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統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作者:沈壯海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是我們黨把握時代特點和形勢發展變化、積極回應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近年來, 我們不僅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時代號角, 也不斷增進著文化強國建設的路徑自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應在已有建設舉措的基礎上, 進一步聚焦于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態、文化形象的建設。
文化精神建設。 文化精神, 是一種文化體系所蘊含的基本的、主導性的思想內容, 是文化體系的最深層、最核心層;它彰顯著一種文化體系的風骨、氣韻、胸懷、眼界,

具體展現為文化的理想追求、價值體系等。 對於文化發展而言, 文化精神具有標識意義。 它是一種文化體系發展高度、發展狀態的重要標誌。 人們從文化精神的崇尚和追求中, 判斷相應文化體系的發展高度、發展狀態。 作為思想文化上高高揚起的旗幟, 先進的文化精神凝聚著文化自信的底氣, 感召人們為推動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而奮鬥。 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進程中, 我們應基於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深刻把握, 基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開掘, 基於對時代要求的理解與回應, 更加自覺地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弘揚包括人民本位、剛健自強、創新創造、開放包容等在內的文化精神,
使之成為文化發展中無處不在的“普照的光”。 這樣的文化精神, 應當深深融入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之中, 融入文化的內在建設與對外傳播之中, 以此推進建設有立場的文化事業和有靈魂的文化產業, 傳播有豐厚內涵與民族韻味的中華文化。 這樣的文化精神, 應當成為一切文化生產的精神底蘊。 必須善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 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 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 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努力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麼是應該肯定和讚揚的, 什麼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
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文化能力建設。 文化能力, 是一個國家在推進文化繁榮發展方面所具有的素質。 一個國家的文化能力, 既是其文化發展狀況的標識, 也是其文化自信構成的重要基礎。 一個文化能力貧困的國家, 不可能在文化的制高點上欣賞氣象萬千;一個不注重文化能力涵養的國家, 不可能長久保持文化上的榮光, 也不可能成為文化旅途上突起的新軍。 世界文化格局、文化版圖的一切變化、調整, 背後的根本因素即是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能力的消長變化。 文化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概括, 其構成具有多層次性、多方面性。 我們既可以從宏觀、中觀、微觀不同層次論之, 也可以從文化生產能力、傳播能力、教育能力、供給能力、服務能力等不同角度逐一探討。
對於執政黨而言, 還有一個文化執政的能力。 但不論就哪個層次、角度而言, 文化能力中最為核心與關鍵的能力就是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 這是各種層次、各個角度的文化能力中具有根本性、決定性意義的文化能力。 文化的本質在於創新創造。 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始終指向未來, 其強弱決定著相應文化體系的生命活力。 沒有創新創造能力, 任何一種文化體系都會失去其內生性發展的基礎。 文化能力體系的這種內在結構, 要求我們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確立並推進以創新創造為核心的文化能力建設戰略。 推進文化能力建設, 需要涵養好文化創新創造的基礎,
深化國民教育綜合改革, 完善文化公共服務體系, 著力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質, 夯實文化強國建設的主體依據, 抬高文化強國建設的民眾素質起點。 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為中心環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為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充分湧流營造良好制度環境、機制條件與社會氛圍。
文化心態建設。 文化心態, 即一個國家具有普遍性的社會文化心理。 這種文化心理, 既是社會發展現實在社會心理層面的呈現, 又對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強國, 一定擁有積極向上的文化心態。 綜覽古今中外, 凡是文化強盛的時代, 都和進取、開放、熱情、從容、自信等文化心態聯繫在一起;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 以自閉、自戀、自卑、自汙,或者傲慢、浮躁、低俗等為特徵的文化心態,要麼折射著這個國家或民族文化上的困境,要麼會如一條無形卻滯重的繩索纏縛了文化的翅膀,使之逐漸墜落。中華民族曾有國運與文化上意氣風發的時代,也曾遭遇過困頓與低迷。在當下的中國,伴隨著民族的崛起與復興,社會文化心態正逐漸走出近代歷史投下的陰霾。但是,歷史上曾有的光榮與挫折、國力攀升進程中的艱辛與複雜等交織在一起,使得當下中國的社會文化心態中存在浮躁、自滿、崇外等負面心態。這更凸顯了培育良好文化心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需要注重在全社會形成理性的文化觀,既充分認識文化之於社會發展、國家昌盛、民族進步的深遠意義,增進推進文化發展的自覺性和緊迫性,又能夠把握文化發展的規律,給各種形式的文化浮躁、急躁、煩躁降溫,以久久為功的韌性與耐力精耕細作好文化的每一塊土壤、每一方園地;需要整個社會在文化上更多些自尊自信、悅人悅己、理性平和、積極向上,更加從容地對待我們的歷史文化,更加自覺地禮敬我們的民族英雄,更加大膽地吸納外域的優長,更加主動地擔當今人的文化責任。
