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青年聽力弱或患耳硬化症

新加坡中央醫院耳鼻喉專科成立60年, 15年前還成立“聆聽與語言組”, 為新加坡人治療各種耳鼻喉疾病之外, 也治癒很多頭頸部腫瘤病。 本系列探討的是一組較罕見的耳鼻喉疾病, 包括耳硬化症、難治的鼻竇炎、睡眠窒息罕見原因、聲帶注射療法和頭頸微創手術。

耳聾, 很多人以為是年長者才會發生的病症。 其實, 耳鼻喉專科也常有三四十歲男女前往尋求聽力治療。

新加坡中央醫院耳鼻喉外科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陳耀文透露, 年輕人如果聽覺越來越弱, 很可能是患了耳硬化症(Otosclerosis)。 這種病較常見於女病人身上。

“他們20多歲就可能開始聽力減退, 約十年後就會因為情況嚴重, 感覺須要治療了。 ”新加坡以華印族較多患上這種逐漸惡化的失聰症。

鐙骨不正常地海綿化和硬化

陳醫生說, 耳硬化症大多數雙耳都發生, 其病理是中耳的鐙骨(stapes)不正常地海綿化和硬化, 產生傳導性聽力障礙。

鐙骨是中耳三塊聽小骨中的最後一塊, 以環形韌帶和卵圓窗(oval window)相連。 這骨頭形如馬鐙, 負責將聲波接力傳至內耳, 是人體最小且最輕的骨頭。

陳耀文醫生說, 鐙骨會出現異常, 遺傳因素占較大比例, 也和那裡出現較多鈣質導致骨骼海綿化和硬化有關連。 “醫學研究至今沒發現耳硬化症與環境有關係, 相信也無關患者是否常遭高音訊襲擊。

陳醫生說, 耳硬化症的症狀是耳聾, 雙耳或者單耳的聽力漸進性下降。

他補充, 約半數以上患者伴有耳鳴。 在早期聽小骨海綿化的階段, 因血管增生、血流增加, 便可能產生低頻脈動性耳鳴。 少部分患者會在頭部活動時出現眩暈, 不過都是輕微且暫時性的。

陳耀文醫生說, 臨床上要確診耳硬化症, 病人須接受電腦斷層掃描和聽力測試。

“我們在確定病人患了耳硬化症後, 就會建議病人動手術或者佩戴助聽器。 ”

切掉鐙骨以人工聽骨取代

陳耀文醫生解釋, 手術目的在切掉鐙骨, 以人工聽骨取代, 讓這個假體繼續扮演把傳自第二聽小骨的聲波傳至卵圓窗的角色。 手術現在多從內耳外打洞, 所使用的鐳射效率更高, 假體也能準確設置在固定位置,

成功率超過九成。

他介紹, 現代醫學發明的一種新型記憶鎳鈦合金人工聽骨(nitinol memory), 在耳科手術中能按殘留聽骨與鐙骨之間的距離, 自由調節託盤與鐙骨爪之間的距離, 實現自動吻合, 方便手術操作, 且不加大震動傳遞之間的損耗。

陳醫生說, 手術過程60至90分鐘, 病人可選擇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術後傷口只須縫兩針。 全身麻醉病人須住院一晚, 接受局部麻醉病人手術當天便可出院。 “術後, 病人就能感覺聽覺改善, 一周拆線後, 取出耳內棉花, 聽覺就能完全恢復。 ”

他說, 耳硬化症很少復發, 不過, 少數病人的鐙骨假體會松脫, 重新安裝的問題也不大。

他指出, 少數無法動手術或不願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 可選擇安裝助聽器。

新一代的助聽器精緻小巧, 能很好地隱藏在頭髮裡, 年輕人也較容易接受。

陳耀文醫生說, 耳硬化症是無法預防的, 不過, 如果親戚中有人年輕時就聽力不良, 或是自己患有耳鳴和聽力變差, 就應該提早接受聽力測定, 以便及時診斷是否患了耳硬化症。

三塊聽小骨構成力學系統

人體的中耳有三塊聽小骨, 依形狀命名:錘骨(Malleus)、砧骨(Incus)和鐙骨。

·排列:錘骨相連在砧骨上, 砧骨相連在鐙骨上。 這三塊聽小骨構成一個力學系統, 通過杠杆原理放大聲音。

·功能:空氣中的音波傳至外聽道末端時, 引起鼓膜上壓力改變, 鼓膜因而前後震動, 複製聲源, 而附著於鼓膜上的錘骨也隨之震動, 震動再經砧骨傳至鐙骨。 鐙骨另一端與卵圓窗相連,

震動時可引起內耳液體的運動, 進而刺激內耳的聽覺受器。

·回饋:三塊聽小骨具有放大聲波或降低聲波的功能。 聲音過大或過小, 可由聽骨肌控制。

調整三個聽小骨間的位置, 便能調節進入內耳的聲量多寡:聽骨肌收縮, 三塊小骨分離, 聲波音量減弱;聽骨肌舒張, 三塊小骨靠近些, 聲波音量便增強。

(iStock圖片)

(iStock圖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