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拓思路 挖潛力 雲溪區探索旅遊發展新方略

培訓班學員參觀考察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幸福村

編者按:

今年5月份, 雲溪區圍繞全域旅遊開發、管理水準與服務品質的提升, 組織47名區全域旅遊小組成員單位, 部分鎮、村負責人及旅遊行業從業人員, 赴成都理工大學旅遊與城鄉規劃學院進行為期7天培訓。

關於推進雲溪旅遊“從零起步”的思考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聶金華

一、在思想認識上, 要把旅遊產業作為新引擎打造

雲溪作為中南地區重要的石化基地, 第二產業在經濟發展中佔據著優越位置。 過去人們對於雲溪的印象便是重化工區, 環境污染嚴重,

不適宜發展旅遊業, 甚至對雲溪發展旅遊嗤之以鼻。 目前正值全市上下加快推進全域旅遊, 雲溪應乘勢而上, 從思想上啟動發展旅遊源動力。 一是通過開展旅遊能樹立“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意識, 宣導綠色發展, 注重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二是借助開展旅遊倒逼環境污染整治, 推進環境污染治理, 建設美麗健康的宜居雲溪;三是旅遊的開展能有效調整產業架構, 實現三產融合, 有利於全區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四是旅遊業是充滿生機活力的朝陽產業、富民產業, 具有很強的扶貧功能, 能夠通過旅遊開發讓老百姓儘快脫貧致富。

二、在發展思路上, 要把核心區塊作為突破口來攻堅

規劃是引領旅遊的重要抓手,

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堅持規劃先行, 謀定而後動。 按照雲溪旅遊資源的分佈、產業發展現狀和交通發展趨勢, 整體形成了三個旅遊產業發展核心。 一是陸城—白泥湖濕地古鎮休閒核, 以濕地為基, 古鎮為體, 文化為魂, 創新開發三國文化, 活化傳統歷史資源, 打造集古鎮休閒度假、美食體驗、文化創意、濕地科考為主要功能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二是清溪—五尖山山地運動生態核, 以清溪、五尖山區塊優越的生態環境為基礎, 聯合清溪河沿線特色鄉村和山地森林資源, 建成集生態休閒度假、鄉村休閒遊樂、山地徒步運動於一體的山鄉休閒運動旅遊度假區。 三是芭蕉湖—坪田—桃李動感文化康養核, 整合湖泊、鄉村、生態、美德文化資源,
打造集濱湖度假、休閒遊樂、文化教育、養老養生等功能為一體的濱湖旅遊度假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湘北養生養老旅遊目的地。 通過三大核心的打造, 帶動農業游、工業游等, 形成產業增長極和旅遊產業集聚區。

三、在行動措施上, 要把創新思維作為變速器來謀劃

(一)盤活土地經濟。 按照中央一號檔用地規定, 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 做足土地流轉文章;探索利用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 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 支援鄉村休閒旅遊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充分挖掘旅遊用地潛力, 開發旅遊專案與土地複墾相結合;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通過搞活存量與做優增量並舉, 形成更多可持續性的旅遊新空間。

(二)拓寬投融資管道。 充分利用國家鼓勵政策和專項資金, 進行政策支持性的信貸融資;政府主導推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准入, 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旅遊開發和經營管理;區城投公司要以“不求所有, 但求所在”理念, 充分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 以資產、土地質押等形式進行融資;積極引入市城投集團和中惠旅集團, 以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市場化運作手法, 開發清溪和陸城旅遊專案。

四、在配套支撐上, 要把資源整合作為凝聚點來著力

(一)加強旅遊人才隊伍建設。 科學制定中長期旅遊人才發展規劃, 推出雲溪區人才計畫, 大力培育引進高層次旅遊人才;對全區旅遊管理、企業經營、專業技能和鄉村旅遊等各類人才開展專業化培訓;爭取高等院校在雲溪區設立旅遊實踐教學基地,

