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抹香鯨體內或有“海上浮金”龍涎香 死因仍在進一步調查

南都訊 記者黃海林 通訊員陳晉強 “抹香鯨體內, 或有與黃金同價的龍涎香, 其死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 ”昨日下午, 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所長童慎漢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稱, 前幾天誤入惠深海域, 經4天救援後不幸去世的懷孕抹香鯨的腸胃心肺等內臟已在冷藏條件下封存, 並取樣分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科研單位進行化驗檢測。

腸道清理確定是否有龍涎香

南都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獲悉, 肉食類動物抹香鯨吃過的食物裡面, 大烏賊、章魚口中有堅韌的角質顎和舌齒, 不容易消化。 它們在抹香鯨的胃腸內積聚, 刺激腸道, 腸道就會分泌出一種特殊的蠟狀物, 將腸道傷口包起來, 慢慢形成龍涎香。

龍涎香稀少且留香持久, 比黃金更難得, 所以被譽為“海上浮金”, 其既可入藥, 亦可作為香料製作高級香水。

《本草綱目》中記載著龍涎香可以“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 是治病和補益強壯的名貴中藥。

2012年, 英國8歲男孩查理在伯恩第斯附近海灘, 撿到一塊重600克的龍涎香。 經鑒定, 龍涎香經過加工後, 價格可達4萬英鎊, 約合人民幣40萬元。 如果撿到白色龍涎香, 更是無價之寶。

“100條抹香鯨裡, 只有一兩條有龍涎香。 ”童慎漢告訴記者, 龍涎香, 在西方又稱灰琥珀, 鯨消化系統的腸梗阻所產生, 是生在鯨腸內的灰或微黑色的分泌物, 從動物體內取出時有難聞的臭氣, 比重小於水, 乾燥後現琥珀色, “目前正在惠州解剖的抹香鯨體內, 是否有與黃金同價的龍涎香, 我們現在只能夠說有可能有, 確切消息仍要等待進一步的腸道清理和檢測結果”。

死因目前仍撲朔迷離

抹香鯨的死因, 目前仍撲朔迷離。

南都記者瞭解到, 赴惠專家目前正在對抹香鯨開展生理結構、分子生物學、生態及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分析死因, 以期為抹香鯨這一瀕危種群的保護提供更多具有科學價值的資料和理論。

針對網傳抹香鯨胃裡有大量垃圾這一說法, 在解剖現場的惠州市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師李慶勇告訴南都記者, 抹香鯨胃部於16日18時40分左右打開, 裡面有食物殘渣及鯨魚消化不了的烏賊骨片, 並沒有網上所說的塑膠垃圾, “抹香鯨的胃已打開, 裡面沒發現任何垃圾, 也沒有病變。 ”

抹香鯨此前在深圳大鵬海域被漁網纏住, 因此其死亡後, 網上有說法認為抹香鯨是受傷而亡。

童慎漢稱, 初步解剖顯示抹香鯨沒有受傷, 體表無擦傷, 漁網纏繞不是致命傷。 還有說法稱抹香鯨脊椎被船撞傷, 這也要等解剖結束後才能證實, 如果有創傷會留下很清晰的傷痕。

最早一批參與救護工作的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副研究員方亮博士也表示, 抹香鯨的死因並非外傷, 而且被漁網網住的時間較短, “這不是致死原因, 只是造成它行動不便”。

針對大型鯨類在擱淺時可能被自身體重壓傷的說法, 方亮透露, 在剖檢現場, 仔細檢查了抹香鯨器官, 從目視角度尚未發現明顯的病變, 並且檢查肺部時並沒有發現嚴重的嗆水情況。

對於有媒體猜測是抹香鯨聲呐系統出問題才導致擱淺。 方亮表示,

鯨類擱淺目前在學術上還是未知之謎, 推測的原因有很多。 “它的聲呐有沒有出問題, 還很難說。 ”

“抹香鯨的死因, 目前正在做組織病理學方面的分析, 一個月內將結果”童慎漢昨日稱, 抹香鯨的腸胃心肺等內臟, 目前已在冷藏條件下封存, 並取樣分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科研單位進行化驗檢測。

