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農機大王”到種糧大戶華麗轉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6月18日訊近日, 在濱州市沾化區黃升鎮大薑村種糧大戶姜國青農場的560畝麥田裡, 兩台收割機來回忙碌進行收割, 麥秸被打碎還田, 收穫的麥粒直接裝車, 而在地的另一頭, 剛剛收割完的麥田, 因為前幾天一場雨, 播種機及時播種玉米。

據瞭解, 作為曾經有名的“農機大王”, 姜國青看到近些年很多年輕人外出務工經商, 閒置了很多農田, 於是他2014年按照每畝500元的價格把比較難澆地的大薑、棗園、後皂三村偏遠地塊560畝土地流轉過來, 投資80余萬元, 通過整平和購置新大型機械, 使這片農田變為高產田,

自己也獲得了不菲的收益。

通過交談瞭解到, 姜國青1992年結婚後, 一直趕集做布匹生意, 積攢了幾萬塊錢。 1998年小麥春灌時, 由於澆地機械少, 大薑村北部偏遠地塊澆地困難, 看著河中水日益減少, 村民都心急如焚。 姜國清一下子拿出做生意賺的3萬多元, 買了直徑35釐米的整套抽水座機, 以保本微利為村民澆地, 使村中往年最難澆的麥田也獲得大豐收。 到2000年, 他又買了三套抽水泵機, 其中最貴的一套花了8萬元(含一輛50拖拉機)。 姜國清的澆地範圍已達附近幾個村, 最高峰時一次澆了5000畝地。 到2013年底姜國清有五套抽水設備, 兩套聯合收割機和一套秸稈還田機, 其他還有幾台大型拖拉機和播種機及其他設備, 總投資80余萬元,

被村民稱為“農機大王”。

2014年, 隨著務工外出人員的增多, 閒置需要流轉的土地也越來越多, 特別是大薑、棗園、後皂三村集中一塊的幾百畝農田, 一家一戶很難灌溉管理, 也沒有多大收益, 而姜國青農機多, 在灌溉時可以二級提水, 能保證收成, 於是當年他按照500元每畝流轉了560畝土地, 通過成片治理, 都成了高產田。 姜國青平時按照每年每人5萬元長期雇著2人幫他管理土地, 秋種秋忙的時候再多雇人。 由於有自己的大型機械, 收割和灌溉時先幹別家的可以增加部分收入補貼到自己農田裡, 再加上國家補貼, 這樣算下來, 這560畝農田每年種2季, 除去各項開支每年可獲得50余萬元純收入。

說起下步打算, 這位曬得黢黑的農家漢子說,

已經和農場附近村民協商好, 準備再增加200畝, 最終目標要建立1000畝的農場, 真正做到從過去的“農機大王”向種糧大戶的華麗轉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