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互聯網+ 構建現代社區生活服務新格局

西城區創新開展生活性服務業工作, 在合理佈局社區便民實體網點的同時, 借助現代科技手段, 加快構建現代社區生活服務新格局, 持續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

~~~~~~~~~~~~~~

互聯網+家政”“互聯網+洗衣洗染”“互聯網+購物”“互聯網+修理”……2017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 西城區通過這些“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為主題的專案, 展示了大資料和互聯網經濟在生活性服務業方面的最新應用。 這些傳統生活服務與互聯網新模式有機結合所帶來的“一鍵式”便利服務, 成為西城區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所取得一系列成果的最佳展現。

2014年西城區出臺的《西城區生活性服務業三年行動計畫》提出了“零距離、雲服務”的理念, 鼓勵生活性服務業線上線下結合發展, 使居民享受便捷綠色高效的社區生活服務。 三年多來, 西城區創新開展生活性服務業工作, 接連出臺配套政策措施, 促進經濟發展、民生改善, 居民從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中體會到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取得良好發展成效。

互聯網+

零距離+雲服務

推進生活服務便利化

在“零距離”方面, 西城區率先開創了一站式、多業態、強服務的百姓生活服務中心模式。 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內引入公司化、品牌化企業經營, 包含蔬菜生鮮、早餐、便利店、家政、洗衣洗染、日常修理、便民理髮等多種便民服務業態,

並擴展網路預約、上門服務、為老服務等便利服務功能, 形成了一站式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 極大地方便了周邊居民生活。 同時, 西城區不斷加快高品質社區服務網點建設, 持續加大蔬菜零售網點改造建設力度;優化以固定門店早餐服務為主、便利店增設早餐服務為輔的早餐服務體系, 完成了第一批國家商務部早餐示範工程。

按照這一理念, 西城區構建起了比較完善的社區三級商業網絡體系。 即按照百姓出家門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享受生活服務的設計思路(五分鐘內有一個專業網點、十分鐘內有一個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十五分鐘內有綜合型社區購物中心), 精細規劃了全區生活性服務業空間佈局;同時帶動了重點生活服務業態的全方位升級,

通過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引進一批, 新建或改造提升百姓生活服務中心26個, 蔬菜零售網點407個, 早餐經營網點429個。 2017年一季度, 西城區完成了5家傳統農貿市場轉型升級, 其中3家提升改造為百姓生活服務中心, 1家升級改造為規範化菜市場, 1家轉型為蔬菜生鮮超市。 目前, 全區涉及蔬菜零售、早餐、便利店、洗衣、家政、便民理髮、修理、再生資源回收等各類便民服務網點總計5045個, 生活性服務業網點規範化、連鎖化、品牌化比例從2014年的22%提升至52%。

在“雲服務”方面, 西城區運用“互聯網+”思維強化創新, 加快推行社區商業新模式, 建設“互聯網+社區生活服務”智慧服務平臺。 為此, 西城區引導和支持了中信國安集團“國安社區”專案,

通過線上線下結合, 整合社區商業服務、生活服務、物業服務、公共事業服務、資訊交互服務五大功能, 創建社區服務大資料分析管理模型。 推進“電子商務進社區”全面發展, 圍繞群眾生活實際需求, 支援北京環衛集團“e資源”專案在社區落地, 推行再生資源社區智慧回收櫃、二維碼應用與即時轉運相結合的“互聯網+再生資源”綠色回收模式;培育和支持了金泰集團“金質生活”社區便民菜店O2O項目、易家修社區O2O便民維修平臺、泰維峰家政“拼阿姨”智慧家政平臺等專案在社區服務, 激發社區新興消費, 提高了生活服務便利化與精細化供給水準。

互聯網+

四個模式優化環境

保證居民享受疏解“紅利”

在大力推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等工作中, 西城區堅持“疏提同步”“拆建並舉”, 通過推行提升改造讓老舊市場“變臉”、拆除違建讓優質網點“回家”、民意立項讓網點建設“聽話”、多方開拓讓發展空間“壯大”等四種模式, 及時補充和完善便民生活服務網點, 讓居民享受到更加優美的生活環境和更有品質的服務功能。

