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西:“組合拳”打擊校園欺淩犯罪 為未成年人撐起法治藍天

圖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檢察院深入轄區學校舉辦預防校園欺淩專題講座。

打架鬥毆、傷害同學……近年來, 校園欺淩事件頻發,

嚴重影響在校未成年人的學習和生活。 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機關深入貫徹執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關於開展校園欺淩專項治理的通知》和九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淩和暴力的指導意見》, 加強和改進各項檢察工作, 在挽救在校涉罪未成年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遏制校園欺淩, 檢察不缺位

近日, 賓陽縣檢察院以故意傷害罪對黃某、楊某、王某(均為未成年人)提起公訴, 從犯謝某(未成年人)與被害方達成調解, 作相對不起訴處理。

2016年4月13日, 黃某以幫其表妹出氣為由, 糾集楊某、王某、謝某等人到賓陽縣黎塘鎮第一初級中學,

對該校學生覃某進行毆打致其昏迷, 最終覃某因搶救無效死亡。 該案是一起嚴重的校園欺淩傷害案件, 且犯罪嫌疑人均為未成年人, 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案發後, 賓陽縣檢察院迅速介入,承辦檢察官對案件事實及相關證據進行嚴格審查, 最終認定嫌疑人涉嫌故意傷害罪, 從快批捕和起訴。

為切實維護校園安全, 廣西檢察機關依法嚴厲打擊各類校園欺淩違法犯罪, 依法從重懲處校外成年人組織、教唆、脅迫、引誘、幫助中小學生實施校園欺淩和暴力行為違法犯罪案件。 2016年, 全區三級檢察機關共審查逮捕此類犯罪嫌疑人15人, 審查起訴24人。

“全區檢察機關要充分發揮檢察職能, 讓惡意造成重大傷害的欺淩者,

受到法律的懲治。 ”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院檢察長崔智友對校園欺淩犯罪現象高度關注, 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加大對校園欺淩犯罪的打擊和預防力度, 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築起安全屏障。

寬容不縱容, 喚醒內心良知

未成年人陳某與何某、周某等人是同班同學。 陳某與周某因瑣事鬧矛盾, 2016年5月26日, 陳某與周某在校門口附近廝打起來。 何某路過時上前勸阻, 被陳某摔倒在地, 造成身體多處受傷, 經法醫鑒定構成輕傷二級。

事件發生後, 承辦檢察官第一時間聯繫學校瞭解相關情況, 詳細瞭解陳某在校日常表現, 並督促公安機關做好社會調查。 經查, 陳某在校表現較好, 其與被害人是同班同學, 平時關係良好。 陳某在案發後悔罪態度較好,

其家長亦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 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

承辦檢察官還邀請心理輔導員對陳某進行心理測評, 根據評估報告, 檢察官認為應從教育感化的角度盡力挽救。 同時, 為了不影響陳某繼續上學, 檢察機關對其作出了不批准逮捕決定。 在處理該案時, 承辦檢察官進學校瞭解情況時均著便服, 儘量降低該案對陳某的影響。 承辦檢察官與被害人及家屬多次溝通。 最終, 在經被害人同意後, 對陳某作出了相對不起訴決定。

“一味單純地懲罰和打擊, 對未成年人的消極作用明顯。 貫徹實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寬容不縱容, 關愛又嚴管, 給予他們愛和溫暖, 激發他們的純真善良, 形成內在良知的約束,

才能真正讓未成年人遠離野蠻。 ”自治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主任蔣禮華說。

2016年, 廣西三級檢察院共受理提請批准逮捕涉嫌校園欺淩和暴力犯罪案件77人;受理審查起訴83人, 經審查, 起訴70人, 不起訴13人。

廣西檢察機關在辦理校園欺淩和暴力犯罪案件時, 對於主觀惡性小、社會危害不大的輕微犯罪, 屬於初犯、偶犯的涉罪未成年人依法從寬處理, 將其平時表現、家庭情況、犯罪原因、悔罪態度作為檢察機關決定是否批准逮捕、提起公訴以及發表量刑建議的重要依據, 最大限度落實“教育、感化、挽救”方針, 儘量減少羈押, 防止交叉感染, 傾力挽救失足未成年人。

聚合社會力量, 關愛未成年人

校園欺淩事件的發生不是偶然的, 幾乎每起事件背後都潛藏著家庭、社會成長環境中負面因素的影響。廣西檢察機關認真貫徹執行刑訴法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式規定,探索建立包括檢察機關、學校、家長、學生多方聯動機制,推進分案起訴、合適成年人在場制度以及預防、觀護、幫教新途徑,構建“捕訴監防”一體化工作機制。

截至目前,廣西檢察機關聯合婦聯、團委、教育等多部門,創建法治教育基地、留守兒童關愛基地、觀護基地等156個,貫徹“雙向保護”政策,為校園暴力案件受害者開闢“綠色通道”,對觸犯刑法的校園暴力實施者落實“教育、感化、挽救、打擊”的方針。截至今年2月,全區檢察機關共有55個單位獲評自治區婦女兒童維權崗,選派163名檢察官擔任學校法治副校長或法律輔導員,引導廣大青少年學法、知法、用法,積極預防校園暴力犯罪。

2016年,廣西檢察機關共開展多方會談147次,訓誡校園施暴者92人,書面通知法律援助機構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371件。

近年來,廣西檢察機關堅持開展“關愛未來·法治護航”系列普法進校園活動,通過情景劇、模擬法庭、設立法治櫥窗等多種形式重點預防和懲治校園欺淩和暴力,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法治的藍天。(檢察日報 鄧鐵軍 鄧玲玲)

幾乎每起事件背後都潛藏著家庭、社會成長環境中負面因素的影響。廣西檢察機關認真貫徹執行刑訴法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式規定,探索建立包括檢察機關、學校、家長、學生多方聯動機制,推進分案起訴、合適成年人在場制度以及預防、觀護、幫教新途徑,構建“捕訴監防”一體化工作機制。

截至目前,廣西檢察機關聯合婦聯、團委、教育等多部門,創建法治教育基地、留守兒童關愛基地、觀護基地等156個,貫徹“雙向保護”政策,為校園暴力案件受害者開闢“綠色通道”,對觸犯刑法的校園暴力實施者落實“教育、感化、挽救、打擊”的方針。截至今年2月,全區檢察機關共有55個單位獲評自治區婦女兒童維權崗,選派163名檢察官擔任學校法治副校長或法律輔導員,引導廣大青少年學法、知法、用法,積極預防校園暴力犯罪。

2016年,廣西檢察機關共開展多方會談147次,訓誡校園施暴者92人,書面通知法律援助機構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371件。

近年來,廣西檢察機關堅持開展“關愛未來·法治護航”系列普法進校園活動,通過情景劇、模擬法庭、設立法治櫥窗等多種形式重點預防和懲治校園欺淩和暴力,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法治的藍天。(檢察日報 鄧鐵軍 鄧玲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