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一直升機突破瓶頸技術,幫解放軍建突擊師令任何對手膽戰心驚

上世紀80年代, 我國沒有能夠在青藏高原使用的直升機, 因此解放軍急需一種具備較好高原作戰能力的通用直升機。 經過對比試飛,

美國西斯科基公司的S-70“黑鷹”直升機以其“36”(即使用高度6000米, 航程600公里, 載重600公斤)的優異性能脫穎而出。 1982年我國與西斯科基公司簽署了採購24架S-70“黑鷹”直升機的合同, 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鷹”直升機運抵天津到1985年10月交付完畢;西科斯基公司還曾經希望出售100架“黑鷹”直升機給我國, 但由於歷史原因這些想法都落空了。

截止到現在“黑鷹”直升機有4架失事, 目前僅剩20架仍舊是解放軍陸航在青藏高原的使用的主力機型。 但是畢竟這批飛機服役已經接近30年, 加上長期在高原地區高強度的使用, 機體結構老化嚴重, 保證必要的出勤率是已經越來越困難, 雖然我國也曾對“黑鷹”直升機測繪拷貝, 但由於中國航空工業基礎過於單薄始終未能實現,

所以我國一直尋找替代的機型。

現在隨著直-20的服役時間的臨近這種狀況有望獲得改觀。 據資料分析由於我國對10噸級直升機的作戰要求與美軍類似, 都要求直升機可以由運輸機進行空運, 因此我國相關科研單位在權衡利弊後, 採用了類似“黑鷹”直升機的基本氣動構型。

但直-20並非“黑鷹”直升機的克隆品, 兩者的區別很明顯, 直-20的主旋翼、機身、尾槳、尾翼、動力裝置、傳動系統、 起落架和機裁設備等方面均有中國自己的設計特徵和技術特色。

與“黑鷹”直升機的4槳葉旋翼明顯不同的是, 直-20採用了5葉槳葉, 這讓改機的吊掛能力、載重能力得到了一步的提升。 在機身和尾梁連接處, 直-20有較明顯的過渡結構, 顯然是中國技術人員對機艙的運輸性能進行了優化, 讓它以較小的空間, 獲得更大的有效載荷。 據介紹直-20尤其是在使用材料、航電系統、飛控方面要比“黑鷹”直升機強。

總體來看直-20直升機突破了中國大中型運輸直升機飛行性能限制瓶頸技術, 有較強的高原飛行能力, 能夠很好的滿足高原山區等複雜地區對直升機飛行性能的苛刻要求, 具備多用途和良好的實用性。 該機可採用運輸機運載, 且能軍民兩用。 對於解放軍來說直-20就是一個急需的品種, 首先它可作為解放軍快速佈署部隊的主力運輸工具,

也可以開發出突擊型、救援型、偵察型、救護型、消防型、艦裁型等, 來滿足用戶中國軍隊多方面的不同需要。

軍事專家認為直-20未來和武直-10構成中國陸軍航空兵裝備的主體, 再加上正在研製的重型直升機, 解放軍組建空中突擊師這樣的高機動動作戰部隊的條件已經成熟。 未來戰爭中解放軍就能在敵後或敵縱深地區進行成建制的部隊投放, 充分發揮空中機動能力、強大的火力進行立體化垂直打擊;在戰術達到最大的突然性, 將令任何對手膽戰心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