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收好!“東台小紅花”慶六一文藝演出海量高清組圖大放送!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

5月31日下午, “蓓蕾花開”——東台市小紅花藝術團慶“六一”文藝演出在東台市文化藝術中心王昆大劇院隆重舉行。 市委書記陳衛紅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到場觀看了演出, 並向全市少年兒童致以節日祝賀。

2016年11月, 在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 東台市“小紅花藝術團”在市實驗小學恢復組建。 昨天的演出是“小紅花”恢復組建以來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綜合性彙報演出。 整場演出共分三個篇章、十三個節目, 美輪美奐的舞臺、精彩紛呈的節目、壯觀震撼的場面給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多說, 直接戳圖欣賞現場高清組圖吧。

現場精彩重播

序《花之蕾》

音詩畫《情系小紅花》

第一篇章《花之馨》

1、 舞蹈《西溪記憶》

2、二胡演奏《琴韻薈萃》——瓜兒熟了、水鄉三月天、天仙情緣、嬉蓮

3、童聲合唱《盧溝謠》

第二篇章《花之情》

4、鋼琴與芭蕾《天鵝湖》

5、群口相聲《可愛的小夥伴》

6、戲曲表演《梨園歡歌 》

7、誦讀音畫《詩韻 畫意 詞情》

第三篇章《花之韻》

8、新民樂《濕地繽紛》

9、舞蹈《魚兒歡歌》

10、音樂短劇《梅香陣陣》

11、情景舞蹈《飛翔》

尾聲《花之夢》

二胡與合唱《在燦爛陽光下》

演出結束後,陳衛紅等市領導走上舞臺和小演員們合影

東台小紅花藝術團的悠久歷史

東台地處蘇中裡下河地區,是個人傑地靈的魚米之鄉。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千百年來人才輩出。東台“小紅花”就是一個培養造就青少年文藝人才的搖籃。

“小紅花”組建於上世紀60年代末(1969年),是一支高素質、高品質的文藝團隊,學員必須品學優,氣質佳,具有一定的文藝表演才能和培養前途,從台城和全縣各公社的數十所小學挑選後正式錄取。能進入“小紅花”是許多孩子的夢想。“小紅花”每年在放暑假前面向全縣招生,以招收小學二三年級學生為主,有表演天賦、能歌善舞等藝術特長者入選。“小紅花”老師招生時先根據各學校文藝老師提供的推薦名單,觀看學生表演,然後結合學生各方面的整體素質初步錄取參加暑期訓練。訓練內容包括普通話、演唱、體操、小品、舞蹈和樂器演奏。“小紅花”的老師從全縣各小學和知青中抽調,他們都有很深的文藝造詣。

組建“小紅花”的宗旨就是集中優秀的少年兒童文藝人才,在不影響文化課學習的前提下排練文藝節目。“小紅花”演出的節目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仿佛一股清新的春風,吹拂著寒冬的大地,喚醒人們心靈深處對真善美的熱愛和追求。

“小紅花”的首要任務是演出。節目形式多種多樣:有大型歌舞、說唱、小品、相聲、話劇、“樣板戲”片段、二胡獨奏、齊奏等。排練這些節目非常不易,排練時間須安排在下午第二節課後。如果晚上有演出任務,就直接到劇場走台。難度大的節目需請專業演員輔導,有些節目還直接帶學員到南京市“小紅花”宣傳隊學習。例如舞蹈《洗衣歌》,表現的是:西藏邊防線上,一群藏族少女為解放軍戰士洗衣服的故事。男演員一名,演戰士;女演員六名,扮演穿著藏族服裝的少女。整個節目以歌舞來表達劇情。小演員們清脆悠揚的歌聲,熱情奔放的舞姿,感染了所有的觀眾。在“樣板戲”紅滿天下的時候,“小紅花”還先後排演了舞劇《紅色娘子軍》、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等片段。小演員們的表演聲情並茂,一絲不苟;唱詞對白清脆悅耳,字正腔圓,舞姿優雅。每次演出都博得觀眾的熱烈掌聲。

“小紅花”隊員沒有寒暑假,無論冬夏,每天清晨到校練功。表演舞蹈的男女生練體操很刻苦。老師說這是學舞蹈的基礎課,不學體操,舞姿展不開。演唱組隊員則高、中、低音反復練,既練聲又培養樂感,老師強調唱得好否的區別就看有沒有韻味,能否完美地表達劇情。樂器組的學員們練二胡、笛子、小提琴、手風琴等,悠揚的琴聲每天飄蕩在台城的上空。夏天,天氣炎熱,學員們練得汗流浹背;冬天,拉琴的手凍得又紅又腫,手指像胡蘿蔔,但從來沒人叫苦叫累。“小紅花”不僅在台城劇場演出,工廠車間、農村田頭、部隊營區到處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小紅花”組建初期就招收了多名具有一定樂器演奏水準的隊員,為演員們伴奏,稱為樂隊“大班子”。1970年暑假又招收一些小學1~3年級學生學習二胡。暑假結束後經過考試,正式招進了20多名小學員,稱為“小樂隊”。1971年和1972年又先後培訓了一批小學員。這是東台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由學校統一招收學員開設的二胡培訓,從此掀起了少兒學習二胡的熱潮,東台“少兒二胡藝術之鄉”由此而起。

