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國成功攔截洲際彈道導彈,中國大殺器是否完全失效,從此只能被動挨打呢?

5月30日美國首次測試成功攔截洲際導彈, 美國軍方高調宣佈這是反導體系中的“驚人成就”。 那麼中國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戰略導彈, 對美國而言是不是從此失去了威懾作用, 在美國面前變成了擺設呢?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悲觀, 美國軍方如此高調宣佈, 其用意非常明顯, 就是借此來起到震懾作用。 這次洲際導彈攔截是在測試條件可控的情況下進行的, 屬於“半作弊”行為, 普京就此表態說, 攔截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那不是俄羅斯發射的導彈, 如果是俄羅斯的導彈肯定攔截不了, 一句話足以說明了全部問題所在。

對洲際導彈的攔截只能追蹤它當前的軌道和攻擊目標是攔截不到的。 要預判它下一個軌道和攻擊目標, 如果預期的攻擊目標沒有被精確計算出來, 攔截是不可能成功的。 對洲際導彈全程的預警和追蹤本身就非常困難, 而且洲際導彈是可以進行即時的人工干擾, 隨時都可以改變它的軌道和攻擊目標, 所以被攔截的概率降變得非常的低。 還有就是洲際導彈的速度非常快, 能達到6到7馬赫, 也就是每秒2000米到2400米的速度, 而跟攔截彈的相對速度那就更快了。 兩個相對速度如此之快的導彈, 要精准計算出撞擊點, 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略微一點點偏差, 真是差之毫釐, 謬以千里啊。

如果戰爭打響, 導彈肯定是成規模式的發射。

那麼對大規模洲際導彈進行集中式的攔截, 就現在攔截導彈的部署情況來看, 無論數量還是品質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這種攔截導彈的部署成本是非常高的, 美國路基反導系統從1999年構建以來, 經過這麼多年, 經過歷任總統多次追加研發部署經費, 到2017年總的裝備量才44枚, 可見其部署成本昂貴到什麼程度。 現在洲際導彈通常採用分導獨立多彈頭技術, 對每一枚彈頭同時進行攔截, 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其攔截導彈的部署成本也是部署方難於承受的。

當前, 美國這套反導系統還存在很多不足, 攔截洲際導彈成功率也很低, 但是我們要看到美國在攔截導彈方面所做的努力。 這就好比矛與盾, 如果在他的努力下,

盾變得越來越強, 而我們的矛沒有在磨礪中變得尖銳, 當有一天矛刺不穿盾的時候, 就真的只能被動挨打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