為雲溪區旅遊建設提供智力支援。

(二)保護資源環境可持續。 堅定生態環保理念, 支持綠色發展。 對雲溪區境內的文物保護單位、水源地、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 明確保護界限, 爭創生態旅遊示範區和綠色旅遊認證品牌;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遵守生態保護紅線;引導旅遊專案開發對周邊生態環境的修復, 創造生態紅利;加強文物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劃定保護界限, 立牌說明, 對大磯頭、坪田牌坊、陸城南北正街等文物實施修復, 保護和傳承萬里茶道文化、嗡琴戲、蓮花落、賽龍舟、楊氏家規家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實現資金有效整合。政府加強協調和政策引導,調動各行業的積極性,融合各類資金投入旅遊業,創新旅遊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新機制;各職能部門要準確把握國家的政策動向,充分考慮發展旅遊需要,向上爭取國家省市旅遊建設資金;建立共建共用機制,鼓勵農民以土地資源、固定資產、資金、技術等多種形式入股建設合作社,共同參與旅遊建設,引導當地居民參與旅遊發展,帶動當地居民旅遊就業,促進旅遊發展成果共用。

雲溪全域鄉村遊趕上了“大”時代

區政協副主席 劉小洲

鄉村游其實不是一件新鮮事,也不是“昨天落的雨,今天長的菌”,而是自古就有,比如“春季近郊踏青”、“夏時野湖採蓮”、“秋來南山賞菊”、“冬天嶺上觀梅”等等,這些都是鄉村遊雛形。因此,鄉村游其實突出的不是有多麼好的景致,也不只是一種休閒,更是一種心境或是一種情懷的體現。鄉村遊真正吸引人的是:人類潛意識中對農耕文化的一種依戀情結。所以,她包含了與農耕文化全部相關聯的天文地理、自然造化、民俗民風、人文掌故、乃至奇門異術等,內容是異常豐富而龐雜。所以,鄉村遊並不玄乎、也不複雜。

雲溪區全域鄉村游建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優勢:

一是契合了大鄉村旅遊的“大”時代

2016年是中國鄉村遊發展的非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是中國“大鄉村旅遊時代”的元年。中國鄉村旅遊從過去的小旅遊、中旅遊進入到了大旅遊時代。這個“大”,主要體現在:①規模大:鄉村旅遊人次達13.6億,是增長最快的領域;②投資大:表現為鄉村旅遊投資為3000億,鄉村遊實體超過200萬家,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大產業;③影響大:表現為中央、地方、企業和消費者廣泛關注,成為旅遊業、新型城鎮化建設及扶貧事業的主題,成為人們新的生活方式。

二是鄉村遊面臨五大發展機遇

推動中國鄉村旅遊的發展主要有這樣五個推手:①政策引導:過去10年間,中央及有關部委發佈的與鄉村旅遊文件多達20多個,成為鄉村旅遊快速發展的重要推手。②城鎮化拉動③汽車普及:自駕游遊客占總遊客數的一半以上,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做鄉村旅遊。④投資驅動:過去兩年,我國旅遊投資額實現翻番,其中近三分之一與鄉村旅遊相關。⑤新消費革命: 2015年後我們進入新的消費革命時期,主要滿足的是人們的精神和品質需要,如旅遊、健康是本階段的消費熱點。

三是擁有了鄉村游優越的區位優勢

雲溪區有溫帶季風性氣候,有丘陵與湖泊交接、大山與大江大湖相依的地貌,有物產豐富的江南特色,有歷史厚重的農耕文化傳承,有便捷的交通樞紐,有處於極為優越的地緣優勢,所有這些資源都是鄉村遊的最佳構建。

清溪清我心

——打造留住青山、溪水和鄉愁的田園詩般鄉村生活

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胡 蝶

2012年夏天,我漫溯清溪,就被這裡的青山、峽谷、溪水、村落迷醉了,並對它身在近郊卻遠離城市的氣質浮想聯翩。如果說,五年前的旅遊發展還處在景點模式方興未艾的時代,那麼當2015年國家旅遊總局提出“全域旅遊”的概念,2016年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迎接“大眾旅遊時代”,發展雲溪清溪旅遊,打造田園詩般鄉村生活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推上了新的高度。大眾旅遊時代,最好的去處是鄉村!鄉村旅遊升級,最好的理念是全域!

