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馬雲說做CEO是個苦活兒 阿裡CEO張勇談阿裡願景

作者:韓大鵬 編輯:王曉璐

5月18日晚, 阿裡巴巴集團如期公佈了財報。

第四財季收入385.79億元、同期增長60%、今年一季度4.23億人在淘寶天貓購物……一串串激進的數字背後,

是阿裡苦心打造的經濟體王國。

這一切, 對於鑄造王國的領袖張勇而言, 自然感觸頗多。 自2015年5月10日起, 這位接過阿裡CEO印帥、花名逍遙子的男人就擔負起了領導者的責任和使命。

兩年來, 阿裡巴巴處在前所未有的快速擴張期。 這個龐大崛起的“怪物”, 有兩個問題亟待解決:在流量紅利即將消失前, 如何將PC時代積澱的優勢轉型;在積攢了巨大資料後, 如何開展新業務佈局未來。

這期間, 阿裡在國際化的野心也逐漸顯現。 馬雲正將雲計算、移動支付等業務帶到全球, 但他的跨界生態複製打法需要落地, 簽署的協定需要執行。 在愈發宏觀、天馬行空的背後, 腳踏實地的逍遙子正將阿裡的願景逐一實現。

這兩位看似性格相向的領袖, 如何共同領導這座市值3000億美元的王國;在人才濟濟的王國中, 怎樣調控人事並指引前行;淘寶的“千人千面”又將如何演進……在杭州西溪濕地的一間茶樓內, 逍遙子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一支球隊

5月10日上午, 逍遙子在家中觀看了休斯頓火箭隊的比賽, 很遺憾, 這天的火箭隊以3分之差惜敗對手。

這是逍遙子最喜愛的球隊之一, 詹姆斯·哈登的強勢進攻令其興奮, 一箭封喉的精准投射讓他癡迷。 而在足球領域中, 他又是阿森納的鐵杆。

在他看來, 看球是為了放空自己, 同時也能悟出一些道理, “比如教練帶領球隊, 怎樣排列組合, 這裡面誰打前鋒、誰打後衛、如何保持大盤平穩又要有創新, 遵循怎樣的原則都很重要”,

他說, 球場如戰場, 戰場又如商場, 道理是相通的。

逍遙子就仿若球場上的教練, 他正用自己的方式指揮著阿裡“球隊”, 勾畫著阿裡這只大圖。 在擔任CEO期間, 他對集團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結構調整, 主導了電子商務從PC端轉為移動端, 將阿裡打造成了一家資料公司, 一家以技術為手段去服務商業的公司。

在改造的背後, 離不開他的排兵佈陣和運籌帷幄。

去年, 阿裡曾提出了“五個新”的戰略思想, 但他意識到, 戰略思想是無法執行的, 它需要轉化, 轉化為一個戰略佈局, 讓大家按照路徑去演進。

這就如同教練, 發揮各自的特長, 安排到優勢位置, 此外還要讓隊員們發揮合力, 即各個BU(業務單元)相結合, “不同兵團不是各打各的,

什麼時候應該一起幹, 什麼時候應該分開幹, 什麼階段應該讓它們單獨跑, 什麼階段應該把它們揉到一起”。

從另一層面而言, 對年輕人的選拔、培養也是逍遙子的長處之一。 兩年前, 阿裡的領導班子全部變為了70後, “一線的幹部80後都不行了, 得85後甚至更往後”, 他要讓更多的年輕人去承擔責任。

事實上, 目前在阿裡身居要職的就有85後, 其中包括零售事業群產品與消費者平臺負責人蔣凡。 2013年, 友盟CEO蔣凡確認了被阿裡收購事宜, 當時外界紛紛猜測, 阿裡收購友盟是在“花錢買時間”, 以便快速完善在移動互聯網上佈局。 在蔣凡身上, 逍遙子看到了“純粹”, 他說, 蔣凡不為獎金不為表揚, “在做事時認為應該怎麼幹, 就幹了, 阿裡目前就需要這種思考方式”。

而在阿裡的員工看來, 能夠參與逍遙子的面試, 也必將擔任重要崗位, 而他會在初期為新人們“撐傘”, “不能給他個崗位、佈置個KPI、分個團隊就不管了”, 他說, 要讓新人扛槍上戰場, 必須要告知裝備部在何方, 通訊兵是誰, 需要炮火時能及時跟上, “特別重要的人, 先給我做助理, 這是我養人的方法”。