文化形象建設。文化形象,是人們對於一國文化所形成的認知,亦可說是人們從文化角度所形成的對於一國的印象。一國是否成其為文化強國,既是一個客觀事實,也是一種主觀認知;既有賴於扎實的文化建設,也離不開有效的文化傳播、形象塑造。一個國家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廣泛認同,是其文化強國地位真正確立的重要體現。歷史上,中華文化曾經在世人心中形成神奇絢麗的形象,成為牽動著許多國度人們夢想的地方。但近代以來,中華文化的域外形象曾逆轉而下。時至今日,如何展現良好的國際文化形象,如何有效開展文化傳播、有效掌控自我文化形象的塑造權,仍然是我們面臨的重大現實課題。在國際上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需要更好地推進國內的文化改革發展;需要準確把握文化傳播的規律,提升傳播實效;需要在全社會普遍增進這樣的自覺,即每個中國公民都是國家文化形象的代言人,都擔負著傳播和維護良好國家文化形象的職責。 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還需要提升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和藝術。講好中國故事,既要在話語體系創新、接受物件研究等方面下功夫,也要有更深入的自我認知、中國理解。一知半解、似是而非,講不好任何故事;以己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透徹的自我認知,是自如展示自我的前提;深入的中國理解,是精彩講述中國故事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在向外展示中國文化魅力、塑造中國文化形象的過程中,切實下足向內的功夫,深入到中國史詩般實踐的內裡,深入到中華文化瑰麗篇章的內裡,練好中國人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功。
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態、文化形象緊密關聯,相互影響,整體共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需要以文化精神的建設為引領,以文化能力的建設為支點,在此基礎上,涵育積極的社會文化心態,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態、文化形象的統籌建設,不是抽象的,而應切實貫穿、轉化到文化的事業發展與產業振興、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與完善等各個方面。概言之,要在文化改革發展的綜合推進中,提振我們的文化精神、增進我們的文化能力、優化我們的文化心態、鮮亮我們的文化形象,邁出我們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步伐。
(作者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以自閉、自戀、自卑、自汙,或者傲慢、浮躁、低俗等為特徵的文化心態,要麼折射著這個國家或民族文化上的困境,要麼會如一條無形卻滯重的繩索纏縛了文化的翅膀,使之逐漸墜落。中華民族曾有國運與文化上意氣風發的時代,也曾遭遇過困頓與低迷。在當下的中國,伴隨著民族的崛起與復興,社會文化心態正逐漸走出近代歷史投下的陰霾。但是,歷史上曾有的光榮與挫折、國力攀升進程中的艱辛與複雜等交織在一起,使得當下中國的社會文化心態中存在浮躁、自滿、崇外等負面心態。這更凸顯了培育良好文化心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需要注重在全社會形成理性的文化觀,既充分認識文化之於社會發展、國家昌盛、民族進步的深遠意義,增進推進文化發展的自覺性和緊迫性,又能夠把握文化發展的規律,給各種形式的文化浮躁、急躁、煩躁降溫,以久久為功的韌性與耐力精耕細作好文化的每一塊土壤、每一方園地;需要整個社會在文化上更多些自尊自信、悅人悅己、理性平和、積極向上,更加從容地對待我們的歷史文化,更加自覺地禮敬我們的民族英雄,更加大膽地吸納外域的優長,更加主動地擔當今人的文化責任。
文化形象建設。文化形象,是人們對於一國文化所形成的認知,亦可說是人們從文化角度所形成的對於一國的印象。一國是否成其為文化強國,既是一個客觀事實,也是一種主觀認知;既有賴於扎實的文化建設,也離不開有效的文化傳播、形象塑造。一個國家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廣泛認同,是其文化強國地位真正確立的重要體現。歷史上,中華文化曾經在世人心中形成神奇絢麗的形象,成為牽動著許多國度人們夢想的地方。但近代以來,中華文化的域外形象曾逆轉而下。時至今日,如何展現良好的國際文化形象,如何有效開展文化傳播、有效掌控自我文化形象的塑造權,仍然是我們面臨的重大現實課題。在國際上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需要更好地推進國內的文化改革發展;需要準確把握文化傳播的規律,提升傳播實效;需要在全社會普遍增進這樣的自覺,即每個中國公民都是國家文化形象的代言人,都擔負著傳播和維護良好國家文化形象的職責。 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還需要提升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和藝術。講好中國故事,既要在話語體系創新、接受物件研究等方面下功夫,也要有更深入的自我認知、中國理解。一知半解、似是而非,講不好任何故事;以己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透徹的自我認知,是自如展示自我的前提;深入的中國理解,是精彩講述中國故事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在向外展示中國文化魅力、塑造中國文化形象的過程中,切實下足向內的功夫,深入到中國史詩般實踐的內裡,深入到中華文化瑰麗篇章的內裡,練好中國人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功。
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態、文化形象緊密關聯,相互影響,整體共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需要以文化精神的建設為引領,以文化能力的建設為支點,在此基礎上,涵育積極的社會文化心態,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態、文化形象的統籌建設,不是抽象的,而應切實貫穿、轉化到文化的事業發展與產業振興、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與完善等各個方面。概言之,要在文化改革發展的綜合推進中,提振我們的文化精神、增進我們的文化能力、優化我們的文化心態、鮮亮我們的文化形象,邁出我們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步伐。
(作者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