說起東台“少兒二胡藝術之鄉”,必須提到喬桂馥老師。喬老師是高中語文老師,德藝雙馨。他高高的個子,說普通話,表情嚴肅,為人正派。他是上海人,早年在丹陽美術專科學校學習繪畫,其時傅抱石、關山月等著名畫家在該校任教。畢業後喬考入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業餘時間拜該校民樂教授甘濤為師,學習二胡。畢業後先後在時堰中學、三倉中學任教,1970年調至“小紅花”宣傳隊教高年級語文和少兒二胡,暑假負責培訓“小樂隊”。學二胡的這些孩子雖然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因年齡小、很好動,如何讓他們靜下心來學習,教學方法顯得很重要。喬老師不愧為教書育人的大師,他精心為孩子們制訂學習計畫,編寫講義。每個學生都從音階開始練習,上午練琴,下午學習樂理基礎知識。喬老師知識廣博,古今中外,名家軼事,成長典故,天文地理,文學藝術無所不涉,他將這些精彩的故事娓娓道來,啟發教育這群天真的少年。他不僅教授二胡演奏技能,還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喬老師自編二胡演奏教材,手把手輔導學生練習二胡弓法指法。他有一把甘濤教授送給他的老紅木二胡,極為珍愛,用這把二胡示教,學生進步快,一個月後就能演奏歌曲《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第一批錄取的學員很快就登臺演出二胡齊奏,這中間就有日後成名的周維、余惠生,他們正是從這裡起步走向音樂殿堂的。

對於曾經的“小紅花”隊員來說,這是他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經歷。在上世紀那個中國歷史上的特殊歲月,“小紅花”超凡脫俗的教育,“小紅花”人對藝術的崇拜,對理想的追求,是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周維同學小學畢業後被南京藝術學院附中錄取,在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本科畢業後分配到東方歌舞團,後來又考取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院深造。鬥轉星移,四十多年彈指一揮間,“小紅花”人的經歷雖各不相同,但無論是做工、做學問或從政,“小紅花”人都在各自的人生舞臺上盡展風采。

如今,當年的“小紅花”們已不再年輕。但是,熱愛藝術,堅持用歌聲、舞姿和樂器詮釋生活、陶冶情操的人,永遠有一顆年輕的心,“小紅花”永遠是百花叢中一朵燦爛的鮮花。

第二篇章《花之情》

4、鋼琴與芭蕾《天鵝湖》

5、群口相聲《可愛的小夥伴》

6、戲曲表演《梨園歡歌 》

7、誦讀音畫《詩韻 畫意 詞情》

第三篇章《花之韻》

8、新民樂《濕地繽紛》

9、舞蹈《魚兒歡歌》

10、音樂短劇《梅香陣陣》

11、情景舞蹈《飛翔》

尾聲《花之夢》

二胡與合唱《在燦爛陽光下》

演出結束後,陳衛紅等市領導走上舞臺和小演員們合影

東台小紅花藝術團的悠久歷史

東台地處蘇中裡下河地區,是個人傑地靈的魚米之鄉。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千百年來人才輩出。東台“小紅花”就是一個培養造就青少年文藝人才的搖籃。

“小紅花”組建於上世紀60年代末(1969年),是一支高素質、高品質的文藝團隊,學員必須品學優,氣質佳,具有一定的文藝表演才能和培養前途,從台城和全縣各公社的數十所小學挑選後正式錄取。能進入“小紅花”是許多孩子的夢想。“小紅花”每年在放暑假前面向全縣招生,以招收小學二三年級學生為主,有表演天賦、能歌善舞等藝術特長者入選。“小紅花”老師招生時先根據各學校文藝老師提供的推薦名單,觀看學生表演,然後結合學生各方面的整體素質初步錄取參加暑期訓練。訓練內容包括普通話、演唱、體操、小品、舞蹈和樂器演奏。“小紅花”的老師從全縣各小學和知青中抽調,他們都有很深的文藝造詣。

組建“小紅花”的宗旨就是集中優秀的少年兒童文藝人才,在不影響文化課學習的前提下排練文藝節目。“小紅花”演出的節目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仿佛一股清新的春風,吹拂著寒冬的大地,喚醒人們心靈深處對真善美的熱愛和追求。

