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嵩山72峰有多少條線路?我們整理了一下

嵩山分為少室山和太室山, 各36峰, 共72峰。 可以說, 每一個峰都有幾條線路, 那麼嵩山到底有多少線路呢?我們整理了一下, 雖然不是全部, 但也已經是較為全面的了, 希望驢友參考, 看看你爬過多少條。

中嶽嵩山

少室山

嵩山少室山, 又名“季室山”, 主峰海拔1512米。 金末宣宗曾屯兵於少室山頂, 抵抗元兵, 故又稱為“禦寨山”。

少室山勢, 群峰爭豔, 千奇百異。 整座山如拔地而起, 峰巒參差, 峽谷縱橫。 從山南北看, 一組山峰互相疊壓, 狀如千葉舒蓮, 所以唐代有“少室若蓮”之說, 當地群眾稱之為“九鼎蓮花山”。 少室山的南面, 山姿很象古人戴的忠靖冠, 所以宋代又有“冠山”之名。

少室山

少室山共36峰, 根據其地理位置, 又將其分為東、南、西三個部分。 東十三峰分別是:迎霞、朝嶽、太陽、少陽、明月、連天、紫霄、天德、檀香、丹砂、玉華、藥堂、白道。 南十一峰分別是:寶柱、卓劍、清涼、寶勝、紫薇、紫蓋、翠華、瓊壁、凝碧、瑞應。 西十二峰分別是:看洛、石城、石筍、香爐、系馬、缽盂、七佛、羅漢、靈隱、來仙、白鹿、白雲。

少室山以其險峻挺拔, 近年來受到了登山愛好者的青睞。 現在人們多走的, 一般是南11峰和東13峰, 這24座山峰基本集中在一起, 從南面看起來是一個整體, 假如體力好、耐力好,

登山技術也好的話, 一天可以走多個山峰, 並且還可以從南面諸峰走到東面諸峰。 西12峰除個別山峰與南面諸峰和東面諸峰相連外, 其它山峰則相對分散在山體西面, 高度相對也較低, 又處於山脈西部, 一般人不易到達那裡, 所以現在登西面諸峰的價值不是很大。 從太室看少室山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三山兩峽一條線。 所謂三山, 指的是連天峰、紫霄峰和大寨;兩峽, 指的是玉皇大峽谷和待仙峽;一條線是指三皇寨旅遊線路。 這三山兩峽一條線, 基本把少室山的基本特徵全包括了。

三皇寨

先說三山, 三山基本都是少室最高的山峰, 分處少室三個部分, 連天以嵩山最高峰而著名, 位於少室南部(不知為什麼劃到東部11峰內), 海拔1512米, 是嵩山的最高峰, 登此峰可以滿足登上中嶽最高峰的願看。 紫霄以險峻挺拔而著名, 遠遠看往, 山峰直插雲霄, 很有氣勢, 是登山者最一見就傾心, 最能勾起攀登欲看的山峰。 大寨山頂地勢平緩, 林木高大, 植被茂密, 有著眾多的山峰和溝壑,

風景迷人, 是觀看紅葉和冬季登山賞雪的最佳去處。

三皇寨景區

再說兩峽, 玉皇大峽谷連接少室山的連天、紫霄、大寨三大山峰, 仿佛是在少室山的腹部開裂了一個大豁口。 峽谷幽深, 落差極大, 底部狹窄, 最窄處僅有二三米寬。 玉皇峽既是人們登紫霄峰下山的必經之路, 從連天峰下山時也可以從這裡下山,另外這裡還有幾條溝可以通到大寨上面,因此它在少室山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嵩山

待仙峽是少室東部的一個大峽谷,與玉皇峽谷不同,待仙峽峽谷開闊。它的東邊是少室的東部分戶三座山峰,分別是迎霞峰、天德峰、朝嶽峰,三峰相連,形成一個“山”字形,如同少室山的一個自然屏障,護衛著其它山峰。峽谷右面就是少陽峰至紫霄峰以及中間的一帶山脊,也就是說,這個山脊的兩邊分別是玉皇大峽谷和待仙峽。待仙峽東口有個安陽宮,南口有個蓮花寺,峽谷裡地勢開闊,樹木茂密,流水潺潺,綠草如茵。是休閒遊玩的好地方,又是攀登紫霄峰的必由之路。

這兩峽中, 玉皇峽以險峻刺激著名,待仙峽以風景優美著名。除此二峽外,少室還有三皇大峽谷、連天大峽谷以及靈霄峽等峽谷。其中從三皇大峽谷可以上連天,靈霄大峽谷頂部與三皇大峽谷頂部相連,是從將軍廟上連天時的一個通道,值得說的東西未幾。連天大峽谷則由於處於大山最深處,裡面地形複雜,十分險惡,基本無法通行,所以也多被人們忽略。所以玉皇峽和待仙峽則在少室佔有了重要的地位。

三皇寨

一條線就是三皇寨風景區 了。它從少室山西部的懸崖邊從南向北穿過整個少室山,整條路線基本都在山半腰上,集雄、險、盡、奇、秀為一體,自然景觀奇異,人文景觀豐富,森林環境幽美,海拔1200米。兼具有西嶽之險,泰嶽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在這裡既可以體驗少室的險峻挺拔之勢,還可以看到少室最有特點的地理構造和岩石紋理,假如把握有豐富的地理知識特別是地質知識,還可以往研究嵩山20多億年前形成時的岩石特徵。一路上有寺廟、有峽谷、有崖壁、有吊橋、還有棧道,一般要走三四個小時才能走完全程,對於平時不怎麼爬山的人來說,也是一次不甚輕鬆的旅程。這裡一年四季都適合人們前往遊玩,而以秋季風景最佳,可以看到線路兩端色彩豐富的紅葉景觀。是嵩山最值得前往的一個地方。

