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三峽水庫退至汛限水位,攝影師歷時半年完整記錄“縮水過程”

(本組圖片由通訊員饒國君攝)

6月10日, 三峽水庫再次降至145米汛限水位, 累計為中下游補水221.5億立方米, 這是三峽工程連續第9次進行的騰庫防洪。 重慶雲陽攝影師饒國郡以庫區腹心雲陽的“親水廊橋”為座標, 歷時6個多月完整記錄下從175米到145米的一個調節性退水過程, 見證了目前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的運用自如。

據介紹, 三峽工程是季節性調節水庫, 按照“蓄清揚濁”設計方案, 每年汛末水位抬升至175米, 以便冬季蓄水發電和枯水季節為下游航運補水。 每年6月中旬消落至145米, 主要是為了防禦洪水, 減少自然災害, 實現綜合平衡, 確保荊江大堤和武漢、沙市等重點城市安防度汛。 自三峽工程大壩主體竣工以來, 已經持續9年實驗性完成“蓄放目標”,

多次抵禦上游特大洪峰過境, 長江安瀾有了一道天然屏障。

實況新聞—重慶時報記者 于洋 cqtimes195310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