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起學習《詩經》吧!第3天《卷耳》

今天學習《詩經》裡面《國風》《周南》第三篇《卷耳》。

《卷耳》首是一篇抒寫懷人情感的詩。

1.原文、朗讀、注釋及譯文

《卷耳》原文圖

【注釋】

1.采采:采了又采。 卷耳:野菜名, 又叫蒼耳。

2.盈:滿。 頃筐:淺而容易裝滿的竹筐。

3.嗟:歎息。 懷:想, 想念。

4.真加寶蓋(zhi):放置。 周行(hang):大道。

5.陟(zhi):登上。 崔嵬(wei):山勢高低不平。

6.虺尵(hui tui):疲乏而生病。

7. 姑:姑且。 金罍(lei):青銅酒杯。

8.維:語氣助詞, 無實義。 永懷:長久思念。

9.玄黃:馬因病而改變顏色。

10.兕觥(si gong):犀牛角做成的酒杯。

11.永傷:長久思念。

12.砠(ju):有土的石山。

13.瘏(tu):馬疲勞而生病。

14.痡(pu):人生病而不能走路。

15.雲:語氣助詞, 沒有實義。 何:多麼。 籲(xu):憂愁。

【試譯文】

譯文采呀采呀采卷耳, 采來采去, 半天不滿一小筐。 我想念心上人, 菜筐擱在大路旁。 我騎馬攀那高高土石山, 馬兒足疲神頹喪。 先斟滿金壺酒, 暫時忘家鄉, 慰我離思與憂傷。 騎馬登上高高山脊樑, 馬兒腿軟已迷茫。 先斟滿大杯酒, 免我心中長悲傷。 我騎馬兒艱難攀登亂石岡, 馬兒疲憊體已傷, 累壞倒一旁, 僕人生病難跟隨, 精疲力又竭, 無奈愁思聚心上, , 此情此景好淒涼!

2.解讀

譯完後, 頭腦中出現不同的情景:

一位婦人采呀采卷耳, 總是采不滿一淺筐。 因為想著心上人, 便把筐兒放路邊。 那邊的丈夫怎麼樣?他也痛苦地想著妻,

騎馬登山抬頭望, 無奈馬兒腿發軟, 只得喝酒解思愁。

———一位妻子懷念遠行的丈夫。

在外服役的小官吏, 坐著車子, 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想著家中的妻子正在采卷耳, 也盼著丈夫早點回家。 ———一位官吏想著家中的妻子。

為了祭祀亡夫的神靈, 她虔誠地準備了卷耳、馬、金罍、兕觥等祭品和道具。 在儀式中, 她騎馬、登山和喝酒, 儘管舉步維艱, 她還是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總要達到與丈夫通靈的境界。 ———一位婦人在行陟神禮。

一位貴族家庭的年輕女子, 因犯“七出”被婆家休棄。 她帶著自己的陪嫁(車馬、僕人、酒器)返回娘家。 在回家的路上, 她看見路旁的卷耳, 馬上聯想到自己就像一隻被棄置在路旁的“頃筐”,

並為自己的遭遇感傷、嗟歎不已。 ———一位棄婦的哀怨。

《卷耳》是首寫女子懷念征夫的詩。 她在采卷耳的時候想起了遠行的丈夫, 幻想他在上山了, 過岡了, 馬病了, 人疲了, 又幻想他在飲酒自寬。 第一章寫思婦, 二至四章寫征夫。

四個章節: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婦女角度來寫的,

滿滿的相思之苦;後三章則是以思家念歸的備受旅途辛勞的男子位置來寫的, 雖然身體疲憊不堪, 借酒消愁, 也難忘思鄉歸家之心。 猶如一場表演著的戲劇, 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內心獨白在同一場景同一時段中展開。 非常樸實精彩!

