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 年上半年,全球太陽能行業分析展望 | 分析師洞察

編者按:【分析師洞察】是36氪最新推出的欄目, 每天推出彭博社分析師對行業的分析和見解。 本期由彭博社 BI 資深可再生能源行業分析師 James Evans 就全球太陽能行業年中發展為切入點, 對近期該行業的一系列動向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1、彭博行業研究:全球太陽能行業概況

市面出售的太陽能設備氾濫意味著, 2017 年供應商面臨具有挑戰的運營環境, 美國、歐盟和中國這類重要市場的需求增長放緩。 部分由於貿易政策影響, 2016 年太陽能製造產能增加。 此後設備製造商的利潤空間可能受到擠壓。 業內可能不得不優先在使用原材料等方面採取降低成本的舉措。

以競拍完成新機安裝的趨勢和新能源獲得的補貼減少可能也給行業施加了更大的價格壓力。

業績與估值

2、增長緩慢、競爭激烈拖累太陽能企業表現

2017年, Bloomberg Intelligence 旗下研究的全球大型太陽能標杆企業指數下挫5.3%, 遜於同期上漲8.5%的MSCI 全球市場指數(MSCI ACWI Index)。 德國太陽能製造商 SolarWorld 在 2017 年 5 月申請了破產、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下跌, 同時美國住宅用太陽能增長緩慢、管線項目減少, 這些因素都可能打擊業內情緒。 此外一些影響可能持續2017年全年:中美貿易關係一直緊張;中國十三五規劃的增長目標也出現走低趨勢;內需增長放緩對中國設備生產商構成壓力。

BI 旗下分析的太陽能行業企業 vs MSCI ACWI Index 指數對比圖

3、中美貿易關係持續緊張, 太陽能板塊表現不佳

繼2016年大跌52%之後, 2017年年初以來, BI 旗下行業研究的太陽能標杆企業相關股指下跌5%。 市場情緒可能已經因為中美兩國貿易關係緊張(歐盟將對中國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關稅延長了18個月)、國際油價下跌、SolarWorld申請破產(2017年年內股價重挫49%)而進一步惡化。 First Solar和SunPower(2017年股價分別漲9%和7%)這類美國太陽能企業削減成本的努力可能緩和市場對降價壓力和行業產能過剩的擔憂。

Bloomberg Intelligence 旗下分析的太陽能行業企業 2017 年業績趨勢圖

行業估值

4、供應前景施壓, 太陽能企業市銷率下降

BI 旗下行業研究的全球太陽能標杆企業市銷率中值由2015年第四季度的0.47倍降至0.25倍, 這主要源於相關企業股價暴跌54%。 在去年6月底開始盛傳中國政府削減新能源補貼以前, 這些標杆企業的營業收入去年上半年曾大幅增長。 中國減少補貼説明市場消化了設備供應商過剩的一些供應量。 而由於預期全球需求增長放緩, 產能會再度回升, 市場已經更加擔憂2017年的產品降價和生產商利潤縮水。

太陽能行業 Price-to-Sales 估值趨勢圖

持續供過於求

5、2017年展望:太陽能持續供過於求制約了價格上漲

2017年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量可能繼續增加, 但增速會放緩, 加之設備供過於求的形勢惡化, 供應商競爭可能由此白熱化。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對市場增長的測算,

2017年供應商的產量可能比市場需求量高出20%左右。 這將導致產品始終面臨降價的壓力, 而且設備製造商將採取新一輪降低成本和提高產品功用的行動, 尋求以此抑制利潤下滑。

除了日常經營產生的費用, 設備供應商還可能尋求削減銀漿等材料方面的投入成本, 2016年銀漿現貨價格猛漲21%。 另外, 矽晶片生產商由傳統切削加工向鑽石切割轉變的趨勢可能也會降低多晶矽的消耗量。

6、太陽能製造商產能累積加劇了供過於求

由於製造商開拓中國以外地區市場, 2016年, 太陽能設備持續供過於求的形勢惡化。 製造商開拓市場是為了進軍對進口太陽能範本免關稅的美國和歐盟。 此舉也反映出, 製造商有意通過規模化生產獲得收益, 希望運用最先進的技術降低成本,提高太陽電池板的功用。中國經濟放緩和太陽能設備庫存水準高企可能給製造商施加更大的降價壓力。而印度的需求增加則可能給價格少許支撐。

