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行銷和管道狂歡後,手機行業將回歸技術之爭

[釘科技報導]小米、OV的相繼成功, 讓手機行業集體陷入了行銷和管道的狂歡中。 但商業社會有其基本規律, 為用戶提供創新技術支撐下的高品質產品,

用技術不斷驅動用戶價值的提升, 才能回歸商業本質, 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小米等互聯網品牌行銷過度後的萎靡不振, OV在管道紅利喪失後難以避免的增長乏力, 都在強烈提醒著這個行業——行銷和管道狂歡落幕後, 回歸技術之爭正當時。

同質化瓶頸期待突破

進入智慧手機時代後, 手機產品的同質化十分嚴重, 很多手機品牌的所謂新品除了升級晶片、存儲之外, 幾乎都拿不出真正差異化的創新點。 千機一面, 同質化競爭, 無法在存量競爭期深度啟動市場。

在釘科技看來, 手機行業陷入同質化競爭的原因, 主要有兩個:

一是創新惰性。 這種惰性的產生, 一方面來自內部, 害怕創新失敗以及消耗資源和時間成本;另一方面來自外部,

大都已經習慣跟在三星、蘋果這樣的巨頭身後, 做模仿甚至抄襲者, 減少市場風險。 比如, 三星推出雙曲面屏手機後, OV們很快跟隨效仿;而三星、蘋果新旗艦機型配備超高屏占比螢幕時, 很多品牌也紛紛表示要上馬全面屏, 尷尬的是在他們其實還沒搞懂什麼是全面屏時, 三星都已經在申請“負邊框”手機專利了。

二是技術薄弱。 很多手機品牌只是將手機當做組裝品, 有限的資源都投入到廣告行銷、管道推廣上, 真正用在技術研發、創新上的投入很少。 一些品牌基於Android系統做一些優化就號稱推出自有作業系統, 還有一些品牌做一些基於公版架構基礎上的“集成封裝”就無限拔高自主研發晶片,

說到底都是技術能力薄弱所致。

缺乏技術創新的動力, 又缺乏技術創新的能力, 結果自然只能在行銷和管道上大做文章, 同質化競爭背後折射出的是技術空心化趨勢的愈發嚴重。

技術是最持久的紅利

在智慧機普及期, 增量市場可以包容一定程度的同質化競爭, 但這樣的早期紅利只能維持到普及期結束。 行銷驅動和管道驅動, 都只是階段性的戰術手段, 不能作為持久貫徹的戰略方針。

手機行業的標杆企業唯有三星和蘋果, 從二者的成功也可以得出技術才是最大紅利的結論。 從蘋果看, iPhone開創了手機的觸屏智慧時代, 結合其打造的封閉系統, 支撐了蘋果近8年的增長。 儘管近年來iPhone創新乏力, 在全球市場被三星持續拉大差距,

但蘋果與三星仍共同分享了手機行業90%以上的利潤蛋糕。

從三星看, 其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廠商地位的獲得, 更是與技術創新密不可分。 從可見的手機行業創新技術來看, 很多都出自三星之手。 比如, 指紋識別、2.5D弧面屏、雙曲面屏、Super AMOLED屏、AOD息屏提醒、手勢感應、無線充電、雙圖元、水冷散熱……整個安卓陣營都在觀望、跟隨、模仿三星的創新。

技術是最大的紅利通過資料也能反映出來。 IDC資料顯示, 2016年三星全球市場份額占比21.2%排名第一, 蘋果全球市場份額占比14.6%排名第二, 華為全球市場份額占比9.5%排名第三。 三星在2012年超越守舊的諾基亞後, 已經連續5年位列全球第一, 三星、蘋果、華為三家企業的合計份額幾乎佔據了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

而與OV、小米、聯想等品牌相比, 這三家企業都有更為顯著的技術標籤, 技術基因成就了他們的持續成功。

反觀一些忽視技術創新的品牌, 則陷入了增長乏力的境地。 以小米為例, 憑藉線上行銷的出色表現, 2015年小米還是中國手機市場的一哥, 出貨達到6490萬部, 僅一年時間, 小米手機出貨量就萎縮至4150萬部, 份額由15.1%暴跌至8.9%。 在全球市場, 也早已跌出5強淪為“others”。

