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安康市漢陰縣魔芋產業扶貧讓群眾得實惠

陽光網-陽光報6月5日早9點多, 安康市漢陰縣漢陽鎮金紅村50多歲的任治青還沒吃早飯就來到魔芋地裡守望, 像這樣的守望他已經持續了40多天。 當看到剛出土皺縮的、綠中帶黃的魔芋小苗時, 他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緊鎖的眉頭也一下子舒展開了。

任治青所在的金紅村是漢陰南山的一個特困村, 通過精准識別數字清洗, 全村總戶數678戶2670人, 其中貧困戶241戶623人, 全村近三分之一都是貧困戶, 平均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貧困人口。 因此, 被確定為全縣脫貧攻堅重點村中的重點, 列入最後一批脫貧名單中。 在當前脫貧攻堅嚴峻的形勢下,

發展什麼產業能脫貧, 發展什麼產業見效快, 這讓農民出身的村監委會主任任治青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在脫貧政策的引導下, 他最終決定充分開發利用本村豐富的坡地資源, 發展魔芋產業帶動群眾增收。 他的想法得到了漢陰魔芋聯盟企業的支持, 半年來, 秦硒源魔芋專業合作社的趙小剛前後到金紅村跑了10餘趟, 從選擇地塊、整地消毒、調運種芋、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等方面進行詳細的指導, 堅定了任治清發展魔芋產業的信心。

“我上有老, 下有小。 前些年, 父母身體好, 我們外出打工還勉強可以維持生計。 這兩年父母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 小孩還小要上學, 日子就更不好過啦。 ”走訪中村民陳洪寶告訴記者。

“貧困的原因多種多樣, 因健康和上學的占很大一部分, 這因為老人、小孩需要照顧, 所以家人無法外出務工, 導致貧者更貧。 ”任治青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道出了致貧的真諦。

他是這樣想的, 也是這樣做的。

今年, 任治青以每畝200元價格, 從群眾手裡流轉坡地及二荒地百餘畝, 先後投入20余萬元, 發展魔芋種植160多畝, 帶動貧困戶24戶, 僅上半年發放務工工資近4萬元。

“我現在為任主任打工, 負責為魔芋除草、施肥, 這樣一天下來也有100元的收入, 魔芋從種到現在僅務工和地租收入就近3000元, 基本可以維持家用。 ”村民任勝義補充說。

在金紅村村委會會議室, 前來指導魔芋種植的秦硒源魔芋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小剛告訴記者:“漢陰的高中山地區是魔芋種植的最佳適生區,

魔芋種植又屬勞動密集型產業, 每畝需勞動力20個左右, 所以說魔芋產業是邊遠山區的致富產業。 ”

“種植大戶收益要受魔芋市場價格、種植風險等因素影響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但群眾因地租和務工確實得到了實惠。 ”漢陰縣農林科技服務中心主任趙萬康肯定地說。

“產業脫貧要靠好的模式, ‘魔芋產業聯盟+合作社+種植大戶+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 解決了大戶資金短缺的問題, 緩解了企業原料供應不足的壓力, 實現了貧困戶穩定增收的目標, 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該村村委會主任沈秀平如是說。

記者在採訪漢陰魔芋聯盟企業負責人陳守林時瞭解到, 2013年以來, 他們通過“魔芋產業聯盟+合作社+種植大戶+貧困戶”發展模式,

先後投資570萬元發展魔芋產業, 累計培育像任治青一樣的種植大戶46戶, 帶動貧困戶1259戶, 僅此項勞務收入380余萬元, 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2017年, 在魔芋產業獎補政策和產業脫貧政策的激勵下, 魔芋產業聯盟進一步拓展基地面積, 帶動全縣發展魔芋種植1.92萬畝, 新增5200多畝, 培育魔芋種植大戶46戶, 帶動貧困戶685戶2750人, 使魔芋產業成為帶動產業脫貧的典範。

編輯:佳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