一個提問

與逍遙子養人形成對比的, 當屬馬雲。 逍遙子是阿裡非18羅漢的空降兵, 與馬雲相見時的對話頗有戲劇色彩。

時間倒回至2005年。 那一年, 逍遙子的花名還未出現, 張勇憑藉在安達信、普華永道的資歷, 進入盛大擔任CFO。 2007年的一天, 在香港出差的張勇接到獵頭電話, 對方稱阿裡巴巴想挖他去做淘寶。 那時的電子商務概念略顯生僻, “我就覺得挺有意思,應該有個不錯的未來,願意試一試”,張勇坦言,他來到阿裡很偶然,先是碰到了蔡崇信(現任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後來到杭州見了馬雲,“那時候我是正兒八經根正苗紅的CFO”。

當年在湖畔居,馬雲與一群新人喝茶聊天。話語間,馬雲突然發起提問:你為何選擇來到阿裡?

這讓張勇有些不知所措,他所幸回答的極為簡練:我已經幹過一個30億美金的CFO了,我想幹個300億美金的。就是這句話,讓馬雲印象深刻。

自從當上了阿裡CFO,張勇、馬雲的接觸變得頻繁。但馬雲在外的言論有時也會“傷及於他”。

在《贏在中國》第一賽季欄目中,馬雲曾對一位會計出身的創業者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當CEO,財務官當CEO有問題。

眾所周知,CFO的職業習慣是控制消費與開支,普遍存在保守和謹慎的思維。而企業要謀發展,開拓往往顯得更加重要,讓善於控制開支的管理者作企業的一把手,必然會束手束腳,不利於長遠發展。

此外,馬雲曾開玩笑說過不喜歡三類人:上海人、職業經理人、讀過MBA的人。這其中,張勇占了前兩項。

多年後,當上CEO的張勇讓馬雲食言了,這個與馬雲不對口的上海男人,憑藉能力和業績證明了CFO不適合做CEO的悖論。

一場交流

在過去一年,馬雲說自己飛行了800多個小時,走訪了33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各國奔走呼籲eWTP。有媒體粗算過,800小時相當於一個多月時間在飛機上度過,又相當於一名職業飛行員的里程數。

馬雲在飛機上主要幹一件事,他在思考方向,在擁抱變化。在他看來,用eWTP去幫助中小企業和年輕人,是迫切的願望,也是最重視的工作。

“馬總一般兩三個禮拜回趟杭州”,張勇說,每次兩人都提前約好,兩杯茶一包煙,坐下來暢談三四個小時。話題不局限於業務,“業務是碎片化的,我們不會把業務一塊一塊地捋一遍”,兩人會聚焦在思想戰略上,“在外面跑是產生思想的方式,會有一些新想法,也會彼此觸動。”

放眼全球的馬雲在外看到了很多新的機會,兩人會在交流中表達觀點,若一人身兼董事長和CEO,則很難做到置身事中又跳出事外。

兩年的時間,讓張勇和馬雲從性格到做事方式上基本達成了互補,角色也愈發清晰,但兩人有時也會互懟,“不可能每件事情看法都一致”。

實際上,與張勇熟知的阿裡員工都很瞭解這位領導的脾氣,雖然他看似嚴肅不苟言笑,但極少發火責備下屬。

“爭是爭不清楚的,要把觀點講清楚,然後過段時間再說。有些事情要冷處理,時間是最好的證明”,逍遙子說道。

一套編制

兩年前,阿裡宣佈全資收購高德,不久後UC優視也融入阿裡集團,並組建了阿裡移動事業群。

UC和高德,當時兩家分別擁有超過3000人的團隊,這次大規模整合,無論是人員安排、體系編制、層級劃分,對阿裡來說都是場不小的考驗,同時也在驗證著張勇排兵佈陣的能力。

“我是經歷過被收購的!”這次整合,讓張勇想到了16年前那場著名的業務並購事件。

2001年,年輕的張勇正在安達信做審計工作,3月份的一天,正在重慶開疆辟土的他收到噩耗:自己的東家沒有了,新東家還不知是誰。一時間,心中滋味難以言表。

“現在阿裡去投資別人、收購別人,就要去體會被投資、被收購公司的創業者的心態和員工的心態,這點非常重要”,張勇說,收購不是“把你的東西拿過去”,其核心問題是需求,雙方要找到共同的利益點。

