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林仁餘:古都街巷

在京都街巷漫步, 時不時有一兩棟舊屋子穿插在新屋子中, 時光驟然交錯, 或者說是平行空間吧, 新舊沒有排他性, 站在一起沒有什麼不好。

上一次來到京都的石塀小路, 其中一個目標是尋訪一家石塀咖啡館, 網上推薦, 說咖啡好喝。 那一趟京都旅去了幾家特色咖啡館, 咖啡我未必懂得欣賞, 店裡氣氛卻各不相同, 西陣的“靜香”陳設與故事都完全停留在往日時光, 吉田山的“茂庵”則是舊建築華麗轉身。 在石塀小路那樣雅致社區開出名氣的小咖啡館, 想必有它獨到之處。

游完清水寺已經過午, 又在三年阪和二年阪的商店花不少時間,

走到石塀小路時非得趕快找家吃的不可, 可是走來走去, 網上照片的石塀咖啡館擺在店外明顯寫有店名的燈箱卻沒找到, 已過午餐營業時間, 吃店都掛出“準備中”的牌子, 見到一家小吃店還有一兩顧客, 趕快進去坐下。

說它是小吃店有些對不起它, 其實是佈置雅致的小咖啡館, 中年婦人一人打理, 簡單的功能表, 我們點了義大利面、炒飯、咖啡、蛋糕。 開放式吧台和小廚房, 準備餐飲過程看得一清二楚, 廚具也非專業廚房那樣大塊頭, 都像是家庭用的爐子鍋鑊, 很快的, 爆蒜頭炒義大利面的香味傳來, 然後是咖啡香。 她炒好一盤, 我們為她節省時間, 自己捧上桌。 店裡只剩下我們幾個人,

像在自己地方那樣輕鬆舒適起來。

旅途上, 簡單自在多會留下印象, 幾年後大家聊起時還提起要重訪這家不知名的小店。 這次走進石塀小路, 心裡掛著的是小店在哪個方向?石塀小路是兩三小巷“工”字形交錯, 石板鋪的步行小巷道, 兩旁舊式木房子, 多是餐館、畫廊等, 它應該不在小路裡, 或許在週邊, 可以通車的鄰里道路上?

走進石塀小路, 拐彎, 一眼就看到巷角擺著的方形燈箱, 和多年前網上看到的照片一樣:石塀咖啡館。 開門探頭, 坐在吧台的白髮老太太招呼我們進去。 暖氣機呼呼響, 讓人懶懶坐下, 我們點了咖啡和烤麵包, 仔細看看環境, 方形空間不大, 木色傢俱, 桌上都有插花, 一睹玻璃牆外小小花園。 打理餐飲的是中年婦人,

手腳俐落, 一面和吧台的顧客聊天, 咖啡麵包很快送上。

那次沒找到石塀咖啡館, 進了那家小店, 這次為那小店而來, 咖啡館卻出現眼前, 石塀小路是不是有魔法?

在京都街巷漫步, 時不時有一兩棟舊屋子穿插在新屋子中, 讓人駐足, 時光驟然交錯, 或者說是平行空間吧, 新舊沒有排他性, 站在一起沒有什麼不好。 尤其在下午, 寂靜街道, 偶爾有母親騎腳踏車載小孩掠過, 提著塑膠袋的嬤嬤回來, 放學的小學生三兩邊走邊說話, 進進出出街角小超市為張羅下一餐的人。

讀過不少關於京都的書, 尤愛這本的書名《千年古都的街巷人生》, 作者壽岳章子記下她小時候家裡衣食住行所需而常去的地方街道, 有賣吃的, 有裁縫,

修榻榻米的, 賣掃把的, “在繁華的大街, 有幾間店最能讓我放鬆心情, 也是我打從心底喜歡流連的地方。 ”這許多店鋪中, 她提起“鳩居堂是我常造訪的一家店, 以往書道盛行時, 店裡總是聚集相當多客人, 好不熱鬧。 除了各種筆墨紙類, 還有許多讓人百看不厭的有趣商品。 ”其中就有一種“蛇頂石”, 被蜈蚣咬傷時, 把石頭壓在傷口, 竟然會粘住, 一兩小時自動脫下, 傷口灼痛感消失了, 只是“可惜現在已經不賣這種東西了, 店員也沒聽過”。

鳩居堂我去過, 店裡人不多, 買了毛筆箋紙, 這次會再去, 設法找找陳列架上是否還有這“神奇”的石頭。

京都舊街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