清溪賣的是田園夢。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回歸田園詩般的恬淡鄉村生活,體驗青山溪水畔的逸然出塵,沉醉於村野田間的質樸脫俗,尋找童年、鄉愁與精神之根是現代人的情結,城裡人的夢。清溪河流域有花家樓、柴沖等5條峽谷,峽谷裡的山水幽靜而不失靈動,秀美而不失質樸,古拙而不失清雅。沿清溪水庫和雙花水庫上行,星羅棋佈著樸實無華的自然村落,土磚瓦房,木格窗櫺,青石門檻,古樹小井,依然保持著幾十年前的樣子,仿佛山中隨手可拾的物件搭就,又與蒼山渾然一體。從鄉村旅遊的發展趨勢看,從第一代的農家樂發展到第二代的古鎮新村,再到第三代的鄉村度假及第四代鄉村生活,清溪要避免新村建設“一張圖紙打天下”的困局,超前打好第四代發展模式中的青山綠水牌、田園風光牌、農家生活牌。

清溪賣的是城市近郊。城裡人津津樂道的是後花園,近在城郊又遠離喧囂;城裡人流連忘返的是不同於城市花園的農村田園,方便度假又閒適愜意。清溪距市中心城區,離高鐵、高速、機場都在30分鐘車程內,這給了遊客一個便捷的來法。但作為鄉村旅遊目的地,還必須完善清溪境內的交通體系。打通最後一公里,建設獨具地域特色的鄉村景觀大道,搭建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統,提供自駕車旅遊營地和驛站以及充足的旅遊資訊、配套標識和服務體系。

清溪賣的是自然環境。清溪為遊客提供的是有別於城市的自然環境。區域內的經濟社會發展資源和公共服務要優化配置,為鄉村旅遊服務,防止不土不洋的事情發生。比如清溪首要規劃建設廁所、驛站、停車、指引等公共服務設施,又不能改變清溪獨有的古樸風貌;水利建設不僅要滿足防洪排澇和灌溉功能,還要有審美遊憩價值和休閒度假功能;林業生態的建設不僅滿足生態功能要求,還要形成特色景觀吸引;農業發展不僅滿足農業生產需要,還應滿足採摘、觀光、休閒等需求;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建成當地農民的幸福家園,還應建成城市居民休閒度假的後花園。

清溪賣的是特色產業。產業帶動旅遊,特色產業吸引遊客。鄉村旅遊的優勢在“農”字——農村風光、農家飯菜、農事活動。在週末度假過程中,城市遊客不但要體驗山清水秀的自然風貌,還想有機會體驗當地文化遺產和傳統,購買當地土特產品和手工藝品,享受當地新鮮無污染的特色美食,參與村民們悠然自得的生活勞動場景。旅遊形態即環境營造出來了,業態要跟上。而如何用特色留住遊客的記憶,收穫有別於城市生活的獨特體驗,能不能利用近郊的優勢,打造清溪有機食品小鎮,發展成為遊客的“後備箱工程”;能不能利用清溪竹園的優勢,打造竹製品產業鏈,形成一系列竹纖維紡織品、竹藝手工品、竹制生活器具,現場體驗竹製品手藝;能不能利用稻蝦共作讓遊客體驗抓蝦做蝦的農事樂趣;能不能用清溪的水優勢,做活接近自然與水相關的遊樂。依託本地資源,糅合不同文化元素,又形成鮮明的地域特色,是鄉村旅遊健康持續發展的動力。

清溪賣的是鄉村文化。鄉情鄉愁是人類與生俱來、終身相隨的最樸素最真摯最恒久的情感。千百年來,農村的房子就是鄉村文化的重要體現,清溪年代久遠,保存完好的老房子越來越體現其歲月沉澱的價值,外部保持原有古舊的風格,內部恰當地做現代化配置和舒適度的提升,是民宿應保有的情懷。當地原住民是鄉村文化的展示者和傳承人,沒有原住民參與的鄉村旅遊是沒有生命力的,農家樸實的生活狀態,往往能喚醒遊客的記憶,納鞋底、磨豆腐、百人豐鍋宴等民俗民風,都可成為鄉村旅遊的特色產品。

鄉村旅遊發展是雲溪城鄉統籌和生態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雲溪不僅有現代工業化的氣質,也要有清新田園詩的神韻;不僅有煉塔入雲、油罐銀龍、裝置成林,也要有村落田園、雲山滴翠,溪水流觴;讓人們看得見青山綠水,日月星辰,記得住鄉愁,體味到詩意。

