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大潰敗!5天損失近4000億,蘋果徹底蔫了的背後:耶穌已死,商人掌舵

蘋果這兩年在中國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但也越來越喜歡在中國折騰。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中國已不再是蘋果的第二市場。

自2009年蘋果首次進入中國以來, 今年已是第8年。 但現在蘋果好像遭遇到了瓶頸。 不僅僅是“土匪進村”式“打劫”各個協力廠商支付, 導致軟體發展商對抗, 現在又遭遇中國消費者流失。

截止2017年4月, 蘋果公司來自于大中華區的營收同比下降14.1%, 至107.3億美元, 相比去年四季度, 蘋果在中國的收入暴跌34%。

讓庫克更為不滿意的是, 這已經是蘋果自2016財年第二財季以來, 連續五個季度在中國市場業績下滑, 五個季度營收分別同比下滑26%、33%、30%、12%、14%。 與此同時, 與安卓的戰爭仍在繼續, 全球範圍內, 安卓的佔有率已經高達86.4%, iOS則從22.2%一路下滑至13.2%。

不過, 依靠著封閉的生態系統, 蘋果在2017年第一季度依然攫取了手機行業83%的利潤, 不過相較於2015年91%的行業利潤, iPhone的魔力在逐漸的消失。

蘋果想不到, 他會在中國遭遇史上最大滑鐵盧, 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5天損失近4000億, 蘋果遭遇史上最強滑鐵盧?

但是, 蘋果公司認為, 打賞就是交易行為, 是讀者購買文章閱讀的銷售行為。 然而, 購買是買了才能看, 打賞是看完可打賞可不打賞,

哪裡是什麼銷售行為?

而根據蘋果在iOS端的要求, 無論在何種App購買音樂、小說還是視頻, 都只能通過蘋果App Store的支付管道購買。 所以, 蘋果和騰訊爭的絕非什麼打賞功能, 而是支付通道之爭。

但是, 蘋果的行為引發了中國輿論市場的眾怒, 中國消費者開始對蘋果進行一浪高過一浪的聲討。 這種聲討聲浪帶來的後果就是, 蘋果股價在5個交易日裡跌557億美元(合3788億人民幣)。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蘋果繼續硬推的後果很可能就是更快地失去中國市場。 更何況, 就在不久前, 20名蘋果公司中國員工倒賣使用者資訊的消息被曝光, 報導稱獲利金額高達5000萬人民幣以上。 蘋果是以安全著稱的手機, 現在變得不安全了, 而且用戶有更加好的替代品,

其市場佔有率豈能不走低?

耶穌已死, 商人掌舵?

蘋果遭遇滑鐵盧的背後, 暴露出後約伯斯時代蘋果遭遇的創新困境。

蘋果作為銳意進取的全球領先的高科技產品公司, 在過去的十年來, 一直致力於引領技術發展, 尋找最新技術突破口, 今天卻繩營苟且於一些似是而非的收費裡。

蘋果精神何在?約伯斯的一句話或許指出了這種精神的精髓:“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

然而, 世上再無約伯斯。 約伯斯去世後, 4s成為約伯斯蘋果時代的最後遺產。 至今每逢蘋果新品發佈會, “蘋果無創新”這五個字往往會老調重彈。 觀察者們總是會期待下一個天才般的、跨時代的產品出現, 而庫克總是以商人的姿態迎合市場。 這讓消費者的心裡期待形成了一個不可回避的落差。

庫克曾這樣描述約伯斯的精神遺產:約伯斯認為, 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狹小的櫃子中。 他們以為自己無法對事物產生重大影響和改變。 約伯斯從不接受這種哲學。

約伯斯作為一個獨裁者,蔑視市場規則、不屑于慈善事業、獨攬公眾實視線、反對分紅和回購、回避大型並購等做方法無一不是逆消費者而行,強行為眾人做決定。

約伯斯是天才,約伯斯亦是暴君。據說早年間的蘋果萬聖節上,約伯斯曾把自己打扮成耶穌。潛意識裡,約伯斯相信,自己是科技界可以改善人們生活的耶穌。作為一個死後近4年依舊在被全世界敬仰和討論的人物。

約伯斯的確成為了科技世界的“耶穌”。 無論是從商業、科技、工業設計、人文、藝術哪個角度,約伯斯都樹立了一套標杆,制定了一套規則。然而在他死後,龐大的事業似乎無力也無人再進行天才般地開拓。

Apple Watch作為庫克時代主導的第一款新品類,相比iPhone的成功可謂慘敗,人們在失望之餘總在心底預留了約伯斯的位置――如果是約伯斯來,一定會做到更好吧?

