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老人手繪呼市舊城街道地圖 讓消失的建築永存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 一切都是瞬息萬變, 唯有記憶會永存。

“以前的舊城街道可不是現在這樣,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沒有機會看到它以前的樣子了, 為了紀念這些老街道, 我用筆劃下了呼和浩特舊城, 也就是歸化城, 讓人們瞭解那些已經消失的街道, 瞭解呼和浩特的歷史。 ”65歲的曹建成拿著自己手繪的地圖向記者展示著。

說起畫這些的初衷, 曹建成說, 是因為家鄉情結, 不想讓歷史在此脫節。

2012年春節, 曹建成在逛廟會時看到一個民俗展臺前掛了一張解放前的歸化城地圖, 這張圖勾起了他兒時的記憶。

“我是土生土長的呼和浩特舊城人, 我很愛我生活的地方。 這張地圖上的很多街道和建築都已經不存在了, 很多我小時候玩耍的老街道、老建築都在慢慢消失。 ”從那時開始, 曹建成決定把兒時的歸化城用筆劃出來。

2013年, 曹建成拿起了畫筆, 他先把印象中的歸化城畫了一個輪廓, 以大什字為中心, 把大東街、大西街、大南街、大北街定位, 然後找舊城以前的地標性建築物, 如大召、小召等, 再把記憶中的歸化城大小街巷及它們的走向一條一條畫出來。

為了使地圖既生動豐富又準確詳細, 曹建成對街道進行實地測量後, 再與史料對比, 同時將已經消失的建築物和地理座標形成插畫附帶在地圖上。

“最先歸化城內有195條街道,

隨著歷史變遷、城市改造、街道更名併入, 很多街道從地圖上消失。 我對50多條街道非常熟悉, 我就先畫這些熟悉的街道, 再根據走訪調查、翻閱史料、研究核實、新老地圖的比對等來確定剩下的街道。 ”為求精准, 曹建成不斷尋找收集文獻資料, 走訪原始住戶。 就這樣, 150條街道的大概位置與分佈方式躍然紙上。 那些街道上已經消失的召廟、老字型大小、店鋪、標誌物等, 曹建成也憑著印象繪成插畫。 在曹建成看來, 保留這些老建築可以延續城市文化傳承的血脈。

歷時一年半, 曹建成手繪的附有插畫的地圖完成。

曹建成從小就喜歡繪畫, 憑著這個愛好完成了這張地圖的製作。 由於是手繪, 曹建成先後修正了7次, 前3次是黑白的, 後4次是彩色的。

“除了手繪的建築物, 還有很多老街道被我拍成照片, 縮印了下來。 只要是記憶中的那些標誌性建築, 我都會記錄下來。 ”曹建成說, 城市面貌變化太快, 不想讓記憶在他這一代斷層。

曹建成繪製的地圖得到了內蒙古自治區地圖院的肯定。 “我會讓更多人瞭解消失的街道, 讓回憶變成可以觸摸到的圖畫。 ”曹建成更希望那些曾經美麗的建築, 在他的筆下永遠留存在這個城市中。

記者 趙濛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