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個創造《三個和尚》的男人 離開了我們三十年

[摘要]“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這句歡快的童謠, 如今哼起來依舊熟悉。

而同樣讓人熟悉的還有這部誕生于八十年代初的動畫片《三個和尚》。

這部《三個和尚》如今重新翻看, 依舊是一部眼前一亮的動畫作品, 儘管它如今已經三十五歲了。

經典, 不只是童年回憶

這部誕生於1982年的短篇動畫, 講述的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

而它的從製作類型來說是一部二維動畫, 從故事主題來說可以是教育題材。 說是教育題材, 但是它並不說教, 只是生動地將一句只有二十一字的諺語鋪展成一個十幾分鐘的動畫故事。

而相比起如今的國產動畫片, 起初寄予它太多教育的意義, 結果卻還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 這種簡潔而且精煉的手法本身就並不多見。

全片並無一句臺詞, 全靠音樂的起伏與節奏的變化, 將三個人物的情緒和場景氛圍表現得恰到好處。

雖沒有臺詞配音, 但人物設計造型卻是別具一格, 充滿強烈的人物個性, 寥寥幾筆就將三個人物的不同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 既具有幽默感, 又給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

在場景造型上, 參考了一些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 如繪有山、水、廟的大全景就頗有水墨山水畫的味道。

還有輕鬆明快的音樂, 詼諧幽默的情節, 兩隻蝴蝶;小烏龜的出現與小和尚的跌倒;起初日落;敲木魚時,

小老鼠的出現。 觀音的面部表情的變化。

小和尚剛進寺廟時的平靜到有水後的微笑到後來的生氣等。 小和尚與胖和尚生氣時, 兩人都坐在畫面的外側。 三個和尚沒水吃時, 水桶和扁擔的特寫。 三個和尚吃餅噎著時的競相有節奏的打嗝, 批評與譏諷的情景等等。

這些如此新穎的表現技法, 給觀眾以一種耳目一新的體驗。

相比起在各個平臺上所獲得的眾多榮譽, 《三個和尚》更為直接的重要影響是成為了我們很多人珍貴的童年回憶。

不同年齡段的人, 可以在這部片子裡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而不只是孩童看了笑傻了, 而成年人看了一臉木然。 它有各個年齡段的笑點, 只是笑的原因各不相同。

經典作品自有其精妙之處

而創造這部不朽經典的, 依舊是那個承包了無數人童年回憶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老藝術家們。 其中, 導演阿達(徐景達)在作品推出不久後的1987年就已經離我們而去了。

作為這部作品的主創, 阿達對此片的意義是開創性的。

在《三個和尚》的導演手劄中, 阿達一再強調一個“新”字。 他認為影片應該表現現代人的思想, 是給現代人看的, 即使題材是傳統的, 也要採用現代的拍攝手法、現代的節奏控制。

相比之下, 我們不難看出《三個和尚》無論是選材還是表現手法上都和“中國學派”的其他作品有很大的區別。

儘管該片源於一個中國民間諺語, 但明顯反映的是現代人的心理, 而非教條式的禮義廉恥、忠孝仁義,

這是前所未有的符合時代潮流的現代題材。

創作手法上, 阿達大膽吸收西方藝術的營養, 跳出在這之前國產動畫片固有的“民族形式”的窠臼。 三個和尚, 分別穿著紅、黃、藍三色的衣服, 這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至於貫穿全片的精妙音樂效果, 也是阿達的功勞。 他始終把音樂的功能, 放在講故事的重要位置。

阿達在家裡彈鋼琴

他在導演《三個和尚》《蝴蝶泉》《三十六個字》《超級肥皂》《三毛流浪記》等動畫片時, 講故事都不用語言而靠音樂, 把音樂發揮出超越音樂本身的效果。 所以阿達稱自己的這類影片為音樂美術片。

阿達作品

斯人已逝, 其魂依舊

今天, 將《三個和尚》這部作品重新拿出來品味, 除了局限於時代背景的一些視覺效果的差異之外,

它依舊是一部無法比擬的作品。

阿達通過《三個和尚》這部電影折射出人類存在的一種劣根性,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人是條龍, 三個人是條蟲”的人性狹隘, 正如勒龐《烏合之眾》一書所說的一樣。

這種以動畫片的形式來表現人性缺點的手法無疑將影片提升到一個超越動畫片本身的高度, 在當代的國產動畫當中也沒有多少作品能夠成功實踐。

可惜斯人已逝, 轉眼阿達導演已經離開我們有三十年了, 這三十年裡世界和中國都發生了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而阿達的精神無人複刻 , 《三個和尚》的經典創舉無人複刻。

但是他獨領風騷的追求藝術的精神, 將始終為人們所銘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