嵩山七十二峰,以峻極為至尊,連天為最高,而假如說起險峻挺拔、居高臨下,上接天穹,勢壓諸峰的,則非紫霄莫屬。

峻極峰

嵩山自古就有“太室如龍眠,少室如鳳舞”之說,此說很形象地說出了嵩山二室的山收關征,那就是太室雄渾,少室峻峭。太室象條東西向躺著的巨龍,氣勢磅礴。但若說起哪座山峰比較突出,就比較難了。除了分散在主體山脈四周的小山峰尚可看到象個山峰外,大部分山峰都是突出在整體山脈上的小山頭,一點也看不到作為一座山峰所應有的挺拔峻峭之勢。所以,現在經常有人從西邊的永泰寺上觀香峰,望都峰,然而一路順山脊而行,過臥龍峰、獨秀峰、玉人峰、玉女峰、華蓋峰直達峻極,並繼續向東,走起雲峰、玉鏡峰、青童峰等山峰直到太室最東端八龍潭上面的春震峰或者盧崖瀑布上邊的雞叫峰而下,一天就能走過十多個山峰,並且基本上把太室從西頭開始向東走到山脈的最東頭。

少室就不一樣了,自古少室就有“九鼎蓮花”之稱,從東、南、東北等方向看上往,只見座座山峰直插雲霄,險峻挺拔,很有氣勢。只有從少林寺方向看上往的時候,才會看到少室象堵牆一樣立在寺南。這樣的山收關征,造就了少室山異峰突起,群峰爭秀。連天峰是嵩山的最高峰,按理它應該是最有氣勢的,但由於它處於群峰之中,所以其挺拔的身姿都被其它山峰遮擋了,所以即便是最高峰,也很難有機會往展現出來,只有登上了少室山其它山峰後,才能從山梁或者山峰上看到它挺拔的樣子。

而紫霄峰則不同,它處於少室山東部,西邊是少室諸峰,基本無人居住,東邊則是登封市區,從市區就能直接看到它那高高的山尖,由於山頭常有雲霧,所以人們一般看到的只是它的下半部,這樣就更顯得它的高大了。它的東面則有幾座小山峰簇擁圍繞,這又為它的高大作了最好的襯托。實在,就其高度來說,它的高度並不低,估計高度也在1500米以上,假如僅憑目測的話,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會感覺它就是嵩山最高的山峰。

峻極峰為太室最高峰,據縣誌等史料記載,上有玉井、玉女窗、封禪壇、石室(韓退之偕蘆仝、李渤曾宿其中),有中頂寺、棲禪升道寺(曰嵩頂三寺),下有雙林寺、中天池、高登崖、乳泉、丹皂盆、松樹窪。現在除自然景觀外,寺已毀壞僅有遺跡可尋。太室三十六峰均有典故和傳說,宋朝詩人樓異寫了二十四峰詠,明代傅梅又補作了十二峰賦。這些詩、賦和傳說耐人尋味,引人嚮往。如玉女峰:峰北有石似玉女,上有天篆七字,人莫能識,詩曰:“玉仙曾此駐雲車,日滿窗紗映雪膚,七字天書人不辯,定知玉女手中符。”三十六峰(實在不止36峰)峰名如下:

太白峰、看都峰、觀香峰、積翠峰、立隼峰、獨秀峰、玉女峰、玉人峰、虎頭峰、玉鏡峰、子晉峰、會仙峰、河帶峰、玉柱峰、臥龍峰、勝觀峰、老翁峰、華蓋峰、鳳凰峰、桂輪峰、三鶴峰、起雲峰、金壺峰、松濤峰、獅子峰、遇聖峰、浮丘峰、周到峰、萬歲峰、黃蓋峰、懸練峰、雞叫峰、青童峰、春震峰、翠蓋峰、玄龜峰。

太室最高峰為峻極峰。東看春震峰,為春震龍乘陽之意。南為金壺峰,謂浮提國人用肘後金壺墨佐老子李耳寫道德經,餘墨淋漓潑于石上成篆隸蝌蚪文。李耳居太室自號中嶽古先生,後騎千年古松所變青牛出函穀,離嵩西往,金壺峰萬古留名。白鶴觀側為松濤峰,古時嵩山松柏風振其間,松濤滾滾。向南為起雲峰,每出雲,民占西。野豬坡北為黑龍谷,穀勢上下,陰伏黝深,右坡有巨石狀如爐,亦稱香爐峰(此峰不在36峰之數),其上為石幔峰,陡削高矗,上接雲端如幔垂。往南為鳳凰峰,唐高宗游嵩時有鳳凰集其上,襟聯鳳凰峰的為玉鏡峰,《嵩書》載:“峰下曾見一鏡浮空,光色如玉;再南為虎頭峰,峰上有虎口崖,為唐李筌得黃帝陰符本經處;逍遠穀東為萬歲峰,系漢武帝游嵩途經此峰時,驚聞山呼萬歲而得名;峰上建有登仙台和萬歲亭,峰下建有萬歲觀,縣城北門為萬歲門。偏東為獅子峰,峰形如獅,巍巍雄踞;北側為遇聖峰,東看三鶴峰,羽士李八百煉丹於此,三鶴翔其上,又東為浮丘峰,為浮丘仙公所居,下迤看朝嶺,栩栩有生氣。中嶽廟北為黃蓋峰,傳漢武帝游嵩時黃雲蓋其上;再往北為青童峰,漢武帝游嵩至此,遇二青衣童子捧書迎駕,欲問忽不見,亦稱青崗坪。黃蓋峰後為周到峰,周到峰東為雞叫峰,盧崖瀑布偎依的為懸練峰。”

右南有峰聳立削然為玉柱峰,遠看如玉,近視擎天,峰下有法王寺。玉柱峰旁有老翁峰,峰巔有石輪擎突,聳立數千仞,如戴切雲之崔嵬,而青蒼瘦勁,佝僂天成,嵌若掀唇,足句若豎背,數小石蹲者、臥者、仰者,豎而徙倚者,如兒孫隨從。老翁峰下為天門峰,亦稱桂輪峰,兩崖對起,中豁如闕,故癡軌門,亦稱嵩門。登其上南看汝魯諸山,出沒於百里之外,峰西有蝌蚪崖,為漢張芝獲蝌蚪古書處。稍西為玉人峰,漢武帝于此得玉人為廟主,因以名峰。與玉人峰相次者為玉女峰,峰北有石似女,西走為獨秀峰,亦稱金匱峰,峰西為立隼峰,又南為積翠峰,名刹會善寺建其下。最西為太白峰,上多白玉,近永泰寺為子晉峰,為周靈王太子晉所居之地,上有飲鶴池,下有太子溝、太子廟、太子池。永泰寺上為觀香峰,因數晉妹王觀香修道於此而命名。最西北為看都峰,洛都遠遠,看之可及。峻極峰北依者為玄龜峰,即中峰,取北方玄武之義。中峰次之為河帶峰,補稱觀黃峰,踞其上北眺黃河,明滅一線。近峻極峰為會仙峰,漢武帝登嵩時見有八神仙圍棋于此,並建八仙壇。西北為臥龍峰,峰狀似臥龍,上有池為京兆王所鑿,有京兆王墓,亦稱墓坡,近北為華蓋峰。

