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IBM沈曉衛:人工智慧像一個錘子,要到處找釘子

過去六十年, 人工智慧的發展起伏不定, 而今天, 已然到了黃金時代。

在6月10日的正和島創變者年會“看見未來——讓機器看懂世界”分論壇上, IBM中國研究院院長、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沈曉衛、Intel-Movidius 全球人工智慧副總裁 Cormac Brick、伊利諾大學高等媒體研究中心主任Jeremy heung、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產業發展與資源處處長畢亞雷、觸景無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肖洪波等專家分享了自己對人工智慧的觀察和見解。

摘 編|謝芸子

來 源|正和島

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人工智慧就像一個錘子, 要到處找釘子

應該說我們今天的時代是資料+演算法+晶片重塑的。 我們看人工智慧過去六十年的發展, 風風雨雨、起起伏伏, 而今天跟二十年前所謂的人工智慧寒冬相比有什麼不同呢?

我個人看是有這樣幾點:首先, 是人工智慧本身演算法的一些進步;其次, 電腦系統性能的大幅度提高;第三,

整個大資料的出現。

應該說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到今天, 已經到了一個黃金的時代。 有人說人工智慧就像一個錘子, 需要到處找釘子來砸。 這就不得不提及人工智慧在具體場景、行業中的應用。

關於應用, 我想用三個關鍵字來形容, 我認為這也是IBM轉型的三個關健詞。 第一個是認知, 就是大資料背景下的人工智慧;第二個詞是雲;第三個詞是行業。 人工智慧需要與行業來結合, 我們需要構建從雲端提供給客戶、基於大資料背景下的行業解決方案。

最後我想引用圖靈《電腦與智慧》中的一句話:對於前方我們能看清楚的非常有限, 但是今天我們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去做。 我們已經在改變世界。

Intel-Movidius 全球人工智慧副總裁 Cormac Brick:Intel部署的人工智慧,
需要三個東西

Intel部署的人工智慧, 需要三個東西、三個成分。 第一個是資料、第二個是計算、第三個就是部署專家經驗以及演算法。 並把這三方面放在一個地方同時擁有。

我們相信人工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需要這樣一種產品:有更加穩定的方式運行、使用較少的功耗、可以把更少的資料傳遞給雲端,

或者是只處理細節、資料。

伊利諾大學高等媒體研究中心主任Jeremy heung:人工智慧已在新加坡廣泛應用

我們會分享一下人工智慧在新加坡的趨勢。 對於人工智慧, 我們關注很多,

新加坡政府也宣導要驅動AI的研究, 一億五千萬, 建立了研究所。

我們用AI來解決很多社會、產業的挑戰。 實際上人工智慧很廣泛在新加坡應用, 主要領域包括醫療、金融、物流、養老、國防、智慧城市等。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產業發展與資源處處長畢亞雷:創新成功的標誌是持續開發

其實整個市場變化非常快,如何應對市場?可能就要創變,創變的關鍵是要獲得新知識,把新的知識用於產業,把技術轉化的成果真正實現利用價值。

創新的門檻降低了非常多,個體對於創新的參與程度也提高了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創新鏈是非常短的。那怎麼把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呢?

其實最關鍵的是人的工作。個人有了價值研究才有價值,如果你有辦法讓研究人員在你的轉化中獲得相關的利益、獲得相關的地位,你就有可能實現轉化的成功。

此外,要做有工業價值的研究。在互相合作中間,聯合實驗室就是非常好的機制,我們是共同進行資源和資金的投入,形成的成果也是共用的,大家一起去尋找相關產業的可能性。

最後就是地點管道,我今天站在這裡講話,就是一個管道,要把資訊儘量做對稱。我想創新的成功標誌,持續性地開發,專家自己的參與也是成功的關鍵。

觸景無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肖洪波:從智慧手機到機器人等智慧設備,感知是構建AI生態不可或缺的一環

奇點來臨,這是前段時間大家探討的一個話題。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點睛計畫,即通過感知技術,讓傳統產品真正地火起來。

