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情懷|老雪花,瀋陽人的態度!

地產啤酒是一座城市的態度,那座城的水土與性情都融在了一樽廉價的玻璃瓶裡,撬開瓶蓋時那“呲”的一聲即是敲響了那一座城的門.

就像“雪花醇生”俗稱“老雪花”, 簡稱“老雪”

喝了這瓶酒, 無論你來自哪裡就算是半個瀋陽人了

有人問“雪花醇生”為什麼“老雪”?

因為那樽綠瓶子裡封存著人們對於這座城市的情感

過去時候, 瀋陽主要有三種啤酒黃牌、綠牌和雪花都是當時瀋陽啤酒廠的產品黃牌、綠牌都打著“瀋陽啤酒”的商標, 區別在於商標的顏色, 而雪花, 打著的則是“雪花啤酒”的牌子。 相對於現在“雪花啤酒”品類的眾多,

當時的“雪花啤酒”, 就那麼一種“雪花啤酒”, 就是如今“老雪”的前身。

不過當時的瓶裝啤酒可不是誰都喝得起的。

70年代中後期的時候啤酒憑票供應, 但逢年節, 每戶三瓶。

到了80年代, 瓶裝啤酒大多要賣到一塊錢一瓶,

在那個人均工資三、四十元的年月喝瓶裝啤酒…挺奢侈,

也挺裝逼

你說, 這讓“酒蒙子”怎麼活?

沒事兒, 80年代的瀋陽是可以在小賣店買到散裝啤酒的, 類似於現在的“紮啤”。

當時瀋陽啤酒廠出的散裝啤酒, 口感純正。 酒花清香沁人, 麥芽味十足, 最主要的是——便宜!

一塊錢能買差不多一暖瓶, 並且基本所有的小賣店都可以買到。

夏天, 基本中午的時候就有人帶著暖水瓶、鋁壺及搪瓷器皿等容器排隊等待買啤酒。

有時送酒車來晚了人們就在烈日下耐心等著, 毫無怨言。

也有人用小賣店公用的大瓷碗買上一碗酒, 喝幹之後騎車就走。

在傲嬌的瓶裝酒陣營中, 當時的雪花根本排不上號, 人們最常喝的還是黃牌和綠牌。

因為雪花當時基本都用作出口不是誰想喝就能喝的。

“老雪”的度數跟黃牌和綠牌比起來, 要遜色一籌。

有時, 老攻在想如果黃牌和綠牌還在, 瀋陽人對“老雪”會不會還有那麼深的情感?

而“老雪”真正成為瀋陽的“市酒”還是在雪花啤酒廠被香港華潤集團收購之後, 跟老瀋陽提提雪花啤酒廠幾乎沒有人不知道, 那地兒原先就在興工街與建設大路的交匯處。 每到晚上, 從那散步經過, 都會聞到弄弄的麥芽與酒花的香氣。

那裡, 過去曾經叫做“瀋陽啤酒廠”, 後來, 改名叫“華潤雪花啤酒廠”

再後來, 它搬遷了。 現在那個地方杵著一座高級餐館叫“西塘盛宴”。

1993年, 香港華潤集團就開始收購瀋陽啤酒廠。

這種事兒在當時很常見, 中央外企吞併瀋陽地方國企, 基本算是兄弟之間的利益再分配。

不過當時的華潤在全國各地收購了許多啤酒廠, 這些廠子原來生產啤酒的名字全被更改了。 唯獨留下了瀋陽的“雪花”, 並且在在全國各個華潤啤酒廠, 生產的啤酒都用“雪花”, 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原來傲嬌的“雪花啤酒”開始變得親民了, 原來老百姓熟悉的黃牌和綠牌卻慢慢消失不見…

漸漸, 喝著年輕是喝著黃牌和綠牌的那撥人已經老去

慢慢, 曾經樂呵呵幫著長輩拎啤酒瓶子的孩子喝起了“老雪”…

瀋陽人愛“老雪”也是源於它是僅存的“瀋陽味道”之一

三瓶下肚——見人、見事兒、見交情。

能讓人喝醉的酒有很多, 不過能讓老瀋陽覺得親切, 醉後想起這就是家的酒只有“老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