據BNEF估算,2016年全球太陽能需求約為7萬兆瓦,到2016年年底額定產能為16萬兆瓦。今年大型太陽能電池板供應商將成為產能增長的領頭羊,其中中國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加拿大太陽能光伏公司阿特斯、中國的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和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各自產能將分別增長20%、34%、51%和38%。

全球 GV 銘牌額定值對比圖(單位:千兆瓦特/年)

7、晶科能源挑戰天合光能,爭奪太陽能電池板最大供應商寶座

太陽能組件生產商在繼續增加產能,2015年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全球五大太陽能組件供應商今年合計新增供應電量有望達到7100兆瓦。這新一輪增長高潮的推手是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強勁的太陽能需求,以及在中國以外地區供應產品以獲得出口美國免稅的需求。晶科能源的目標是挑戰天合光能,奪走後者以額定產能計最大生產商的地位。天合光能2016年額定產能高達6500兆瓦。

受到影響的公司:以2015年出貨量計全球五大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天合光能、阿特斯、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和韓華Q CELLS。阿特斯和晶科能源目前計畫,在最初2016年設定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產能。

太陽能組件產能擴大對比圖(單位:千兆瓦特)

8、儘管中國需求停滯不前,2017年太陽能整體需求仍可能增長靚麗

雖然中國、日本和美國這三大重要市場的太陽能裝機新增需求增長停滯,但2017年全球裝機總需求料將繼續增加。BNEF預測,2017年印度、拉美和東南亞可能給全球需求帶來新的動力,總需求將由此增至7.86萬兆瓦,超過2016年7.5萬兆瓦的估算需求量。2017年中國計畫進一步削減新能源補貼,以求降低這類補貼造成的財政赤字。因此,在2016年達到創紀錄新高以後,太陽能需求的增速可能受到抑制。

由於購買電腦的協議價下跌,美國用於公用事業供電的太陽能需求增長放緩。這可能影響美國公用事業項目風險敞口高的公司,封殺他們2017年擴大市場份額的機會。First Solar和SunPower都屬於此類公司(這類項目2016年創造的營業收入占全美太陽能公司總收入的85%)。

太陽能 PV 預估安裝量按國家對比圖(單位:千兆瓦特)

9、太陽能電池板降價壓力可能加大,成本備受企業關注

繼2016年下跌35%之後,太陽能電池板今年以來價格又跌去8%,在供應過剩形勢惡化的影響下,下半年價格還會加速下跌。造成全球產能進一步過剩的部分原因是美國和歐盟的貿易保護立場。太陽能報價機構PVinsights稱,今年多晶矽太陽能電池板平均市場價格為每瓦0.35美元。降價趨勢迫使設備供應商為保住利潤而大力削減成本。由此可以預料,今年下半年競爭將更為激烈。

在年中削減新能源補貼以前,中國持續的需求已經幫助穩定了上半年的市場價格。下半年價格可能更大幅度下跌,特別是作為商品出售的多晶矽產品售價。印度的價格戰可能更頻繁,因為當地競爭激烈促使供應商降價。

太陽能模組、元件、以及電池現貨價格趨勢圖(單位:美元/瓦)

政策扶持減少

10、2017年展望:特朗普當選和政策改變打壓了太陽能的前景

特朗普意外當選總統令美國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的不確定性增加。目前特朗普尚未推出大規模的稅改,美國的太陽能投資稅收優惠可能不會受到影響。特朗普勝選可能意味著,中美迅速緩和太陽能貿易緊張關係的可能性降低。中國也可能在2017年進一步削減新能源補貼。英國等歐盟國家市場的補貼減少將導致裝機量增長緩慢。與此同時,在德國等意圖削減成本的國家,清潔能源專案將向拍賣方式轉變。

