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設計Check-結構設計跟音訊相關的checklist

本文主要講述結構設計過程中跟音訊相關的一些check點, 不足之處, 請大家指正補充;

一、聽筒:

1.聽筒前音腔必須密封好, 要與後音腔完全隔離;

2.聽筒--喇叭/聽筒/Mic出(進)聲孔要過渡圓滑, 避免利角, 銳角,出音孔部分避免導音路徑由幾個結構拆件或疊層組成, 以保證出音路徑的完整性和密閉性;

3.聽筒要設計維修槽, 維修槽(寬*深)2*2mm;

4.聽筒網裙邊與前殼、TP在Z向配合需增加泡棉或背膠, 加強聽筒密閉性, 避免進水、鹽霧等造成TP失效;

5.聽筒前音腔、彈片、金手指附近禁止使用表面導電材料(如, 導電泡棉, 鋼片等), 防止與聽筒短路;

6.前腔體積建議:10-20mm3, 聽筒本體表面到TP內表面高度小於1.4m;

7.聽筒正上方出音孔總面積必須滿足:5mm2~15mm2之間;

8.出音孔位置與聽筒位置有較大偏差時需要音訊工程師確認;

9.聽筒後腔不能密封,背面通氣孔不能被堵住, 與周邊器件要間隔0. 5mm以上;

10.如果出音孔位置與受話器出音孔位置有較大偏差, 具體尺寸需要與硬體工程師確認。 聽筒防塵網必須經音訊工程師確認;

二、聽筒裝飾件

三、MIC

1.殼料上Mic進音孔一般為直徑0.8~1.2mm的圓孔或面積相當於0.5~1.1mm2的開孔;

2.主/輔Mic的進音孔不可放置在狹縫裡, 避免出現諧振。

3.Mic孔周圍有點膠設計(如TW點膠)需評估膠溢堵住Mic進音孔的風險。

4.矽麥泡棉或麥套進音孔徑為1.3~1.5mm, 防止壓縮後堵孔。

5.Mic導音路徑上如有疊層, 外層孔徑應大於內層0.5mm,

且兩層間要做密封.

6.採用矽膠套密封, 用親矽材料的膠帶粘貼到殼體上、mic到主機板邊的最小距離0.8mm;

7.mic拾聲通道長度不能大於10mm(如不滿足, 需要模擬判斷聲學影響)

8.拾聲通道的橫截面積需要滿足大於等於0.7mm*1.0mm, 不能太細長或扁平

9.密封材料到mic本體孔間隙大於等於0.3mm

出聲孔側, 主機板需與殼體壓緊膠套帽檐,非出聲孔側, 要有有效結構阻擋膠套後移;

四、喇叭

1.前音腔體積建議:0.1cc~0.2cc之間, 越小越好。 前腔越大, 所需要的出音孔面積就越大;

2.前腔密封泡棉內框長寬要比揚聲器振膜長寬大0.2mm以上(左右各0.2mm), 避免泡棉和振膜干涉產生雜音;

3.喇叭用圍骨固定, 間隙0.1MM, 頂部導向C角0.3MM, 避免壓力過大器件失效(高度空間小, 易導致SPK內部線圈燒壞),X、Y方向殼體要對SPK進行保護,

避免跌落受到衝擊

4.喇叭腔體拆件設計要合理, 攝像頭、馬達等器件不能和音腔共振, 從而產生雜音;

5.喇叭腔體壁厚設計0.8mm, 小於0.8mm需增加加強筋防止腔體共振

6.喇叭出音孔寬度過長要考慮防塵網塌陷問題, 避免與振膜產生干涉;

7.複合膜喇叭, 沒有鐵蓋保護的, 需要按照規格書避讓振膜空間, 避免振膜打到殼體導致破音問題

8.不可與遮罩蓋、卡槽等易共振物體有直接接觸, 需要加泡棉避免共振;

9.在音腔附近要保證有螺絲或卡扣固定, 需確保四個方向均有螺絲或卡扣, 儘量保證長邊2個扣, 短邊1個扣, 且扣與扣之間不得超過10mm, 有馬達放置的音腔附近, 需確保音腔的密閉可靠;

10.定位喇叭需採用塑膠結構, 不能採用五金類定位,

防止喇叭內部金屬模塊與五金短路;

11.喇叭後音腔泡棉與喇叭彈片接觸點位置, 需留有間距1mm

12.喇叭單體背面的透氣孔, 和PCB底面至少保留0.05~0.15mm的間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