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定西市出臺農民教育培訓“十三五”發展規劃

定西新聞網—定西訊 為進一步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及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開發力度, 著力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兩支”隊伍, 強化人才對扶貧攻堅、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支撐作用, 定西市農業部門組織專門人員在充分調研、諮詢論證的基礎上, 制定出臺了《定西市農民教育培訓“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 全市計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5萬人, 培養農村實用人才5萬人, 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25萬人(次), 重點落實“四大”任務, 實施“六大”工程, 全面提升農村實用人才素質,

大力發展新型職業農民。

落實“四大”任務

一、加強農民教育培訓。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5萬人, 占農村勞動力的1%以上, 其中生產經營性9000人、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6000人、培育現代青年農場主100人;培養農村實用人才5萬人, 使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達到9萬人以上, 占農村勞動力的10%以上, 其中培養生產型3萬人, 經營性0.6萬人, 技能服務型0.5萬人, 技能帶動型0.5萬人, 社會服務型0.4萬人;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25萬人次, 使每個受訓農民掌握1-2項實用技術;完成職業農民學歷教育培訓2000人以上;培養特色產業科技創新人才250人以上。

二、加強培訓體系和基礎條件建設。 成立農民教育培訓監督管理機構, 依託市、縣(區)農廣校成立市、縣(區)農民教育培訓監督管理中心,

強化對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監督管理;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建設, 建設市級培訓機構4所、縣級培訓機構21所、鄉鎮培訓基地119個、村級培訓點869個, 基本實現鄉鎮、貧困村全覆蓋;建設農民田間學校100所;建設實訓基地建設20個;建設區域特色產業現場教學基地建設10個。

三、建立農民教育培訓評價機制。 健全資格認定制度, 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2萬人以上、認定率達80%以上, 認定農村實用人才(職業技能鑒定)5萬人以上、認定率達100%;健全職稱評審制度, 農村實用人才職稱評定達到1萬人。

四、健全農民教育培訓激勵機制。 建立獎勵制度, 推行由政府主導、行政主管部門主辦、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農村實用人才表彰獎勵制度;出臺扶持政策,

制定出臺可操作性強的配套政策,鼓勵已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開展科研推廣、生產經營和創業活動,支援興辦民辦科研實體和開發經濟實體;拓展融資管道, 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向種養加能手、經營能人、農村經濟組織負責人提供金融扶持,切實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創新創業的資金扶助力度。

實施“六大”工程

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 依託國家、省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項目, 充分發揮市縣(區)農廣校的主管道、主陣地作用, 統籌利用臨洮農校、農業科研推廣單位、農機校等現有培訓資源, 依託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園區等社會化資源建設農民田間學校和實訓基地,

大力培育構建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 整合各類農民培訓資源, 堅持需求、培訓、評審、扶持緊密銜接, 以全市869個貧困村的青壯年勞力、返鄉農民工為重點, 以需求為導向, 培養造就高素質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三、職業農民學歷教育工程。 依託市農廣校、農業職業院校等教育機構, 重點對有學習意願, 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以及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領域的農民, 開展公益性免費中高等職業教育。

四、特色產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程。 圍繞全市特色產業發展需求, 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 能夠引領全市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高品質科技創新人才。

五、農民教育培訓資源建設工程。 在選用農業部、省農牧廳統編教材的基礎上,

結合實際建立起上下貫通、分工明細的培訓資源建設體系和豐富、完善、具有本地特色的培訓教材體系。

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工程。 全面落實《農業部關於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的意見》要求, 重點以市縣區農廣校為主體,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健全佈局合理、資源分享、協調發展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