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港交所宣佈將推“創新板”

近日, 香港交易所(以下簡稱“港交所”)宣佈將在香港資本市場的主機板及創業板之外推出“創新板”, 目前已經發佈了《建議設立創新板》的框架諮詢檔, 同時將在今年8月份左右完成徵求市場建議, 最早於2018年初採取開展相關活動。

滬深交易所IPO加速、新三板迅速擴容, 近幾年來內地資本市場對於上市公司的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但這一切都和遠在香港的港交所無緣, 阿裡巴巴轉投紐交所, 港股市場被邊緣化的聲音越來越強。

6月16日, 香港聯交所公佈了兩份檔, 就一系列拓寬香港資本市場上市管道及完善香港上市機制的建議方案展開諮詢徵求公眾意見,

兩份檔名稱為:1.創新板框架諮詢檔;2.檢討創業板及修訂《創業板規則》及《主機板規則》的諮詢檔。

這是港交所近年來最重大的改革, 改革目的直指內地的公司資源。 港交所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 過去10年在港上市的新經濟行業公司僅占香港證券市場總市值的3%, 而納斯達克、紐交所以及倫交所這一比例分別為60%、47%和14%。

中信證券新三板研究部門統計資料表明:今年三月份, 香港創業板市場共有上市公司272家, 占香港股票市場上市公司數量的13.62%。 但創業板市場市值占比始終不足1.55%, 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僅為12.2億港元。 沒有知名公司、融資難、估值低、流動性差是香港創業板市場最主要的特點。

港交所並不避諱, 在創新板框架諮詢文件中, 把這次改革目的講得很清楚:爭奪內地大型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 為了不再失去下一個“BAT”, 港交所表示, 創新板將允許尚未盈利、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以及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的中國內地公司上市。 同時, 創新板將分為創新主機板和創新初板兩部分, 其中創新初板類似內地的新三板, 將僅限專業投資者進入。

此外, 考慮到創新板公司面臨的巨大風險, 港交所計畫採取快進快出的政策, 即儘量放寬門檻, 但只要創新初板連續停牌90日、創新主機板連續停牌6個月即自動除牌。

而此次改革中, 港交所新設立的“創新初板”, 無疑就是“港版”新三板。 過去十年, 內地有逾6000家公司因未能通過香港主機板盈利測試或創業板現金流量測試而轉到新三板、紐約交易所或納斯達克上市,

其中市值至少達2億港元(香港主機板的最低要求)的公司占1502家。 當中, 42家在紐約交易所或納斯達克上市, 其餘1460家均在新三板掛牌, 涉及集資額分別為72億美元及78億美元。

據瞭解, 港交所創新板的設立, 主要針對三類公司:尚未有盈利的公司;採用非傳統管治架構的公司;擬在香港做第二上市的中國內地公司。 央視 讀懂新三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