連天峰

少室三十六峰以奇形異狀命名,峰體挺拔,形態各異,景色迷人。宋朝樓異曾寫《少室山三十六峰賦》,盛讚奇峰美景。宋朝許安仁《看少室》詩曰:“名山終不見真形,萬仞崖上崖杳景。安得雲間跨白鶴,下看三十六青峰。”現將諸峰名稱錄於後:

看洛峰、石城峰、石筍峰、香爐峰、羅漢峰、系馬峰、缽盂峰、七佛峰、靈隱峰、來仙峰、白鹿峰、白雲峰、金牛峰、寶柱峰、卓劍峰、清涼峰、寶勝峰、紫薇峰、紫蓋峰、翠華峰、瓊壁峰、凝碧峰、瑞應峰、迎霞峰、朝嶽峰、太陽峰、明月峰、連天峰、少陽峰、紫霄峰、天德峰、檀香峰、丹沙峰、玉華峰、藥堂峰、白道峰。

少室山東13峰:最先得朝霞者為迎霞峰,東拱嶽廟者為朝嶽峰,依次,大的為太陽峰,小的為少陽峰。近太陽峰西邊為明月峰,稱南勢壓諸峰,看之幾與天接的為少室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米。次連天峰者為紫宵峰。自東看之,兩峰相依並矗,直刺哉軌,獨雙峰高掛天上,亦稱並玉峰,有石自然成帝字,為天德峰,長檀香的為檀香峰,產丹砂的為丹砂峰。再南上產玉膏者為玉華峰,產藥草的為藥堂峰,峰上有白道人洞為白道峰。

南十一峰:最東南形如臥牛的為金牛峰,正南高聳如柱的為寶柱峰,卓立如劍的為卓劍峰。在清涼寺上的為清涼峰,在寶勝寺上的為寶勝峰,多紫薇花的為紫薇峰,雲煙中像義士挺立者為紫蓋峰,翠華峰,上有石色如玉為瓊壁峰,顏色碧綠的為凝碧峰,曾見有神人在其上者為瑞應峰。

西十二峰:逶迤在西,可看洛京的為看洛峰,上有石方如城的石城峰,石立如筍的為石筍峰,狀若香爐的為香爐峰,爐耳像栓馬柱的為系馬峰,頂圓而平,狀如缽盂的為缽盂峰,該峰有懸龕比如聯帷,佛坐禪定處叫萬佛龕,近缽盂峰形如七佛的為七佛峰,形若羅漢者為羅漢峰,近香爐峰上多仙靈者為靈隱峰、來仙峰。曾在峰上獲白鹿者為白鹿峰,時而出現白雲與其它峰不同者為白雲峰,嵩山居民祈雨,若見岩穀生霧,蓬蓬直騰,三日內必雨,屢屢應驗,若見片雲朵朵,油然進穀,轉瞬忽失為回雲,知天必晴。

嵩山20條驢線

嵩山主脈分為東西兩支,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二山歷史由來已久。太室山下有啟母廟,廟前有啟母闕,廟後有啟母石。啟母即大禹的妻子、夏啟的母親塗山氏女。啟母化石後,塗山氏女之妹同禹繼婚住在少室山下,有少室廟,廟前有少室闕(古代妻稱室),所以禹的第一妻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住的山就叫少室山。太室、少室各有36峰,峰峰有名,峰峰有典、峰峰峻拔、峰峰誘人,歷史上很多名人遊歷嵩山,留下了無數詩詠和傳說。

三皇寨禪寺

一般的旅遊者,登嵩山走的是旅遊專用登山步道。對於驢族來說,登嵩山多走一些特別長的線路,或者走一些既有難度又有強度的線路,或者選擇那些自己以前沒有走過的線路。經過探索,驢族就在嵩山走出了幾條相對來說比較“經典”的線路。這些線路,線路較長,路線比較複雜,難度比較大。假如沒有人領,可能會在裡面迷路;有的地方還需要有一定的登山技巧,需要有繩索的保護。下面分別先容:

【太室篇】

嵩山

一、永泰寺-盧崖(或八龍潭)

這條線路的特點是基本上沿山脊把嵩山太室山從西向東全部走完。所以對於驢族來說,假如能走一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一般從永泰寺後面的臺階路上,過觀香峰,看都峰,臥龍峰,溯倒泉,獨秀峰,玉人峰,玉女峰,華蓋峰,峻極峰,然後走峻極-盧崖的步道,過起雲峰,玉鏡峰,青童峰,懸練峰,雞叫峰,到盧崖瀑布。或者過峻極後從小路到春震峰,從八龍潭下。這條線路的特點為長,從西到東估計在三十公里左右。其中觀香峰到看都峰及臥龍峰一段,有幾處難度相對較大的地方,其它地方雖在山脊上行走,但難度倒不太大,走這條路需要人有較強的耐力。這條線路也可分兩次來走,即永泰寺-峻極,八龍潭-峻極。

嵩山

二、王河-峻極峰

這是一條從嵩陰穿越嵩陽的路線。一般從登封東四公里左右的盧店向北,乘車走鄉間公路到王河村下車,然後向上。一路基本沒有什麼難度,路線一直在嵩山陰面,沿途要上一些光禿禿的山坡,約一個小時後到達一座小廟(似乎叫天爺廟),之後向東並開始有樹林。上到山頂後向左一直在太室峰脊行走(到山頂後與從永泰寺-峻極的線路重複)。估計上山需要五個小時左釉冬下山可以選擇走臺階路或者休閒線路,下到登封市區。

