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山大學博物館即將動工 大量藏品將集中展示

南方網訊中山大學南校區擬四棟建築物, 投資3億多元, 建設一座集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學校歷史、嶺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等內容于一體、充分展現中山大學文化傳統和學術研究水準的現代化綜合博物館。 目前中山大學博物館項目施工監理已開始在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開招標了, 專案暫定8月30日正式動工。

去年10月, 教育部通過批復檔, 同意中山大學根據廣州市有關規劃和學校有關決議, 拆除南校區現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講廳、舊實驗室等四棟建築物, 共計2458平方米, 在原址及附近新建博物館項目。

該專案核定總建築面積33500平方米, 主要建設內容為展廳、庫房、辦公用房及設備用房等。 核定項目總投資36930萬元, 所需資金通過廣東省撥款和中山大學自行籌措的方式解決。

據中山大學官方網站介紹, 博物館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 是城市文化的名片。 高水準的大學博物館是大學深厚學術和文化積澱的重要標誌, 是一流大學的重要標誌。 中大在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中, 收集各類珍貴的藏品100多萬件, 在數量和品質上都居於國內高校前列。 但迄今為止, 中山大學仍沒有一座綜合性博物館, 大量的藏品分散在保存條件欠佳的庫房, 既面臨著損毀的危險, 又無法實現藏品的真正價值。

為此中山大學擬籌建一座集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學校歷史、嶺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等內容于一體、充分展現中山大學文化傳統和學術研究水準的現代化綜合博物館。

根據建設方案, 該博物館擬分為A、B、C、D、E、F等6個相對獨立的模組。

其中A模組主要用於傳統戲劇與曲藝、傳統美術與手工藝、民俗與民間文學非遺研究與教育培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 B模組主要用於校史展覽、校史研究、中大名人堂、校友會館等。 C模組主要用於人類學博物館、古代史博物館、近現代史博物館、嶺南文化博物館等。 D模組主要用於地質博物、古生物標本、植物標本等地質植物類自然歷史博物館。 E模組主要用於飛禽、昆蟲、水生動物、動物等動物類自然歷史博物館。 F模組主要用於醫藥、醫療器械、人體標本、醫學歷史、醫學名人等展示。

本次招標公告顯示, 中山大學博物館專案用地面積為9731平方米, 總建築面積約33500平方米, 其中:地上3層, 局部4層, 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地下3層, 建築面積25500平方米。 中山大學博物館建築高度為22.45米。 工程項目招標總投資約為人民幣36930萬元, 其中建安工程費為人民幣31784.24萬元。

根據招標公告, 該專案暫定2017年8月30日正式動工, 2019年12月30日竣工驗收, 總工期840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