學習成都經驗 創新鄉村旅遊

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何 喜

思考成都鄉村旅遊的發展路徑,探究成都贏得發展先機、搶佔發展高地的根本原因,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四條寶貴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一、發展鄉村旅遊,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統一規劃。我區發展鄉村旅遊業,一定要把拓展旅遊業發展空間與促進“三農”全面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把建設休閒旅遊設施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和村莊整治有機結合起來。要科學制定鄉村旅遊發展規劃,並與鄉村建設規劃、資源環境保護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在充分考慮投入能力、市場容量的基礎上,堅持因地制宜,適度開發,有序發展。要充分發揮政府宏觀指導作用,建立扶持鄉村旅遊政策體系,形成聯動管理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從政策、資金、技術、業務培訓等方面,特別是稅費優惠上給予扶持。

二、發展鄉村旅遊,必須堅持多元投入和市場運作。我們要借鑒成都錦江區三聖鄉的成功經驗,積極吸引多元投資,鼓勵集體、企業、社會資本、農戶一起上,國有、民營資本和外資多元投資鄉村旅遊。同時,要減少審批程式,提高鄉村旅遊經營市場化程度,提升經營品質,推進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三、發展鄉村旅遊,必須突出地方特色和打造亮點。我們要深入挖掘文化、飲食、山水特色資源,深化與市城投合作,高標準編制白泥湖區域及清溪河流域生態旅遊規劃,構建以清溪河流域為重點的鄉村休閒旅遊板塊,以白泥湖國家濕地公園為重點的湖鄉生態旅遊板塊,以大磯頭—銅鼓山—陸城古鎮為重點的文化休閒旅遊板塊,打造岳陽城郊“品蟹食蝦賞田園風光、遊山玩水享湖鄉風情”的旅遊新品牌。

統籌文旅融合 突出特色文化

區文旅廣新局局長 鄭 堅

為期一周的全域旅遊專題培訓班,讓我們受益匪淺、感悟頗深。

一、做足文化文章是助力旅遊建設的長遠之策

作為文化旅遊工作主管職能部門,站在文化與旅遊角度而言,要做足文化文章,統籌文旅融合。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缺乏文化容易走向同質化、低端化,文旅融合共生發展是全域旅遊建設的重要要義。授課的專家教授都提出大旅遊構建必須以文化為軸心,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外化為旅遊產品或者旅遊特色,以文興旅,以旅促文。

二、挖掘文化資源是做好文旅融合的前置條件

雲溪孕育著多樣的文化,這裡有千年歷史重鎮的陸城古鎮;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鼓山商文化遺址和大磯頭;岳陽市國家歷史文化保護街區——陸城南北正街;還有坪田牌坊、白雲寺、嶽飛廟、楊一鵬故里等一系列物質文化遺存。與此同時,雲溪還有耳熟能詳的楊氏家規家訓、雄壯的工業文明史、多樣的農耕文化、多姿的群眾文化等等。雲溪的文旅融合理念已然形成,發展趨勢明顯。

三、突出文化特色是確保旅遊發展的不竭動力

文化“魂”與旅遊“體”的有機結合,融合發展,重點是要突出文化特色。

一是結合旅遊需求導向和旅遊開發手段,繁榮文創產品開發與產業化發展。要以旅遊市場需求為導向,借助旅遊開發手段,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建設文化創業基地,組織開展文旅創意設計大賽,引進和培育一批文化創客,形成產業發展體系;可以借助清溪的山水風光,打造集學術交流、圖書衍生品銷售及教育諮詢等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孵化園;舉辦大型主題文化藝術節,吸引藝術大咖、發燒友等進駐雲溪,提升雲溪旅遊品位與附加值。

二是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資源,實現旅遊業的優化和升級。將民族民間文化融入到新城鎮建設中,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文化特色的美麗鄉村;深度挖掘本地的民俗文化,注重鄉村旅遊的文化感知和氛圍體驗,打造一村一品;開展多樣的農業體驗、農業創意產品製作、農事節慶活動等,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

三是結合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旅遊為平臺,促進文化保護、傳播與交流。雲溪區歷史文物眾多,結合文物保護,建設遺址公園,設立虛擬景觀展館,展示大磯頭長江水運文化、行走“萬里茶道”旅遊節點、解說銅鼓山文物價值等,讓旅遊成為揭開文物文化神秘面紗的視窗;結合傳統文化,開發坪田牌坊和楊一鵬故里美德教育研學旅遊產品,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挖掘與創新發展;結合民間傳統工藝,開發工藝體驗旅遊,推動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走進市場,構築品牌和產業鏈。