嵩山

三、九龍潭—峻極峰

這條路線也是從嵩陰穿越嵩陽的路線。與上條線路大概方向一致,也是從盧店向北,乘車走鄉間公路,過王河後繼續前行,到翟窯下車,之後順山溝向九龍潭方向先進,如今九龍潭也是當地的一個景區,不收門票,問路大家都知道。一路沿溪水而上,前半段由於是九龍潭景區,有水潭,有瀑布,走起來比較輕鬆。到九龍潭後,有兩條上山路線,一條是向左上陡坡,之後向上到山脊,之後向左到峻極,一條是向右上懸崖,其中有兩處難度較大的崖壁,最好繫繩保護。上往後在樹林中穿行,有小路很不明顯,夏季尤甚,見到小路後記著往左行,一路在一條峰脊上的林中穿行向上,視野不能及遠,最後上到太室峰脊,向左到峻極。

四、看朝嶺-峻極峰

這條線路前段是休閒線路,過浮丘峰後,有幾處懸崖,開始兩個難度不大,徒手可以上下,之後下要一段難度較大的懸崖,需要膽大心細,另一處懸崖有20多米高,中間還有負角度,難度很大,需要有繩索保護。之後就沒什麼難度,可以上到盧崖-峻極的步道上到峻極峰。假如天氣不好或者沒有繩索保護,建議走到這裡時,左拐下到溝底,從溝底(溝底即是石門溝)上山。

五、逍遠穀-峻極峰

逍遠穀裡有很多往右或往上的峽谷,每條峽谷都能上到峻極,由於生薑等人從十年前就一條峽谷一條峽谷往上走,並分別取了名字,現在鄭州的驢族也一直沿用這些名字,分別是一號線、二號線、三號線、四號線、五號線。這些峽谷中,每條峽谷都有一處或者兩三處相對難一點的地方,但假如不想走這些地方也可以繞過往,所以除個別地方處,基本也不必用繩索。由於平時走這些峽谷特別是二、三、四號峽谷的人較少,如今峽谷裡長滿灌木,幾乎無法通行,大家基本也都不走了,只有一號峽谷和五號峽谷還經常走,隱隱約約應該能看到小路。這五條峽谷終極都上到了氣象站兩邊的盧崖-峻極的步道上。

嵩山

六、八龍潭——峻極峰

七、中嶽廟——峻極峰

八、迎仙閣——鷹愁崖——峻極峰(最危險的線路)

九、老龍溝——峻極峰

十、永泰寺-嵩嶽寺

這條線路前段是永泰寺-峻極的路線,過臥龍峰後,可以從溯倒泉往右沿山溝向下,最後走到嵩嶽寺,之後到嵩陽書院。也有人從嵩嶽寺塔上,到溯倒泉後右拐到峻極。從嵩嶽寺塔到溯倒泉段前段路線還比較明顯,之後路線不太明顯,另外還可以到山谷右邊的山崖上的一個水晶礦洞,線路比較複雜,需要小心謹慎。

十一、嵩嶽寺——三祖庵——峻極峰

嵩山

【少室篇】

一、將軍廟-連天峰-玉皇大峽谷

從登封到三皇寨的旅遊公路走,過蓮花寺的路口往西走約500米,開始從樹林中的小路上山,約45分鐘到一個小時,到達將軍廟,然後向上,過一線天,下溝後沿靈霄峽谷向上(這裡有一根引水塑膠管,假如不知道路的話,就順著此管走),溝裡有幾處相對較難的地方,需要他人幫忙或者用繩索保護。上到溝頂,連的是三皇大峽谷,可以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寫有“寶柱峰”,從這裡往下走,可以順峽谷到三皇寨景區。右拐走三皇大峽谷向上,不久可以看到一塊石壁上寫有“瓊壁峰”,繼續向上,中間有一段需要手腳並用往上爬的岩石。之後就上到山脊,然後順山脊往北走,直達連天峰頂。下山時從連天峰的北面下山,可以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寫有“連天峰”三個大字,之後一直往下,其中有個地方難度較大,下到溝底後,繼續沿正對面的一條峽谷向上,上到對面山頂,右拐,到達紫霄峰旁邊,無路可走時,順左邊的溝往下下,終極下到玉皇溝底,過水簾洞,從玉皇廟出。這條路的難點在靈霄峽中有一兩處地方,另外就是玉皇溝的水簾洞以及水簾洞下面的一個山崖。在前文《玉皇大峽谷》裡已經作了先容。

二、將軍廟-連天峰-蓮花寺

嵩山

前段與第一線路相同,下連天峰後,不再繼續上對面山峰,而是沿右邊峽谷下行,過白道洞,練功台,然後到將軍廟上面的溝後順峽谷而下,到蓮花寺停車場(或者右拐到從將軍廟上來的路下山)。這條路在下山過程中,有幾處比較危險的地方,必須小心通過,稍不慎可能會掉到懸崖下。不過基本上還是有驚無險,假如經常走類似路段的話,應該不會覺得太難,對於沒走過的人來說,有點驚心。

三、將軍廟-連天峰-翠花峰-大寨-小寨-吸風口-丹砂峰-少林水庫

前段與第一線路相同,下連天峰後上對面山峰,然後左拐走翠花峰,下鯽魚背、過吸肚崖,到未名峰,上到大寨頂,右拐(左拐也可,只是線路稍長)到大寨口小廟。下大寨口,上到正西溝口後左拐上小寨,走吸風口,過丹砂峰,到少林水庫大壩。這條路線的難點是鯽魚背和吸肚崖,比較兇險難行,需要謹慎通過。下山時也可選擇從大寨口向北,一直向下,最後到少林寺西的公路上,這條下山路線相對短一些,但坡度較大,假如是雨雪天氣,非常濕滑難行,而且一直是這樣的陡坡,還在林中穿行,走起來很不爽。

四、安陽宮-待仙峽-耬門-紫霄峰-玉皇大峽谷

嵩山

這是上紫霄峰的線路,從安陽宮進進待仙峽,然後從中間右拐上右邊山坡,然後從“耬門”向上,順峽谷一直到頂,順山脊左行,過“長蟲爬”,爬“耬脖子”,到紫霄峰頂。接著從另一邊下行,到紫霄峰另一面的山溝裡,然後下到玉皇大峽谷,過水簾洞,從玉皇廟出來。這條線路的難點在“耬門”、“耬脖子”、水簾洞,過耬門後、耬脖子、以及下紫霄峰時坡度較大,而且地面都是土壤,假如是雨後非常濕滑。

