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東方夢工廠“夢碎”中國:好萊塢動畫公司的一場大敗局

(作者/俞斯譯 戴天文)

五年, 可以製作一部征服全球觀眾的《功夫熊貓》, 也可以讓一家動畫公司從盛到衰。

東方夢工廠, 這家《功夫熊貓3》背後的公司, 中國與好萊塢成立最早也是投資最大的合資公司, 正在遭遇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

在《功夫熊貓3》中國票房不盡人意, 母公司和位於上海的這家合資公司分別傳出裁員消息後, 好萊塢知名媒體《綜藝》又在最近爆料, “夢工廠的母公司康卡斯特或將放棄其持有的東方夢工廠的45%股份”。

東方夢工廠的中國投資方之一,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特地在今天發佈了回應。

在回應中, 華人文化表示“東方夢工廠目前運轉正常”, 不管是影片的製作方面還是衍生品項目, 都能“按計劃推進”, 將“如期發佈新片計畫”。

在此基礎之上, 華人文化還對東方夢工廠的戰略定位給予高度肯定, 認為其已確立“Creative Hub”地位。 而在人才的吸引上, “吸引了多位好萊塢動畫創意製作的頂尖人才”, “並加大本土團隊核心人才的比重”。

東方夢工廠的成立曾經是好萊塢與中國合作史上的里程碑, 但在成立5年以來, 由於中美文化差異、合作形式、創意能力等原因, 這家公司已經更換了三任CEO, 承諾的原創專案也一再推遲。

現在, 危機終於爆發了。

“板凳隊員”

即便已經過去了好幾年, 陳磊在回憶起他最初加入東方夢工廠的那段日子時, 言語中仍然帶著一種熱戀期少年提起另一半時的甜蜜和興奮。

他說這段日子就是“夢想中完美的動畫公司”的狀態, 每天進入位於上海綠地中心的辦公室時, 都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期待”。

陳磊所在的是東方夢工廠的前期部門, 包括創意開發、故事板和視覺開發三個部分。

儘管30多人的部門人數在250多人的公司中並不顯眼, 但它卻是故事和項目的源頭, 可以說是整個公司的“創意中心”。

與所有的好萊塢動畫公司一樣, 東方夢工廠也為這些“藝術家”們發揮自己的才華提供了所能想到的一切:上萬元一張的進口座椅, 全套的動畫製作軟體, 每週不同的各項培訓課程。 如果動畫師們想要練習素描和雕塑, 公司甚至配備了專門的裸體模特。

想進入這個部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一個應聘者都需要由這個部門的“老大”--喬·阿奎拉(Joe Aguilar)親自面試並獲得認可。 他之前擔任製片人的作品《穿靴子的貓》大獲成功, 來到東方夢工廠後擔任首席創意官和總製片人。 換句話說,

這個公司涉及到和創業有關的事兒, 都由他說了算。

阿奎拉是好萊塢製片人制的忠實推行者。 在他擔任東方夢工廠首席創意官的幾年間, 工作總是從由他提出一個想法開始, 然後由各個小組對這個想法進行“頭腦風暴”, 提出更多的想法相互競爭(pitch), 逐步把一個最初的idea變成一個可執行的專案。

由於這些藝術家來自不同的國家地區--包括大陸人、臺灣人、香港人、美國人, 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 這一過程總是伴隨著爭論, 阿奎拉要做的事就是保證這些“爭論”總是服務於推動點子和專案的發展, 讓一些可以“推進下去”。

陳磊對阿奎拉充滿了矛盾的情緒。 一方面這位老闆“與其它高管都不太一樣”, 他對這裡的文化更有興趣, 更願意傾聽像他這樣的年輕人的“怪點子”;但同時他並沒有完全向他敞開懷抱,

