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多少都市女性劇放大了愛情的"局部勝利"

儘管遭受了不少批評和質疑,收官後的《歡樂頌2》還是讓觀眾覺得意猶未盡。

因為這樣的本土都市女性電視劇太少了。

在有限的電視劇歷史中,專門反映都市女性題材的電視劇一直較為稀缺。 而說到此類電視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美國HBO電視臺在1998年出品的《欲望都市》。 這部以紐約現代職業女性的生活故事為題材的電視劇,一般被認為是都市女性劇的起點和標杆。 在那之後,《絕望主婦》《緋聞女孩》《破產女孩》等,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誕生一部女性群像為主體的美劇,吸引大家的目光。 日本也緊跟其後,拍攝了《東京愛情故事》《女王的教室》《四謊記》等反映女性在都市中生存成長經歷的電視劇,去年的《東京女子圖鑒》更是獲得了豐厚的收視率。

都市女性劇的產生,跟大型城市的興起、現代技術的日益發達、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都有很大的關係。 而世界範圍內女性主義思潮的興起,也不斷給身在都市的現代女性以各種思想啟蒙和啟迪,她們開始渴望人格的獨立,靈魂的完整,異鄉人在陌生環境中打拼的孤獨與寂寞又迫使她們有交流和抱團的需要。 一系列都市女子群像在此類電視劇中站立起來,熠熠生輝。

《東京女子圖鑒》的編劇黑澤久子在訪談中曾經說,“我就是想寫一位充滿欲望而堅韌的浪漫女孩”。

這句話可以為所有的現代都市女性劇做一個注解。 在此類的電視劇裡,女性不是作為男性社會裡的附庸者而存在,她們是獨立的主體,為了個人的理想、希望和幸福感去不斷追逐,碰壁也好、收穫也罷,她們在迷茫而艱難的大都市中經歷著自己的人生。 所謂的社會問題,是被包裹在女性自身成長的柔軟和堅韌裡的,一般電視劇中常見的情節和橋段在這樣的電視劇中沒有,或者是僅僅作為背景而存在,這樣的電視劇注重的是女性作為世界上的“另一半“的精神內核。 男女情愛、家庭矛盾,都成為浮雲一樣的存在,女主角們更看重自己的自由、自立、自省,看重自身的精神追求和靈魂滿足。

順應這樣一股潮流,國內也陸續湧現出了一批此類電視劇。

比如 《粉紅女郎》和《好想好想談戀愛》。 在《歡樂頌》中扮演”樊勝美“的蔣欣,在2013年就已經和張歆藝、童瑤組過《新閨蜜時代》,只不過那次的打拼都市是北京。

這些劇集有的曾紅極一時,有的被時間埋沒了,但核心是相同的,就是堅定地做好女人,做好在光怪陸離的大都市中奮鬥的女人,活得瀟灑、活得漂亮,活成生活的主人。 《歡樂頌》系列就是集大成者,話題性、觀賞性都不缺,所以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引起重視、吸引眼球,在第一部之後又以最快速度地推出了第二部。

作為女性題材劇,《歡樂頌2》 的焦點,是在時間的累積裡,以“五美”為代表的都市女性如何迅速自我成長,完成自己價值定位。 這是一個文化現象,也是女性成長的一個值得研究的範本,該劇因此有其可圈可點之處。

我們看到了都市女性自我成長成熟的過程,看到了她們的獨立主體意識逐漸覺醒。

五個女性在第二部裡都“浴血”在自己的情愛世界中,通過和異性的相處,意識到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我才是一個獨立的主體,才是所謂幸福的來源。 應該說,都市女性面對愛情時最關鍵的一環就是自信獨立,不妄自菲薄。 這裡很想說說裡面的邱瑩瑩,人物的轉折讓觀者歡欣鼓舞。 《歡樂頌2》開播起初,引起大量討伐爭論的竟是一個沉年舊梗:處女情結。 這樣的橋段,不免讓人感歎。 邱瑩瑩因為分手之後還和前男友黏黏糊糊,被打斷了一條腿後倒是生出一股獨立思考的勇氣來。

傷的是身體,也是心,她重新厘清自己的心靈需要,果敢地面對應勤之母:“你欠我一個道歉,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 ”思維的可能性決定行動的可能性,那個因為愛情而願意犧牲一切的愚蠢的邱瑩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認清自己的愛情之源,把自己當作愛情的主體努力理性爭取的獨立女性。

同時,《歡樂頌2》展開的,是都市女性在高樓林立的“男性社會”認清自己的社會角色和責任擔當,在愛情、友情、親情的包圍中前進的畫卷。 身處繁華都市,面臨過度的能量衝擊,人們需要調動自己的全副神經來應對刺激和壓迫感。 “五美”要爭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當然心理上會出現各種變化,甚至這種變化就是扭曲的。 她們不是真空鮮花,她們要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成長,她們面對親情、愛情的處理方式,恰恰折射出她們自身的前進軌跡。第二部裡,編劇把五個點鋪排輻射開來,五個女性的家庭和社會關係等等,不再作為她們的背景而存在,而是徹底進入了她們的生活,一點點交代,一點點揭底,告訴觀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角色氣質,她們的各種外在氣質也都是她們所處位置的外化。第一部裡泯然眾人的“乖乖女”關雎爾,在第二部中性格有了極大的顛覆,借由搖滾歌手這樣的契機,實現了叛逆和對抗,開始有了自己對自己事情負責的擔當。也是在這樣的自我擔當中,發掘出潛在價值,取得自我認同。