五、玉皇溝-正西溝-大寨-小寨-少林水庫

這條線路後半部分基本上是休閒路線,難在前半部分,主要是進進玉皇溝後的“正西溝”一段,再具體些就是過了錳礦洞後到小寨頂那一段,一是有幾處岩壁,二是有一處垂直上升路段,三是要從一個懸崖邊上繞過,最危險的是過了一個洞後,溝底越來越狹窄,溝底全是碎石,稍有不慎即會把石頭帶動下滾,而由於溝窄難行,後面的人幾乎無法躲避。

六、玉皇溝-水簾洞-大寨-小寨-少林水庫

嵩山

這條線路處於休閒與虐之間,難點在水簾洞四周,其它就沒什麼難的了。

七、三皇寨-梯子溝-五乳峰-少林寺出口

嵩山

這條線路難度不大,只是路線較長,也是介於休閒與虐之間。即是把少室的西部,北部走了一遍。

八、玉皇溝-水簾洞-大-小寨-二祖庵-少林寺

玉皇溝

回根到底,少室山基本上是圍繞著連天峰、紫霄峰、大寨以及玉皇大峽谷、待仙峽而形成的路線,難度都較大。

驢友團近期線路(鄭州、登封都可參加):

【6月14日】岩壁上的芭蕾——嵩山虎頭峰~鷹愁崖純攀爬線,40/人

【6月17日】嵩山貓道松樹林吸氧避暑,35/人

【6月18日】欒川碧水清潭養子溝親子遊,98/人

從連天峰下山時也可以從這裡下山,另外這裡還有幾條溝可以通到大寨上面,因此它在少室山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嵩山

待仙峽是少室東部的一個大峽谷,與玉皇峽谷不同,待仙峽峽谷開闊。它的東邊是少室的東部分戶三座山峰,分別是迎霞峰、天德峰、朝嶽峰,三峰相連,形成一個“山”字形,如同少室山的一個自然屏障,護衛著其它山峰。峽谷右面就是少陽峰至紫霄峰以及中間的一帶山脊,也就是說,這個山脊的兩邊分別是玉皇大峽谷和待仙峽。待仙峽東口有個安陽宮,南口有個蓮花寺,峽谷裡地勢開闊,樹木茂密,流水潺潺,綠草如茵。是休閒遊玩的好地方,又是攀登紫霄峰的必由之路。

這兩峽中, 玉皇峽以險峻刺激著名,待仙峽以風景優美著名。除此二峽外,少室還有三皇大峽谷、連天大峽谷以及靈霄峽等峽谷。其中從三皇大峽谷可以上連天,靈霄大峽谷頂部與三皇大峽谷頂部相連,是從將軍廟上連天時的一個通道,值得說的東西未幾。連天大峽谷則由於處於大山最深處,裡面地形複雜,十分險惡,基本無法通行,所以也多被人們忽略。所以玉皇峽和待仙峽則在少室佔有了重要的地位。

三皇寨

一條線就是三皇寨風景區 了。它從少室山西部的懸崖邊從南向北穿過整個少室山,整條路線基本都在山半腰上,集雄、險、盡、奇、秀為一體,自然景觀奇異,人文景觀豐富,森林環境幽美,海拔1200米。兼具有西嶽之險,泰嶽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在這裡既可以體驗少室的險峻挺拔之勢,還可以看到少室最有特點的地理構造和岩石紋理,假如把握有豐富的地理知識特別是地質知識,還可以往研究嵩山20多億年前形成時的岩石特徵。一路上有寺廟、有峽谷、有崖壁、有吊橋、還有棧道,一般要走三四個小時才能走完全程,對於平時不怎麼爬山的人來說,也是一次不甚輕鬆的旅程。這裡一年四季都適合人們前往遊玩,而以秋季風景最佳,可以看到線路兩端色彩豐富的紅葉景觀。是嵩山最值得前往的一個地方。

嵩山七十二峰,以峻極為至尊,連天為最高,而假如說起險峻挺拔、居高臨下,上接天穹,勢壓諸峰的,則非紫霄莫屬。

峻極峰

嵩山自古就有“太室如龍眠,少室如鳳舞”之說,此說很形象地說出了嵩山二室的山收關征,那就是太室雄渾,少室峻峭。太室象條東西向躺著的巨龍,氣勢磅礴。但若說起哪座山峰比較突出,就比較難了。除了分散在主體山脈四周的小山峰尚可看到象個山峰外,大部分山峰都是突出在整體山脈上的小山頭,一點也看不到作為一座山峰所應有的挺拔峻峭之勢。所以,現在經常有人從西邊的永泰寺上觀香峰,望都峰,然而一路順山脊而行,過臥龍峰、獨秀峰、玉人峰、玉女峰、華蓋峰直達峻極,並繼續向東,走起雲峰、玉鏡峰、青童峰等山峰直到太室最東端八龍潭上面的春震峰或者盧崖瀑布上邊的雞叫峰而下,一天就能走過十多個山峰,並且基本上把太室從西頭開始向東走到山脈的最東頭。

少室就不一樣了,自古少室就有“九鼎蓮花”之稱,從東、南、東北等方向看上往,只見座座山峰直插雲霄,險峻挺拔,很有氣勢。只有從少林寺方向看上往的時候,才會看到少室象堵牆一樣立在寺南。這樣的山收關征,造就了少室山異峰突起,群峰爭秀。連天峰是嵩山的最高峰,按理它應該是最有氣勢的,但由於它處於群峰之中,所以其挺拔的身姿都被其它山峰遮擋了,所以即便是最高峰,也很難有機會往展現出來,只有登上了少室山其它山峰後,才能從山梁或者山峰上看到它挺拔的樣子。

而紫霄峰則不同,它處於少室山東部,西邊是少室諸峰,基本無人居住,東邊則是登封市區,從市區就能直接看到它那高高的山尖,由於山頭常有雲霧,所以人們一般看到的只是它的下半部,這樣就更顯得它的高大了。它的東面則有幾座小山峰簇擁圍繞,這又為它的高大作了最好的襯托。實在,就其高度來說,它的高度並不低,估計高度也在1500米以上,假如僅憑目測的話,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會感覺它就是嵩山最高的山峰。