事實證明, 與行銷和管道能力相比, 技術創新的門檻更高, 其構築的競爭護城河也越深越寬, 所釋放的紅利也越持久。

切忌做技術投機分子

從全球看, 成功的科技公司都十分重視技術創新和專利積累。 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公佈的2016年科技公司的專利數量顯示, IBM以8088項專利位居2016專利榜榜首, 相當於平均每天獲得22項專利。緊隨其後的是三星,2016年共獲得了5518項專利,平均每天獲得專利15項。高通、Google、微軟、LG和索尼等等,獲得的專利數量都在2500項左右。

從目前看,手機行業技術重要性的回歸是大勢所趨。哪怕是缺少製造和研發基因的互聯網品牌,很多都開始高舉技術大旗,意圖改變外界對其技術空心化的刻板印象。但釘科技認為,手機品牌不應將技術視作行銷的工具和噱頭,切忌做技術投機分子。

技術的佈局和積累不是一日之功,沒有長期投入的決心,僅寄望於短期跟風炒作,是無法真正獲益和構建競爭力的。三星之所以成為全球手機行業領頭羊,是因為其用幾十年時間,打通了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產業鏈條,掌握了晶片、記憶體、快閃記憶體、面板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在這樣的基礎上,三星手機才得以持續創新,成為行業領頭羊。

國內品牌華為近年來的崛起也得益於多年的技術積累,其在通信技術、晶片處理器方面的積澱,讓智慧機時代曾經的“中華酷聯”組合目前僅剩華為獨撐門面。

當然,我們也看到,還有不少企業並沒有實實在在地將資源投入到技術研發上,如通過軟體層面的修修補補就對外打出“黑科技”的招牌,28個月搞出所謂的“自研晶片”就讓使用者充當實驗的“小白鼠”,這些投機取巧的做法讓其很難比肩三星、蘋果這樣的巨頭。

技術創新沒有捷徑,手機企業需要扭轉“重行銷管道、輕技術創新”的思想,但也切忌做技術投機分子。行業回歸技術之爭,將倒逼手機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加速淘汰技術空心化的品牌,同時讓那些真正注重技術積累的品牌引領行業前行。

相當於平均每天獲得22項專利。緊隨其後的是三星,2016年共獲得了5518項專利,平均每天獲得專利15項。高通、Google、微軟、LG和索尼等等,獲得的專利數量都在2500項左右。

從目前看,手機行業技術重要性的回歸是大勢所趨。哪怕是缺少製造和研發基因的互聯網品牌,很多都開始高舉技術大旗,意圖改變外界對其技術空心化的刻板印象。但釘科技認為,手機品牌不應將技術視作行銷的工具和噱頭,切忌做技術投機分子。

技術的佈局和積累不是一日之功,沒有長期投入的決心,僅寄望於短期跟風炒作,是無法真正獲益和構建競爭力的。三星之所以成為全球手機行業領頭羊,是因為其用幾十年時間,打通了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產業鏈條,掌握了晶片、記憶體、快閃記憶體、面板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在這樣的基礎上,三星手機才得以持續創新,成為行業領頭羊。

國內品牌華為近年來的崛起也得益於多年的技術積累,其在通信技術、晶片處理器方面的積澱,讓智慧機時代曾經的“中華酷聯”組合目前僅剩華為獨撐門面。

當然,我們也看到,還有不少企業並沒有實實在在地將資源投入到技術研發上,如通過軟體層面的修修補補就對外打出“黑科技”的招牌,28個月搞出所謂的“自研晶片”就讓使用者充當實驗的“小白鼠”,這些投機取巧的做法讓其很難比肩三星、蘋果這樣的巨頭。

技術創新沒有捷徑,手機企業需要扭轉“重行銷管道、輕技術創新”的思想,但也切忌做技術投機分子。行業回歸技術之爭,將倒逼手機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加速淘汰技術空心化的品牌,同時讓那些真正注重技術積累的品牌引領行業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