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東南城角老院子項目的一點淺見

6月9日, “西安東南城角老院子專案規劃構思研討會”在天域凱萊大酒店舉行。 來自西安城建、規劃、設計, 碑林區相關部門、業界專家、學者等, 就老城區歷史街區提升改造獻計獻策。 東南城角是原雍村舊址, 是建國初期西北局機關所在, 這裡目前遺存的建築從上世紀20年代到本世紀初, 橫跨百年, 呈現出不同的時代風格, 堪稱西安百年建築博覽館。

西安城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 關於城建有許多地方都值得反思。 上個世紀90年代初,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 西安市以低窪地改造的名義, 進行了大規模的歷史住區開發改造, 造成了城市肌理的喪失和大量傳統民居院落的拆遷破壞。 其中不乏一些頗有價值的民居被拆除, 較著名的有夏家什子17號、民國時期陝西第一任督軍陳樹藩宅和甘露巷7號趙壽山故居等。 2005年公佈的《西安市第一批傳統民居保護名錄》中提及的102處傳統民居,

到2016年僅剩45處。 一邊是大量的拆老建新大肆仿照, 一邊是對老(古)建築痛下狠手, 城市發展與保護呈現出極不和諧的一面!據悉, 省內目前特色小鎮100餘處, 經過一陣鼓噪過後, 能夠盈利又能給人留下印象的有幾個?城市建設需要沉下心來放緩節奏認真反思了, 面對東南城角我們亦要重新梳理, 這種梳理一定是以保護為前提的。

建築是凝固的歷史, 不同時期的建築就是無聲語言的彙聚。 東南城角一棟“碉堡樓”建於上世紀40年代, 僅從建築外觀看就令人讚歎!那種清水牆比張公館的還要精細, 沙灰與青磚之間的間距非常精准, 那是大篩小蘿雙重要求下的產物。 用手去觸摸它, 是現代建築不能帶給你的質感, 是工匠精神的映照。 還有一排排磚木結構廈房, 是北方民居的代表。 在一棟已經倒伏的建築上, 我找到了清末的磚, 見證了前人“牆倒屋不塌”的非物質文化傳承。 還有上世紀70年代由社辦建築隊建設的“乾打壘”住宅樓, 這個用民間智慧在“多快好省”要求下建設的簡易樓,

歷經多次自然災害如今依然還在服役, 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跡。 這讓如今諸多“房倒倒”、“房裂裂”汗顏!

當下, 在金錢至上的影響下, 商家唯利是圖, 政府睜眼閉眼, 出於利益, 心照不宣。 這樣一來往往無視歷史, 蔑視遺跡, 在城市建設中大拆大建,

毀掉了城市原有的記憶, 讓歷史支離破碎。 然後, 為了政績和GDP又要吸引人流, 就人為照搬, 有樣學樣的製造仿古建築, 這不僅是對城市歷史的不敬, 也是無知的表現。 東南城角項目站在新世紀的曙光裡, 用人文情懷在“保護利用, 修復改造, 地權不失, 整體管理”的主旨下, 不僅將盤活沉睡的國有資產, 讓它動起來, 讓順城巷全線實現真正貫通, 同時也徹底改善區域髒亂差的現狀, 體現古城修復工作的無窮價值, 也為類似資產盤活探尋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正如著名文化學者朱文傑先生所說:“一個城市應該有屬於它自己的記憶, 承載這個記憶的就是遺存的建築, 保護好它們就留住了歷史, 就是功德一件。 ”

好在一群有情懷的老西安人, 出於對歷史的尊重,在這片土地上梳理出“紅色文化記憶、機關與民俗院落、名人故居”等歷史脈路,即將為人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文旅項目,我們希望這個項目能夠得到真正落實,給西安城帶來一縷新風。

出於對歷史的尊重,在這片土地上梳理出“紅色文化記憶、機關與民俗院落、名人故居”等歷史脈路,即將為人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文旅項目,我們希望這個項目能夠得到真正落實,給西安城帶來一縷新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