11、考慮到太陽能涉及大量就業,特朗普團隊可能重新考慮改革補貼

美國有大量與供應太陽能直接相關的工作,這可能限制一切現有聯邦政府給予太陽能投資稅收優惠相關的改革行動。據行業非營利組織The Solar Foundation統計, 2016年,太陽能行業為美國提供就業崗位26.1萬個。這體現了行業勞動密集型的性質,其中裝機活動帶來的就業崗位又占就業總數的一半以上。假如聯邦政府稅收優惠撤除得早,州政府的刺激政策可能占主要地位。一切大規模稅改行動都可能限制稅惠權益融資供應。

以就業和裝機量看,加州是美國最大的太陽能市場。無論聯邦政府有何種不利於太陽能的政策變動,州政府的支持都可能抵消這種負面影響。加州州長傑瑞•布朗表示,本州將繼續致力於對抗氣候變化。

2016年美國太陽能行業就業分佈圖

12、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會影響到2020年大選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決定本國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這反而讓美國太陽能和風能產業的清潔能源政策前景更不明朗。按計劃,美國正式退出協定的時間大概是2020年。因此退出協定可能使氣候變化升級為2020年美國總統競選的重要問題,並促使政界兩極分化。短期內,州政府的政策和聯邦政府的稅收優惠將支持風能和太陽能的需求。

特朗普可能不會就美國針對巴黎協定的新提議重新進行談判。多國已經在認同199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基礎上開始進行重大的氣候談判,並隨後接受了《京都議定書》和《巴黎氣候變化協定》。

全球氣候協議時間軸

13、“201條款”太陽能貿易案給美國的多晶矽貿易帶來利好

美國製造商Suniva運用1974年貿易法中的“201條款”提起貿易申訴,指控美國進口的矽基太陽能電池板對其造成巨大受害。這一貿易案可能被美國政府利用,幫助緩解中國對進口美國供應多晶矽的限制。如果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判定Suniva的申訴有法律效力,特朗普就會決定拿出何種最終行動。中國對進口美國多晶矽的關稅壓制了REC Silicon和Hemlock Semiconductor等美國多晶矽供應商的需求。

美國對進口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關稅並未使本國製造商避免來自全球其他地區的競爭壓力,Suniva在援引“201條款”提起貿易申訴以前已經申請破產。多晶矽是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原材料,中國又是全世界最大的多晶矽市場,中美爭端給美國多晶矽供應商盈利構成壓力。 

中國向不同國家進口多晶矽規模(單位:噸)

14、歐洲削減補貼,並且採購方式向拍賣轉變,太陽能需求因而降溫

歐洲國家削減補貼正在使2017年太陽能裝機增長放緩。2011年達到巔峰後,德國一直在降低稅收支持,並讓地面安裝專案轉向發電容量拍賣,由此降低了公用事業用太陽能的成本。剛剛走馬上任的法國總統埃曼努爾•馬克龍可能延續當前的政策支持。英國的政策激勵將進一步向離岸風能傾斜,該領域正在表現出降低能源成本方面的進展。

德國太陽能月均安裝量趨勢圖(單位:兆千瓦特)

15、歐盟當前的太陽能關稅無能為力,需要新對策拯救SolarWorld

由於全球降價壓力持續不斷,無論是對中國太陽能元件徵收的關稅,還是與部分製造商達成的最低進口價格機制,都未能避免歐盟最大的太陽能製造商SolarWorld破產。SolarWorld和歐盟太陽能行業協會EU Prosun提出徵稅申請,但中國的製造商或是在本國以外地區開展業務,或是乾脆退出了最低進口價格機制,讓SolarWorld的徵稅申請鞭長莫及。若要維繫歐洲製造業,歐盟需要採取新的對策,比如制定側重清潔能源的行業發展戰略。

推出面向海外製造商的本地自製率要求,作為支持本土廠商的機制。比如上網電價補貼或者競爭性拍賣都可能是扶持太陽能行業更有效的策略。南非和巴西等國已經以此吸引了外資在本地開設生產廠,證明這類策略的獲得成功。

越南和泰國新開的太陽能模組元件/電池生產廠

16、因注重控制成本,德國持續十年的太陽能領域領先地位進一步下滑

從2005年起,德國十年間的太陽能裝機量一直在全球首屈一指,直到2015年以後才被裝機迅猛增長的中國取而代之。由於德國政府為控制成本限制上網電價補貼,對公用事業專案轉向發電容量拍賣的方式,日本2016年的裝機量可能超過了德國,美國2017年也可能超越。為了保住市場份額,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SolarWorld和太陽能逆變器生產商SMA Solar等德國太陽能企業越來越將銷售的重心放在歐盟以外市場,比如美國。

