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更傾向於公立走讀式小學還是私立住宿式小學呢?

昨天晚上臨睡前看了會手機, 看到有一則關於上海一所新的寄宿制小學成立, 不需要上海戶口, 也不需要學區房, 雙語教學,

吃的是崇明有機蔬菜, 學生都是4人間, 每學期23000元, 價格也還算很公道。

喜豆兒今年9月就該上幼稚園了, 喜豆兒媽最近也在為他上學的事情發愁, 家裡的房子對口的幼稚園和小學都不是重點, 喜豆兒媽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睡不好, 考慮上海戶口什麼時候能辦下來, 我們是應該置換一個離現在房子不足三公里的學區房, 還是等戶口下來再置辦一套……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喜豆兒有個好的學習環境。

看到了寄宿制小學的資訊, 一瞬間感覺又多了一個選擇, 可是馬上擔憂就壓過了一切。

想起小的時候鄰居家的哥哥, 因為爸媽工作特別的忙, 經常全國飛來飛去開會, 老人身體欠佳, 無法獨自照顧上小學的哥哥, 哥哥只能被轉學去了寄宿小學, 當時寄宿小學可以稱為是貴族小學了, 昂貴的學費, 接送的校車, 那時候的校服已經同步港澳臺那種西服式了, 每次看到哥哥坐上學校的校車離開時都非常羡慕。

然而, 看到的總是和實際發生的有出入, 哥哥的奶奶跟我媽說:孩子真可憐,

有個週六中午想給孩子個驚喜(我們小時候週末還不是雙休), 去接孩子回家, 看到孩子緊鎖眉頭從教室裡出來, 手裡還緊緊攥著一個襯衣扣子和一隻襪子。 奶奶問他怎麼回事, 哥哥說週一到了學校時候扣子就掉了, 怕自己把扣子弄丟了, 就時刻的拿著, 手裡的一隻襪子破了, 被生活老師說不合格, 要求縫好了再穿, 只好拿回來了。 奶奶一陣心寒, 覺得這麼小的孩子沒有在家人身邊很可憐, 小小的事情被老師說過, 仿佛都成了心病, 時刻要提醒自己。

想想我自己的童年, 每天沒心沒肺的生活著, 丟三落四, 無憂無慮,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圍著我一個人轉, 有負責做飯的, 有負責看我學習的, 有負責帶我出去玩的,

被一家人這麼呵護著, 如果哪天讓我拿著扣子估計轉眼也就找不到了。 大家可能覺得我的童年不是個好例子, 沒有自理能力, 可是我現在自立、自理也是非常強的。

今天上班和幾個同事聊了聊住宿學校好不好, 大家也是褒貶不一。

Mike媽

我家Mike就在寄宿小學,

當時也是因為工作太忙, 不能按時接送孩子, 甚至有時候還要出差, 不得已把Mike送去了寄宿學校。

每個孩子對於寄宿學校都有不同反應。 相對外向、開朗的小孩, 寄宿學校是他們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體驗。 Mike在寄宿前幾天, 晚上會因為想念我們大哭, 我有衝動把他接回來, 但是我們家的情況也沒有其他解決方法, 漸漸地Mike也就適應了, 現在學習生活都很順利。

Ellen媽

Ellen從小就是個膽子比較小的小姑娘, 我們是外地人沒有好的學區可以上, 看到了寄宿學校的資訊, 實地考察下來, 學校是雙語教學, 硬體、師資都很不錯, 我和Ellen爸就心動了, 給Ellen報了名, 開學的時候, 連哄帶騙把Ellen送到了學校, 可是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 本以為有老師和小朋友, 很快就會適應了,結果一個月下來,每天晚上都是哭到睡,每個週末見到我們都抱著不放手,睡覺突然驚醒也要看看我是不是還在身邊,每次送去上學時候都上演離別大戲,Ellen大哭大鬧,說我們不是好爸媽,說我們不愛她。真的是滿滿的心酸,最後我扛不住了托關係花錢把Ellen轉到了家附近的菜小,我想至少不會讓Ellen再為上學哭鼻子。

葫蘆媽

葫蘆今年剛開始上幼稚園托班,我覺得她上托班後進步蠻大的,生活更有規律了,對自己的物品也會進行力所能及的整理,包括吃飯、喝水、上洗手間都已經在上托班三周後可以完全自理了,集體環境制對孩子是一種自理能力的培養。不要小看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集體生活,孩子有超強的適應能力。我想如果學校的教育水準好,生活品質高,我不會介意孩子是否去上寄宿學校。

團爸

團還很小,上什麼小學我還沒有考慮過,但是我覺得我不會讓團上寄宿學校,我小時候上過短期的寄宿小學,都是家庭條件優越的小朋友,大家攀比是常態,如果有一兩個有號召力的小朋友,學習不怎麼好,又是刺頭就很麻煩,孩子們很容易跟風學壞,小學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我還是希望長期陪伴、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

喜豆兒媽認為

爸爸媽媽是最好的老師,親情是無可替代的營養品,家是最出色的學校。孩子首先要獲得溫飽、安全感、愛和親情等這些自然需求,然後才能發展出更高一級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識和能力

很快就會適應了,結果一個月下來,每天晚上都是哭到睡,每個週末見到我們都抱著不放手,睡覺突然驚醒也要看看我是不是還在身邊,每次送去上學時候都上演離別大戲,Ellen大哭大鬧,說我們不是好爸媽,說我們不愛她。真的是滿滿的心酸,最後我扛不住了托關係花錢把Ellen轉到了家附近的菜小,我想至少不會讓Ellen再為上學哭鼻子。

葫蘆媽

葫蘆今年剛開始上幼稚園托班,我覺得她上托班後進步蠻大的,生活更有規律了,對自己的物品也會進行力所能及的整理,包括吃飯、喝水、上洗手間都已經在上托班三周後可以完全自理了,集體環境制對孩子是一種自理能力的培養。不要小看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集體生活,孩子有超強的適應能力。我想如果學校的教育水準好,生活品質高,我不會介意孩子是否去上寄宿學校。

團爸

團還很小,上什麼小學我還沒有考慮過,但是我覺得我不會讓團上寄宿學校,我小時候上過短期的寄宿小學,都是家庭條件優越的小朋友,大家攀比是常態,如果有一兩個有號召力的小朋友,學習不怎麼好,又是刺頭就很麻煩,孩子們很容易跟風學壞,小學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我還是希望長期陪伴、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

喜豆兒媽認為

爸爸媽媽是最好的老師,親情是無可替代的營養品,家是最出色的學校。孩子首先要獲得溫飽、安全感、愛和親情等這些自然需求,然後才能發展出更高一級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識和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