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悼念任新民,緬懷“中國航太四老”

航太“總總師”曾把東方紅一號送上天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出生於安徽省甯國市, 是我國導彈總體和液體發動機技術專家, 中國導彈與航太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 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 被親切地譽為是航太的“總總師”。

任新民一生曾領導和參加了第一個自行設計的液體中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領導組織了中程、中遠端、遠端液體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試驗;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遠端彈道式導彈的飛行實驗,

任首區總指揮;組織研製“長征1號”運載火箭;組織氫氧發動機、“長征3號”運載火箭和整個通信衛星工程的研製試驗;領導組織了用“長征3號”運載火箭把“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擔任“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總工程師等。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項、求是基金傑出科學家獎, 獲中國載人航太工作突出貢獻者功勳獎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等。

與錢學森一見如故 應邀共創航太大業

任新民與錢學森結下了一生“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 攜手從零開始“幹航太”。 說起來, 錢學森于任新民算是“伯樂之遇”。

1948年, 任新民成為了美國布法羅大學第一次聘任的中國人講師。 儘管在國外擁有優越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 但任新民一刻也沒有忘記“學有所成、報效祖國”的初衷。 新中國成立兩個月後, 他破除重重阻礙, 如願歸國。

1956年, 歸國不久的錢學森開始組建我國導彈的專門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錢學森在東北參觀重工業時, 一個沉穩、且與他經歷相似的年輕人讓他感覺一見如故, 這個人就是任新民。 錢學森邀請任新民一起創建中國的航太事業, 任新民欣然答應。 從此, 任新民開啟了自己的“航太人生”。

錢老四老都已遠去 深深留在人們心底

原中國航太報社總編輯石磊曾作為試驗隊專職記者隨東方紅二號甲衛星發射團隊來到西昌發射基地, 而任新民正是當時研製和發射工作的主持者。 “雖然當時已是八旬高齡, 但任老絲毫不畏困難。 遇到問題帶頭往前沖。 ”石磊回憶, 發射前困難重重, 任老曾親自爬上了數十米高的發射塔架。

“任老不拘小節, 雖然穿上西裝特別精神,

但他日常就是一套藍色工作服, 戴一個特別樸素的白框眼鏡。 ”石磊回憶, 當時住地離指揮部還有6公里的距離, 任老雖有專車, 但經常自己步行前往開展工作。 “由於他當時衣著太樸實了, 又在西昌的大太陽下, 曬得黢黑。 門崗認不出他是誰, 還把他當成了拾荒老人拒之門外。 ”

昨夜,石磊得知了這位崇敬而親切的老前輩病逝的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人們常把錢學森與任新民、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並稱‘錢老加四老’,如今‘錢老加四老’都不在了。”石磊說,雖然老人們都去了更遠的地方,但他們同時也在最近的地方——“航太人的心裡。”

緬懷航太四老

任新民、黃緯祿、屠守鍔、梁守槃被尊稱為“中國航太四老”。任老的離去,讓我們不禁緬懷先輩,寄託哀思。

▲“航太四老”合影,從左至右依次為黃緯祿、任新民、屠守鍔、梁守槃

黃緯祿

黃緯祿(1916.12.18-2011.11.23),安徽蕪湖人,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被稱為“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我國導彈總體與控制技術元老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高級顧問。

黃緯祿1940年畢業于中央大學電機系,1943年赴英國實習,1945年在倫敦大學帝國學院攻讀無線電專業,獲碩士學位。1947年回國曾在資源委員會無線電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員。建國後,在重工業部電信局上海電工研究所、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院任研究員。1957年轉入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先後任研究室主任、設計部主任、所長、副院長、科技委主任、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總工程師、高級技術顧問。曾當選中國共產黨"十三大"代表、全國人大第六屆、七屆代表。

他長期從事導彈武器研製工作,成功地領導我國第一發固體潛地戰略導彈、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武器系統的研製,探索出固體火箭的研製規律,為我國固體戰略導彈研製提供了理論依據,填補了我國導彈與航太技術的空白。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排名第一。

黃緯祿曾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勞動模範"、"航太工業部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求實基金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等多項榮譽稱號,為我國的導彈和航太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屠守鍔

屠守鍔(1917.12.5-2012.12.15),浙江湖州人,我國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研究員。

1940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留學,獲碩士學位。1945年回國後,先後在西南聯合大學和清華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後,歷任國防部五院研究室主任、總體設計部主任,七機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科技委副主任,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空航太工業部一院技術總顧問和航空航天部高級技術顧問,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和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兩大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從50年代後期起,作為開創人之一,投身於我國導彈與航太事業。作為總體設計部主任和地空導彈型號的副總設計師,領導和參加我國地空導彈初期的仿製與研製。他先後擔任中國自行研製的液體彈道式地地中近程導彈、中程導彈的副總設計師,洲際導彈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帶領科技人員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關鍵,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特別是在洲際液體彈道地地導彈的研製試驗中,以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提出獨到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保證了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洲際導彈任務的圓滿完成。他作為研製長征二號E大型捆綁式運載火箭的技術總顧問,參與領導研製試驗工作,保證發射成功,為中國航太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梁守槃

梁守槃(1916.4.13-2009.9.5),福建福州人,導彈總體和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第一任海防導彈武器系統的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海防導彈之父”。

