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鹽城薩爾茨堡

說起薩爾茨堡,你會想到莫札特的故鄉,電影《音樂之聲》的拍攝地,那些壯觀的巴羅克建築群,還有古堡和花園。 暫時忘卻這些吧,讓我們回歸這座城市的本原——一座鹽城。

薩爾茨堡的德文原意就是“鹽堡”。 由於地殼變動,阿爾卑斯山從海面隆起,酷熱的地下岩漿蒸發被困的海水,使得大量的鹽殘留。 1.5億年後,鹽被移動的地層覆蓋,巨大的山石和鹽層相互扭曲和沉積。 7000年前,居住在這裡的凱爾特狩獵者們,通過鹹澀的泉水發現了地下鹽礦。 2500年前,凱爾特人使用簡單的木制或青銅工具挖掘出300米深的隧道進行手工采鹽,第一個鹽礦便在薩爾茨堡誕生。

西元前600年,凱爾特人在鹽礦附近的頓恩伯格建立定居點,鹽在此時對該地區的居民生活和文化產生重要影響。 人們稱鹽為“白金”,“白金”交易使薩爾茨堡成為古羅馬貿易中心和交通樞紐,而蜿蜒流經該市的鹽河,是運輸“白金”的重要通道。 西元8世紀到18世紀,薩爾茨堡成為天主教大主教活動中心,“白金”給大主教帶來巨大的財富和權力,特別是在沃爾夫·迪特裡希·馮·萊特瑙(1559年—1617年)時期,無數的巴羅克建築崛地而起勾勒出宏偉的薩爾茨堡城市天際線,成為這個城市發展史上的輝煌一頁。 如今薩爾茨堡老城已被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乘坐的大巴沿著薩爾茨河行駛,離開城市拐入綠樹成蔭的鄉野,在距城堡山南大約20公里處,就來到薩爾茨堡哈萊茵鹽礦。

該礦目前由“鹽漬奧地利”鹽業公司負責經營,此外還有上奧地利州的哈爾施塔特及巴德奧斯地區的奧爾陶斯兩大鹽礦由其負責。 在近450年時間裡,共有上百萬人來到這些地下鹽礦進行參觀。 從最初舉著蠟燭、腳蹬膠鞋才能踏足,到如今的電光火石,科技的發展也讓礦井變得更加現代化。 抵達鹽礦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賞心悅目的阿爾卑斯山景,令人感歎大自然的神奇,想不到如此秀美的山間竟藏有至寶。

鹽礦入口設在山坡高處,進去後換上白色礦工服,再乘坐礦山小火車進礦。 到達第一處停留點,放映介紹鹽礦的歷史短片,穿著中世紀礦山服的鹽礦引導員做簡要介紹。

隨後到達第一條木質礦工滑梯,滑梯由兩條粗木製成,閉上眼睛下滑50米,眼前竟出現一個地下鹽湖。 湖中浸滿飽和鹽水,四周彩色的燈光閃亮迷人又神秘,仿佛進入夢幻世界。 此後再從一個高42米的礦工滑梯下滑,來到新的停留點,這裡造型逼真的人物雕像和工具還原了千年前的採礦工作。 一個水龍頭上裹滿結晶的鹽,流出的是山岩間滴落的咸水,讓你感受當初凱爾特人從山泉中發現鹽礦的喜悅。 在鹽礦中,還可以看到古代“鹽人”,1577年和1616年人們在鹽礦發現兩個史前凱爾特礦工,他們被塌陷的鹽礦掩埋,其服裝、皮膚和頭髮依靠鹽得以保存,也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他們的故事。
哈萊恩鹽礦在地下橫穿奧地利和德國,邊界處礦井上方有兩塊木板,分別是奧德兩國國旗代表分界線。 在這些通道中,考古學家挖掘並記錄了400座凱爾特人的墳墓和居住地遺存,獲得許多寶貴文物,如鳥嘴陶壺、金飾、武器和日常用品,如今都在哈萊茵的凱爾特人博物館展出。

當我們乘坐的礦山小火車返回地面時,我們仿佛穿越了千年時光,陰冷的地下世界和繁盛的薩爾茨堡現代都市形成強烈反差,也讓我們感悟,一座繁華的都市,背後必有神奇的故事!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25日 07 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