比較濃,更看重英國大學的研究成果;《衛報》排名則另闢蹊徑,視角多來自于學生感受。

這兩個排名體系的結果往往相差很大,從業內角度分析,《泰晤士報》排名的權威性更高。

登峰造極的是,《泰晤士報》還推出了“世界大學排名”!

英國大學絕大多數是公立院校,“體制內”的優越感強、文化底蘊深厚,在留學市場上的表現也曾經很清高,一度公然宣稱,不承認什麼排名不排名的,實在要找參照物,會理直氣壯地向諮詢者說一句,“我們和牛津、劍橋差不多。”

後來迫於市場壓力,也開始使用“協力廠商標準”對自己的院校和專業給予定位。當然,哪個排名系統對自己有利,就用哪個。

大學介紹中不同榜單的排名交錯出現,不確定性反而越來越大了。世界排名進前20的,在英國排名這邊也就30出頭;Guardian排在前15,Times可能也就第40位。

根據個人十幾年的從業經驗,我認為,“世界排名”是個偽命題!把美國大學與英國大學放在一起比較,總覺得風馬牛不相及。再把中國大學也摻進去,很難服眾。

大學排名PK專業排名

留學英國的出發點往往是專業,專業越好,對自己的提升也越大。

當然,也有人認為,找工作的時候,雇主可能只看學校的牌子,不一定特別看重專業排名。這是典型的中式思維,也算是“深謀遠慮”了。只是,這個邏輯必然又回到學習的目的上了。

英國學生往往興趣第一,除了天性外,可能還有一層沒有捅破的窗戶紙——招聘原則。英國雇主並不講“學術門第”,面試時更看重的還是所學專業、曾經的工作履歷與應聘崗位的匹配度,另外應聘者面試時的表現是最重要的砝碼。這樣一來,英國人擇校的“面子工程”要少些。

超越排名的可行性

我一向是“自主留學”的宣導者。在英國讀預科的學生,身在英國,可以“主動上門”走訪心儀學校的校園、同校友交談、與當地老師諮詢,這樣擇校更客觀、更主動。

如果沒有這麼長時間零距離接觸英國大學,能利用假期(夏令營等活動)親自到候選的英國大學走一走,至少也會有個感性認識。

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除了瞭解大學外,還能讓中國學生識別留學城市的居住、文化、就業等環境特徵。

上一篇:高考後留學英國,老司機曬最穩妥、最扎實的出國方案!

推薦: 留英海歸的世界:當我也開始過父親的節日

留學英國前準備什麼:有一招兒比學英語更緊急,快!

英國職場生存:在第八屆駐華校代促進交流會的演講

《泰晤士報》排名的學術“范兒”比較濃,更看重英國大學的研究成果;《衛報》排名則另闢蹊徑,視角多來自于學生感受。

這兩個排名體系的結果往往相差很大,從業內角度分析,《泰晤士報》排名的權威性更高。

登峰造極的是,《泰晤士報》還推出了“世界大學排名”!

英國大學絕大多數是公立院校,“體制內”的優越感強、文化底蘊深厚,在留學市場上的表現也曾經很清高,一度公然宣稱,不承認什麼排名不排名的,實在要找參照物,會理直氣壯地向諮詢者說一句,“我們和牛津、劍橋差不多。”

後來迫於市場壓力,也開始使用“協力廠商標準”對自己的院校和專業給予定位。當然,哪個排名系統對自己有利,就用哪個。

大學介紹中不同榜單的排名交錯出現,不確定性反而越來越大了。世界排名進前20的,在英國排名這邊也就30出頭;Guardian排在前15,Times可能也就第40位。

根據個人十幾年的從業經驗,我認為,“世界排名”是個偽命題!把美國大學與英國大學放在一起比較,總覺得風馬牛不相及。再把中國大學也摻進去,很難服眾。

大學排名PK專業排名

留學英國的出發點往往是專業,專業越好,對自己的提升也越大。

當然,也有人認為,找工作的時候,雇主可能只看學校的牌子,不一定特別看重專業排名。這是典型的中式思維,也算是“深謀遠慮”了。只是,這個邏輯必然又回到學習的目的上了。

英國學生往往興趣第一,除了天性外,可能還有一層沒有捅破的窗戶紙——招聘原則。英國雇主並不講“學術門第”,面試時更看重的還是所學專業、曾經的工作履歷與應聘崗位的匹配度,另外應聘者面試時的表現是最重要的砝碼。這樣一來,英國人擇校的“面子工程”要少些。

超越排名的可行性

我一向是“自主留學”的宣導者。在英國讀預科的學生,身在英國,可以“主動上門”走訪心儀學校的校園、同校友交談、與當地老師諮詢,這樣擇校更客觀、更主動。

如果沒有這麼長時間零距離接觸英國大學,能利用假期(夏令營等活動)親自到候選的英國大學走一走,至少也會有個感性認識。

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除了瞭解大學外,還能讓中國學生識別留學城市的居住、文化、就業等環境特徵。

上一篇:高考後留學英國,老司機曬最穩妥、最扎實的出國方案!

推薦: 留英海歸的世界:當我也開始過父親的節日

留學英國前準備什麼:有一招兒比學英語更緊急,快!

英國職場生存:在第八屆駐華校代促進交流會的演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