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火箭彈增雨土地“解渴”煙臺昨日普降小到中雨

水母網6月7日訊降水樂了在田農作物, 喜了乾旱的大地。 昨日, 受江淮氣旋週邊影響, 煙臺迎來一場酣暢淋漓的中雨, 全市平均降水量達10.6毫米, 細密的雨絲滋潤了久旱的大地, 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 專家表示, 此次降雨, 對小麥收穫未造成影響, 反而有利於夏播夏種和大櫻桃、桃子等水果作物生長。

六月, 正是煙臺農業生產的繁忙期, 也是農作物補墒的關鍵期, 農業需水量激增, 但據相關部門統計, 今年以來, 我市降雨較往年相對偏少, 各縣市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

“特別是煙臺農業的主導產業———水果作物,

現在正是果實膨大生長的關鍵期, 因持續無有效降水, 各地都在進行追肥澆水, 保證果樹需求。 ”市農科院大櫻桃研究所所長孫慶田介紹, 這場降水持續時間較長、雨量相對客觀, 可有效改善土壤墒情, 節省了果農勞動力和生產成本, 對果樹生長有利。

“尤其是對正在收穫的大櫻桃有很大利好。 ”孫慶田介紹, 降水一方面影響當天大櫻桃的採收和運輸, 但更多地是可以幫助大櫻桃果實膨大、提高單位產量, “大櫻桃除了個別、少數晚熟品種之外, 絕大部分已經過了轉色期, 且降水比較平緩, 裂果現象出現可能性不大, 反而肯定對紅燈、美早等主栽品種的果實膨大有幫助。 ”

三夏季節, 夏收夏種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

今年, 我市小麥種植面積近200萬畝, 6月初開鐮收穫, 6日收穫全面展開, 預計10日左右達到麥收高峰。

“前幾天, 我們便提前將降水資訊通告到了農戶, 調動起全市搶收意識。 ”市農機局管理與科教科科長楊鈺說, 按照“三夏”生產應急預案, 我市依託農機合作社, 成立小麥機收應急服務大隊, 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小麥能及時收穫、顆粒歸倉。 截止到6月6日, 已收穫小麥38.2萬畝, 占應收面積19.8%。

“總起來看, 降水對麥收影響不大, 除個別地塊機械無法進入外, 其他區域仍在有序展開, 未來三四天麥收進度將進一步加快。 ”楊鈺說, 按照成熟一塊、收割一塊、播種一塊的原則, 降雨過後, 我市玉米播種將全面展開, 整體推進夏播進度。

此次全市範圍內的降水,

與氣象部門人工增雨有很大關係。 針對此次降水天氣, 市氣象局上下高度重視, 6月5日專門下發增雨作業通知, 增雨指揮人員嚴密監視雷達回波發展動態, 跟蹤雲系捕捉有利增雨時機, 全市增雨作業人員自6日淩晨開始待命, 4時起陸續開展作業。 截止到6日11時, 全市16個作業點共發射增雨火箭彈96枚。

據統計, 各縣市區降水情況具體為:萊山區11.9毫米, 芝罘區12毫米, 高新區11.8毫米, 開發區9.9毫米, 福山13.4毫米, 牟平11.8毫米, 昆崳山區13.9毫米, 龍口11毫米, 蓬萊9.5毫米, 長島5.3毫米, 招遠9.5毫米, 萊州9.3毫米, 棲霞7.6毫米, 萊陽10毫米, 海陽12.3毫米。 全市平均降水量10.6毫米, 最大降水出現在牟平水道19.5毫米, 最小降水出現在棲霞觀裡1.3毫米。 同時, 今年以來, 市氣象局嚴密監測天氣變化,

搶抓一切有利時機開展增雨作業緩解旱情, 目前共組織增雨作業15次, 發射增雨火箭彈331枚, 點燃增雨煙條80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