在讓老舊市場“變臉”方面, 西城區在保障市場供應的前提下多措並舉, 加快推動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 2017年1月21日, 建於1995年、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的原金泰長安菜市場經過升級改造, 作為西城區最大的百姓生活服務中心正式開業亮相, 徹底告別“髒亂差”的形象, 提升為乾淨敞亮、交通有序、集成多種居民需要業態的一站式綜合性服務中心, 提高了居民生活服務的品質化和便利化。

在讓優質網點“回家”方面,西城區結合拆違工作,及時對接各街道生活性服務業品牌連鎖企業庫資源,通過“騰籠換鳥”引進品牌連鎖和老字型大小便民商業服務網點,切實防止低端業態反彈。如展覽路街道通過拆除違建,清退低端業態,重新在具有50多年歷史的二裡溝副食商店原址建起了便民服務店,讓曾經陪伴文興街社區老街坊多年的“老朋友”又回歸社區。這些舉措,讓百姓家門口柴米油鹽、購物休閒的便利度和舒適度得到更好提升。

在讓網點建設“聽話”方面,西城區在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的過程中,實行“民生工程民意立項”機制,做好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如德勝街道推行便民菜店居民議事會,在“開牆打洞”治理後,根據周邊居民群眾的需求,租用了原來的場地建設便民菜店,並由居民議事會投票從多家服務商中選出心儀的商戶。目前,已建設大街東社區和新北社區兩家品牌連鎖便民菜店,實現家門口的菜站居民自己說了算。

在讓發展空間“壯大”方面,西城區挖掘和爭取軍民融合與駐區單位的共建資源,利用中央警衛局無償提供使用的部隊房屋,建成1000餘平方米的西黃城根南街百姓生活服務中心,集成生鮮超市、鄰家24小時便利店、“U我”社區生活服務體驗中心、閱讀空間等一站式綜合服務。西長安街地區利用疏解的地下人防空間,在新壁街18號樓探索建成生活服務氧吧自助倉,解決居民家庭儲物空間不足等問題。同時,西城區還不斷加快推進線上線下服務創新,拓展“立體化”發展空間。

互聯網+

“五個一批優質”工程

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務業水準

如今,西城區結合疏非控人、城市治理、轉型發展,通過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引進一批,實現了首都核心區城市功能與生活性服務業網點品質雙提升。未來,西城區將全面實施“五個一批優質”工程,力爭再新建和改造升級6個百姓生活服務中心,人口居住區每平方公里至少有一個百姓生活服務中心;新建或規範提升菜籃子、早餐、便利店等各類便民商業網點60個,提升100家生活性服務業網點,規範化、品牌化、連鎖化網點比例達到60%(連鎖化比例達到40%)。

強化規劃引領佈局一批優質服務網點

按照“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的設計思路,西城區將進一步完善三級商業網絡,優化全區生活性服務業空間佈局。為此,西城區以“能建則建、能搭則搭、能進則進”為原則,科學佈局蔬菜零售網點,加快全區13家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上半年完成10家市場改造,10月底完成全年任務。2017年10月底前,西城區將在各街道新建和規範提升不少於50個蔬菜零售網點,加大便民菜店、社區生鮮超市等網點配置,全力保障居民菜籃子供應。

在市場疏解整治改造工作中,西城區將做到提前制定網點補充預案、提前引進菜車、提前對百姓公示周邊網點,保證居民生活不受影響。同時,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實施《西城區疏解騰退空間再利用指導意見》,加強對人口結構與居民需求變化的動態監測,強化騰退空間優先用於改善便民網點的拆建結合機制;推行《生活性服務業社區評估評價體系》,創新菜單式便民商業專案建設模式,結合社區參與型協商治理模式創新,提高生活性服務業項目群眾參與度。

聚焦重點領域提升一批優質服務業態

西城區將聚焦居民需求迫切、反映強烈的重點區域、重點業態,著力提升供給品質。在此方面,西城區將推進北線閣、牛街等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優化升級,促進社區型購物中心轉型發展。同時,針對老年人與困難群體需求,積極發展便民理髮服務,鼓勵美髮協會和連鎖品牌美髮店廣泛開展一元為老理髮、志願者預約上門理髮等服務,力爭在全區30個百姓生活服務中心中,有條件地增加“快剪”業態,解決理髮難、理髮貴問題。