在具體工作安排和執行時, 對於本土動畫師的“不信任感”依然在工作中隨處可見。

這在《功夫熊貓3》這部號稱“1/3以上都由東方夢工廠製作”的合拍片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比如在劇本開發階段, 東方夢工廠派出了3位前期同事去好萊塢, 把他們關於如何在劇本中融入中國文化的想法告訴編劇, 但在經過4-5次劇本修改後, 這些意見並沒有被採納;在視覺開發部分, 交給東方夢工廠設計的包括背景、道具和一些路人角色, 但並沒有人被邀請參與像美美這樣的核心角色的設計。

“任何一個環節, 最核心的部分都不會交給你做。 ”陳磊告訴《三聲》, “就像一個坐在板凳上的隊員, 你的確參與了比賽,但也就僅此而已。”

“紙面上的項目”

根據陳磊回憶,差不多從2015年年中開始,整個前期部門就處於每天上班,但沒有工作任務的狀態。而據另一位後期部門的員工稱,這種“沒有活幹”的狀態從2014年開始就斷斷續續存在。如果你在週五下午來到夢工廠辦公室周圍的酒吧,上班時間就能看到不少提前過週末的員工。

如果光從東方夢工廠這幾年陸續發佈的專案來看,這家公司應該更加“忙碌”才對。

在東方夢工廠成立之初,就宣佈要在頗為成功的《功夫熊貓》系列之外,開發更多原創的動畫和真人專案。

2014年6月,東方夢工廠宣佈與《雲圖》的投資方中國新原野娛樂傳媒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將共同投資2億美元拍攝三部大片。同時透露將和滕華濤一起合作一部動畫電影,並為張紀中的《美猴王》提供技術支援。

兩年半過去了,與新原野的合作似乎就停在了那次發佈會的握手之上,再無下文。張紀中的《美猴王》也被媒體爆光更多的是做地產專案的噱頭。唯一仍在進行的是與滕華濤的合作,後者成為了《功夫熊貓3》的顧問,比如設計片中“踢毽子綢帶舞”這樣的本土化情節,同時幫助搭建中文配音團隊。而原先所說的動畫電影項目,並沒有更新進展。

也有一些專案的確進入到了公司管理層進行了“深入討論”,比如與《萬萬沒想到》的出品方萬合天宜合作,在互聯網上“打造一個針對年輕女性的視頻頻道”。

有兩個點子得到了雙方的認可。其中一個是建立一個名為“小喵”的動畫形象,製作真人與動畫相結合的視頻節目;另一個是一個名為dogs show的動畫網劇,講述兩個室友和他們兩條狗之間發生的趣事。最終這兩個項目都沒有正式“落地”,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的製作費用要遠高於內容發行能夠獲得的收入,權衡之後雙方決定放棄。

除了外部的合作推進緩慢,公司內部“創意中心”產生的點子也沒有能夠獲得足夠的技持。陳磊認為,在董事會上屢屢碰壁,無法把好的想法變成專案實施下去,是包括阿奎拉在內的眾多創意者最終選擇離開東方夢工廠的重要原因。

2016年3月,就在《功夫熊貓3》上映一個月後,華誼兄弟宣佈成立動畫公司點睛影業,CEO正是阿奎拉。

“60億”

所有人都相信,美國夢工廠動畫遭遇裁員和利潤下滑,東方夢工廠連續更換CEO的“負面新聞”,都會隨著《功夫熊貓3》的票房大捷而消失。換句話說,《功夫熊貓3》就是治癒一切傷痛的解藥。

這種情緒在2015年下半年開始逐漸蔓延,對於票房的預測也隨著宣傳的深入,配音大咖們的加入水漲船高。從最初喊20億都有些“靦腆”,到最後喊出“60億”的目標(這位元內部員工稱,這個說法也有誇張的成分)。而當時中國電影票房的記錄是《速度與激情7》的24億。

為了獲得最大的回報,電影特別選在了票房產出最高的春節檔前面一周,全家歡也成為了這部電影宣傳最重要的主題。

與此同時,這部電影被宣傳成為第一部中國公司主導製作的好萊塢動畫大片(儘管事實並不是這樣),除了全明星配音,同時還製作了中文口型,而東方夢工廠的logo也被放在了最為顯眼的位置,用盡一切方式來討好這裡的觀眾。

