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邊境線上的守望

在包頭市達茂旗百靈廟鎮邊境線上, 護邊員阿迪亞老兩口, 為國守邊30餘載。 如今, 他們在日本學習、工作了6年的大兒子賓巴和在上海工作數年的小兒子阿迪力也回到家鄉, 過著放牧守邊的生活……

一守就是30多年

3月11日, 記者從包頭市達茂旗百靈廟鎮出發, 去拜訪一個特殊的守邊員家庭。 3月的達茂草原, 仍是春寒料峭。 驅車一路向北, 去往滿都拉鎮的公路上, 鮮見往來車輛。 窗外所見, 盡是蕭瑟枯黃的草原。 過了滿都拉鎮向邊境線方向走, 柏油路盡頭變成了土路, 顛簸不止。

同行的滿都拉邊防派出所所長劉忠強告訴記者,

達茂旗地處祖國北疆, 是內蒙古自治區19個邊境旗(市)之一, 這裡的邊境線也是距離首府呼和浩特市直線距離最近的邊境線。 阿迪亞的家, 距離邊境線約4公里。 那裡冬季漫長嚴寒, 夏季蚊蟲肆虐, 常年飲水困難, 照明等靠風力發電, 手機信號也微弱,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到達阿迪亞家時, 已是下午。 阿迪亞和妻子娜仁琪琪格以及大兒子賓巴一家三口都在家。 略有堿水味道的磚茶端上來後, 阿迪亞開始用蒙古語向記者講述了老兩口戍邊的故事。 阿迪亞和娜仁琪琪格都出生在達茂旗的草原上, 是土生土長的牧民。 1981年, 19歲的阿迪亞入伍, 成為了一名邊防戰士。 退伍後, 他回到家鄉成家立業。

當兵的那段經歷,

讓阿迪亞認識到守邊的重要性。 都曾經當過民兵的阿迪亞兩口子, 響應國家號召, 成為了邊境線上的夫妻護邊員, 在邊境線上一守就是30多年。

兩代人的守邊承諾

作為護邊員, 放牧就是守邊。 30多年來, 阿迪亞和妻子每天在邊境線附近放牧, 同時注意著邊境線附近的風吹草動。 一旦發現異樣, 就會第一時間向邊防派出所報告。 發現偷獵和挖掘髮菜的外地人, 堵截臨界牲畜, 勸返乞討流浪人員, 這些都是阿迪亞做過很多次的守邊工作。

成家後不久, 阿迪亞和妻子有了兩個兒子, 一家人過得平安幸福。 阿迪亞和妻子省吃儉用, 供兩個孩子讀書, 希望他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兒子賓巴大學畢業後, 選擇去日本留學, 並在那裡工作了3年。

小兒子阿迪力則在上海學習工作了幾年。

前年, 賓巴和弟弟相續回到家鄉, 與父母共同生活。 從繁華的都市回到偏遠的家鄉, 落差之大可以想像。 但賓巴兄弟倆卻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能適應的。 賓巴說:“這是我的家鄉, 這裡是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園。 所以, 我和弟弟都選擇了回家。 父母的年齡大了, 身體越來越不好, 作為兒子陪伴在他們身邊是應該的。 父母大半輩子都在為國家守邊, 今後我和弟弟也會扛起這份責任。 ”

賓巴說, 父親是個有著30多年黨齡的黨員, 自己也在去年入黨了, 這是一家人最自豪的事情。 現在, 賓巴的兒子3歲了, 弟弟阿迪力的兒子也有6個月大了, 一家人團聚是最幸福的事兒。

生活條件有些艱苦

阿迪亞家距離滿都拉鎮有20多公里, 大半是土路, 交通不便。 上個世紀90年代, 有了風力發電機後家裡才看上了電視。 由於周邊地下水水質不好, 一家人喝水要用水車去6公里外的水井打水。 前年, 這裡才有了手機信號, 目前還沒有統一供電也沒有網路。 以前, 去鎮裡辦事都是騎馬騎摩托, 現在家裡有了汽車, 就方便了許多。

生活上有什麼困難, 護邊員們都會得到邊防官兵的説明。 除了親戚和鄰居, 邊防官兵就是阿迪亞一家接觸最多的人。 阿迪亞家是一處草原110報警點, 家裡安裝了一部ETS報警電話, 在沒有手機信號時, 附近牧民有急事時都來他家尋求幫助。

如今, 阿迪亞一家仍然延續著傳統的放牧生活,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阿迪亞說, 他和家人不會離開這片土地, 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 也曾經是一名邊防戰士, 更是眷戀故土的蒙古族牧民。 能夠為國守邊, 是一家人的驕傲。

邊境線上的新變化

上世紀90年代, 為了防範人畜頻繁越界, 包頭邊防支隊因地制宜在牧民群眾中發展了40多對草原110夫妻護邊員, 並設立了“草原110”報警點。 這些護邊員家庭, 就像不換防的哨所, 多年來與邊防官兵一道, 守護著邊境線上的穩定。

如今, 守望著達茂草原88.6公里邊境線的護邊員們, 多是50多歲的夫婦。 年輕人更多地選擇搬遷到生活便利的城鎮生活。 邊境線附近地廣人稀, 自然環境惡劣, 每個護邊家庭都相隔著幾公里, 生活的不便可想而知, 他們守邊的精神就更令人感動。

包頭邊防支隊支隊長栗永權告訴記者,為更有效地服務駐地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升邊境地區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支隊立足邊防職能,在駐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面整合了司法、民政、草監等16家邊境管理資源,設立了北疆警地聯動綜治服務中心。中心集群眾接待、分析研判、矛盾糾紛調處、聯合處置、指揮調度職能于一體,實現了邊境社會綜合治理、多元矛盾糾紛化解、五位一體聯合巡邊、突發事件聯合處置等十大功能,實現了邊境管控聯防、治安問題聯治、矛盾糾紛聯調、平安建設聯創,發揮了及時預警、精准研判、有效處置的作用,強化了新形勢下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治邊合力。

廣袤的邊境線上,有邊防官兵的忠誠駐守,更有這些默默無聞的守邊員常年的奉獻。這些為國守邊的平凡家庭,應該被祖國和人民銘記;這種守邊的執著精神,應該在邊境線上代代相傳。

包頭邊防支隊支隊長栗永權告訴記者,為更有效地服務駐地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升邊境地區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支隊立足邊防職能,在駐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面整合了司法、民政、草監等16家邊境管理資源,設立了北疆警地聯動綜治服務中心。中心集群眾接待、分析研判、矛盾糾紛調處、聯合處置、指揮調度職能于一體,實現了邊境社會綜合治理、多元矛盾糾紛化解、五位一體聯合巡邊、突發事件聯合處置等十大功能,實現了邊境管控聯防、治安問題聯治、矛盾糾紛聯調、平安建設聯創,發揮了及時預警、精准研判、有效處置的作用,強化了新形勢下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治邊合力。

廣袤的邊境線上,有邊防官兵的忠誠駐守,更有這些默默無聞的守邊員常年的奉獻。這些為國守邊的平凡家庭,應該被祖國和人民銘記;這種守邊的執著精神,應該在邊境線上代代相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