此外,西城區還將大力推動放心早餐進社區,新增一批群眾認可的品牌連鎖、老字型大小早餐門店和社區標準化早餐網點。

堅持疏提同步打造一批優質服務街區

在疏提同步方面,西城區將全力推進和諧宜居示範區建設,緊密結合功能疏解與城市環境治理,實施街區整理計畫,騰出更多空間建設一批優質便民服務網點和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在三裡河、金融街、中南海周邊等重點地區,生活性服務業網點規範化、品牌化、連鎖化比例將達到80%。

同時,西城區還將推動牛街特色民族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大柵欄延壽街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建設,力爭每個街道打造一條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不斷提高群眾生活居住區舒適度與滿意度。

強化品牌帶動壯大一批優質服務企業

在強化品牌帶動方面,西城區支持二商、華天、翔達、華方等國有商貿企業創新發展,利用和扶持好老字型大小品牌企業,擴大社區連鎖經營,擴展經營領域,成為生活性服務業的領軍龍頭企業。

此外,西城區還將發揮協會作用,支援有發展潛力的非公生活性服務業企業發展。同時,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對接京津冀產業發展和扶貧地區,引進具有一定優勢的企業,提供品牌化的生活性服務。

加快“互聯網+創新”增加一批優質服務平臺

在因客觀原因造成社區菜店、早餐規範店建設確實困難,難以滿足居民需求的老舊薄弱區域,西城區將探索引進社區智慧菜場、智慧售餐機等項目;引導和支持“互聯網+維修、+家政、+回收”等多業態社區O2O項目,滿足居民個性化、綠色化服務需求。

為此,西城區將全面推進“電子商務進社區”,圍繞群眾生活實際需求,培育和支持易家修“互聯網+”便民維修平臺、泰維峰家政“拼阿姨”智慧家政平臺與連鎖門店相結合的社區O2O專案,破解民生服務“最後一公里”難題,同時激發社區新興消費,提高生活服務便利化與精細化供給水準。

“零距離、雲服務”針對西城實際,在合理佈局社區便民實體網點的同時,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發揮大資料的突出優勢,加快構建現代社區生活服務新格局,不斷推進服務便利化。未來,西城區將積極打造國家電子商務示範社區和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融合特色區,實現產業升級、企業發展、民生改善,為提升首都生活性服務業品質、首都群眾生活更加宜居做出更大貢獻。

文/劉超 攝影/修雨辰

提高了居民生活服務的品質化和便利化。

在讓優質網點“回家”方面,西城區結合拆違工作,及時對接各街道生活性服務業品牌連鎖企業庫資源,通過“騰籠換鳥”引進品牌連鎖和老字型大小便民商業服務網點,切實防止低端業態反彈。如展覽路街道通過拆除違建,清退低端業態,重新在具有50多年歷史的二裡溝副食商店原址建起了便民服務店,讓曾經陪伴文興街社區老街坊多年的“老朋友”又回歸社區。這些舉措,讓百姓家門口柴米油鹽、購物休閒的便利度和舒適度得到更好提升。

在讓網點建設“聽話”方面,西城區在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的過程中,實行“民生工程民意立項”機制,做好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如德勝街道推行便民菜店居民議事會,在“開牆打洞”治理後,根據周邊居民群眾的需求,租用了原來的場地建設便民菜店,並由居民議事會投票從多家服務商中選出心儀的商戶。目前,已建設大街東社區和新北社區兩家品牌連鎖便民菜店,實現家門口的菜站居民自己說了算。

在讓發展空間“壯大”方面,西城區挖掘和爭取軍民融合與駐區單位的共建資源,利用中央警衛局無償提供使用的部隊房屋,建成1000餘平方米的西黃城根南街百姓生活服務中心,集成生鮮超市、鄰家24小時便利店、“U我”社區生活服務體驗中心、閱讀空間等一站式綜合服務。西長安街地區利用疏解的地下人防空間,在新壁街18號樓探索建成生活服務氧吧自助倉,解決居民家庭儲物空間不足等問題。同時,西城區還不斷加快推進線上線下服務創新,拓展“立體化”發展空間。

互聯網+

“五個一批優質”工程

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務業水準

如今,西城區結合疏非控人、城市治理、轉型發展,通過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引進一批,實現了首都核心區城市功能與生活性服務業網點品質雙提升。未來,西城區將全面實施“五個一批優質”工程,力爭再新建和改造升級6個百姓生活服務中心,人口居住區每平方公里至少有一個百姓生活服務中心;新建或規範提升菜籃子、早餐、便利店等各類便民商業網點60個,提升100家生活性服務業網點,規範化、品牌化、連鎖化網點比例達到60%(連鎖化比例達到40%)。

