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這三國原本是一家,現在分別是中國的老鐵、老弟和老對手!

翻開古代亞洲地圖, 你會發現印度半島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古印度。 古代印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300年, 他孕育出的哈拉巴文化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遠古文化之一。 這樣的悠久歷史, 讓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和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16世紀開始, 殖民主義盛行。 英國殖民者在17世紀初, 就在古印度的地理範疇上建立了殖民統治區域。 1858年, 由於印度殖民地發生了民族起義, 英屬東印度公司向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移交了在印度的全部權力。 1876年, 英國正式命名了印度帝國(Indian Empire), 一年後, 維多利亞女王正式加冕為印度女皇。 英王成了印度的最高統治者, 印度也由此成為英國在亞洲最大的殖民地。

1942年英國捲入二戰, 就此中斷了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二戰結束後, 由於英國國力虛弱, 同時全世界的民族獨立運動熱情高漲, 導致英國無力再維持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於是英國政府派出內閣使團與印度各派政治勢力討論印度開始自治。

幾經斡旋, 英國的末代印度總督蒙巴頓子爵終於在1947年拿出了各方平衡下達成的“蒙巴頓方案”——印巴分治。 自此, 印度分裂成了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兩個國家。 而巴基斯坦的國土則由兩個部分組成, 稱為西巴和東巴。

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國家, 但由於歷史淵源和領土紛爭, 兩國之間的戰爭幾乎從未停歇, 基本上是從建國就開始打。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打完, 印度就改變了鬥爭思路, 開始在東巴基斯坦上作文章。 由於東巴相當於是巴基斯坦在印度領土中的一塊巨大的飛地, 所以印度開始暗中支持東巴的獨立運動。

到了1971年, 東巴的獨立思潮終於演變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印度趁機直接派兵進入東巴, 一場混仗下來, 巴基斯坦終於沒能夠保存住東巴的領土, 東巴基斯坦宣佈獨立, 建立了孟加拉。

在印度分裂的過程中,1962年中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爆發了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方面稱之為瓦弄之戰。這一戰從當年的6月打到了11月,最終印度慘敗。中國軍隊陣亡722人、負傷697人, 而印度軍隊陣亡4383人、負傷1047人。

1972年,孟加拉申請加入聯合國,中國作為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這也是中國第一次使用一票否決權,完全是為了巴基斯坦。兩年後的1974年,隨著巴基斯坦承認孟加拉主權,孟加拉再次申請加入聯合國,中國就投了贊成票,這一來一回,讓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十分感謝中國。而中國對待這兩個國家也十分友善,在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各個領域為他們提供支援和無私的幫助。自此,一個被民眾親切的稱為“巴鐵”,一個則成了開誠佈公的“老弟”。

而印度則一直對中國保持著複雜的情感,除了領土主權的問題,他既視中國為最大的對手,又不得不默認中國是最大的夥伴,雖然拼命的發展軍事、經濟、科技,在各個領域都憋著一股勁想和中國競爭,成了一個“老對手”,但卻總是無法追趕上中國發展的腳步。

在印度分裂的過程中,1962年中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爆發了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方面稱之為瓦弄之戰。這一戰從當年的6月打到了11月,最終印度慘敗。中國軍隊陣亡722人、負傷697人, 而印度軍隊陣亡4383人、負傷1047人。

1972年,孟加拉申請加入聯合國,中國作為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這也是中國第一次使用一票否決權,完全是為了巴基斯坦。兩年後的1974年,隨著巴基斯坦承認孟加拉主權,孟加拉再次申請加入聯合國,中國就投了贊成票,這一來一回,讓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十分感謝中國。而中國對待這兩個國家也十分友善,在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各個領域為他們提供支援和無私的幫助。自此,一個被民眾親切的稱為“巴鐵”,一個則成了開誠佈公的“老弟”。

而印度則一直對中國保持著複雜的情感,除了領土主權的問題,他既視中國為最大的對手,又不得不默認中國是最大的夥伴,雖然拼命的發展軍事、經濟、科技,在各個領域都憋著一股勁想和中國競爭,成了一個“老對手”,但卻總是無法追趕上中國發展的腳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