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創」窗口——“活力清水河”微平臺

文/宇 卿

三十多年前初秋的一天, 同學的母親開著單位“212”北京吉普車, 沿著雨後滿是泥濘的呼清公路, 載著我和我的行囊, 以及我對未來的憧憬, 一路且行且停, 向北而去, 當車行至小廟子後坡高處時, 我滿懷惆悵, 回頭一瞥, 至今便三十多年過去了。

“鄉愁”, 中國人從古至今固有的情懷。 三十多年來, 家鄉的山山水水, 往事的林林總總, 無時不浮現在腦海裡, 深藏於記憶中, 揮之不去,

難以排遣。 於是乎, “鄉愁”促使我逢老鄉同學便打聽故土情形, 見報刊電視便細瞧家鄉變化:同學紅事必心紅而去、老鄉聚會必欣然前往、《內蒙古日報》必仔細翻閱、《內蒙古新聞》必拭目收看, 這是先前獲知家鄉消息的主要管道了。 現如今可好了, 互聯網把偌大的一個地球, 改變成了平頂山下, 祁家溝裡的一個山村、一孔窯洞, 世界再也不是那麼大了, 蹲在村頭的大槐樹下, 或盤腿坐在鋪著地毯的土炕上, 懷抱一台筆記型電腦或手捧一部手機, 就足以流覽大中華, 放眼全世界了。

這個時候, “活力清水河”就如同在我故鄉的情懷裡, 打開了一扇解開“鄉愁”的視窗, 讓我時時刻刻感覺到, 我不再僅僅是思緒遊蕩在清水河, 人仿佛就端坐在當年住的窯洞裡的書桌旁,

出門還是靜謐的縣一中、寬闊的足球場、清澈的清水河......

“活力清水河”讓我看到, 當年農機廠背後的通往邊牆壕的半山坡上, 建成了“銀滾山長城公園”。 三十多年前, 那會兒這裡還相對偏僻, 除了地裡辛勤勞作的莊戶人, 平時鮮有人至。

當然, 我是時常光顧的, 因為在那山坡上, 有巍然屹立的台東, 有蜿蜒起伏的邊牆, 還有穿越時空仿佛就能看到的金戈鐵馬!所有這些在我現在所生活的環境中, 無論如何亦看不到和感覺不到東西, 當時無不強烈地召喚著我在星期天裡, 在少年激情燃燒的歲月裡, 躊躇滿志, 與同學無數次登臨懷古, 激揚文字!這裡的山坡上, 留著我們輕捷的足跡, 回蕩著我們少年的呐喊!

透過這扇清晰的視窗, 我看到“銀滾山長城公園”大氣非凡, 讓蒼涼歷史不再孤獨, 黃土高坡不再閒置, 卻讓現實越發精彩, 生活越發紅火!沿坡而上, 灌木、喬木、花草, 盈坡塞溝, 滿眼翠綠, 顯然是一道生態屏障, 守護著日益美麗的山城, 不再為經年累月的西北風沙侵蝕!健身路、休閒亭、紀念碑、屬相雕塑, 又為公園平添了歷史人文!盤桓的柏油路直通山頂, 還有木結構棧道, 彎彎曲曲盤繞於山間, 這在當年是不可想像的!仿佛是故地重遊, 變化了的山巒溝壑, 還依然掩飾不了情懷深處探尋往事的心態, 這便是:那個幾乎已填平的長滿雜草的魚鱗坑,是否就是當年我們挖下的?那顆挺拔的楊樹,是否就是當年我們義務勞動,與老師、同學共同栽下的?那塊兒巨石,是否我們曾在此小憩,歡歌笑語?那處高臺,是否我們曾在此極目遠眺,指點江山,糞土當年萬戶侯?