(三)實現資金有效整合。政府加強協調和政策引導,調動各行業的積極性,融合各類資金投入旅遊業,創新旅遊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新機制;各職能部門要準確把握國家的政策動向,充分考慮發展旅遊需要,向上爭取國家省市旅遊建設資金;建立共建共用機制,鼓勵農民以土地資源、固定資產、資金、技術等多種形式入股建設合作社,共同參與旅遊建設,引導當地居民參與旅遊發展,帶動當地居民旅遊就業,促進旅遊發展成果共用。

雲溪全域鄉村遊趕上了“大”時代

區政協副主席 劉小洲

鄉村游其實不是一件新鮮事,也不是“昨天落的雨,今天長的菌”,而是自古就有,比如“春季近郊踏青”、“夏時野湖採蓮”、“秋來南山賞菊”、“冬天嶺上觀梅”等等,這些都是鄉村遊雛形。因此,鄉村游其實突出的不是有多麼好的景致,也不只是一種休閒,更是一種心境或是一種情懷的體現。鄉村遊真正吸引人的是:人類潛意識中對農耕文化的一種依戀情結。所以,她包含了與農耕文化全部相關聯的天文地理、自然造化、民俗民風、人文掌故、乃至奇門異術等,內容是異常豐富而龐雜。所以,鄉村遊並不玄乎、也不複雜。

雲溪區全域鄉村游建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優勢:

一是契合了大鄉村旅遊的“大”時代

2016年是中國鄉村遊發展的非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是中國“大鄉村旅遊時代”的元年。中國鄉村旅遊從過去的小旅遊、中旅遊進入到了大旅遊時代。這個“大”,主要體現在:①規模大:鄉村旅遊人次達13.6億,是增長最快的領域;②投資大:表現為鄉村旅遊投資為3000億,鄉村遊實體超過200萬家,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大產業;③影響大:表現為中央、地方、企業和消費者廣泛關注,成為旅遊業、新型城鎮化建設及扶貧事業的主題,成為人們新的生活方式。

二是鄉村遊面臨五大發展機遇

推動中國鄉村旅遊的發展主要有這樣五個推手:①政策引導:過去10年間,中央及有關部委發佈的與鄉村旅遊文件多達20多個,成為鄉村旅遊快速發展的重要推手。②城鎮化拉動③汽車普及:自駕游遊客占總遊客數的一半以上,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做鄉村旅遊。④投資驅動:過去兩年,我國旅遊投資額實現翻番,其中近三分之一與鄉村旅遊相關。⑤新消費革命: 2015年後我們進入新的消費革命時期,主要滿足的是人們的精神和品質需要,如旅遊、健康是本階段的消費熱點。

三是擁有了鄉村游優越的區位優勢

雲溪區有溫帶季風性氣候,有丘陵與湖泊交接、大山與大江大湖相依的地貌,有物產豐富的江南特色,有歷史厚重的農耕文化傳承,有便捷的交通樞紐,有處於極為優越的地緣優勢,所有這些資源都是鄉村遊的最佳構建。

清溪清我心

——打造留住青山、溪水和鄉愁的田園詩般鄉村生活

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胡 蝶

2012年夏天,我漫溯清溪,就被這裡的青山、峽谷、溪水、村落迷醉了,並對它身在近郊卻遠離城市的氣質浮想聯翩。如果說,五年前的旅遊發展還處在景點模式方興未艾的時代,那麼當2015年國家旅遊總局提出“全域旅遊”的概念,2016年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迎接“大眾旅遊時代”,發展雲溪清溪旅遊,打造田園詩般鄉村生活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推上了新的高度。大眾旅遊時代,最好的去處是鄉村!鄉村旅遊升級,最好的理念是全域!