從人類有社會起,出貨量最大的就是智慧手機(超過70億),而據預測,將來機器人的出貨量有可能達到100億。那麼,感知,將是機器人進入生活所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

觸景無限推出視覺卡產品,非常小並且融合多種的感測器,以獲知周圍的環境資訊,從而提升各種產品的核心能力。視覺卡的晶片是觸景無限SENSCAPE的合作夥伴Intel的,觸景做一些深度的處理,在視覺卡的網路前端來執行。以往,大家都是把網路做得很深,幾百層甚至幾千層,因此在前端的計算能力比較有限。但是很多行業都是需要較高的效率的,例如無人機,如果在識別障礙時傳輸到後端就撞樹上了,這個就是觸景無限解決的問題,幫助大家把深度學習等演算法放在卡上,提供功能給大家。

觸景無限視覺卡一共有兩個系列,六款產品,可以應用到各種場景,例如無人機,貓眼等。今天我們發佈視覺卡二代產品,是基於雙目視覺技術,使得機器能夠和人一樣,通過兩個眼睛對周圍的空間進行判斷

觸景無限與Intel、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合作夥伴聯合推出“點睛計畫”,把感知能力賦予各行各業,包括機器人、VR/AR、傳統家電、安防和軍事等,幫助其實現升級和轉型。“點睛計畫”今年將選擇5-10家合作企業,説明其產品實現核心能力的升級。

其實整個市場變化非常快,如何應對市場?可能就要創變,創變的關鍵是要獲得新知識,把新的知識用於產業,把技術轉化的成果真正實現利用價值。

創新的門檻降低了非常多,個體對於創新的參與程度也提高了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創新鏈是非常短的。那怎麼把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呢?

其實最關鍵的是人的工作。個人有了價值研究才有價值,如果你有辦法讓研究人員在你的轉化中獲得相關的利益、獲得相關的地位,你就有可能實現轉化的成功。

此外,要做有工業價值的研究。在互相合作中間,聯合實驗室就是非常好的機制,我們是共同進行資源和資金的投入,形成的成果也是共用的,大家一起去尋找相關產業的可能性。

最後就是地點管道,我今天站在這裡講話,就是一個管道,要把資訊儘量做對稱。我想創新的成功標誌,持續性地開發,專家自己的參與也是成功的關鍵。

觸景無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肖洪波:從智慧手機到機器人等智慧設備,感知是構建AI生態不可或缺的一環

奇點來臨,這是前段時間大家探討的一個話題。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點睛計畫,即通過感知技術,讓傳統產品真正地火起來。

從人類有社會起,出貨量最大的就是智慧手機(超過70億),而據預測,將來機器人的出貨量有可能達到100億。那麼,感知,將是機器人進入生活所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

觸景無限推出視覺卡產品,非常小並且融合多種的感測器,以獲知周圍的環境資訊,從而提升各種產品的核心能力。視覺卡的晶片是觸景無限SENSCAPE的合作夥伴Intel的,觸景做一些深度的處理,在視覺卡的網路前端來執行。以往,大家都是把網路做得很深,幾百層甚至幾千層,因此在前端的計算能力比較有限。但是很多行業都是需要較高的效率的,例如無人機,如果在識別障礙時傳輸到後端就撞樹上了,這個就是觸景無限解決的問題,幫助大家把深度學習等演算法放在卡上,提供功能給大家。

觸景無限視覺卡一共有兩個系列,六款產品,可以應用到各種場景,例如無人機,貓眼等。今天我們發佈視覺卡二代產品,是基於雙目視覺技術,使得機器能夠和人一樣,通過兩個眼睛對周圍的空間進行判斷

觸景無限與Intel、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合作夥伴聯合推出“點睛計畫”,把感知能力賦予各行各業,包括機器人、VR/AR、傳統家電、安防和軍事等,幫助其實現升級和轉型。“點睛計畫”今年將選擇5-10家合作企業,説明其產品實現核心能力的升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