強化規劃引領佈局一批優質服務網點

按照“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的設計思路,西城區將進一步完善三級商業網絡,優化全區生活性服務業空間佈局。為此,西城區以“能建則建、能搭則搭、能進則進”為原則,科學佈局蔬菜零售網點,加快全區13家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上半年完成10家市場改造,10月底完成全年任務。2017年10月底前,西城區將在各街道新建和規範提升不少於50個蔬菜零售網點,加大便民菜店、社區生鮮超市等網點配置,全力保障居民菜籃子供應。

在市場疏解整治改造工作中,西城區將做到提前制定網點補充預案、提前引進菜車、提前對百姓公示周邊網點,保證居民生活不受影響。同時,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實施《西城區疏解騰退空間再利用指導意見》,加強對人口結構與居民需求變化的動態監測,強化騰退空間優先用於改善便民網點的拆建結合機制;推行《生活性服務業社區評估評價體系》,創新菜單式便民商業專案建設模式,結合社區參與型協商治理模式創新,提高生活性服務業項目群眾參與度。

聚焦重點領域提升一批優質服務業態

西城區將聚焦居民需求迫切、反映強烈的重點區域、重點業態,著力提升供給品質。在此方面,西城區將推進北線閣、牛街等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優化升級,促進社區型購物中心轉型發展。同時,針對老年人與困難群體需求,積極發展便民理髮服務,鼓勵美髮協會和連鎖品牌美髮店廣泛開展一元為老理髮、志願者預約上門理髮等服務,力爭在全區30個百姓生活服務中心中,有條件地增加“快剪”業態,解決理髮難、理髮貴問題。

此外,西城區還將大力推動放心早餐進社區,新增一批群眾認可的品牌連鎖、老字型大小早餐門店和社區標準化早餐網點。

堅持疏提同步打造一批優質服務街區

在疏提同步方面,西城區將全力推進和諧宜居示範區建設,緊密結合功能疏解與城市環境治理,實施街區整理計畫,騰出更多空間建設一批優質便民服務網點和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在三裡河、金融街、中南海周邊等重點地區,生活性服務業網點規範化、品牌化、連鎖化比例將達到80%。

同時,西城區還將推動牛街特色民族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大柵欄延壽街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建設,力爭每個街道打造一條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不斷提高群眾生活居住區舒適度與滿意度。

強化品牌帶動壯大一批優質服務企業

在強化品牌帶動方面,西城區支持二商、華天、翔達、華方等國有商貿企業創新發展,利用和扶持好老字型大小品牌企業,擴大社區連鎖經營,擴展經營領域,成為生活性服務業的領軍龍頭企業。

此外,西城區還將發揮協會作用,支援有發展潛力的非公生活性服務業企業發展。同時,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對接京津冀產業發展和扶貧地區,引進具有一定優勢的企業,提供品牌化的生活性服務。

加快“互聯網+創新”增加一批優質服務平臺

在因客觀原因造成社區菜店、早餐規範店建設確實困難,難以滿足居民需求的老舊薄弱區域,西城區將探索引進社區智慧菜場、智慧售餐機等項目;引導和支持“互聯網+維修、+家政、+回收”等多業態社區O2O項目,滿足居民個性化、綠色化服務需求。

為此,西城區將全面推進“電子商務進社區”,圍繞群眾生活實際需求,培育和支持易家修“互聯網+”便民維修平臺、泰維峰家政“拼阿姨”智慧家政平臺與連鎖門店相結合的社區O2O專案,破解民生服務“最後一公里”難題,同時激發社區新興消費,提高生活服務便利化與精細化供給水準。

“零距離、雲服務”針對西城實際,在合理佈局社區便民實體網點的同時,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發揮大資料的突出優勢,加快構建現代社區生活服務新格局,不斷推進服務便利化。未來,西城區將積極打造國家電子商務示範社區和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融合特色區,實現產業升級、企業發展、民生改善,為提升首都生活性服務業品質、首都群眾生活更加宜居做出更大貢獻。

文/劉超 攝影/修雨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