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收割暴利後留下“一地雞毛”

1

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原始股東”高盛的清倉式減持。 日前, 口子窖公告, 作為公司主要發起人股東之一, 高盛旗下GSCP(簡稱“GSCP”)擬在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4093.74萬股公司股票, 占股6.82%, 清倉退出。 加上去年拋售的近1億股, 此番從口子窖“全軍撤退”後預計共套現約50億元, 淨賺十倍以上。
結合其QFII席位的二級市場投資, 高盛總體上對酒類、食品、醫藥、零售等大消費板塊頗為青睞, 且常能分享優質Pre-IPO項目的“大餡餅”。 此前數年間, 高盛就曾先後作為原始股東在西部礦業、海普瑞等公司收割暴利。 值得一提的是, 高盛的減持退出雖然並非賣在最高點,
但仍能獲得數倍到數十倍不等的巨幅收益。 而相關A股公司上市後, 二級市場投資者總體則賺少賠多, 部分甚至損失慘重。
原始股成“搖錢樹”
口子窖6月16日公告, 由高盛管理的投資公司GSCP擬在6月29日起的六個月內, 減持合計不超過4093.74萬股公司股票(即全部持股), 占股6.82%。 回溯其持股詳情, 2008、2009年間, GSCP投資於口子窖的初始資金不到4億元, 持股比例最高時超過20%。 待此輪減持完畢, 預計高盛總的套現規模約50億元, 可獲得逾十倍投資收益。
其實, 口子窖一役的戰績還算不上“輝煌”, 在高盛投資A股Pre-IPO項目的案例中, 獲利十幾倍、幾十倍是常有之事。 如其投資原料藥企業海普瑞就獲利數十倍。
海普瑞稱得上是2010年A股IPO的明星, 發行價即高達148元/股,
上市首日股價一度上攻至188.88元/股, 瞬間市值高達750億元。
此後, 海普瑞股價連續下跌, 低谷時近600億元的市值灰飛煙滅, 眾多投資者被深度套牢。 不過, 作為原始股東的高盛方面依然成功套現逾20億元, 投資收益數十倍。
其實, 海普瑞的“天價發行”本就有爭議。 如, 海普瑞發行的最大賣點是該公司被稱為“中國肝素鈉原料藥行業唯一通過美國FDA認證的企業”。 自2010年上市後, 海普瑞淨利潤水準除上市當年外, 2011至2016年的六年裡始終處於(2009年)的淨利潤水準之下。
此外, 高盛在西部礦業的戰例也頗受爭議。 2006年7月, 高盛旗下公司以9600萬元投資西部礦業。 一年後, 西部礦業上市, 高盛方面持股解禁後至2009年完成減持, 套現約十多億元, 回報率逾十倍。
在高盛大賺的同時, 二級市場投資者則可謂傷痕累累。
與海普瑞類似, 西部礦業也是在上市當年達到業績頂峰(17.26億元), 此後便江河日下陷於低位徘徊, 近兩年的年度淨利潤都還不到1億元。 當然, 此時的股東榜上, 高盛早已離去多時。
擅長佈局“大消費”
與上述案例相比, 高盛最新的一單Pre-IPO專案規模相對較小。 其旗下公司入股利群股份(主營零售業), 持有2750萬股, 占總股本的3.2%, 為第四大股東, 目前持股市值尚不到4億元。
就投資風格看, 高盛似乎對酒類、食品、醫藥、零售等大消費板塊頗為青睞。 這一點, 也可以從高盛QFII席位“高華-滙豐-GOLDMAN SACHS”的最新持股中體現。 截至3月31日, 高盛QFII席位共在十家A股公司股東榜亮相, 包括重慶啤酒、燕京啤酒、老白乾酒、水井坊、洋河股份等五家酒類公司,
此外還有恩華藥業、蘇泊爾及華泰股份、博深工具、啟明星辰。
再向前溯, 高盛還曾深度涉足食品加工業。 2011年年中, 中國國內豬肉價格漲勢迅猛, 而在此之前, 高盛曾持有雙匯和雨潤的股權, 幾乎影響著國內豬肉市場的半壁江山。
2006年3月, 雙彙集團100%國有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正式掛牌轉讓。 高盛與鼎暉組成的合資公司勝出。 2009年11月, 高盛同意將其所持雙彙集團股份一半出售給一家中國基金, 總價約1.5億美元, 高盛獲利將近五倍多。 此外, 高盛還曾是家電龍頭美的電器第二大股東。 而其QFII席位持有的蘇泊爾也是近階段的白馬股。
高盛何以能在中國資本市場如此“長袖善舞”?據報導, 高盛與國內各大銀行、大型企業都保持著良好關係,
以顧問、合作夥伴、投資者的身份穿梭其中。 ID:118986737----URL:nul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