峻極峰為太室最高峰,據縣誌等史料記載,上有玉井、玉女窗、封禪壇、石室(韓退之偕蘆仝、李渤曾宿其中),有中頂寺、棲禪升道寺(曰嵩頂三寺),下有雙林寺、中天池、高登崖、乳泉、丹皂盆、松樹窪。現在除自然景觀外,寺已毀壞僅有遺跡可尋。太室三十六峰均有典故和傳說,宋朝詩人樓異寫了二十四峰詠,明代傅梅又補作了十二峰賦。這些詩、賦和傳說耐人尋味,引人嚮往。如玉女峰:峰北有石似玉女,上有天篆七字,人莫能識,詩曰:“玉仙曾此駐雲車,日滿窗紗映雪膚,七字天書人不辯,定知玉女手中符。”三十六峰(實在不止36峰)峰名如下:

太白峰、看都峰、觀香峰、積翠峰、立隼峰、獨秀峰、玉女峰、玉人峰、虎頭峰、玉鏡峰、子晉峰、會仙峰、河帶峰、玉柱峰、臥龍峰、勝觀峰、老翁峰、華蓋峰、鳳凰峰、桂輪峰、三鶴峰、起雲峰、金壺峰、松濤峰、獅子峰、遇聖峰、浮丘峰、周到峰、萬歲峰、黃蓋峰、懸練峰、雞叫峰、青童峰、春震峰、翠蓋峰、玄龜峰。

太室最高峰為峻極峰。東看春震峰,為春震龍乘陽之意。南為金壺峰,謂浮提國人用肘後金壺墨佐老子李耳寫道德經,餘墨淋漓潑于石上成篆隸蝌蚪文。李耳居太室自號中嶽古先生,後騎千年古松所變青牛出函穀,離嵩西往,金壺峰萬古留名。白鶴觀側為松濤峰,古時嵩山松柏風振其間,松濤滾滾。向南為起雲峰,每出雲,民占西。野豬坡北為黑龍谷,穀勢上下,陰伏黝深,右坡有巨石狀如爐,亦稱香爐峰(此峰不在36峰之數),其上為石幔峰,陡削高矗,上接雲端如幔垂。往南為鳳凰峰,唐高宗游嵩時有鳳凰集其上,襟聯鳳凰峰的為玉鏡峰,《嵩書》載:“峰下曾見一鏡浮空,光色如玉;再南為虎頭峰,峰上有虎口崖,為唐李筌得黃帝陰符本經處;逍遠穀東為萬歲峰,系漢武帝游嵩途經此峰時,驚聞山呼萬歲而得名;峰上建有登仙台和萬歲亭,峰下建有萬歲觀,縣城北門為萬歲門。偏東為獅子峰,峰形如獅,巍巍雄踞;北側為遇聖峰,東看三鶴峰,羽士李八百煉丹於此,三鶴翔其上,又東為浮丘峰,為浮丘仙公所居,下迤看朝嶺,栩栩有生氣。中嶽廟北為黃蓋峰,傳漢武帝游嵩時黃雲蓋其上;再往北為青童峰,漢武帝游嵩至此,遇二青衣童子捧書迎駕,欲問忽不見,亦稱青崗坪。黃蓋峰後為周到峰,周到峰東為雞叫峰,盧崖瀑布偎依的為懸練峰。”

右南有峰聳立削然為玉柱峰,遠看如玉,近視擎天,峰下有法王寺。玉柱峰旁有老翁峰,峰巔有石輪擎突,聳立數千仞,如戴切雲之崔嵬,而青蒼瘦勁,佝僂天成,嵌若掀唇,足句若豎背,數小石蹲者、臥者、仰者,豎而徙倚者,如兒孫隨從。老翁峰下為天門峰,亦稱桂輪峰,兩崖對起,中豁如闕,故癡軌門,亦稱嵩門。登其上南看汝魯諸山,出沒於百里之外,峰西有蝌蚪崖,為漢張芝獲蝌蚪古書處。稍西為玉人峰,漢武帝于此得玉人為廟主,因以名峰。與玉人峰相次者為玉女峰,峰北有石似女,西走為獨秀峰,亦稱金匱峰,峰西為立隼峰,又南為積翠峰,名刹會善寺建其下。最西為太白峰,上多白玉,近永泰寺為子晉峰,為周靈王太子晉所居之地,上有飲鶴池,下有太子溝、太子廟、太子池。永泰寺上為觀香峰,因數晉妹王觀香修道於此而命名。最西北為看都峰,洛都遠遠,看之可及。峻極峰北依者為玄龜峰,即中峰,取北方玄武之義。中峰次之為河帶峰,補稱觀黃峰,踞其上北眺黃河,明滅一線。近峻極峰為會仙峰,漢武帝登嵩時見有八神仙圍棋于此,並建八仙壇。西北為臥龍峰,峰狀似臥龍,上有池為京兆王所鑿,有京兆王墓,亦稱墓坡,近北為華蓋峰。

連天峰

少室三十六峰以奇形異狀命名,峰體挺拔,形態各異,景色迷人。宋朝樓異曾寫《少室山三十六峰賦》,盛讚奇峰美景。宋朝許安仁《看少室》詩曰:“名山終不見真形,萬仞崖上崖杳景。安得雲間跨白鶴,下看三十六青峰。”現將諸峰名稱錄於後:

看洛峰、石城峰、石筍峰、香爐峰、羅漢峰、系馬峰、缽盂峰、七佛峰、靈隱峰、來仙峰、白鹿峰、白雲峰、金牛峰、寶柱峰、卓劍峰、清涼峰、寶勝峰、紫薇峰、紫蓋峰、翠華峰、瓊壁峰、凝碧峰、瑞應峰、迎霞峰、朝嶽峰、太陽峰、明月峰、連天峰、少陽峰、紫霄峰、天德峰、檀香峰、丹沙峰、玉華峰、藥堂峰、白道峰。