BNEF資料顯示,德國的太陽能裝機量預計年增長約1500兆瓦,而2012年巔峰期的新增裝機量約有7600兆瓦。國內市場增長停滯可能迫使德國太陽能企業增加銷售和推廣投入,以求提高印度等海外市場的增長。

各國累計太陽能安裝量趨勢對比圖(單位:千兆瓦特)

著重削減成本

17、2017年展望:激烈的競爭迫使太陽能企業側重削減成本

面對市場供應過剩、需求增長停滯和降價壓力,太陽能設備供應商不得不削減成本,為2017年艱難的經營環境做準備。他們全年的精力應放在精簡工廠操作、著重核心業務、裁員、限制資本支出、削減原材料成本上。包括REC Silicon、First Solar、SunPower和SMA Solar在內,整個太陽能價值鏈的供應商都已公佈了成本控制計畫。

18、在削減成本以前,First Solar和SunPower的科研投入最高

2016年第四季度,First Solar和SunPower雙雙成為科研投入最高的太陽能設備供應商,因為這兩家公司為與中國同行競爭而努力降低成本並提高生產效率。考慮到業內紛紛推出削減成本的新計畫,2017年的科研投入可能下降。SunPower的這類支出已經開始下滑,2017年第一季度為21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200萬美元。晶科能源2016年科研投入增長最快,增幅高達19%。這源于該司全力提高生產效率、產品品質和下一代光伏技術。

受到影響的企業:2016年第四季度科研預算最多的美國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和SunPower。前者在加快推出產品,應對矽基太陽能產品成本下降的形勢。後者為控制開支開發了覆蓋所有品類的標準化產品。

太陽能行業各家公司的研發支出

19、銀價上漲可能影響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盈利

2016年現貨銀價均價為每盎司17.13美元,較2015年均價上漲9%,因此太陽能電池製造商2016年的盈利可能縮水。共識預期顯示,到2018年,銀價可能再攀升16%。這可能導致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的投入成本增加,但到2018年現貨銀價料將始終低於2012年到2014年的平均水準:每盎司24.90美元。太陽能製造商的盈利已經與銀價呈現負相關。太陽能元件價格和多晶矽成本對製造商盈利也很重要。

受到影響的企業:全球名列前茅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加拿大阿特斯、韓華Q Cells、晶科能源、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

銀價 VS 太陽能電池生產商盈利趨勢對比圖

家用太陽能產品創新

20、2017年展望:太陽能補貼推動家用太陽能產品創新

德國等市場削減太陽能補貼迫使企業開展創新,以圖提高技術水準、贏得新的市場。上網電價補貼下降促使企業通過電池儲能最大限度實現太陽能自我消耗,新型太陽能和電池產品將得以商業化。逆變器的供應商尋求將提供的能源管理系統引進家庭,成為家庭智慧技術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太陽能電池板的供應商在提高元件的產能效率,盡可能多獲得屋頂太陽能。

在收購美國最大屋頂太陽能系統供應商SolarCity以後,特斯拉計畫2017年發佈一款有顛覆性的新太陽能產品,意圖以不起眼的屋瓦替代屋頂生產太陽能。創新的家用太陽能產品可能批量生產有限。

21、家用太陽能產品推動高功效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板增長

面對低功效多晶矽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下跌,製造商需要開發高功效太陽能元件。這種需求可能促進單晶矽產品增長。中國推行了旨在推廣高性能產品的“領跑者”政策項目,它將繼續推動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板的需求,這種勢頭會持續到2017年下半年。另外,隨著有限空間內小規模分佈的住宅太陽能應用增加,高功效產品的應用可能也會水漲船高。

受到影響的企業:加拿大阿特斯、SolarWorld、LG等太陽能組件供應商以及晶片供應商GCL-Poly。為滿足有限空間市場的需求,這些企業已經提高了單晶矽產能。這類新需求包括日本等市場的住宅太陽能設備安裝。

單晶與多晶太陽能電池現貨價格(單位:美元/塊)