“活力清水河”讓我看到,當年河水嘩嘩西流,河灘寂寂靜伏的清水河岸兩畔,建成了濱河公園,兩岸花草芳香,鶯歌燕舞,道路寬敞,車水馬龍。我清楚的記得,那是一塊當年全縣學大寨,水力沖田,我和同學們放下課本,端起簸箕,與縣裡機關幹部、企業工人、周邊農民,在亂石灘上,硬生生地靠著人力造出的良田,現在已是家鄉小城人們的住宅、休閒的場所和行進的道路。一排排高樓鱗次櫛比,已經取代了窯洞;一座座賓館富麗堂皇,遠非當年的招待所能媲美;瓷磚鋪地的廣場,亦早已不是當年我們光腳追逐踢球,或赤膊躲閃投籃的廣場,換成了扭著悠閒舞姿的二大媽、三大嬸;永安老街上、金都大世界旁,時尚的靚女俊男,往來穿梭......這哪裡還是當年的山區小城,分明是都市一隅!

看得出來,現在的幸福感已經取代了當年揮汗如雨,亂石灘上創高產的成就感,就連我們這代人的後代們,估計亦早已不像我們當年羡慕電影中斑駁陸離的城市那樣了,因為我們這快兒土地上已經不缺乏幸福了!

原本清水河在縣城流域段只有東西兩座石拱橋,我們曾經以騎著自行車能夠在兩座橋之間,奮力往返一趟而感到十足的歡快和自豪,要知道,那個時候,縣城還只有一條街、一條路,且柏油路從東門大橋只鋪到縣醫院,而如今的路,已經不止是一條,縣道、省道、國道,縱橫交織;橋,亦不止是兩座,聖泉大橋貫通南北、清安大橋連接兩岸;柏油路更不是那麼短短的一截兒了,即使是身居地球另一邊的人,無疑亦能通過這一條條報導,一幅幅圖片展開的視窗,看得出清水河縣與全國各地一樣,通往幸福的道路四通八達!

“活力清水河”讓我看到,在2017年的“元宵節”上,清水河人民迸發出的“活力”,風采絢爛,奪人耳目。常言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始終認為家鄉的水土好,喝得水,滋潤心田;打出的糧食,吃得健康。在絢麗的“元宵節”上,你瞧:驚豔了!身穿節日鄉土盛裝的小姑娘們,皮膚白皙,大眼濃眉,哪一個不比城裡人喜人?帥呆了!小夥子們青春俊朗,朝氣蓬勃,哪一個不是帥哥?感謝作者和編者,為當代,亦為後世,留下了這麼多精彩的瞬間!我捧著手機,端詳許久,直至淚眼模糊,試圖從他們身上找尋回我那已逝去的青春的身影,並從我青春的身影中,再次回味往昔青春的歲月,尤其是還有與這段青春歲月割不斷、理還亂的激情!

我無法揣測彼時如我當年一般年紀的少年們想些什麼,但我從他們,以及他們周圍男女老少洋溢在臉上幸福的笑容中,可以看出,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已經不是1977年的“元宵節”上,剛剛與全國人民一道,走出“文革”的陰霾,單單透露出的精神寄託和樸素願望,而是精神飽滿,物質富足的發自內心的暢快與活力!

透過“活力清水河”這扇無形的視窗,我們已經能夠,而且及時看到了許多、聽到了許多、瞭解到了許多,難道我們還會有什麼問題嗎?當然有,那就是希望“活力清水河”,通過文字和圖片,更多地敞開家鄉美麗的視窗,讓我及所有曾經在清水河生活和工作過的人,與家鄉父老鄉親一道,共同分享和感受充滿了活力的清水河!

作者簡介:呂國輝,字宇卿,籍貫山東,出生在遼寧,長在內蒙古清水河縣,快樂童年和激情少年都是在山青水秀的清水河縣度過,後來到包頭師專求學,畢業後即留當地工作,現為公務員,包頭市作家協會會員。人雖在外,但家鄉的山山水水常縈繞於懷,永不能忘!

這便是:那個幾乎已填平的長滿雜草的魚鱗坑,是否就是當年我們挖下的?那顆挺拔的楊樹,是否就是當年我們義務勞動,與老師、同學共同栽下的?那塊兒巨石,是否我們曾在此小憩,歡歌笑語?那處高臺,是否我們曾在此極目遠眺,指點江山,糞土當年萬戶侯?

