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綠色經濟|盤縣保基鄉:“盤”活生態“富”腰包

文/圖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周雅萌

保基鄉陸家寨風貌

走進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保基鄉陸家寨村, 小橋流水、古樹環繞、花香鳥鳴,

一幅美麗鄉村畫卷的迷人景象躍然眼前。

而這裡, 僅僅是保基鄉發展全域旅遊其中的一角。

去年, 保基鄉因山多耕地少, 產業帶富能力不足, 被列為貴州省二十個極貧鄉(鎮)之一。 如何出列貧困, 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近年來, 貴州旅遊發展呈“井噴式”增長, “大旅遊”“大生態”的發展戰略讓全省各地掀起一股“生態致富”新潮流。

保基鄉這個隱藏在山窩窩裡的“璞玉”也趁勢而上, 利用自身豐富的旅遊資源, 科學佈局全域旅遊, 正探索走出一條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現代化的山地特色農旅發展新路。

平臺打造 厚植“三變”元素

錢從哪裡來?智從何處謀?地怎樣集中?這是留給保基鄉最實際的問題。

要想發展全域旅遊, 不是光喊喊口號就能實現,

資金支援、頂層設計、人力物力, 一個都不能少, 而這些單靠政府一己之力“單打獨鬥”無法完成。

“發展旅遊, 一直是我們保基人的夢想, 但能否順利發展還得靠多方援助。 ”保基鄉黨委書記李金平說, 為了解決“錢、智、力”的問題, 保基鄉採取了平臺公司出資、民營企業出智、合作社出力的辦法。

在全鄉所轄的7個行政村分別成立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 並引入“三變模式”, 農民以20年的土地經營權折算成資金入股合作社, 使得“資源變資產, 農民變股民, 資金變股金”。 隨後, 再由各村合作社將村民的資源、資產整合入股參與到產業公司, 讓農民持有股權、佔有股份, 確保利益分紅。

在保證了資源規模整合的基礎上, 保基鄉還採取了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

引進人才, 與民營企業帝貝集團(大學生智囊團)合作, 全權委託其進行“頂層設計”。

保基鄉梯田。 (保基鄉政府供圖)

專案開發 全面打好硬體牌

森林覆蓋率75%的保基鄉不僅是天然的“大氧吧”, 更是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厚重的生態“寶地”。

世界第一深豎洞、貴州落差最大格所河峽谷、傳統村落陸家寨、3000多畝的河谷梯田、清朝正一品總兵故居及總兵墓地……生態與文化資源, 讓保基鄉有了發展“底氣”。

如何合理打造、有序開發讓保基鄉豐富的資源從“閨中”走近大眾視野, 著實需要下一番功夫。

“我們將全鄉按‘東南西北中’劃分片區, 分為東北民族風情活力水鄉、西南總兵茶馬古談旅遊區、西北森林養生休閒基地、中部山地運動休閒大本營、東南異域探幽記, 真正打造全域旅遊格局。 ”李金平說。

“大手筆”帶來“大改變”。 目前, 保基鄉已完成格所河旅遊景區專案一期工程、陸家寨房屋立面改造176棟、觀光自行車道5.7公里以及村寨雨污水管路、弱電管路改造等。 “我們的房子修好了,

環境變美了, 心情也舒暢了。 ”陸家寨村民陸榮武坦言, 自去年改造以來, 坑窪泥路、茅草木屋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風情濃郁、整潔乾淨的美麗村落。

盤活資源 “農旅結合”走新路

以農促旅, 農旅相生。 除了開發旅遊資源, 保基鄉還立足本地資源將生態、特色、優質、高效的理念貫穿於農業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

“我們保基山多可耕地少, 規模化、規範化種植難度大, 只能在‘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全’上作文章, 打造綠色無公害產品農產品。 ”李金平表示, 保基鄉規劃了包括烏米核桃、烏洋芋、烏骨雞、紅米、綠茶等在內的“保基五彩生態農特產品”開發。 此外, 將在現有農家樂基礎上, 創建農業體驗館, 推出農事體驗、特色果蔬採摘、農莊度假等農旅融合新產品, 切實將“農旅結合”,讓旅遊業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全域旅遊發展正在逐步撕下保基鄉貧困的標籤。據瞭解,到“十三五”末,保基鄉不僅要實現整鄉脫貧奔小康,還將建成森林覆蓋率不低於90%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打造貴州省第六家、六盤水市首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全域旅遊發展正當時,保基鄉將發展旅遊作為撬動脫貧攻堅的有效杠杆,讓生態帶富,令百姓致富。

切實將“農旅結合”,讓旅遊業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全域旅遊發展正在逐步撕下保基鄉貧困的標籤。據瞭解,到“十三五”末,保基鄉不僅要實現整鄉脫貧奔小康,還將建成森林覆蓋率不低於90%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打造貴州省第六家、六盤水市首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全域旅遊發展正當時,保基鄉將發展旅遊作為撬動脫貧攻堅的有效杠杆,讓生態帶富,令百姓致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