2016年1月29日,《功夫熊貓3》正式上映。儘管成為國內第一部票房破10億的動畫電影,但卻遠沒有達到公司的預期,神龍大俠這一次並沒有成為拯救者。

相比前作,東方夢工廠在《功夫熊貓3》中的確扮演了更多的角色--無論是在製作、宣傳還是發行上。在電影遭遇票房失敗之後,尤其是成為三部曲中口碑最差的一部後,關於這部電影,這家公司是否讓市場因素過度影響了創意的討論就不絕於耳。

一名參與過多部好萊塢動畫製作的製作人認為,《功夫熊貓3》在“故事上是失控的”,比如最後神龍大俠死而復生這樣的重要設定,並沒有在前面給予足夠多的交代,那麼更大的可能性就是在“用超自然力量強行去補救一個圓不上的故事”。

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是,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導致了“兩邊都不討好”。

在多位接受我們採訪的東方夢工廠員工看來,這種差異不僅導致了《功夫熊貓3》在故事上的平庸(他們並不想用“失敗”這樣一個字眼),同時也是這家明星合資公司在過去幾年一直無法快速成長的原因。

“比如美國高管在看《大聖歸來》時就只能看到個人英雄主義,看到到鬥爭和反抗;而在看《瘋狂動物城》這樣的片子時,關注點又在強者的公平意識,而不會注意到弱小種族的心態。”陳磊說。

種種跡象表明,那些在這家公司董事會中佔有一席之地,卻常駐在一萬公里以外的高管們,並不像《功夫熊貓》電影裡面展現得那麼瞭解這裡和這裡的文化。不止一位員工跟我們說起了同一個案例,一位創意方面的高層在一次創意會上談到中國文化元素時大談對“龍”的理解,團隊中馬上有人提出這已經“濫大街”了,這位高管驚訝地回復說:“噢,是嗎?那我再想想。”

“職業經理人”

《功夫熊貓3》票房沒有達到預期,但卻由於衍生環節的出色表現,它“意外”地成了好萊塢動畫公司在中國市場上最賺錢的項目。

據東方夢工廠衍生品部門一位員工透露,《功夫熊貓3》包括IP授權在內收入超過了13億,早在電影上映之前,就已經收回了全部的製作和宣發成本。

這也是為什麼當東方夢工廠其它部門在裁員的過程中,衍生品業務卻並沒有受影響,甚至在與中影簽定衍生品開發協議後,仍然不斷吸納人才。

實際上,東方夢工廠成立五年前後三任CEO,無一例外都有消費品企業的背景。第一任CEO Guenther Hake(韓剛)曾擔任迪士尼大中華區消費品部高級副總裁,他的接替者方淦曾就職于亞馬遜中國和NBA中國,而現任CEO朱承華本身就是從公司內部衍生品業務上提拔起來的。

這一系列高管任命,同時也代表著背後股東話語權的變更。

在方淦擔任CEO時期,東方夢工廠背後實際話權語掌握在卡曾伯格手中,而方淦光鮮的外企履歷和並不強勢的性格正是他所喜歡的。“方淦基本什麼都聽他的,其實就是在幫卡曾伯格執行。”一名前員工直言不諱。

而隨著卡曾伯格把一手創立的美國夢工廠賣給康卡斯特,他對於東方夢工廠的控制力也隨之喪失。像朱承華這樣並沒有一手光鮮履歷,但能夠為公司帶來實際收入的本土高管獲得了更多信任和提拔。

不過無論是方淦還是朱承華,或許都無法獨自完成拯救這家合資公司的重任。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CEO們都是“職業經理人”,對於他們來說,東方夢工廠更像是自己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短暫停靠的一站,而不是需要全力投入的一份事業。

這其實也是東方夢工廠沒有能夠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文化差異,也不是做事緩慢。而是自始至終,它都沒有找到一個能夠披荊斬棘,說一不二的領導人。