22、Enphase 與 SolarEdge 爭搶家用能源管理中心市場

2017年1季度,太陽能逆變器供應商Enphase推出最新款微型太陽能逆變器,集太陽能發電、儲能和家用能源管理系統於一身。其競爭對手SolarEdge正在向歐洲市場推廣類似產品。家用能源管理系統給逆變器供應商帶來了售後服務的商機,比如提高能源效率的服務、監控以及保養設備。逆變器供應商還可能開發新的銷售商機,以滿足市場需求和電網的服務,比如儲能集群產品。

一體化的家用解決方案可以將太陽能設備與逆變器、智慧電錶、儲能和能源管理系統熔於一爐。逆變器供應商由此能讓產品加入包括恒溫器和智慧家電在內的住宅物聯網設備中心,保證與客戶建立長久關係。

SolarEdge Technologies vs. Enphase Engergy 季度銷售趨勢對比圖(單位:百萬美元)

23、特斯拉太陽能屋頂遭質疑,可能不會推升近期需求

特斯拉推出的太陽能屋頂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其中最大的疑問來自成本。此前也有公司做過許多太陽能屋瓦的開發嘗試,但生產成本太高,限制了產品的市場開拓。特斯拉的新品可能也令外界擔憂會重蹈覆轍,因為這種屋瓦比普通太陽能發電池的光電轉換率低了2%,而且百葉窗膜的設計可能降低光電產量。此外,這款產品面臨的挑戰可能還有托斯卡納風格的屋瓦設計、防水太陽能發電池、屋瓦之間接線的方法和安裝的方式。

鑒於特斯拉和SolarCity新近提出的2017年出貨目標,以及兩家公司尚未明確系統成本,太陽能屋頂產品的近期需求可能有限,可能不會明顯推動銷售增長。產品最初會吸引有意嘗鮮的消費者和高端的家裝廠商,但這兩類客戶即使起初就有興趣,產品銷量也可能低。

SolarCity 住宅太陽能安裝量趨勢圖(單位:千兆瓦特)

【編譯組出品】編輯:楊志芳

希望運用最先進的技術降低成本,提高太陽電池板的功用。中國經濟放緩和太陽能設備庫存水準高企可能給製造商施加更大的降價壓力。而印度的需求增加則可能給價格少許支撐。

據BNEF估算,2016年全球太陽能需求約為7萬兆瓦,到2016年年底額定產能為16萬兆瓦。今年大型太陽能電池板供應商將成為產能增長的領頭羊,其中中國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加拿大太陽能光伏公司阿特斯、中國的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和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各自產能將分別增長20%、34%、51%和38%。

全球 GV 銘牌額定值對比圖(單位:千兆瓦特/年)

7、晶科能源挑戰天合光能,爭奪太陽能電池板最大供應商寶座

太陽能組件生產商在繼續增加產能,2015年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全球五大太陽能組件供應商今年合計新增供應電量有望達到7100兆瓦。這新一輪增長高潮的推手是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強勁的太陽能需求,以及在中國以外地區供應產品以獲得出口美國免稅的需求。晶科能源的目標是挑戰天合光能,奪走後者以額定產能計最大生產商的地位。天合光能2016年額定產能高達6500兆瓦。

受到影響的公司:以2015年出貨量計全球五大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天合光能、阿特斯、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和韓華Q CELLS。阿特斯和晶科能源目前計畫,在最初2016年設定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產能。

太陽能組件產能擴大對比圖(單位:千兆瓦特)

8、儘管中國需求停滯不前,2017年太陽能整體需求仍可能增長靚麗

雖然中國、日本和美國這三大重要市場的太陽能裝機新增需求增長停滯,但2017年全球裝機總需求料將繼續增加。BNEF預測,2017年印度、拉美和東南亞可能給全球需求帶來新的動力,總需求將由此增至7.86萬兆瓦,超過2016年7.5萬兆瓦的估算需求量。2017年中國計畫進一步削減新能源補貼,以求降低這類補貼造成的財政赤字。因此,在2016年達到創紀錄新高以後,太陽能需求的增速可能受到抑制。