照傳統的觀點,女人雖然主內,但女人纏綿悱惻的情意卻足以感動詩人和剛毅的漢子。一個出嫁為人妻的女子,全部的希望和情感的依託,都在夫君身上。她們的“怨婦”情懷,形成了中國詩歌中的獨特景觀。“歌謠文理,隨時推移”。今天即使真有“怨婦”,她們也擁有廣闊和自由得多的傾訴、排遣和表達的空間,與古時的女子不可同日而語。

懷人是世間永恆的情感主題,這一主題跨越了具體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歷代詩人吟詠的好題目。《卷耳》為中國詩歌長河中蔚為壯觀的一支——懷人詩開了一個好頭。其深遠影響光澤後世。當我們吟詠徐陵《關山月》、張仲素《春歸思》、杜甫《月夜》、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元好問《客意》等抒寫離愁別緒、懷人思鄉的詩歌名篇時,都可以回首尋味《卷耳》的意境。

在《卷耳》裡,沒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樣明確的誓言。一切被一望無際的思念裹住了。作為懷人的開篇之作,對後來的思鄉送別懷人很有影響,今天學習《卷耳》後,又進一步去查了關於懷人詩的資料,再一次拓展了視野,經典永遠不會過時,永遠值得學習和欣賞的。

三千年前的《詩經》裡長滿了各式各樣的植物,開滿了千姿百態的奇花。

卷耳即現在的蒼耳子。因為卷耳就是苓耳(《爾雅·釋草》:卷耳,苓耳)。而苓耳就是胡枲(《廣雅》雲:枲(xǐ)耳也。亦雲胡枲, 江東呼為常枲,或曰苓耳)。胡枲的別名就多了,蒼耳、胡、常思、蒼耳、卷耳、羊負來等等一大摞。羊負來,就是蒼耳子。

蒼耳子,很容易與衣物勾連粘,所以有“常思”的意思在,並用在一首懷人的詩中,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詩經裡,蒼耳是一種恒久的思念,在戀人的心底裡盤根錯節,除之不去,已經物化成了魂,不再凡俗。

一起學習《詩經》吧!

PS:本文配圖和音訊MP3來自網路,感謝原創!

照傳統的觀點,女人雖然主內,但女人纏綿悱惻的情意卻足以感動詩人和剛毅的漢子。一個出嫁為人妻的女子,全部的希望和情感的依託,都在夫君身上。她們的“怨婦”情懷,形成了中國詩歌中的獨特景觀。“歌謠文理,隨時推移”。今天即使真有“怨婦”,她們也擁有廣闊和自由得多的傾訴、排遣和表達的空間,與古時的女子不可同日而語。

懷人是世間永恆的情感主題,這一主題跨越了具體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歷代詩人吟詠的好題目。《卷耳》為中國詩歌長河中蔚為壯觀的一支——懷人詩開了一個好頭。其深遠影響光澤後世。當我們吟詠徐陵《關山月》、張仲素《春歸思》、杜甫《月夜》、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元好問《客意》等抒寫離愁別緒、懷人思鄉的詩歌名篇時,都可以回首尋味《卷耳》的意境。

在《卷耳》裡,沒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樣明確的誓言。一切被一望無際的思念裹住了。作為懷人的開篇之作,對後來的思鄉送別懷人很有影響,今天學習《卷耳》後,又進一步去查了關於懷人詩的資料,再一次拓展了視野,經典永遠不會過時,永遠值得學習和欣賞的。

三千年前的《詩經》裡長滿了各式各樣的植物,開滿了千姿百態的奇花。

卷耳即現在的蒼耳子。因為卷耳就是苓耳(《爾雅·釋草》:卷耳,苓耳)。而苓耳就是胡枲(《廣雅》雲:枲(xǐ)耳也。亦雲胡枲, 江東呼為常枲,或曰苓耳)。胡枲的別名就多了,蒼耳、胡、常思、蒼耳、卷耳、羊負來等等一大摞。羊負來,就是蒼耳子。

蒼耳子,很容易與衣物勾連粘,所以有“常思”的意思在,並用在一首懷人的詩中,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詩經裡,蒼耳是一種恒久的思念,在戀人的心底裡盤根錯節,除之不去,已經物化成了魂,不再凡俗。

一起學習《詩經》吧!

PS:本文配圖和音訊MP3來自網路,感謝原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