他的遺志被無數人所繼承,僅僅在中國大地上,雷軍、賈躍亭、羅永浩、黃章等企業家就無數次表達了對約伯斯時代的景仰,並時常以約伯斯的繼任者自居,認為約伯斯死後,蘋果再無創新。

蘋果中國下架兩萬餘APP ,對中國宣戰?

據《參考消息》5月26日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24日消息稱,中國使用者對蘋果手機的忠誠度正在減退,蘋果將在今年推出iPhone8,但是這種創新可能無法吸引足夠多的消費者。

《華爾街日報》文章截圖

文章認為,在美國,儘管三星公司搶在蘋果之前推出了一系列功能眾多的新手機,但是蘋果依然牢牢把控了市場。不過在中國,蘋果手機卻缺乏新功能,這對於公司來說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投資銀行奧本海默的分析師烏克維茨認為,軟硬體均缺乏引人注目的差異性是造成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繼續流失的原因。如今的智慧手機往往擁有非常相似的功能,而中國本地公司生產的手機要便宜很多。

蘋果公司整體雖然有非常完整的生態鏈,但是在中國,騰訊和其他本土互聯網公司對於手機用戶體驗影響巨大,這使得蘋果手機軟體和服務作為關鍵的差異化特色基本不起作用。

在美國,2017年已有36%的商家開始支持Apple Pay,這一比例遠遠超過上年同期的16%。超過了支持PayPal的34%,躍居第一大移動支付服務機構。而在蘋果支付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用戶願意嘗試。

但是在中國,蘋果使用的基於POS機的NFC技術,需要各個商店花費高額成本升級POS機,並且還需要使用者使用iPhone6以上的手機,而在這個時候,中國早就已經普及了二維碼支付。

看到協力廠商應用程式越來越紅火,蘋果眼紅了,就在5月份的時候出臺了一條“霸王條款”。

《華爾街日報》5月18日報導,蘋果要求,“打賞”將像使用者購買的遊戲、音樂和視頻一樣,被視為應用內購買(in-app purchases),屆時蘋果將從中獲得30%的分成。

6月16日,蘋果下架2萬餘個中國地區的APP應用,其中遊戲類應用超1萬個。

而不久前蘋果針對中國開發者強制收取打賞抽成30%和截止6月12日禁用部分熱更新這兩項舉措,引發了業內沸沸揚揚的討論,媒體將之成為:蘋果對中國開發者的宣戰。

針對此次大範圍下架,業內人士猜測,此舉或為清理依然在使用熱更新的應用,對開發者來說,這是一次警告。

不禁讓人莞爾,蘋果如今的處境每況愈下,為什麼在中國還這麼“傲嬌”?

蘋果公司遭遇的失敗,是西方模式的失敗?

事實上,蘋果公司遭遇的失敗某種意義上,是西方模式的失敗。

因為西方的崛起之路就是通過不斷吸取他國的鮮血來滋養自己,而如今蘋果也妄想這麼幹。

可以說,蘋果公司的這些舉措就是典型的西方思維的結果,因為他們不是需要共贏,而是自己獲利,不管其他人的死活。但是,傷人一千自損八百。

一個無人能敵的巨人,在自己站立的地方為他人挖了一個巨大的陷阱,陷阱越挖越深,最後挖成的時候,他自己在裡面反而出不來了。

約伯斯作為一個獨裁者,蔑視市場規則、不屑于慈善事業、獨攬公眾實視線、反對分紅和回購、回避大型並購等做方法無一不是逆消費者而行,強行為眾人做決定。

約伯斯是天才,約伯斯亦是暴君。據說早年間的蘋果萬聖節上,約伯斯曾把自己打扮成耶穌。潛意識裡,約伯斯相信,自己是科技界可以改善人們生活的耶穌。作為一個死後近4年依舊在被全世界敬仰和討論的人物。