由於購買電腦的協議價下跌,美國用於公用事業供電的太陽能需求增長放緩。這可能影響美國公用事業項目風險敞口高的公司,封殺他們2017年擴大市場份額的機會。First Solar和SunPower都屬於此類公司(這類項目2016年創造的營業收入占全美太陽能公司總收入的85%)。

太陽能 PV 預估安裝量按國家對比圖(單位:千兆瓦特)

9、太陽能電池板降價壓力可能加大,成本備受企業關注

繼2016年下跌35%之後,太陽能電池板今年以來價格又跌去8%,在供應過剩形勢惡化的影響下,下半年價格還會加速下跌。造成全球產能進一步過剩的部分原因是美國和歐盟的貿易保護立場。太陽能報價機構PVinsights稱,今年多晶矽太陽能電池板平均市場價格為每瓦0.35美元。降價趨勢迫使設備供應商為保住利潤而大力削減成本。由此可以預料,今年下半年競爭將更為激烈。

在年中削減新能源補貼以前,中國持續的需求已經幫助穩定了上半年的市場價格。下半年價格可能更大幅度下跌,特別是作為商品出售的多晶矽產品售價。印度的價格戰可能更頻繁,因為當地競爭激烈促使供應商降價。

太陽能模組、元件、以及電池現貨價格趨勢圖(單位:美元/瓦)

政策扶持減少

10、2017年展望:特朗普當選和政策改變打壓了太陽能的前景

特朗普意外當選總統令美國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的不確定性增加。目前特朗普尚未推出大規模的稅改,美國的太陽能投資稅收優惠可能不會受到影響。特朗普勝選可能意味著,中美迅速緩和太陽能貿易緊張關係的可能性降低。中國也可能在2017年進一步削減新能源補貼。英國等歐盟國家市場的補貼減少將導致裝機量增長緩慢。與此同時,在德國等意圖削減成本的國家,清潔能源專案將向拍賣方式轉變。

11、考慮到太陽能涉及大量就業,特朗普團隊可能重新考慮改革補貼

美國有大量與供應太陽能直接相關的工作,這可能限制一切現有聯邦政府給予太陽能投資稅收優惠相關的改革行動。據行業非營利組織The Solar Foundation統計, 2016年,太陽能行業為美國提供就業崗位26.1萬個。這體現了行業勞動密集型的性質,其中裝機活動帶來的就業崗位又占就業總數的一半以上。假如聯邦政府稅收優惠撤除得早,州政府的刺激政策可能占主要地位。一切大規模稅改行動都可能限制稅惠權益融資供應。

以就業和裝機量看,加州是美國最大的太陽能市場。無論聯邦政府有何種不利於太陽能的政策變動,州政府的支持都可能抵消這種負面影響。加州州長傑瑞•布朗表示,本州將繼續致力於對抗氣候變化。

2016年美國太陽能行業就業分佈圖

12、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會影響到2020年大選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決定本國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這反而讓美國太陽能和風能產業的清潔能源政策前景更不明朗。按計劃,美國正式退出協定的時間大概是2020年。因此退出協定可能使氣候變化升級為2020年美國總統競選的重要問題,並促使政界兩極分化。短期內,州政府的政策和聯邦政府的稅收優惠將支持風能和太陽能的需求。

特朗普可能不會就美國針對巴黎協定的新提議重新進行談判。多國已經在認同199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基礎上開始進行重大的氣候談判,並隨後接受了《京都議定書》和《巴黎氣候變化協定》。

全球氣候協議時間軸

13、“201條款”太陽能貿易案給美國的多晶矽貿易帶來利好

美國製造商Suniva運用1974年貿易法中的“201條款”提起貿易申訴,指控美國進口的矽基太陽能電池板對其造成巨大受害。這一貿易案可能被美國政府利用,幫助緩解中國對進口美國供應多晶矽的限制。如果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判定Suniva的申訴有法律效力,特朗普就會決定拿出何種最終行動。中國對進口美國多晶矽的關稅壓制了REC Silicon和Hemlock Semiconductor等美國多晶矽供應商的需求。

美國對進口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關稅並未使本國製造商避免來自全球其他地區的競爭壓力,Suniva在援引“201條款”提起貿易申訴以前已經申請破產。多晶矽是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原材料,中國又是全世界最大的多晶矽市場,中美爭端給美國多晶矽供應商盈利構成壓力。 