清溪賣的是田園夢。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回歸田園詩般的恬淡鄉村生活,體驗青山溪水畔的逸然出塵,沉醉於村野田間的質樸脫俗,尋找童年、鄉愁與精神之根是現代人的情結,城裡人的夢。清溪河流域有花家樓、柴沖等5條峽谷,峽谷裡的山水幽靜而不失靈動,秀美而不失質樸,古拙而不失清雅。沿清溪水庫和雙花水庫上行,星羅棋佈著樸實無華的自然村落,土磚瓦房,木格窗櫺,青石門檻,古樹小井,依然保持著幾十年前的樣子,仿佛山中隨手可拾的物件搭就,又與蒼山渾然一體。從鄉村旅遊的發展趨勢看,從第一代的農家樂發展到第二代的古鎮新村,再到第三代的鄉村度假及第四代鄉村生活,清溪要避免新村建設“一張圖紙打天下”的困局,超前打好第四代發展模式中的青山綠水牌、田園風光牌、農家生活牌。

清溪賣的是城市近郊。城裡人津津樂道的是後花園,近在城郊又遠離喧囂;城裡人流連忘返的是不同於城市花園的農村田園,方便度假又閒適愜意。清溪距市中心城區,離高鐵、高速、機場都在30分鐘車程內,這給了遊客一個便捷的來法。但作為鄉村旅遊目的地,還必須完善清溪境內的交通體系。打通最後一公里,建設獨具地域特色的鄉村景觀大道,搭建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統,提供自駕車旅遊營地和驛站以及充足的旅遊資訊、配套標識和服務體系。

清溪賣的是自然環境。清溪為遊客提供的是有別於城市的自然環境。區域內的經濟社會發展資源和公共服務要優化配置,為鄉村旅遊服務,防止不土不洋的事情發生。比如清溪首要規劃建設廁所、驛站、停車、指引等公共服務設施,又不能改變清溪獨有的古樸風貌;水利建設不僅要滿足防洪排澇和灌溉功能,還要有審美遊憩價值和休閒度假功能;林業生態的建設不僅滿足生態功能要求,還要形成特色景觀吸引;農業發展不僅滿足農業生產需要,還應滿足採摘、觀光、休閒等需求;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建成當地農民的幸福家園,還應建成城市居民休閒度假的後花園。

清溪賣的是特色產業。產業帶動旅遊,特色產業吸引遊客。鄉村旅遊的優勢在“農”字——農村風光、農家飯菜、農事活動。在週末度假過程中,城市遊客不但要體驗山清水秀的自然風貌,還想有機會體驗當地文化遺產和傳統,購買當地土特產品和手工藝品,享受當地新鮮無污染的特色美食,參與村民們悠然自得的生活勞動場景。旅遊形態即環境營造出來了,業態要跟上。而如何用特色留住遊客的記憶,收穫有別於城市生活的獨特體驗,能不能利用近郊的優勢,打造清溪有機食品小鎮,發展成為遊客的“後備箱工程”;能不能利用清溪竹園的優勢,打造竹製品產業鏈,形成一系列竹纖維紡織品、竹藝手工品、竹制生活器具,現場體驗竹製品手藝;能不能利用稻蝦共作讓遊客體驗抓蝦做蝦的農事樂趣;能不能用清溪的水優勢,做活接近自然與水相關的遊樂。依託本地資源,糅合不同文化元素,又形成鮮明的地域特色,是鄉村旅遊健康持續發展的動力。

清溪賣的是鄉村文化。鄉情鄉愁是人類與生俱來、終身相隨的最樸素最真摯最恒久的情感。千百年來,農村的房子就是鄉村文化的重要體現,清溪年代久遠,保存完好的老房子越來越體現其歲月沉澱的價值,外部保持原有古舊的風格,內部恰當地做現代化配置和舒適度的提升,是民宿應保有的情懷。當地原住民是鄉村文化的展示者和傳承人,沒有原住民參與的鄉村旅遊是沒有生命力的,農家樸實的生活狀態,往往能喚醒遊客的記憶,納鞋底、磨豆腐、百人豐鍋宴等民俗民風,都可成為鄉村旅遊的特色產品。

鄉村旅遊發展是雲溪城鄉統籌和生態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雲溪不僅有現代工業化的氣質,也要有清新田園詩的神韻;不僅有煉塔入雲、油罐銀龍、裝置成林,也要有村落田園、雲山滴翠,溪水流觴;讓人們看得見青山綠水,日月星辰,記得住鄉愁,體味到詩意。