1933年考取清華大學機械系航空組,1937年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次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37年6月畢業於清華大學,1938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1940年回國,先後在西南聯合大學、航空發動機製造廠、浙江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工作。1956年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歷任發動機研究室主任、一分院總體設計部主任、發動機研究所所長、三分院副院長,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三研究院副院長,航太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航空航太工業部高級技術顧問,航太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梁守槃長期從事海防導彈的技術領導工作,曾作為技術負責人或總設計師,領導研製成功幾種海防導彈,裝備了部隊。他還曾擔任海防導彈系列總設計師,全面負責各海防型號導彈的技術工作。他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海防導彈的發展規劃,並主持和組織研製成功亞音速、超音速、小型固體三個系列岸對艦、艦對艦、空對艦多種海防導彈,有的導彈還多次參加國際防務展覽,受到了好評。特別是在被人們稱為“中國飛魚”的C801超音速固體反艦導彈的研製中,他不僅帶領科技人員解決了多項技術關鍵,還排除了飛行試驗中出現的故障,以泰山壓頂不彎腰和不達目的不甘休的韌勁,歷盡艱辛和坎坷,終於研製成功了這一超音速導彈武器系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悼念任老,緬懷“中國航太四老”,航太人將秉持先輩的精神,沿著他們的足跡繼續前行!

昨夜,石磊得知了這位崇敬而親切的老前輩病逝的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人們常把錢學森與任新民、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並稱‘錢老加四老’,如今‘錢老加四老’都不在了。”石磊說,雖然老人們都去了更遠的地方,但他們同時也在最近的地方——“航太人的心裡。”

緬懷航太四老

任新民、黃緯祿、屠守鍔、梁守槃被尊稱為“中國航太四老”。任老的離去,讓我們不禁緬懷先輩,寄託哀思。

▲“航太四老”合影,從左至右依次為黃緯祿、任新民、屠守鍔、梁守槃

黃緯祿

黃緯祿(1916.12.18-2011.11.23),安徽蕪湖人,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被稱為“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我國導彈總體與控制技術元老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高級顧問。

黃緯祿1940年畢業于中央大學電機系,1943年赴英國實習,1945年在倫敦大學帝國學院攻讀無線電專業,獲碩士學位。1947年回國曾在資源委員會無線電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員。建國後,在重工業部電信局上海電工研究所、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院任研究員。1957年轉入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先後任研究室主任、設計部主任、所長、副院長、科技委主任、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總工程師、高級技術顧問。曾當選中國共產黨"十三大"代表、全國人大第六屆、七屆代表。

他長期從事導彈武器研製工作,成功地領導我國第一發固體潛地戰略導彈、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武器系統的研製,探索出固體火箭的研製規律,為我國固體戰略導彈研製提供了理論依據,填補了我國導彈與航太技術的空白。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排名第一。

黃緯祿曾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勞動模範"、"航太工業部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求實基金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等多項榮譽稱號,為我國的導彈和航太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屠守鍔

屠守鍔(1917.12.5-2012.12.15),浙江湖州人,我國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研究員。

1940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留學,獲碩士學位。1945年回國後,先後在西南聯合大學和清華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後,歷任國防部五院研究室主任、總體設計部主任,七機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科技委副主任,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空航太工業部一院技術總顧問和航空航天部高級技術顧問,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和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兩大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從50年代後期起,作為開創人之一,投身於我國導彈與航太事業。作為總體設計部主任和地空導彈型號的副總設計師,領導和參加我國地空導彈初期的仿製與研製。他先後擔任中國自行研製的液體彈道式地地中近程導彈、中程導彈的副總設計師,洲際導彈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帶領科技人員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關鍵,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特別是在洲際液體彈道地地導彈的研製試驗中,以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提出獨到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保證了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洲際導彈任務的圓滿完成。他作為研製長征二號E大型捆綁式運載火箭的技術總顧問,參與領導研製試驗工作,保證發射成功,為中國航太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梁守槃

梁守槃(1916.4.13-2009.9.5),福建福州人,導彈總體和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第一任海防導彈武器系統的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海防導彈之父”。

1933年考取清華大學機械系航空組,1937年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次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37年6月畢業於清華大學,1938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1940年回國,先後在西南聯合大學、航空發動機製造廠、浙江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工作。1956年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歷任發動機研究室主任、一分院總體設計部主任、發動機研究所所長、三分院副院長,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三研究院副院長,航太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航空航太工業部高級技術顧問,航太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梁守槃長期從事海防導彈的技術領導工作,曾作為技術負責人或總設計師,領導研製成功幾種海防導彈,裝備了部隊。他還曾擔任海防導彈系列總設計師,全面負責各海防型號導彈的技術工作。他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海防導彈的發展規劃,並主持和組織研製成功亞音速、超音速、小型固體三個系列岸對艦、艦對艦、空對艦多種海防導彈,有的導彈還多次參加國際防務展覽,受到了好評。特別是在被人們稱為“中國飛魚”的C801超音速固體反艦導彈的研製中,他不僅帶領科技人員解決了多項技術關鍵,還排除了飛行試驗中出現的故障,以泰山壓頂不彎腰和不達目的不甘休的韌勁,歷盡艱辛和坎坷,終於研製成功了這一超音速導彈武器系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悼念任老,緬懷“中國航太四老”,航太人將秉持先輩的精神,沿著他們的足跡繼續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