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西雙版納遊記之三:南傳上座部佛教的聖地總佛寺

西雙版納遊記之三

南傳上座部佛教的聖地總佛寺

佛教流派主要分為三支:南傳佛教(小乘佛教, 又稱上座部佛教)、漢傳佛教(大乘佛教)、藏傳佛教。 在我國廣大地區流行的是漢傳佛教, 到了東南亞以及雲南傣族地區, 流行的是南傳佛教。

現在我們來到的西雙版納總佛寺, 就是南傳佛教的寺院, 是當地佛教信徒拜佛的中心。

總佛寺位於曼聽公園的側面, 與公園相連。 寺院外有一座白塔, 塔身高大, 四周有數個小塔衛護。 沿著道路前行不遠, 從濃密的樹幹枝葉中即可望見寺院金碧輝煌的建築。 寺院占地三千平米, 建築面積有一千多平米, 從大門而入, 正對著的為佛殿, 旁邊一側為佛學院的教學樓。 還有其他建築, 因無介紹, 不得而知。

我們來自中原地區的人, 已經習慣於漢傳佛教, 進入漢傳佛教的寺院, 通常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觀音殿、珈藍殿等建築格局。 南傳佛教的寺院與漢傳佛教的寺院相差較大, 通常只有一間佛祖殿, 同時還要有學習佛教知識的教學殿。 二者的差別, 在於對教義理解的不同。 南傳佛教講究修身養性、嚴守戒律, 保持原始佛教的傳統。 漢傳佛教講究救苦救難、普度眾生, 參與社會生活。 有人做了一個比喻:南傳佛教猶如駕船自渡, 漢傳佛教猶如划船渡眾。

南傳佛教的“南傳”, 指的是佛教從古印度先傳到南邊的斯里蘭卡,

以後又陸續傳到東南亞各國。 漢傳佛教其實是“北傳”佛教, 從古印度先向北傳到西域各國, 然後再從西域傳到中原。 到了唐朝, 有高僧玄奘翻山越嶺前往古印度求取真經, 這以後演變為《西遊記》。

佛教南傳與北傳來到不同的國家, 與當地的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合, 於是發生不同的改變, 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 這種不同的特色與差異, 不僅體現在內容上, 還反映在外觀上。

在總佛寺大殿入門處的上方, 站立著一尊面目猙獰的護法神, 有人說這是韋陀菩薩。 韋陀菩薩在漢傳佛教十分有名, 其形象是威嚴莊重, 一副英姿勃發、威風凜凜不可侵犯的模樣。 雖然同為護法神, 外表卻大不相同。

韋陀菩薩又稱韋馱天,梵文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思是陰天,原味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相傳釋迦牟尼涅盤時,眾人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陀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回天堂,這時一個捷疾鬼趁大家不備,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陀奮起直追,刹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眾人紛紛誇獎韋陀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被人們尊為護法菩薩。

在供奉佛祖的大殿裡,台基座的正中,供奉著一尊高2.5米的釋迦牟尼佛金像,金像左右及前面,又供奉著十四尊高不過一米的各種佛像。基座下臺,又供著大小佛像九尊。兩台基座之間,擺滿插有各色鮮花的花瓶。殿內有高僧為信徒誦經懺悔賜福。

在正對大殿大門的空地上,還設有一形似十字的佛像供台。台上供有金身佛像一尊,佛像前置有香爐。

在總佛寺園內的東邊,有二株高一米余的具葉樹。兩樹中間立有一碑,上書:“泰王國僧王頌綠·帕映納訕旺智護尊者於一九九三年六月卅日法駕親臨西雙版納跋潔總佛寺,種下兩株具葉樹,以示中泰兩國人民友誼及佛教交往萬古長青。”落款“佛曆二五三六年”。

需要說明的是,總佛寺曾經在“文革”期間被毀損,1993年泰國國王來此敬香,在歎息之餘,捐贈26萬多元錢幫助恢復。由此拉看了重建的序幕,直至今日重現輝煌。

韋陀菩薩又稱韋馱天,梵文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思是陰天,原味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相傳釋迦牟尼涅盤時,眾人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陀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回天堂,這時一個捷疾鬼趁大家不備,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陀奮起直追,刹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眾人紛紛誇獎韋陀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被人們尊為護法菩薩。

在供奉佛祖的大殿裡,台基座的正中,供奉著一尊高2.5米的釋迦牟尼佛金像,金像左右及前面,又供奉著十四尊高不過一米的各種佛像。基座下臺,又供著大小佛像九尊。兩台基座之間,擺滿插有各色鮮花的花瓶。殿內有高僧為信徒誦經懺悔賜福。

在正對大殿大門的空地上,還設有一形似十字的佛像供台。台上供有金身佛像一尊,佛像前置有香爐。

在總佛寺園內的東邊,有二株高一米余的具葉樹。兩樹中間立有一碑,上書:“泰王國僧王頌綠·帕映納訕旺智護尊者於一九九三年六月卅日法駕親臨西雙版納跋潔總佛寺,種下兩株具葉樹,以示中泰兩國人民友誼及佛教交往萬古長青。”落款“佛曆二五三六年”。

需要說明的是,總佛寺曾經在“文革”期間被毀損,1993年泰國國王來此敬香,在歎息之餘,捐贈26萬多元錢幫助恢復。由此拉看了重建的序幕,直至今日重現輝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