“小紅花”的首要任務是演出。節目形式多種多樣:有大型歌舞、說唱、小品、相聲、話劇、“樣板戲”片段、二胡獨奏、齊奏等。排練這些節目非常不易,排練時間須安排在下午第二節課後。如果晚上有演出任務,就直接到劇場走台。難度大的節目需請專業演員輔導,有些節目還直接帶學員到南京市“小紅花”宣傳隊學習。例如舞蹈《洗衣歌》,表現的是:西藏邊防線上,一群藏族少女為解放軍戰士洗衣服的故事。男演員一名,演戰士;女演員六名,扮演穿著藏族服裝的少女。整個節目以歌舞來表達劇情。小演員們清脆悠揚的歌聲,熱情奔放的舞姿,感染了所有的觀眾。在“樣板戲”紅滿天下的時候,“小紅花”還先後排演了舞劇《紅色娘子軍》、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等片段。小演員們的表演聲情並茂,一絲不苟;唱詞對白清脆悅耳,字正腔圓,舞姿優雅。每次演出都博得觀眾的熱烈掌聲。

“小紅花”隊員沒有寒暑假,無論冬夏,每天清晨到校練功。表演舞蹈的男女生練體操很刻苦。老師說這是學舞蹈的基礎課,不學體操,舞姿展不開。演唱組隊員則高、中、低音反復練,既練聲又培養樂感,老師強調唱得好否的區別就看有沒有韻味,能否完美地表達劇情。樂器組的學員們練二胡、笛子、小提琴、手風琴等,悠揚的琴聲每天飄蕩在台城的上空。夏天,天氣炎熱,學員們練得汗流浹背;冬天,拉琴的手凍得又紅又腫,手指像胡蘿蔔,但從來沒人叫苦叫累。“小紅花”不僅在台城劇場演出,工廠車間、農村田頭、部隊營區到處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小紅花”組建初期就招收了多名具有一定樂器演奏水準的隊員,為演員們伴奏,稱為樂隊“大班子”。1970年暑假又招收一些小學1~3年級學生學習二胡。暑假結束後經過考試,正式招進了20多名小學員,稱為“小樂隊”。1971年和1972年又先後培訓了一批小學員。這是東台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由學校統一招收學員開設的二胡培訓,從此掀起了少兒學習二胡的熱潮,東台“少兒二胡藝術之鄉”由此而起。

說起東台“少兒二胡藝術之鄉”,必須提到喬桂馥老師。喬老師是高中語文老師,德藝雙馨。他高高的個子,說普通話,表情嚴肅,為人正派。他是上海人,早年在丹陽美術專科學校學習繪畫,其時傅抱石、關山月等著名畫家在該校任教。畢業後喬考入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業餘時間拜該校民樂教授甘濤為師,學習二胡。畢業後先後在時堰中學、三倉中學任教,1970年調至“小紅花”宣傳隊教高年級語文和少兒二胡,暑假負責培訓“小樂隊”。學二胡的這些孩子雖然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因年齡小、很好動,如何讓他們靜下心來學習,教學方法顯得很重要。喬老師不愧為教書育人的大師,他精心為孩子們制訂學習計畫,編寫講義。每個學生都從音階開始練習,上午練琴,下午學習樂理基礎知識。喬老師知識廣博,古今中外,名家軼事,成長典故,天文地理,文學藝術無所不涉,他將這些精彩的故事娓娓道來,啟發教育這群天真的少年。他不僅教授二胡演奏技能,還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喬老師自編二胡演奏教材,手把手輔導學生練習二胡弓法指法。他有一把甘濤教授送給他的老紅木二胡,極為珍愛,用這把二胡示教,學生進步快,一個月後就能演奏歌曲《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第一批錄取的學員很快就登臺演出二胡齊奏,這中間就有日後成名的周維、余惠生,他們正是從這裡起步走向音樂殿堂的。

對於曾經的“小紅花”隊員來說,這是他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經歷。在上世紀那個中國歷史上的特殊歲月,“小紅花”超凡脫俗的教育,“小紅花”人對藝術的崇拜,對理想的追求,是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周維同學小學畢業後被南京藝術學院附中錄取,在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本科畢業後分配到東方歌舞團,後來又考取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院深造。鬥轉星移,四十多年彈指一揮間,“小紅花”人的經歷雖各不相同,但無論是做工、做學問或從政,“小紅花”人都在各自的人生舞臺上盡展風采。

如今,當年的“小紅花”們已不再年輕。但是,熱愛藝術,堅持用歌聲、舞姿和樂器詮釋生活、陶冶情操的人,永遠有一顆年輕的心,“小紅花”永遠是百花叢中一朵燦爛的鮮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