除此之外,另一個讓他難抉擇的就是編制問題。UC和高德的員工,此前的層級與阿裡層級不同,若要立即將人員調入阿裡編制,則很可能導致“雞飛狗跳,人心渙散”。他的決定是暫時按兵不動,“要讓對方先感受到不同,原來想幹的事兒幹不成,在阿裡的幫助下如今能幹成了”,張勇認為這是做人的道理,業務入手,求同存異,在交往中建立其他的化學反應。

如今,UC和高德已經和阿裡享有一套編制,而優酷的編制對接工作將在一兩年後完成。

一步跨越

在張勇加入阿裡的10年中,最難忘的或許是雙11的確立,以及移動化轉型的成功。

2013年,他曾提出了“千人千面”的概念,要結合淘寶龐大的資料庫,從細分類目中抓取與買家興趣點相匹配的商品,將其推薦在買家的網頁和用戶端上,從而實現精准行銷。

然而,如今的千人千面或許“過時了”。在幾天前的阿裡新零售管理層內部會議上,張勇對淘寶的未來作出了新的預判和要求,“用戶看過、流覽過、之後再給他類似推薦,這不叫厲害。他從來沒有買過、從來沒有看過,但是你給他推薦的產品,一下子能夠打中他的心靈,這才叫智能”。

從“千人千面”到智能的道路上,仍有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但我們必須要跨過這一步,不然就沒有辦法滿足真正消費升級的需求,更沒有辦法滿足消費者潛在的需求。”

張勇習慣性地拿iPhone舉例,在約伯斯發明iPhone前,大家並不知智慧手機的存在,是約伯斯重新定義了手機。在他眼中,真正顛覆性的創新才是跨時代的創新,無論是淘寶還是其他產業線,智慧的進擊路,阿裡要堅持走下去。

一路上揚

兩年後的今天,張勇再次對阿裡作了定義:一個擁有5.07億移動用戶和3.8萬億元人民幣GMV的經濟體。由於網路效應和整個生態系統的協同效應,阿裡的業務前景也更為明朗。

同樣,投資人也看好阿裡的未來。在阿裡巴巴的K線走勢圖中,自2016年12月的觸底後,半年來一路上揚,跨越120美元且屢創新高。

全球化的未來核心戰略、雲計算的穩定增長、eWTP數字中樞的不斷落地、AI技術的持續投資……張勇在肯定阿裡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目標。

馬雲曾戲言,做CEO是一個苦活,要做好下地獄的打算。在地獄“掙扎”了兩年的張勇,或許還未享受到半刻的逍遙,等待他的將是6萬億人民幣GMV,更是無盡的挑戰。

“我就覺得挺有意思,應該有個不錯的未來,願意試一試”,張勇坦言,他來到阿裡很偶然,先是碰到了蔡崇信(現任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後來到杭州見了馬雲,“那時候我是正兒八經根正苗紅的CFO”。

當年在湖畔居,馬雲與一群新人喝茶聊天。話語間,馬雲突然發起提問:你為何選擇來到阿裡?

這讓張勇有些不知所措,他所幸回答的極為簡練:我已經幹過一個30億美金的CFO了,我想幹個300億美金的。就是這句話,讓馬雲印象深刻。

自從當上了阿裡CFO,張勇、馬雲的接觸變得頻繁。但馬雲在外的言論有時也會“傷及於他”。

在《贏在中國》第一賽季欄目中,馬雲曾對一位會計出身的創業者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當CEO,財務官當CEO有問題。

眾所周知,CFO的職業習慣是控制消費與開支,普遍存在保守和謹慎的思維。而企業要謀發展,開拓往往顯得更加重要,讓善於控制開支的管理者作企業的一把手,必然會束手束腳,不利於長遠發展。

此外,馬雲曾開玩笑說過不喜歡三類人:上海人、職業經理人、讀過MBA的人。這其中,張勇占了前兩項。

多年後,當上CEO的張勇讓馬雲食言了,這個與馬雲不對口的上海男人,憑藉能力和業績證明了CFO不適合做CEO的悖論。

一場交流

在過去一年,馬雲說自己飛行了800多個小時,走訪了33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各國奔走呼籲eWTP。有媒體粗算過,800小時相當於一個多月時間在飛機上度過,又相當於一名職業飛行員的里程數。

馬雲在飛機上主要幹一件事,他在思考方向,在擁抱變化。在他看來,用eWTP去幫助中小企業和年輕人,是迫切的願望,也是最重視的工作。

“馬總一般兩三個禮拜回趟杭州”,張勇說,每次兩人都提前約好,兩杯茶一包煙,坐下來暢談三四個小時。話題不局限於業務,“業務是碎片化的,我們不會把業務一塊一塊地捋一遍”,兩人會聚焦在思想戰略上,“在外面跑是產生思想的方式,會有一些新想法,也會彼此觸動。”