卡曾伯格是這樣的人,但他選擇了退出。

這或許才是最悲哀的。在那些能夠拯救這家公司的人眼中,這早就不是一件值得他們再浪費時間的事了。

(應採訪物件要求,文中“陳磊”為化名)

你的確參與了比賽,但也就僅此而已。”

“紙面上的項目”

根據陳磊回憶,差不多從2015年年中開始,整個前期部門就處於每天上班,但沒有工作任務的狀態。而據另一位後期部門的員工稱,這種“沒有活幹”的狀態從2014年開始就斷斷續續存在。如果你在週五下午來到夢工廠辦公室周圍的酒吧,上班時間就能看到不少提前過週末的員工。

如果光從東方夢工廠這幾年陸續發佈的專案來看,這家公司應該更加“忙碌”才對。

在東方夢工廠成立之初,就宣佈要在頗為成功的《功夫熊貓》系列之外,開發更多原創的動畫和真人專案。

2014年6月,東方夢工廠宣佈與《雲圖》的投資方中國新原野娛樂傳媒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將共同投資2億美元拍攝三部大片。同時透露將和滕華濤一起合作一部動畫電影,並為張紀中的《美猴王》提供技術支援。

兩年半過去了,與新原野的合作似乎就停在了那次發佈會的握手之上,再無下文。張紀中的《美猴王》也被媒體爆光更多的是做地產專案的噱頭。唯一仍在進行的是與滕華濤的合作,後者成為了《功夫熊貓3》的顧問,比如設計片中“踢毽子綢帶舞”這樣的本土化情節,同時幫助搭建中文配音團隊。而原先所說的動畫電影項目,並沒有更新進展。

也有一些專案的確進入到了公司管理層進行了“深入討論”,比如與《萬萬沒想到》的出品方萬合天宜合作,在互聯網上“打造一個針對年輕女性的視頻頻道”。

有兩個點子得到了雙方的認可。其中一個是建立一個名為“小喵”的動畫形象,製作真人與動畫相結合的視頻節目;另一個是一個名為dogs show的動畫網劇,講述兩個室友和他們兩條狗之間發生的趣事。最終這兩個項目都沒有正式“落地”,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的製作費用要遠高於內容發行能夠獲得的收入,權衡之後雙方決定放棄。

除了外部的合作推進緩慢,公司內部“創意中心”產生的點子也沒有能夠獲得足夠的技持。陳磊認為,在董事會上屢屢碰壁,無法把好的想法變成專案實施下去,是包括阿奎拉在內的眾多創意者最終選擇離開東方夢工廠的重要原因。

2016年3月,就在《功夫熊貓3》上映一個月後,華誼兄弟宣佈成立動畫公司點睛影業,CEO正是阿奎拉。

“60億”

所有人都相信,美國夢工廠動畫遭遇裁員和利潤下滑,東方夢工廠連續更換CEO的“負面新聞”,都會隨著《功夫熊貓3》的票房大捷而消失。換句話說,《功夫熊貓3》就是治癒一切傷痛的解藥。

這種情緒在2015年下半年開始逐漸蔓延,對於票房的預測也隨著宣傳的深入,配音大咖們的加入水漲船高。從最初喊20億都有些“靦腆”,到最後喊出“60億”的目標(這位元內部員工稱,這個說法也有誇張的成分)。而當時中國電影票房的記錄是《速度與激情7》的24億。

為了獲得最大的回報,電影特別選在了票房產出最高的春節檔前面一周,全家歡也成為了這部電影宣傳最重要的主題。

與此同時,這部電影被宣傳成為第一部中國公司主導製作的好萊塢動畫大片(儘管事實並不是這樣),除了全明星配音,同時還製作了中文口型,而東方夢工廠的logo也被放在了最為顯眼的位置,用盡一切方式來討好這裡的觀眾。