據童慎漢介紹, 解剖工作全部完成則約要半個月, 其中幼鯨的解剖難度會比較大。 接下來將製作母鯨表皮、骨骼標本和幼鯨標本, 大概半年內可完成。

因何擱淺是核心問題

著名海洋哺乳動物專家、博士生導師董金海就鯨魚擱淺死亡原因分析稱, 鯨類是一種適宜海洋生存環境的大型哺乳類動物, 儘管它是用肺部呼吸, 但其骨架因海水浮力變得十分脆弱,且其胸骨與肋骨不相連接,一旦擱淺,骨架難以支撐自身重量,龐大的身體將壓迫肺部,時間超過十幾個小時,肺功能將被損害。同時,鯨魚的皮膚不能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之中,皮膚一旦感染,鯨魚就不易存活。

“世界上還沒有在近岸擱淺後抹香鯨成活案例。”童慎漢也表示,擱淺的鯨類極有可能被自身體重壓傷,導致內臟出血直至死亡。

“最核心的問題,我認為就是它為什麼要來淺水區域,從而導致擱淺而死。”方亮稱,抹香鯨是誤入淺水區域才被漁網纏繞。在救援抹香鯨的過程中,方亮曾協助中科院深海研究所李松海教授對抹香鯨進行聽覺實驗。

“漁網徹底解除後,抹香鯨一直在淺海徘徊。”據惠州漁政支隊支隊長翁世濱介紹,抹香鯨是群居動物,獨自跑到淺海,肯定是自身出了問題,“在解除漁網時,就已發現抹香鯨的遊動情況已經不正常,身體朝向左側一直在打轉”。

公開資料顯示,鯨魚並不依靠眼睛來導航、測物和捕食,而是擁有一種高靈敏度的回聲測距本領。而內臟不適、出現寄生蟲,或者系統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使回聲定位系統出現故障,讓鯨魚迷失方向、四處亂竄。

還有科學家認為,當鯨魚為了捕食隨水勢誤入地形平緩的水域,一旦退潮會造成擱淺;而當它們為了追食魚群而遊進海灣,向著有較大斜坡的海灘發射超聲波時,回聲往往誤差很大,甚至完全接受不到回聲,也會因此迷失方向。此外,使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發生紊亂還有多種原因,如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洋環境的變化等。

編輯:張亞莉

但其骨架因海水浮力變得十分脆弱,且其胸骨與肋骨不相連接,一旦擱淺,骨架難以支撐自身重量,龐大的身體將壓迫肺部,時間超過十幾個小時,肺功能將被損害。同時,鯨魚的皮膚不能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之中,皮膚一旦感染,鯨魚就不易存活。

“世界上還沒有在近岸擱淺後抹香鯨成活案例。”童慎漢也表示,擱淺的鯨類極有可能被自身體重壓傷,導致內臟出血直至死亡。

“最核心的問題,我認為就是它為什麼要來淺水區域,從而導致擱淺而死。”方亮稱,抹香鯨是誤入淺水區域才被漁網纏繞。在救援抹香鯨的過程中,方亮曾協助中科院深海研究所李松海教授對抹香鯨進行聽覺實驗。

“漁網徹底解除後,抹香鯨一直在淺海徘徊。”據惠州漁政支隊支隊長翁世濱介紹,抹香鯨是群居動物,獨自跑到淺海,肯定是自身出了問題,“在解除漁網時,就已發現抹香鯨的遊動情況已經不正常,身體朝向左側一直在打轉”。

公開資料顯示,鯨魚並不依靠眼睛來導航、測物和捕食,而是擁有一種高靈敏度的回聲測距本領。而內臟不適、出現寄生蟲,或者系統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使回聲定位系統出現故障,讓鯨魚迷失方向、四處亂竄。

還有科學家認為,當鯨魚為了捕食隨水勢誤入地形平緩的水域,一旦退潮會造成擱淺;而當它們為了追食魚群而遊進海灣,向著有較大斜坡的海灘發射超聲波時,回聲往往誤差很大,甚至完全接受不到回聲,也會因此迷失方向。此外,使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發生紊亂還有多種原因,如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洋環境的變化等。

編輯:張亞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