放眼全球的馬雲在外看到了很多新的機會,兩人會在交流中表達觀點,若一人身兼董事長和CEO,則很難做到置身事中又跳出事外。

兩年的時間,讓張勇和馬雲從性格到做事方式上基本達成了互補,角色也愈發清晰,但兩人有時也會互懟,“不可能每件事情看法都一致”。

實際上,與張勇熟知的阿裡員工都很瞭解這位領導的脾氣,雖然他看似嚴肅不苟言笑,但極少發火責備下屬。

“爭是爭不清楚的,要把觀點講清楚,然後過段時間再說。有些事情要冷處理,時間是最好的證明”,逍遙子說道。

一套編制

兩年前,阿裡宣佈全資收購高德,不久後UC優視也融入阿裡集團,並組建了阿裡移動事業群。

UC和高德,當時兩家分別擁有超過3000人的團隊,這次大規模整合,無論是人員安排、體系編制、層級劃分,對阿裡來說都是場不小的考驗,同時也在驗證著張勇排兵佈陣的能力。

“我是經歷過被收購的!”這次整合,讓張勇想到了16年前那場著名的業務並購事件。

2001年,年輕的張勇正在安達信做審計工作,3月份的一天,正在重慶開疆辟土的他收到噩耗:自己的東家沒有了,新東家還不知是誰。一時間,心中滋味難以言表。

“現在阿裡去投資別人、收購別人,就要去體會被投資、被收購公司的創業者的心態和員工的心態,這點非常重要”,張勇說,收購不是“把你的東西拿過去”,其核心問題是需求,雙方要找到共同的利益點。

除此之外,另一個讓他難抉擇的就是編制問題。UC和高德的員工,此前的層級與阿裡層級不同,若要立即將人員調入阿裡編制,則很可能導致“雞飛狗跳,人心渙散”。他的決定是暫時按兵不動,“要讓對方先感受到不同,原來想幹的事兒幹不成,在阿裡的幫助下如今能幹成了”,張勇認為這是做人的道理,業務入手,求同存異,在交往中建立其他的化學反應。

如今,UC和高德已經和阿裡享有一套編制,而優酷的編制對接工作將在一兩年後完成。

一步跨越

在張勇加入阿裡的10年中,最難忘的或許是雙11的確立,以及移動化轉型的成功。

2013年,他曾提出了“千人千面”的概念,要結合淘寶龐大的資料庫,從細分類目中抓取與買家興趣點相匹配的商品,將其推薦在買家的網頁和用戶端上,從而實現精准行銷。

然而,如今的千人千面或許“過時了”。在幾天前的阿裡新零售管理層內部會議上,張勇對淘寶的未來作出了新的預判和要求,“用戶看過、流覽過、之後再給他類似推薦,這不叫厲害。他從來沒有買過、從來沒有看過,但是你給他推薦的產品,一下子能夠打中他的心靈,這才叫智能”。

從“千人千面”到智能的道路上,仍有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但我們必須要跨過這一步,不然就沒有辦法滿足真正消費升級的需求,更沒有辦法滿足消費者潛在的需求。”

張勇習慣性地拿iPhone舉例,在約伯斯發明iPhone前,大家並不知智慧手機的存在,是約伯斯重新定義了手機。在他眼中,真正顛覆性的創新才是跨時代的創新,無論是淘寶還是其他產業線,智慧的進擊路,阿裡要堅持走下去。

一路上揚

兩年後的今天,張勇再次對阿裡作了定義:一個擁有5.07億移動用戶和3.8萬億元人民幣GMV的經濟體。由於網路效應和整個生態系統的協同效應,阿裡的業務前景也更為明朗。

同樣,投資人也看好阿裡的未來。在阿裡巴巴的K線走勢圖中,自2016年12月的觸底後,半年來一路上揚,跨越120美元且屢創新高。

全球化的未來核心戰略、雲計算的穩定增長、eWTP數字中樞的不斷落地、AI技術的持續投資……張勇在肯定阿裡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目標。

馬雲曾戲言,做CEO是一個苦活,要做好下地獄的打算。在地獄“掙扎”了兩年的張勇,或許還未享受到半刻的逍遙,等待他的將是6萬億人民幣GMV,更是無盡的挑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