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左三家”之一的他身為三代帝師!

於慎行(1545~1607), 明代文學家、詩人。 字可遠, 又字無垢。 東阿縣東阿鎮(今屬平陰)人。 明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 改庶起士, 授編修。 萬曆元年(1573年)《穆宗實錄》成,

進修撰, 充日講官。 後升禮部右侍郎、左侍郎, 轉改吏部, 掌詹事府, 又升禮部尚書。 萬曆三十三(1605年)年詔為詹事未上任, 後朝中推出7位閣臣, 首為於慎行, 詔加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 入參機務。

于慎行少年時代天資極高, 學習勤奮, 17歲便考中舉人。 鄉試放榜次日, 按例舉行鄉飲之禮, 歡宴考官和中式舉人, 謂之鹿鳴宴。 主考官非常器重于慎行這位青年才子, 提出在鹿鳴宴上為他舉行冠禮(即成人之禮), 於慎行以未奉父命而婉辭, 一時傳為美談。

明隆慶二年(1568年), 於慎行中進士, 選為庶起士。 散館後, 授翰林編修。 萬曆初年, 升為修撰, 充當皇帝的日講官。 日講原都是翰林院年高資深的學者充當, 像於慎行20多歲年紀便成為皇帝老師的極為罕見。


于慎行為人忠厚平恕、襟懷坦白。 不管對皇上、對首輔還是對同僚皆心胸坦蕩、真誠相待。 有一次, 於慎行等人講課完畢, 神宗讓人拿出許多歷代字畫, 叫他們賦詩題字。 於慎行字寫的不好, 只好自己作詩, 請人代題, 並當眾承認自己寫不好字。

神宗很讚賞, 當即寫了“責難陳善”四個大字賜他, 詞林傳為盛事。

萬曆十年(1582年), 張居正死去, 反對他的勢力執掌了朝政, 左右了神宗。 神宗下令查抄張居正的家。 於慎行在這種情況下, 不避嫌怨, 寫信給主持此事的丘橓, 請他照顧張居正80多歲的老母和不成年的幼子。 丘橓給張家保留了住宅和足夠的土地。 於慎行的高風亮節、古道熱腸受到朝中一片讚譽。 萬曆十七年(1589年)七月, 他升任禮部尚書。 萬曆十九年(1591年)九月獲神宗批准, 歸隱故鄉。 他家居10餘年, 朝野上下多次薦他出山, 神宗皆不允。

於慎行在家閒居16年, 他探討當世得失之故, 旁搜博采, 屬詞比事, 寫成《史摘漫錄》、《穀城山館文集》42卷, 《穀城山館詩集》20卷, 《讀史漫錄》14卷, 《穀山筆麈》18卷。 尤其是他的《穀山筆麈》記述了明朝萬曆以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財賦、禮樂、釋道、邊塞諸事, 考溯精當, 纖悉具備。 為研究明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宗教不可多得的史料, 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于慎行與馮琦、公鼐並稱萬曆前期"山左三家", 三人標舉"齊風", 共同推動了萬曆前期山左詩壇的發展。

他的泰山詩文, 數量上超過王世貞, 並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足可與前、後七子相頡頏。

至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 東宮已立、國本確定, 廷推內閣大臣, 于慎行名列7人之首。 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 這時候, 於慎行已經重病纏身, 勉強到京進謁。 不數日, 卒于京華官邸, 年63歲。 贈太子太保, 諡文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