約伯斯的確成為了科技世界的“耶穌”。 無論是從商業、科技、工業設計、人文、藝術哪個角度,約伯斯都樹立了一套標杆,制定了一套規則。然而在他死後,龐大的事業似乎無力也無人再進行天才般地開拓。

Apple Watch作為庫克時代主導的第一款新品類,相比iPhone的成功可謂慘敗,人們在失望之餘總在心底預留了約伯斯的位置――如果是約伯斯來,一定會做到更好吧?

他的遺志被無數人所繼承,僅僅在中國大地上,雷軍、賈躍亭、羅永浩、黃章等企業家就無數次表達了對約伯斯時代的景仰,並時常以約伯斯的繼任者自居,認為約伯斯死後,蘋果再無創新。

蘋果中國下架兩萬餘APP ,對中國宣戰?

據《參考消息》5月26日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24日消息稱,中國使用者對蘋果手機的忠誠度正在減退,蘋果將在今年推出iPhone8,但是這種創新可能無法吸引足夠多的消費者。

《華爾街日報》文章截圖

文章認為,在美國,儘管三星公司搶在蘋果之前推出了一系列功能眾多的新手機,但是蘋果依然牢牢把控了市場。不過在中國,蘋果手機卻缺乏新功能,這對於公司來說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投資銀行奧本海默的分析師烏克維茨認為,軟硬體均缺乏引人注目的差異性是造成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繼續流失的原因。如今的智慧手機往往擁有非常相似的功能,而中國本地公司生產的手機要便宜很多。

蘋果公司整體雖然有非常完整的生態鏈,但是在中國,騰訊和其他本土互聯網公司對於手機用戶體驗影響巨大,這使得蘋果手機軟體和服務作為關鍵的差異化特色基本不起作用。

在美國,2017年已有36%的商家開始支持Apple Pay,這一比例遠遠超過上年同期的16%。超過了支持PayPal的34%,躍居第一大移動支付服務機構。而在蘋果支付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用戶願意嘗試。

但是在中國,蘋果使用的基於POS機的NFC技術,需要各個商店花費高額成本升級POS機,並且還需要使用者使用iPhone6以上的手機,而在這個時候,中國早就已經普及了二維碼支付。

看到協力廠商應用程式越來越紅火,蘋果眼紅了,就在5月份的時候出臺了一條“霸王條款”。

《華爾街日報》5月18日報導,蘋果要求,“打賞”將像使用者購買的遊戲、音樂和視頻一樣,被視為應用內購買(in-app purchases),屆時蘋果將從中獲得30%的分成。

6月16日,蘋果下架2萬餘個中國地區的APP應用,其中遊戲類應用超1萬個。

而不久前蘋果針對中國開發者強制收取打賞抽成30%和截止6月12日禁用部分熱更新這兩項舉措,引發了業內沸沸揚揚的討論,媒體將之成為:蘋果對中國開發者的宣戰。

針對此次大範圍下架,業內人士猜測,此舉或為清理依然在使用熱更新的應用,對開發者來說,這是一次警告。

不禁讓人莞爾,蘋果如今的處境每況愈下,為什麼在中國還這麼“傲嬌”?

蘋果公司遭遇的失敗,是西方模式的失敗?

事實上,蘋果公司遭遇的失敗某種意義上,是西方模式的失敗。

因為西方的崛起之路就是通過不斷吸取他國的鮮血來滋養自己,而如今蘋果也妄想這麼幹。

可以說,蘋果公司的這些舉措就是典型的西方思維的結果,因為他們不是需要共贏,而是自己獲利,不管其他人的死活。但是,傷人一千自損八百。

一個無人能敵的巨人,在自己站立的地方為他人挖了一個巨大的陷阱,陷阱越挖越深,最後挖成的時候,他自己在裡面反而出不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