中國向不同國家進口多晶矽規模(單位:噸)

14、歐洲削減補貼,並且採購方式向拍賣轉變,太陽能需求因而降溫

歐洲國家削減補貼正在使2017年太陽能裝機增長放緩。2011年達到巔峰後,德國一直在降低稅收支持,並讓地面安裝專案轉向發電容量拍賣,由此降低了公用事業用太陽能的成本。剛剛走馬上任的法國總統埃曼努爾•馬克龍可能延續當前的政策支持。英國的政策激勵將進一步向離岸風能傾斜,該領域正在表現出降低能源成本方面的進展。

德國太陽能月均安裝量趨勢圖(單位:兆千瓦特)

15、歐盟當前的太陽能關稅無能為力,需要新對策拯救SolarWorld

由於全球降價壓力持續不斷,無論是對中國太陽能元件徵收的關稅,還是與部分製造商達成的最低進口價格機制,都未能避免歐盟最大的太陽能製造商SolarWorld破產。SolarWorld和歐盟太陽能行業協會EU Prosun提出徵稅申請,但中國的製造商或是在本國以外地區開展業務,或是乾脆退出了最低進口價格機制,讓SolarWorld的徵稅申請鞭長莫及。若要維繫歐洲製造業,歐盟需要採取新的對策,比如制定側重清潔能源的行業發展戰略。

推出面向海外製造商的本地自製率要求,作為支持本土廠商的機制。比如上網電價補貼或者競爭性拍賣都可能是扶持太陽能行業更有效的策略。南非和巴西等國已經以此吸引了外資在本地開設生產廠,證明這類策略的獲得成功。

越南和泰國新開的太陽能模組元件/電池生產廠

16、因注重控制成本,德國持續十年的太陽能領域領先地位進一步下滑

從2005年起,德國十年間的太陽能裝機量一直在全球首屈一指,直到2015年以後才被裝機迅猛增長的中國取而代之。由於德國政府為控制成本限制上網電價補貼,對公用事業專案轉向發電容量拍賣的方式,日本2016年的裝機量可能超過了德國,美國2017年也可能超越。為了保住市場份額,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SolarWorld和太陽能逆變器生產商SMA Solar等德國太陽能企業越來越將銷售的重心放在歐盟以外市場,比如美國。

BNEF資料顯示,德國的太陽能裝機量預計年增長約1500兆瓦,而2012年巔峰期的新增裝機量約有7600兆瓦。國內市場增長停滯可能迫使德國太陽能企業增加銷售和推廣投入,以求提高印度等海外市場的增長。

各國累計太陽能安裝量趨勢對比圖(單位:千兆瓦特)

著重削減成本

17、2017年展望:激烈的競爭迫使太陽能企業側重削減成本

面對市場供應過剩、需求增長停滯和降價壓力,太陽能設備供應商不得不削減成本,為2017年艱難的經營環境做準備。他們全年的精力應放在精簡工廠操作、著重核心業務、裁員、限制資本支出、削減原材料成本上。包括REC Silicon、First Solar、SunPower和SMA Solar在內,整個太陽能價值鏈的供應商都已公佈了成本控制計畫。

18、在削減成本以前,First Solar和SunPower的科研投入最高

2016年第四季度,First Solar和SunPower雙雙成為科研投入最高的太陽能設備供應商,因為這兩家公司為與中國同行競爭而努力降低成本並提高生產效率。考慮到業內紛紛推出削減成本的新計畫,2017年的科研投入可能下降。SunPower的這類支出已經開始下滑,2017年第一季度為21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200萬美元。晶科能源2016年科研投入增長最快,增幅高達19%。這源于該司全力提高生產效率、產品品質和下一代光伏技術。

受到影響的企業:2016年第四季度科研預算最多的美國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和SunPower。前者在加快推出產品,應對矽基太陽能產品成本下降的形勢。後者為控制開支開發了覆蓋所有品類的標準化產品。