少室山東13峰:最先得朝霞者為迎霞峰,東拱嶽廟者為朝嶽峰,依次,大的為太陽峰,小的為少陽峰。近太陽峰西邊為明月峰,稱南勢壓諸峰,看之幾與天接的為少室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米。次連天峰者為紫宵峰。自東看之,兩峰相依並矗,直刺哉軌,獨雙峰高掛天上,亦稱並玉峰,有石自然成帝字,為天德峰,長檀香的為檀香峰,產丹砂的為丹砂峰。再南上產玉膏者為玉華峰,產藥草的為藥堂峰,峰上有白道人洞為白道峰。

南十一峰:最東南形如臥牛的為金牛峰,正南高聳如柱的為寶柱峰,卓立如劍的為卓劍峰。在清涼寺上的為清涼峰,在寶勝寺上的為寶勝峰,多紫薇花的為紫薇峰,雲煙中像義士挺立者為紫蓋峰,翠華峰,上有石色如玉為瓊壁峰,顏色碧綠的為凝碧峰,曾見有神人在其上者為瑞應峰。

西十二峰:逶迤在西,可看洛京的為看洛峰,上有石方如城的石城峰,石立如筍的為石筍峰,狀若香爐的為香爐峰,爐耳像栓馬柱的為系馬峰,頂圓而平,狀如缽盂的為缽盂峰,該峰有懸龕比如聯帷,佛坐禪定處叫萬佛龕,近缽盂峰形如七佛的為七佛峰,形若羅漢者為羅漢峰,近香爐峰上多仙靈者為靈隱峰、來仙峰。曾在峰上獲白鹿者為白鹿峰,時而出現白雲與其它峰不同者為白雲峰,嵩山居民祈雨,若見岩穀生霧,蓬蓬直騰,三日內必雨,屢屢應驗,若見片雲朵朵,油然進穀,轉瞬忽失為回雲,知天必晴。

嵩山20條驢線

嵩山主脈分為東西兩支,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二山歷史由來已久。太室山下有啟母廟,廟前有啟母闕,廟後有啟母石。啟母即大禹的妻子、夏啟的母親塗山氏女。啟母化石後,塗山氏女之妹同禹繼婚住在少室山下,有少室廟,廟前有少室闕(古代妻稱室),所以禹的第一妻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住的山就叫少室山。太室、少室各有36峰,峰峰有名,峰峰有典、峰峰峻拔、峰峰誘人,歷史上很多名人遊歷嵩山,留下了無數詩詠和傳說。

三皇寨禪寺

一般的旅遊者,登嵩山走的是旅遊專用登山步道。對於驢族來說,登嵩山多走一些特別長的線路,或者走一些既有難度又有強度的線路,或者選擇那些自己以前沒有走過的線路。經過探索,驢族就在嵩山走出了幾條相對來說比較“經典”的線路。這些線路,線路較長,路線比較複雜,難度比較大。假如沒有人領,可能會在裡面迷路;有的地方還需要有一定的登山技巧,需要有繩索的保護。下面分別先容:

【太室篇】

嵩山

一、永泰寺-盧崖(或八龍潭)

這條線路的特點是基本上沿山脊把嵩山太室山從西向東全部走完。所以對於驢族來說,假如能走一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一般從永泰寺後面的臺階路上,過觀香峰,看都峰,臥龍峰,溯倒泉,獨秀峰,玉人峰,玉女峰,華蓋峰,峻極峰,然後走峻極-盧崖的步道,過起雲峰,玉鏡峰,青童峰,懸練峰,雞叫峰,到盧崖瀑布。或者過峻極後從小路到春震峰,從八龍潭下。這條線路的特點為長,從西到東估計在三十公里左右。其中觀香峰到看都峰及臥龍峰一段,有幾處難度相對較大的地方,其它地方雖在山脊上行走,但難度倒不太大,走這條路需要人有較強的耐力。這條線路也可分兩次來走,即永泰寺-峻極,八龍潭-峻極。

嵩山

二、王河-峻極峰

這是一條從嵩陰穿越嵩陽的路線。一般從登封東四公里左右的盧店向北,乘車走鄉間公路到王河村下車,然後向上。一路基本沒有什麼難度,路線一直在嵩山陰面,沿途要上一些光禿禿的山坡,約一個小時後到達一座小廟(似乎叫天爺廟),之後向東並開始有樹林。上到山頂後向左一直在太室峰脊行走(到山頂後與從永泰寺-峻極的線路重複)。估計上山需要五個小時左釉冬下山可以選擇走臺階路或者休閒線路,下到登封市區。

嵩山

三、九龍潭—峻極峰

這條路線也是從嵩陰穿越嵩陽的路線。與上條線路大概方向一致,也是從盧店向北,乘車走鄉間公路,過王河後繼續前行,到翟窯下車,之後順山溝向九龍潭方向先進,如今九龍潭也是當地的一個景區,不收門票,問路大家都知道。一路沿溪水而上,前半段由於是九龍潭景區,有水潭,有瀑布,走起來比較輕鬆。到九龍潭後,有兩條上山路線,一條是向左上陡坡,之後向上到山脊,之後向左到峻極,一條是向右上懸崖,其中有兩處難度較大的崖壁,最好繫繩保護。上往後在樹林中穿行,有小路很不明顯,夏季尤甚,見到小路後記著往左行,一路在一條峰脊上的林中穿行向上,視野不能及遠,最後上到太室峰脊,向左到峻極。

四、看朝嶺-峻極峰

這條線路前段是休閒線路,過浮丘峰後,有幾處懸崖,開始兩個難度不大,徒手可以上下,之後下要一段難度較大的懸崖,需要膽大心細,另一處懸崖有20多米高,中間還有負角度,難度很大,需要有繩索保護。之後就沒什麼難度,可以上到盧崖-峻極的步道上到峻極峰。假如天氣不好或者沒有繩索保護,建議走到這裡時,左拐下到溝底,從溝底(溝底即是石門溝)上山。