“活力清水河”讓我看到,當年河水嘩嘩西流,河灘寂寂靜伏的清水河岸兩畔,建成了濱河公園,兩岸花草芳香,鶯歌燕舞,道路寬敞,車水馬龍。我清楚的記得,那是一塊當年全縣學大寨,水力沖田,我和同學們放下課本,端起簸箕,與縣裡機關幹部、企業工人、周邊農民,在亂石灘上,硬生生地靠著人力造出的良田,現在已是家鄉小城人們的住宅、休閒的場所和行進的道路。一排排高樓鱗次櫛比,已經取代了窯洞;一座座賓館富麗堂皇,遠非當年的招待所能媲美;瓷磚鋪地的廣場,亦早已不是當年我們光腳追逐踢球,或赤膊躲閃投籃的廣場,換成了扭著悠閒舞姿的二大媽、三大嬸;永安老街上、金都大世界旁,時尚的靚女俊男,往來穿梭......這哪裡還是當年的山區小城,分明是都市一隅!

看得出來,現在的幸福感已經取代了當年揮汗如雨,亂石灘上創高產的成就感,就連我們這代人的後代們,估計亦早已不像我們當年羡慕電影中斑駁陸離的城市那樣了,因為我們這快兒土地上已經不缺乏幸福了!

原本清水河在縣城流域段只有東西兩座石拱橋,我們曾經以騎著自行車能夠在兩座橋之間,奮力往返一趟而感到十足的歡快和自豪,要知道,那個時候,縣城還只有一條街、一條路,且柏油路從東門大橋只鋪到縣醫院,而如今的路,已經不止是一條,縣道、省道、國道,縱橫交織;橋,亦不止是兩座,聖泉大橋貫通南北、清安大橋連接兩岸;柏油路更不是那麼短短的一截兒了,即使是身居地球另一邊的人,無疑亦能通過這一條條報導,一幅幅圖片展開的視窗,看得出清水河縣與全國各地一樣,通往幸福的道路四通八達!

“活力清水河”讓我看到,在2017年的“元宵節”上,清水河人民迸發出的“活力”,風采絢爛,奪人耳目。常言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始終認為家鄉的水土好,喝得水,滋潤心田;打出的糧食,吃得健康。在絢麗的“元宵節”上,你瞧:驚豔了!身穿節日鄉土盛裝的小姑娘們,皮膚白皙,大眼濃眉,哪一個不比城裡人喜人?帥呆了!小夥子們青春俊朗,朝氣蓬勃,哪一個不是帥哥?感謝作者和編者,為當代,亦為後世,留下了這麼多精彩的瞬間!我捧著手機,端詳許久,直至淚眼模糊,試圖從他們身上找尋回我那已逝去的青春的身影,並從我青春的身影中,再次回味往昔青春的歲月,尤其是還有與這段青春歲月割不斷、理還亂的激情!

我無法揣測彼時如我當年一般年紀的少年們想些什麼,但我從他們,以及他們周圍男女老少洋溢在臉上幸福的笑容中,可以看出,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已經不是1977年的“元宵節”上,剛剛與全國人民一道,走出“文革”的陰霾,單單透露出的精神寄託和樸素願望,而是精神飽滿,物質富足的發自內心的暢快與活力!

透過“活力清水河”這扇無形的視窗,我們已經能夠,而且及時看到了許多、聽到了許多、瞭解到了許多,難道我們還會有什麼問題嗎?當然有,那就是希望“活力清水河”,通過文字和圖片,更多地敞開家鄉美麗的視窗,讓我及所有曾經在清水河生活和工作過的人,與家鄉父老鄉親一道,共同分享和感受充滿了活力的清水河!

作者簡介:呂國輝,字宇卿,籍貫山東,出生在遼寧,長在內蒙古清水河縣,快樂童年和激情少年都是在山青水秀的清水河縣度過,後來到包頭師專求學,畢業後即留當地工作,現為公務員,包頭市作家協會會員。人雖在外,但家鄉的山山水水常縈繞於懷,永不能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