女性改變命運的方式是自我,而不是依靠依賴他者———這也是22樓五美在第二部裡實現的成長。在第一部裡,除了海歸的安迪,其他四位女性都不同程度地依靠他者,或者企圖想依靠他者。“釣個金龜婿”曾經是以樊勝美為代表的女性的期待,她們渴望由男性來帶領自己改變生活的困境。然而,在第二部中,樊勝美終於實現了自己和家人的剝離、和“救命稻草”王柏川的分離,她領悟到只有自己欣賞自己、自己依靠自己,才能真正面對人生。她們,不是已經跨過了30歲門檻的“熟女”,就是正在往30走的輕熟女,“爬樓”的過程不僅僅是年齡的增長,也是自我的逐步覺醒和修正。這時候的她們,在面對命運選擇和困境的時候,意識到逃避問題已經不是辦法,只有面對和解決才是有荊棘的坦途。

當然,從各方評論來看,《歡樂頌2》的口碑與劇組想打造的中國版《欲望都市》的目標尚有距離。其根本的原因,我想在於編劇對真正都市女性的瞭解還不夠深刻。現代女性的價值觀和成就感不是靠愛情的征服來壘就的,或者說愛情只是局部的勝利罷了。但這些不足並沒有影響到該劇的熱播,這也從某種程度說明了觀眾對於此類劇集的渴求。當今社會,都市職業女性已經成為一個力量不容小覷的群體。這呼喚著我們創造出更好的本土優秀都市女性題材劇,來描繪她們的生活,塑造她們的形象,反映她們的訴求,特別是對於心靈豐富的期待。歡樂頌,頌在哪?頌在堅定自我的召喚,獨立靈魂的滋養。近年來,國產影視作品中反映農村女孩闖世界、小鎮女孩迷惘青春的很多,也分別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比如《青紅》《少女哪吒》《七月與安生》等,這些都是她們的真實寫照,但是關於現代都市女性生活的題材卻比較稀有。我們能不能產生《東京女子圖鑒》那樣的女性成長劇,能不能把都市女性的風景線樹立起來?期待著《歡樂頌》以後,能有更多的反映不同年齡段的女性成長的視聽文本讓我們產生爭鳴,面對女性的自尊自立產生更多的審美愉悅。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

她們不是真空鮮花,她們要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成長,她們面對親情、愛情的處理方式,恰恰折射出她們自身的前進軌跡。第二部裡,編劇把五個點鋪排輻射開來,五個女性的家庭和社會關係等等,不再作為她們的背景而存在,而是徹底進入了她們的生活,一點點交代,一點點揭底,告訴觀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角色氣質,她們的各種外在氣質也都是她們所處位置的外化。第一部裡泯然眾人的“乖乖女”關雎爾,在第二部中性格有了極大的顛覆,借由搖滾歌手這樣的契機,實現了叛逆和對抗,開始有了自己對自己事情負責的擔當。也是在這樣的自我擔當中,發掘出潛在價值,取得自我認同。

女性改變命運的方式是自我,而不是依靠依賴他者———這也是22樓五美在第二部裡實現的成長。在第一部裡,除了海歸的安迪,其他四位女性都不同程度地依靠他者,或者企圖想依靠他者。“釣個金龜婿”曾經是以樊勝美為代表的女性的期待,她們渴望由男性來帶領自己改變生活的困境。然而,在第二部中,樊勝美終於實現了自己和家人的剝離、和“救命稻草”王柏川的分離,她領悟到只有自己欣賞自己、自己依靠自己,才能真正面對人生。她們,不是已經跨過了30歲門檻的“熟女”,就是正在往30走的輕熟女,“爬樓”的過程不僅僅是年齡的增長,也是自我的逐步覺醒和修正。這時候的她們,在面對命運選擇和困境的時候,意識到逃避問題已經不是辦法,只有面對和解決才是有荊棘的坦途。

當然,從各方評論來看,《歡樂頌2》的口碑與劇組想打造的中國版《欲望都市》的目標尚有距離。其根本的原因,我想在於編劇對真正都市女性的瞭解還不夠深刻。現代女性的價值觀和成就感不是靠愛情的征服來壘就的,或者說愛情只是局部的勝利罷了。但這些不足並沒有影響到該劇的熱播,這也從某種程度說明了觀眾對於此類劇集的渴求。當今社會,都市職業女性已經成為一個力量不容小覷的群體。這呼喚著我們創造出更好的本土優秀都市女性題材劇,來描繪她們的生活,塑造她們的形象,反映她們的訴求,特別是對於心靈豐富的期待。歡樂頌,頌在哪?頌在堅定自我的召喚,獨立靈魂的滋養。近年來,國產影視作品中反映農村女孩闖世界、小鎮女孩迷惘青春的很多,也分別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比如《青紅》《少女哪吒》《七月與安生》等,這些都是她們的真實寫照,但是關於現代都市女性生活的題材卻比較稀有。我們能不能產生《東京女子圖鑒》那樣的女性成長劇,能不能把都市女性的風景線樹立起來?期待著《歡樂頌》以後,能有更多的反映不同年齡段的女性成長的視聽文本讓我們產生爭鳴,面對女性的自尊自立產生更多的審美愉悅。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