太陽能行業各家公司的研發支出

19、銀價上漲可能影響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盈利

2016年現貨銀價均價為每盎司17.13美元,較2015年均價上漲9%,因此太陽能電池製造商2016年的盈利可能縮水。共識預期顯示,到2018年,銀價可能再攀升16%。這可能導致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的投入成本增加,但到2018年現貨銀價料將始終低於2012年到2014年的平均水準:每盎司24.90美元。太陽能製造商的盈利已經與銀價呈現負相關。太陽能元件價格和多晶矽成本對製造商盈利也很重要。

受到影響的企業:全球名列前茅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加拿大阿特斯、韓華Q Cells、晶科能源、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

銀價 VS 太陽能電池生產商盈利趨勢對比圖

家用太陽能產品創新

20、2017年展望:太陽能補貼推動家用太陽能產品創新

德國等市場削減太陽能補貼迫使企業開展創新,以圖提高技術水準、贏得新的市場。上網電價補貼下降促使企業通過電池儲能最大限度實現太陽能自我消耗,新型太陽能和電池產品將得以商業化。逆變器的供應商尋求將提供的能源管理系統引進家庭,成為家庭智慧技術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太陽能電池板的供應商在提高元件的產能效率,盡可能多獲得屋頂太陽能。

在收購美國最大屋頂太陽能系統供應商SolarCity以後,特斯拉計畫2017年發佈一款有顛覆性的新太陽能產品,意圖以不起眼的屋瓦替代屋頂生產太陽能。創新的家用太陽能產品可能批量生產有限。

21、家用太陽能產品推動高功效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板增長

面對低功效多晶矽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下跌,製造商需要開發高功效太陽能元件。這種需求可能促進單晶矽產品增長。中國推行了旨在推廣高性能產品的“領跑者”政策項目,它將繼續推動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板的需求,這種勢頭會持續到2017年下半年。另外,隨著有限空間內小規模分佈的住宅太陽能應用增加,高功效產品的應用可能也會水漲船高。

受到影響的企業:加拿大阿特斯、SolarWorld、LG等太陽能組件供應商以及晶片供應商GCL-Poly。為滿足有限空間市場的需求,這些企業已經提高了單晶矽產能。這類新需求包括日本等市場的住宅太陽能設備安裝。

單晶與多晶太陽能電池現貨價格(單位:美元/塊)

22、Enphase 與 SolarEdge 爭搶家用能源管理中心市場

2017年1季度,太陽能逆變器供應商Enphase推出最新款微型太陽能逆變器,集太陽能發電、儲能和家用能源管理系統於一身。其競爭對手SolarEdge正在向歐洲市場推廣類似產品。家用能源管理系統給逆變器供應商帶來了售後服務的商機,比如提高能源效率的服務、監控以及保養設備。逆變器供應商還可能開發新的銷售商機,以滿足市場需求和電網的服務,比如儲能集群產品。

一體化的家用解決方案可以將太陽能設備與逆變器、智慧電錶、儲能和能源管理系統熔於一爐。逆變器供應商由此能讓產品加入包括恒溫器和智慧家電在內的住宅物聯網設備中心,保證與客戶建立長久關係。

SolarEdge Technologies vs. Enphase Engergy 季度銷售趨勢對比圖(單位:百萬美元)

23、特斯拉太陽能屋頂遭質疑,可能不會推升近期需求

特斯拉推出的太陽能屋頂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其中最大的疑問來自成本。此前也有公司做過許多太陽能屋瓦的開發嘗試,但生產成本太高,限制了產品的市場開拓。特斯拉的新品可能也令外界擔憂會重蹈覆轍,因為這種屋瓦比普通太陽能發電池的光電轉換率低了2%,而且百葉窗膜的設計可能降低光電產量。此外,這款產品面臨的挑戰可能還有托斯卡納風格的屋瓦設計、防水太陽能發電池、屋瓦之間接線的方法和安裝的方式。

鑒於特斯拉和SolarCity新近提出的2017年出貨目標,以及兩家公司尚未明確系統成本,太陽能屋頂產品的近期需求可能有限,可能不會明顯推動銷售增長。產品最初會吸引有意嘗鮮的消費者和高端的家裝廠商,但這兩類客戶即使起初就有興趣,產品銷量也可能低。

SolarCity 住宅太陽能安裝量趨勢圖(單位:千兆瓦特)

【編譯組出品】編輯:楊志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