學習成都經驗 創新鄉村旅遊

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何 喜

思考成都鄉村旅遊的發展路徑,探究成都贏得發展先機、搶佔發展高地的根本原因,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四條寶貴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一、發展鄉村旅遊,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統一規劃。我區發展鄉村旅遊業,一定要把拓展旅遊業發展空間與促進“三農”全面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把建設休閒旅遊設施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和村莊整治有機結合起來。要科學制定鄉村旅遊發展規劃,並與鄉村建設規劃、資源環境保護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在充分考慮投入能力、市場容量的基礎上,堅持因地制宜,適度開發,有序發展。要充分發揮政府宏觀指導作用,建立扶持鄉村旅遊政策體系,形成聯動管理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從政策、資金、技術、業務培訓等方面,特別是稅費優惠上給予扶持。

二、發展鄉村旅遊,必須堅持多元投入和市場運作。我們要借鑒成都錦江區三聖鄉的成功經驗,積極吸引多元投資,鼓勵集體、企業、社會資本、農戶一起上,國有、民營資本和外資多元投資鄉村旅遊。同時,要減少審批程式,提高鄉村旅遊經營市場化程度,提升經營品質,推進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三、發展鄉村旅遊,必須突出地方特色和打造亮點。我們要深入挖掘文化、飲食、山水特色資源,深化與市城投合作,高標準編制白泥湖區域及清溪河流域生態旅遊規劃,構建以清溪河流域為重點的鄉村休閒旅遊板塊,以白泥湖國家濕地公園為重點的湖鄉生態旅遊板塊,以大磯頭—銅鼓山—陸城古鎮為重點的文化休閒旅遊板塊,打造岳陽城郊“品蟹食蝦賞田園風光、遊山玩水享湖鄉風情”的旅遊新品牌。

統籌文旅融合 突出特色文化

區文旅廣新局局長 鄭 堅

為期一周的全域旅遊專題培訓班,讓我們受益匪淺、感悟頗深。

一、做足文化文章是助力旅遊建設的長遠之策

作為文化旅遊工作主管職能部門,站在文化與旅遊角度而言,要做足文化文章,統籌文旅融合。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缺乏文化容易走向同質化、低端化,文旅融合共生發展是全域旅遊建設的重要要義。授課的專家教授都提出大旅遊構建必須以文化為軸心,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外化為旅遊產品或者旅遊特色,以文興旅,以旅促文。

二、挖掘文化資源是做好文旅融合的前置條件

雲溪孕育著多樣的文化,這裡有千年歷史重鎮的陸城古鎮;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鼓山商文化遺址和大磯頭;岳陽市國家歷史文化保護街區——陸城南北正街;還有坪田牌坊、白雲寺、嶽飛廟、楊一鵬故里等一系列物質文化遺存。與此同時,雲溪還有耳熟能詳的楊氏家規家訓、雄壯的工業文明史、多樣的農耕文化、多姿的群眾文化等等。雲溪的文旅融合理念已然形成,發展趨勢明顯。

三、突出文化特色是確保旅遊發展的不竭動力

文化“魂”與旅遊“體”的有機結合,融合發展,重點是要突出文化特色。

一是結合旅遊需求導向和旅遊開發手段,繁榮文創產品開發與產業化發展。要以旅遊市場需求為導向,借助旅遊開發手段,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建設文化創業基地,組織開展文旅創意設計大賽,引進和培育一批文化創客,形成產業發展體系;可以借助清溪的山水風光,打造集學術交流、圖書衍生品銷售及教育諮詢等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孵化園;舉辦大型主題文化藝術節,吸引藝術大咖、發燒友等進駐雲溪,提升雲溪旅遊品位與附加值。

二是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資源,實現旅遊業的優化和升級。將民族民間文化融入到新城鎮建設中,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文化特色的美麗鄉村;深度挖掘本地的民俗文化,注重鄉村旅遊的文化感知和氛圍體驗,打造一村一品;開展多樣的農業體驗、農業創意產品製作、農事節慶活動等,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

三是結合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旅遊為平臺,促進文化保護、傳播與交流。雲溪區歷史文物眾多,結合文物保護,建設遺址公園,設立虛擬景觀展館,展示大磯頭長江水運文化、行走“萬里茶道”旅遊節點、解說銅鼓山文物價值等,讓旅遊成為揭開文物文化神秘面紗的視窗;結合傳統文化,開發坪田牌坊和楊一鵬故里美德教育研學旅遊產品,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挖掘與創新發展;結合民間傳統工藝,開發工藝體驗旅遊,推動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走進市場,構築品牌和產業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