五、逍遠穀-峻極峰

逍遠穀裡有很多往右或往上的峽谷,每條峽谷都能上到峻極,由於生薑等人從十年前就一條峽谷一條峽谷往上走,並分別取了名字,現在鄭州的驢族也一直沿用這些名字,分別是一號線、二號線、三號線、四號線、五號線。這些峽谷中,每條峽谷都有一處或者兩三處相對難一點的地方,但假如不想走這些地方也可以繞過往,所以除個別地方處,基本也不必用繩索。由於平時走這些峽谷特別是二、三、四號峽谷的人較少,如今峽谷裡長滿灌木,幾乎無法通行,大家基本也都不走了,只有一號峽谷和五號峽谷還經常走,隱隱約約應該能看到小路。這五條峽谷終極都上到了氣象站兩邊的盧崖-峻極的步道上。

嵩山

六、八龍潭——峻極峰

七、中嶽廟——峻極峰

八、迎仙閣——鷹愁崖——峻極峰(最危險的線路)

九、老龍溝——峻極峰

十、永泰寺-嵩嶽寺

這條線路前段是永泰寺-峻極的路線,過臥龍峰後,可以從溯倒泉往右沿山溝向下,最後走到嵩嶽寺,之後到嵩陽書院。也有人從嵩嶽寺塔上,到溯倒泉後右拐到峻極。從嵩嶽寺塔到溯倒泉段前段路線還比較明顯,之後路線不太明顯,另外還可以到山谷右邊的山崖上的一個水晶礦洞,線路比較複雜,需要小心謹慎。

十一、嵩嶽寺——三祖庵——峻極峰

嵩山

【少室篇】

一、將軍廟-連天峰-玉皇大峽谷

從登封到三皇寨的旅遊公路走,過蓮花寺的路口往西走約500米,開始從樹林中的小路上山,約45分鐘到一個小時,到達將軍廟,然後向上,過一線天,下溝後沿靈霄峽谷向上(這裡有一根引水塑膠管,假如不知道路的話,就順著此管走),溝裡有幾處相對較難的地方,需要他人幫忙或者用繩索保護。上到溝頂,連的是三皇大峽谷,可以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寫有“寶柱峰”,從這裡往下走,可以順峽谷到三皇寨景區。右拐走三皇大峽谷向上,不久可以看到一塊石壁上寫有“瓊壁峰”,繼續向上,中間有一段需要手腳並用往上爬的岩石。之後就上到山脊,然後順山脊往北走,直達連天峰頂。下山時從連天峰的北面下山,可以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寫有“連天峰”三個大字,之後一直往下,其中有個地方難度較大,下到溝底後,繼續沿正對面的一條峽谷向上,上到對面山頂,右拐,到達紫霄峰旁邊,無路可走時,順左邊的溝往下下,終極下到玉皇溝底,過水簾洞,從玉皇廟出。這條路的難點在靈霄峽中有一兩處地方,另外就是玉皇溝的水簾洞以及水簾洞下面的一個山崖。在前文《玉皇大峽谷》裡已經作了先容。

二、將軍廟-連天峰-蓮花寺

嵩山

前段與第一線路相同,下連天峰後,不再繼續上對面山峰,而是沿右邊峽谷下行,過白道洞,練功台,然後到將軍廟上面的溝後順峽谷而下,到蓮花寺停車場(或者右拐到從將軍廟上來的路下山)。這條路在下山過程中,有幾處比較危險的地方,必須小心通過,稍不慎可能會掉到懸崖下。不過基本上還是有驚無險,假如經常走類似路段的話,應該不會覺得太難,對於沒走過的人來說,有點驚心。

三、將軍廟-連天峰-翠花峰-大寨-小寨-吸風口-丹砂峰-少林水庫

前段與第一線路相同,下連天峰後上對面山峰,然後左拐走翠花峰,下鯽魚背、過吸肚崖,到未名峰,上到大寨頂,右拐(左拐也可,只是線路稍長)到大寨口小廟。下大寨口,上到正西溝口後左拐上小寨,走吸風口,過丹砂峰,到少林水庫大壩。這條路線的難點是鯽魚背和吸肚崖,比較兇險難行,需要謹慎通過。下山時也可選擇從大寨口向北,一直向下,最後到少林寺西的公路上,這條下山路線相對短一些,但坡度較大,假如是雨雪天氣,非常濕滑難行,而且一直是這樣的陡坡,還在林中穿行,走起來很不爽。

四、安陽宮-待仙峽-耬門-紫霄峰-玉皇大峽谷

嵩山

這是上紫霄峰的線路,從安陽宮進進待仙峽,然後從中間右拐上右邊山坡,然後從“耬門”向上,順峽谷一直到頂,順山脊左行,過“長蟲爬”,爬“耬脖子”,到紫霄峰頂。接著從另一邊下行,到紫霄峰另一面的山溝裡,然後下到玉皇大峽谷,過水簾洞,從玉皇廟出來。這條線路的難點在“耬門”、“耬脖子”、水簾洞,過耬門後、耬脖子、以及下紫霄峰時坡度較大,而且地面都是土壤,假如是雨後非常濕滑。

五、玉皇溝-正西溝-大寨-小寨-少林水庫

這條線路後半部分基本上是休閒路線,難在前半部分,主要是進進玉皇溝後的“正西溝”一段,再具體些就是過了錳礦洞後到小寨頂那一段,一是有幾處岩壁,二是有一處垂直上升路段,三是要從一個懸崖邊上繞過,最危險的是過了一個洞後,溝底越來越狹窄,溝底全是碎石,稍有不慎即會把石頭帶動下滾,而由於溝窄難行,後面的人幾乎無法躲避。

六、玉皇溝-水簾洞-大寨-小寨-少林水庫

嵩山

這條線路處於休閒與虐之間,難點在水簾洞四周,其它就沒什麼難的了。

七、三皇寨-梯子溝-五乳峰-少林寺出口

嵩山

這條線路難度不大,只是路線較長,也是介於休閒與虐之間。即是把少室的西部,北部走了一遍。

八、玉皇溝-水簾洞-大-小寨-二祖庵-少林寺

玉皇溝

回根到底,少室山基本上是圍繞著連天峰、紫霄峰、大寨以及玉皇大峽谷、待仙峽而形成的路線,難度都較大。

驢友團近期線路(鄭州、登封都可參加):

【6月14日】岩壁上的芭蕾——嵩山虎頭峰~鷹愁崖純攀爬線,40/人

【6月17日】嵩山貓道松樹林吸氧避暑,35/人

【6月18日】欒川碧水清潭養子溝親子遊,98/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