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1980年代中國為制約越南 半價賣坦克給泰國

資料圖:泰國將數十輛中國69式主戰坦克沉海造人工魚礁。

2011年8月泰國漁業部門將25輛中國產69-II坦克沉入大海, 充當人造礁石以促進漁業生產。

這些退役坦克以此種特殊方式“發揮餘熱”, 再度引起人們對中泰軍事合作史的興趣。 日前, 曾任泰國陸軍總司令的差瓦立·永猜裕在接受該國《民族報》採訪時, 披露了中國坦克在泰國安家落戶的前後經過, 以及它們為泰國國防做出的貢獻。

越南侵柬促成中泰合作

在過去半個世紀中, 中泰關係始終受到大國角力特別是中美關係變化的影響。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 泰國曾積極追隨美國出兵, 在戰爭中陣亡1273人。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泰國又為美國空襲北越提供空軍基地, 與支援北越的中國形同水火。

不過, 隨著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北京, 影響泰中關係的消極因素也逐漸淡去。 1975年, 泰國前總理克立·巴莫訪華, 兩國正式建交,

巴莫把毛澤東“共產黨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是貧窮”的話轉述給國王普密蓬, 使這位君主對中國有了新的評價。

雙方政治關係正常化後, 中泰軍事合作也被提上日程。 1978年12月, 越南入侵柬埔寨, 並全面控制了老撾, 泰國北部暴露在越軍的炮口下。 在此背景下, 曼谷與北京很快拋開多年的敵意, 迅速結成防務合作夥伴, 共同遏制越南的擴張野心。

中國坦克僅以半價銷售

作為提高泰軍戰鬥力的舉措, 中方同意以“友誼價格”向曼谷提供武器。 1985年, 中國向泰國無償提供了16門59-1式130毫米加農炮, 它們在打擊侵柬越軍時非常有效, 深受泰國軍人喜愛。 1986年差瓦立·永猜裕就任泰陸軍總司令後, 中泰軍事合作更趨熱絡。

在差瓦立的授意下,

多批泰國軍官來華觀摩, 他們訪問了多家中國重點軍工單位, 還前往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參觀, 不僅對解放軍的戰鬥力有了直觀認識, 也對價廉物美的中國武器產生了濃厚興趣。 1987年, 泰國成為首個向中國購買武器的東盟國家, 採購清單包括50輛69-II主戰坦克、數百輛YW534裝甲車及雙管37毫米高射炮。 其中, 69-II坦克僅以半價銷售, 而且由於泰方要貨很急, 中方設在內蒙古的某兵工廠不得不調整生產計畫, 把為中東某國生產該型號坦克的任務延後, 騰出生產線來滿足泰方需求。

泰國《亞洲防務觀察》網站提供的資料顯示, 69-II是中國開發的出口型坦克, 最大優勢是火力猛烈, 其100毫米主炮配備了新型穿甲彈, 炮口初速達1480米/秒, 射程2400米,

在東南亞地區, 沒有任何一種裝甲車輛能擋其一擊。 69-II坦克還配有中國當時最先進的火控系統和帶液壓加速器的變速箱等, 提高了射擊精度、防護力和操作性能。

在邊境衝突中屢立戰功

從1988年起, 泰國陸軍將69-II坦克陸續調動至東北部前線, 與越軍交鋒。 這些坦克果然沒有辜負泰軍期望, 由於只有36噸重, 在河流密佈、稻田縱橫的丘陵地帶行動自如, 比起笨重的美制M48坦克, 出勤率要高得多。 當然, 69-II坦克也有一個不小的缺點, 那就是它較少考慮乘員的舒適性, 習慣操作內部寬敞且有空調設備的美制坦克的泰軍官兵對此頗有怨言。 據說, 中國廠商後來對此做了改進。

由於69-II坦克配備了夜視器材, 每天晚上, 泰軍就將它們開到越軍可能滲透進來的通道上巡邏,

步兵則戍守在有機槍、迫擊炮掩護的堡壘裡, 形成動靜結合的防禦網。 從此以後, 越軍的偷襲行動得到有效遏制。 泰國“SIAMOH”網站提到, 1988年2月, 越軍一個營試圖佔領泰國武裡喃府附近一處高地, 泰軍緊急出動多輛69-II坦克和一個連阻擊, 雙方激戰一天, 越軍在丟下數十具屍體後被迫撤離。

越南侵柬戰爭結束後, 中國武器被移交給泰軍二線部隊使用。 2001年他信出任泰國總理後, 中泰軍事關係再掀熱潮, 這仍然要歸功於差瓦立——他曾長期擔任他信政府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據馬來西亞《吉隆玻安全評論》等媒體報導, 從2006年開始, 泰國一直希望以農產品向中國換購數目不詳的主戰坦克以及裝甲車, 其中包括採購100輛96式坦克的意向性協議, 用於替換服役時間過長的69-II坦克。有泰國陸軍官員表示,泰方仍希望像過去那樣以“友誼價格”採購中國武器,並尋求中國轉讓部分坦克生產技術。

用於替換服役時間過長的69-II坦克。有泰國陸軍官員表示,泰方仍希望像過去那樣以“友誼價格”採購中國武器,並尋求中國轉讓部分坦克生產技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