2016年1月29日,《功夫熊貓3》正式上映。儘管成為國內第一部票房破10億的動畫電影,但卻遠沒有達到公司的預期,神龍大俠這一次並沒有成為拯救者。

相比前作,東方夢工廠在《功夫熊貓3》中的確扮演了更多的角色--無論是在製作、宣傳還是發行上。在電影遭遇票房失敗之後,尤其是成為三部曲中口碑最差的一部後,關於這部電影,這家公司是否讓市場因素過度影響了創意的討論就不絕於耳。

一名參與過多部好萊塢動畫製作的製作人認為,《功夫熊貓3》在“故事上是失控的”,比如最後神龍大俠死而復生這樣的重要設定,並沒有在前面給予足夠多的交代,那麼更大的可能性就是在“用超自然力量強行去補救一個圓不上的故事”。

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是,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導致了“兩邊都不討好”。

在多位接受我們採訪的東方夢工廠員工看來,這種差異不僅導致了《功夫熊貓3》在故事上的平庸(他們並不想用“失敗”這樣一個字眼),同時也是這家明星合資公司在過去幾年一直無法快速成長的原因。

“比如美國高管在看《大聖歸來》時就只能看到個人英雄主義,看到到鬥爭和反抗;而在看《瘋狂動物城》這樣的片子時,關注點又在強者的公平意識,而不會注意到弱小種族的心態。”陳磊說。

種種跡象表明,那些在這家公司董事會中佔有一席之地,卻常駐在一萬公里以外的高管們,並不像《功夫熊貓》電影裡面展現得那麼瞭解這裡和這裡的文化。不止一位員工跟我們說起了同一個案例,一位創意方面的高層在一次創意會上談到中國文化元素時大談對“龍”的理解,團隊中馬上有人提出這已經“濫大街”了,這位高管驚訝地回復說:“噢,是嗎?那我再想想。”

“職業經理人”

《功夫熊貓3》票房沒有達到預期,但卻由於衍生環節的出色表現,它“意外”地成了好萊塢動畫公司在中國市場上最賺錢的項目。

據東方夢工廠衍生品部門一位員工透露,《功夫熊貓3》包括IP授權在內收入超過了13億,早在電影上映之前,就已經收回了全部的製作和宣發成本。

這也是為什麼當東方夢工廠其它部門在裁員的過程中,衍生品業務卻並沒有受影響,甚至在與中影簽定衍生品開發協議後,仍然不斷吸納人才。

實際上,東方夢工廠成立五年前後三任CEO,無一例外都有消費品企業的背景。第一任CEO Guenther Hake(韓剛)曾擔任迪士尼大中華區消費品部高級副總裁,他的接替者方淦曾就職于亞馬遜中國和NBA中國,而現任CEO朱承華本身就是從公司內部衍生品業務上提拔起來的。

這一系列高管任命,同時也代表著背後股東話語權的變更。

在方淦擔任CEO時期,東方夢工廠背後實際話權語掌握在卡曾伯格手中,而方淦光鮮的外企履歷和並不強勢的性格正是他所喜歡的。“方淦基本什麼都聽他的,其實就是在幫卡曾伯格執行。”一名前員工直言不諱。

而隨著卡曾伯格把一手創立的美國夢工廠賣給康卡斯特,他對於東方夢工廠的控制力也隨之喪失。像朱承華這樣並沒有一手光鮮履歷,但能夠為公司帶來實際收入的本土高管獲得了更多信任和提拔。

不過無論是方淦還是朱承華,或許都無法獨自完成拯救這家合資公司的重任。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CEO們都是“職業經理人”,對於他們來說,東方夢工廠更像是自己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短暫停靠的一站,而不是需要全力投入的一份事業。

這其實也是東方夢工廠沒有能夠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文化差異,也不是做事緩慢。而是自始至終,它都沒有找到一個能夠披荊斬棘,說一不二的領導人。

卡曾伯格是這樣的人,但他選擇了退出。

這或許才是最悲哀的。在那些能夠拯救這家公司的人眼中,這早就不是一件值得他們再浪費時間的事了。

(應採訪物件要求,文中“陳磊”為化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