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推進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推進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治理之道)

陳文勝

今年的中央一號檔指出, 必須順應新形勢新要求, 堅持問題導向, 調整工作重心,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 支援地方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託打造區域特色品牌, 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 加快推進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 是優化產品和產業結構、推進農業提質增效的有效手段, 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一項緊迫任務, 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農業的特殊性決定了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重要性。 農業是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有特殊要求的產業。 我國幅員遼闊, 不同區域自然資源數量和品質不同、生態環境各異, 生產的農產品在品種和品質方面也存在差別。 古人雲, “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於淮北則為枳”。 正是農業生產的這一特點, 決定了農產品具有鮮明的地域性, 在特定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下生產的農產品具有獨特的品質。 因此, 打造標識農產品獨特品質的農產品區域品牌、推進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 對於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優化農產品結構、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具有巨大牽引作用和特殊重要意義。

建設農產品區域品牌, 就要立足地方特色, 優化配置生產要素, 把特色打造成品牌, 以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 有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建設農產品區域品牌, 還能優化農業佈局, 實現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和產業化經營, 全面提高農產品品質, 促進農產品深度開發, 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增加農民收入。

把建設農產品區域品牌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 我國農業發展邁上新臺階、進入新階段。 當前, 我國農產品生產一方面呈現總量充足、溫飽型農產品已經實現供需平衡甚至供過於求的局面, 另一方面又面臨需求升級、高端消費市場空間擴大但有效供給還跟不上的挑戰。

因此,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點, 就是調整農產品結構, 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 減少低端供給、增加高端供給。 正如中央一號檔指出的, 要統籌糧經飼種植結構, 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 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為此, 要大力開發適合當地氣候、土壤、水質條件的農產品, 推動地方名優特農產品提檔升級、做大做優;以市場為導向, 緊跟消費需求變化, 充分挖掘具有地方歷史、地理和文化特色的品牌價值, 並以其為引領推動農產品由規模化生產向優質、專用、特色生產經營轉變, 形成獨特的市場優勢和競爭力。

加大對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支援力度。 習近平同志指出, 糧食也要打出品牌, 這樣價格好、效益好。

過去, 為解決農產品總量不足的矛盾, 我國的農業支持政策比較重視生產的規模和產量, 而對農產品品質和結構的重視相對不夠。 當前, 隨著城鄉居民消費加快升級, 原先一些大規模生產的大路貨農產品已經賣不上價錢, 甚至出現積壓滯銷。 新形勢下, 進一步完善農業激勵機制和支持政策, 應順應居民食品消費升級趨勢, 把品質高、市場競爭力強的綠色優質農產品和農業生態服務供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大力推進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 支援地方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託, 打造區域特色品牌, 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

(作者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