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人均能活多少歲

●汪金友

北京的幾家媒體, 近日都發佈一條消息, 到2020年, 北京市的人均期望壽命, 將超過82.4歲。 而此前的資料統計, 2015年, 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壽命為81.95歲, 比2014年上升0.14歲, 比2010年上升了1.14歲。 (3月18日《法制晚報》)

人均壽命超過80歲, 這意味著, 如果50%的人活到75歲, 那麼另外50%的人, 就活到85歲。 同樣, 如果有一個人活到60歲, 就有兩個人活到90歲。

當然, 這說的是北京, 全國的情況又是如何?根據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提供的資料, 1950年中國人均壽命為35歲, 1960年36.32歲, 1970年61.74歲, 1980年66.5歲, 1990年69.03歲, 2000年71.73歲, 2010年75.01歲, 2015年75.99歲。 預計到2020年, 全國人均預期壽命將超過77歲。

如果對比分析各省市的人均壽命資料,

我們可以發現, 城市高於鄉村, 東部高於西部。 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省市, 一直居於榜首。 我們家鄉河北, 雖然緊靠京津, 卻排在中游位置。

影響人均預期壽命的, 主要有四個因素:

其一是經濟收入。 據人口學家研究, 經濟收入與人均預期壽命之間, 存在著非常密切和直接的關係。 出生在富裕國家的個體, 要比生活在貧窮國家活得更為長久。

其二是居住環境。 其中包括自然環境, 也包括醫療環境和人文環境。 居住環境的優美、醫療條件的改善和醫療技術的提高, 都是延長壽命的重要因素。

其三是社會穩定。 為什麼1949年以前, 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 最直接最殘酷的原因, 就是戰爭。 機槍一掃, 就可能剝奪幾十個年輕的生命。

其四是重大疾病。 尤其是傳染性疾病, 常常使成千上萬人倒下。 而現在, 通過接種疫苗和積極預防, 傳染性疾病已經很少發生。

近些年, 很多人都在抱怨環境破壞、大氣污染和食品不安全。 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 全國各個地方的人均期望壽命, 都在不斷的提高。 與經濟發達國家的差距, 正在一步步縮小。 80多歲的老頭老太, 已經成為很多地方大街上的一道風景。

人越老, 就越想活著。 70歲想活到80歲, 80歲想活到90歲, 90歲想活到100歲。 看看世界的變化, 嘗嘗人間的美味, 談談自己的經歷, 幸福快樂, 自在其中。

當然, 任何的生命, 既要講究長度, 也要講究寬度。 如果昨天和前天一樣, 今天和昨天一樣, 活著就是為了吃飯,

吃飯就是為了活著, 生命的品質, 就會大大降低。 還有一些人, 或因為孤獨, 或因為疾病, 或因為摩擦, 活著也是一種折磨。

在3月17日的《法制晚報》上, 有一條新聞。 北京大興一個83歲的老人, 將自己的兒子告上法庭。 原因是幾年前兒子把他送進養老院, 然後把他的房子出租, 把他的工資卡拿走, 而且再也沒有來看過他。 養老院裡和他同屋住的兩個老人, 都已90多歲, 都是臥床不起。 每天屋裡臭氣熏天。 老人實在難以承受, 所以狀告兒子, 要求回到自己的房子去住。

看了讓人悲哀, 這樣的活著, 還有什麼幸福可言?由此我想, 老年幸福, 需要三個前提條件:一是自己有錢, 二是兒女孝順, 三是身體健康。

這也給我們的社會提出了一個課題, 對於那些自己沒錢、兒女不孝或身體不好的老人,

又該怎樣保證他們的晚年幸福?這就需要社會各界, 多一些投入、關愛和維護。 讓老年人享受老, 讓其他人不怕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